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簡稱大溪招魂碑,是一座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漁港的紀念碑,用於紀念1938年見取丸沈沒事故殉難者而設立。該紀念碑為臺灣至今年代最久遠的海難紀念碑。[1]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 |
---|---|
类型 | 紀念碑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六段2號261 |
建成时间 | 1938年10月13日 |
建造用途 | 為紀念見取丸沈沒事故 |
所有者 | 龜山會 宜蘭縣政府 |
沿革
编辑1938年5月19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屬宜蘭旅行社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於「國民精神總動員健康週」舉辦龜山島觀光活動,該活動預定19日上午7點在宜蘭驛集合,搭乘火車前往頭圍庄大溪驛至當地漁港乘船,下午5點左右結束回抵宜蘭街。該次遊覽活動共有116名民眾報名參加,並自上午10點安排分批搭船前往龜山島,其中,共有29名乘組員,則於上午9點提前搭乘一艘名為「見取丸」的觀光船離開,然而上午9點半,該船隻於龜山島北部太平洋海面遭遇暴雨及激浪,海水侵入機關室(引擎室),導致船體機關故障,無法運轉,失去動力的見取丸其後遭到巨浪輪番侵襲,最後掀翻顛覆。
頭圍分室警方得知船難消息後,則立即出動數艘救助船前往搜救,同時聯絡蘇澳郡警察課派舟艇支援救援,20日早上7點,船錦丸、東榮丸抵達船難現場,並發現仍存活,來自宜蘭街的林長陽、邱金茂、黃松源、陳某等4人,立即急速將獲救者送至大溪漁港。上午8時,臺北州警務部長佐佐木乘坐飛機抵達宜蘭,前往大溪派出所及海岸邊指揮搜查工作以擴大海域搜救範圍。並要求日本空輸公司提供飛機支援,同時指示蘇澳郡警察課派遣媽宮丸巡航船、基隆水上港務課派遣雙業丸船,並協調數艘漁船一同執行搜救任務。此外,警察課職員、消防組員和來自括宜蘭、羅東、蘇澳、基隆各郡的壯丁團員也全部參與,展開見取丸的搜查行動。
上午10點,搜救小組發現見取丸殘骸,並於下午三點於大里簡海域發現了一具遇難者,即船員阮連福的遺體。雖然經過數天的搜尋和遺族高額懸賞,但未能找到其他生還者或發現其他遇難者的遺體。最終,官方被迫停止搜救行動。失蹤的24人遺體至今下落不明,並被推定在該場事件罹難,其中包括時任羅東街長陳純精長子陳呈雲、宜蘭大鑼世家「林午鐵工廠」林午師傅父親林阿時、大溪保正吳蕃薯之子吳水土,莊文龍祖父莊有根、以及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等人。為表哀悼,臺灣旅行俱樂部於5月26日下午2時於宜蘭公會堂,以佛教儀式舉辦合同慰靈祭,參加祭典者除罹難者家屬外,包括總督府交通局官員、鐵道部職員及宜蘭地方人士六百人。[2]
同年10月13日,為紀念見取丸沈沒事故罹難者,家族共議集資,於於漁港旁設立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3],戰後時期,由於該紀念碑位於軍方哨所,而曾雜草叢生、遺忘多年。[4]罹難者家屬則組織「龜山會」,每年回到事故現場定期追思祭拜。 當代,該紀念碑經修復後仍持續使用,旁則新建一座涼亭,供人們觀望港口及龜山島的景觀。[5]2023年5月,因應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古蹟列冊提報案,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經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15條規定辦理現場勘查及召開審查會議,決定將該紀念碑列冊追蹤。[6]
設計
编辑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共分為基壇、碑座、碑身三部份[7],兩側置石燈籠,燈籠上有落款「昭和拾参年戊寅」、「拾月拾三日吉置」。此外,紀念碑正面浮刻大德清淨地藏裝飾。具招魂、慰靈、追思等功能。[8][9][10]
為了紀念這場悲劇並悼念罹難者,該紀念碑正面共設有殉難者名錄[11],背面則由宜蘭的漢學家連碧榕撰「招魂碑誌」,並詳細描述了當時事故的經過,同時提及建設遺族代表吳蕃薯對於海上亡者的思念,呼籲興建招魂碑始末以表達哀悼之情。
碑文誌記如下:
