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阿富汗历史

Hat600在话题“优良条目候选不通过”中的最新留言:13年前
优良条目落选阿富汗历史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1年12月17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1年12月7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基础条目 阿富汗历史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历史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候选不通过

    编辑
    -移动自 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版本

    阿富汗历史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Histort - Country,提名人:Dragoon16c (留言)

    • (+)支持:提名人票。用了多本参考资料编写,是众语言版本中最完整、准确的——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3:15 (UTC)回复
      • (!)意见内文有些地方不是很通顺,希望能够修整。
    • 首段
      • ...考古证据显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间已有城镇文化出现。亚历山大大帝及其马其顿军队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国后,抵达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强大帝国的首都所在地...。能否补上",抵达阿富汗"这句的重点是什么?是指亚历山大大帝曾经抵达过阿富汗?或是抵达阿富汗后做了甚么事?。另外连结的高加米拉战役只是征服波斯帝国中的一场战役,不适合做为亚历山大东征的全部。
      • 中亚人被认为是从公元前20世纪抵达阿富汗。所以中亚人是阿富汗的原住民或是第一个定居阿富汗的民族吗?是否要强调此地位?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各派系的反抗使苏军大受打击,因此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墓”。请问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大夏 (中亚古国)的关系是甚么?希望内文能够叙述清楚一点。
    • 嚈哒人时期
      • 嚈哒人征服了贵霜帝国后,建立了新的政权,此时被赶出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谁?)仍保有印度河以东的小部份土地,后来被旃陀罗笈多一世(哪一国的?)所统一。
      • 后来萨珊王朝与拜占庭签订和约,保障了帝国西部的安全,此时在巴克特里亚北部有支叫突厥的游牧民族兴起,联合萨珊王朝对嚈哒人发动多次战争,并成功消灭嚈哒人,并与突厥瓜分其领土。这句应该要分三句,最后并成功消灭嚈哒人,并与突厥瓜分其领土。这句的主词应该要出来,不然会看不懂。
    • 阿拉伯人的统治
      • 这时阿富汗地区许多小国名义上臣服唐,实际上是独立或半独立地存在,相互之间进行战争。能否列出这些小国在注释内。
    • 其他的改天再看好了,另外部分段落没有出处,希望能补上。--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2月9日 (五) 14:14 (UTC)回复
      • (:)回应已作改善并在讨论页逐一回应。另外,本条目主要是从书本参考,已在下面列出书目,除非有特别需要,否则无需再额外加上来源连结,德语版也是用同样方式写条目--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4:48 (UTC)回复
    • (+)支持,基本符合标准,跟挪威文的优良版本对照,直达2倍的内容。只是个人建议,
    1.注脚从第33-41加上日期格式{{cite web}},来源格式看起来会是整齐一致。
    2.“中亚人被认为是从公元前20世纪抵达阿富汗,放弃原本的语言并组成新的普什图语和达利语”整句话有点奇怪,改成一般认为中亚人从公元前20世纪到达阿富汗,放弃原本母语并以普什图语和达利语组成新语言?
    3.“有为的统治者使中世纪的阿富汗...”哪一位统治者?为了中立请具体一点。
    4.“帝国的坟墓”对一般人不够明确,我看过的阿富汗史和网页说是“入侵者的坟墓”,这样改比较好吧?
    5.“政府规定国民须穿上伊斯兰传统服装,男子须留胡须,妇女外出时要以面纱蒙面,且不能在没有男性亲属陪同下外出,妇女不能外出工作、受教育,关闭女子学校和喀布尔大学,建立宗教警察,关闭电影院和电视台、禁止使用网路和播放西方音乐。由于阿富汗约70%教师都是女性,女性禁止工作使不少学童失去受教育机会,阿富汗更成为文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极端宗教命令还有砸电视[1],禁止女性工作不只让儿童失去教育,那些妇女也失业了(这部分加写并列来源)。可能需要增加内容。
    6.“2001年2月26日奥马尔下令销毁全国非伊斯兰雕像,最备受国际关注的是位于巴米扬省,高37米和55米的两座巴米扬大佛,于3月12日用炸药将大佛炸毁。”不是只有两座,而是全部的佛像[2]。--侠刀行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8:10 (UTC)回复
    • (:)回应
    1. 参考格式已改善
    2. 有为的统治者,指一些能干的国王,无需在首段举例
    3. 帝国的坟墓比较适合,多数用于阿富汗,相反入侵者的坟墓十分广义,能用于其它国家,不够明确
    4. 砸电视、埋电视都有,但受于篇幅限制,不能写太多,否则会影响内容分布,其它内容可参见该主条目
    5. 巴米扬大佛具国际性和代表性--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8:24 (UTC)回复
    • (+)支持:内容及图片丰富,参考网站及书藉明确。—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2011年12月10日 (六) 11:08 (UTC)回复
    • (-)反对:“是众语言版本中最完整、准确的”……我怎么看都跟英文维基百科差一大截,且还有许多段落尚未提供资料来源。--KOKUYO (留言) 2011年12月10日 (六) 23:10 (UTC)回复
    • (=)中立--可惜不能反对,就新政府一节就输人一大节了吧?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一节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亦要改善吧?卍田卐Justincheng12345 2011年12月11日 (日) 05:17 (UTC)回复
    • (-)反对,内文脚注严重缺乏,根据先前共识已经有大量优良特色条目因内文脚注被撤销。你说不学英文版,行,那你为什么要学德文版?--达师198336 2011年12月11日 (日) 07:27 (UTC)回复
    • (!)意见:有问题的部分如下
    • 汉达基王朝
      • 1709年坎大哈市长趁伊朗军队出城收税时发动革命,杀死总督,宣布独立。坎大哈市长是谁?应该要列出。另外他(米尔维斯·霍塔克)似乎不是市长,他是由坎大哈的普什图族吉尔扎伊人部族领袖。
      • 最终纳迪尔沙于1747年在呼罗珊被一伙密谋叛变的封建主刺杀。不建议使用封建主这个称呼,是否有当地的正式称呼呢?贵族?地主?
    • 杜兰尼王朝
      • 因此他发动了一连串的战争,使用西方的枪炮武器,占领了喀布尔、伽色尼、白沙瓦、拉合尔,最终使阿富汗一统。应该是使用西方的新式枪炮武器,发动一连串战争,陆续成功的占领......,使阿富汗再度统一。
      • 1747年纳迪尔沙遇刺后,伊朗已不存在统一政权。这句话的涵意?
      • 马茂德被推翻后,阿富汗分裂5五个独立君主国。请问是哪五个?
    • 英国人的入侵与巴拉克宰王朝
      • 统一了阿富汗后,于1836年称王,自称“阿米尔”而非国王。这句也有语病
    • 塔利班时期
      • 经济上,长期的战乱使阿富汗的体济体系崩溃。阿富汗为罂粟最大产地,在2000年输出量占全球75%....。请补上经济与阿富汗为罂粟最大产地之间的关连,这样转折太大。
    • 结论:大致上都看完了,主要问题是内文很多地方语意不通;内容叙述也不全面,希望能补上事件的前因后果;一些叙述过于简略,希望能再三补充,或是补在注解内;文献参考的部分也不完整,不知道一些段落的出处在哪里?总之,最严重的是语意的问题,希望能改善,以上。--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2月11日 (日) 07:38 (UTC)回复
    • (-)反对,参考文献严重缺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13日 (二) 03:11 (UTC)回复

    -移动完毕-
    返回到“阿富汗历史”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