昭和十三年,歲在戊寅夏令之初,鐵道部所屬宜蘭旅行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行樂事也。於時,蘭人應募者,約百餘人。乃涓新五月十九日拂曉,於大溪驛集齊,屆期團員畢至,少長咸集,乃乘舟往。舟凡五艘,中有滊動機名約見取丸,先一小時啟航。團員爭先登舟者凡二十七人,是日,天氣晴朗,薰風習習,仰觀宇宙之大,俯瞰滄溟之遠,游目騁懷,逸興遄飛,致足樂也。豈意樂未極而悲生,景未觀而禍起,忽而黑雲四赽,而天地晦冥;風雨驟至,而濁浪排空。後駕之舟,皆反棹而歸,惟見取丸將近龜山,竟被怒濤掀翻而覆矣,時?四月二十日午前九時也。浪稍戢,團員繞舟而登者,約有二十人,俄而浪再起,救援無人,舟覆數次,於是,舟中諸團員漸次沉沒矣。日匠暮,家族聞知,雇舟往拯。黑夜搜尋,天曉始遇救,舟中只存四人耳。事聞於當局暨諸家族,風馳電至,咸集於海澨,遣飛機,駕舟艇,派壯丁,四處尋覓,亘一週開,始得一屍,即舟夫阮連福也,餘二十四屍,皆杳然不知所之。噫!亦慘矣哉!是年秋,吳番薯君,念諸靈棲魂海上,風飄浪擊,靡所歸依,乃集諸家族,謀建招魂碑於海濱,以為憑依之所。眾咸韙之,於是,擇地於公共墓地之側,背山面海,挹爽迎曦,甚得所焉。碑既建,厥工告竣,乃建設道場,誦經拜懺,超度靈魂,棲止於此,俾永久得所憑依焉。嗚呼!沒者諸靈,或素抱未展,或事業已成,未享人間福,忽遭此兇災,樂事竟成禍事,亦殊可痛,也帷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死生顯晦,均為幻化,倏歸於空。諸英靈亦當了脫生死常樂,我竟咸優游棲息於斯碑之下。
昭合十三年旧曆季秋之月下浣 宜蘭連碧榕拜撰 建設遺族代表吳番薯[12]
影響
编辑見起丸海難事件發生後,為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龜山島派出所於1938年6月17日舉行「龜山島避難港」起工式,工程費用約一万丹,實際掘鑿工事於1939年4月才竣工,當年的頭圍庄長門脇芳藏與龜山島民因而於龜山島豎立「漁港開鑿記念碑」紀念,該石碑該碑高100公分、寬45公分、厚13公分,石材為砂岩。[13]
參考文獻
编辑-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臺灣)).
- ^ 莊漢川. 日本時代的「見取丸」號龜山島船難25人死亡. 新頭條. 2020-05-19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 ^ 歷史的見證~龜山遊覽遭難者招魂碑誌.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8-03-10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臺灣)).
- ^ 紀慧玲. 〈序章〉. 《凍水牡丹:廖瓊枝》. 臺灣: 印刻出版社. 2009-11-27. ISBN 9789866377273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園遠眺太平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 ^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古蹟列冊提報案經審查決定列冊追蹤. www.ilccb.gov.tw. 2023-05-05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園-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牌-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造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 ^ Arcoa. 124期-北關嘉慶古砲見學之旅. 蘭陽博物館.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繁體)).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殉難者名錄-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中文(臺灣)).
- ^ 龜山遊覽遭難者招魂碑誌. 國家圖書館.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中文).
- ^ Arcoa. 146期-07-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龜嶼鑿港. 蘭陽博物館.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