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阿富汗歷史

由Hat600在話題優良條目候選不通過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3 年前
優良條目落選阿富汗歷史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1年12月17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1年12月7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基礎條目 阿富汗歷史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候選不通過

    編輯
    -移動自 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版本

    阿富汗歷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Histort - Country,提名人:Dragoon16c (留言)

    • (+)支持:提名人票。用了多本參考資料編寫,是眾語言版本中最完整、準確的——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3:15 (UTC)回覆
      • (!)意見內文有些地方不是很通順,希望能夠修整。
    • 首段
      • ...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間已有城鎮文化出現。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馬其頓軍隊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國後,抵達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強大帝國的首都所在地...。能否補上",抵達阿富汗"這句的重點是什麼?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曾經抵達過阿富汗?或是抵達阿富汗後做了甚麼事?。另外連結的高加米拉戰役只是征服波斯帝國中的一場戰役,不適合做為亞歷山大東征的全部。
      • 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所以中亞人是阿富汗的原住民或是第一個定居阿富汗的民族嗎?是否要強調此地位?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各派系的反抗使蘇軍大受打擊,因此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墓」。請問這句話的出處在哪裡?
    •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和大夏 (中亞古國)的關係是甚麼?希望內文能夠敘述清楚一點。
    • 嚈噠人時期
      • 嚈噠人征服了貴霜帝國後,建立了新的政權,此時被趕出巴克特里亞地區的(誰?)仍保有印度河以東的小部份土地,後來被旃陀羅笈多一世(哪一國的?)所統一。
      • 後來薩珊王朝與拜占庭簽訂和約,保障了帝國西部的安全,此時在巴克特里亞北部有支叫突厥的遊牧民族興起,聯合薩珊王朝對嚈噠人發動多次戰爭,並成功消滅嚈噠人,並與突厥瓜分其領土。這句應該要分三句,最後並成功消滅嚈噠人,並與突厥瓜分其領土。這句的主詞應該要出來,不然會看不懂。
    • 阿拉伯人的統治
      • 這時阿富汗地區許多小國名義上臣服唐,實際上是獨立或半獨立地存在,相互之間進行戰爭。能否列出這些小國在註釋內。
    • 其他的改天再看好了,另外部分段落沒有出處,希望能補上。--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9日 (五) 14:14 (UTC)回覆
      • (:)回應已作改善並在討論頁逐一回應。另外,本條目主要是從書本參考,已在下面列出書目,除非有特別需要,否則無需再額外加上來源連結,德語版也是用同樣方式寫條目--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4:48 (UTC)回覆
    • (+)支持,基本符合標準,跟挪威文的優良版本對照,直達2倍的內容。只是個人建議,
    1.註腳從第33-41加上日期格式{{cite web}},來源格式看起來會是整齊一致。
    2.「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放棄原本的語言並組成新的普什圖語和達利語」整句話有點奇怪,改成一般認為中亞人從公元前20世紀到達阿富汗,放棄原本母語並以普什圖語和達利語組成新語言?
    3.「有為的統治者使中世紀的阿富汗...」哪一位統治者?為了中立請具體一點。
    4.「帝國的墳墓」對一般人不夠明確,我看過的阿富汗史和網頁說是「入侵者的墳墓」,這樣改比較好吧?
    5.「政府規定國民須穿上伊斯蘭傳統服裝,男子須留鬍鬚,婦女外出時要以面紗蒙面,且不能在沒有男性親屬陪同下外出,婦女不能外出工作、受教育,關閉女子學校和喀布爾大學,建立宗教警察,關閉電影院和電視台、禁止使用網路和播放西方音樂。由於阿富汗約70%教師都是女性,女性禁止工作使不少學童失去受教育機會,阿富汗更成為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極端宗教命令還有砸電視[1],禁止女性工作不只讓兒童失去教育,那些婦女也失業了(這部分加寫並列來源)。可能需要增加內容。
    6.「2001年2月26日奧馬爾下令銷毀全國非伊斯蘭雕像,最備受國際關注的是位於巴米揚省,高37米和55米的兩座巴米揚大佛,於3月12日用炸藥將大佛炸毀。」不是只有兩座,而是全部的佛像[2]。--俠刀行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8:10 (UTC)回覆
    • (:)回應
    1. 參考格式已改善
    2. 有為的統治者,指一些能幹的國王,無需在首段舉例
    3. 帝國的墳墓比較適合,多數用於阿富汗,相反入侵者的墳墓十分廣義,能用於其它國家,不夠明確
    4. 砸電視、埋電視都有,但受於篇幅限制,不能寫太多,否則會影響內容分佈,其它內容可參見該主條目
    5. 巴米揚大佛具國際性和代表性--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8:24 (UTC)回覆
    • (+)支持:內容及圖片豐富,參考網站及書藉明確。—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2011年12月10日 (六) 11:08 (UTC)回覆
    • (-)反對:「是眾語言版本中最完整、準確的」……我怎麼看都跟英文維基百科差一大截,且還有許多段落尚未提供資料來源。--KOKUYO (留言) 2011年12月10日 (六) 23:10 (UTC)回覆
    • (=)中立--可惜不能反對,就新政府一節就輸人一大節了吧?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一節沒有任何參考資料,亦要改善吧?卍田卐Justincheng12345 2011年12月11日 (日) 05:17 (UTC)回覆
    • (-)反對,內文腳註嚴重缺乏,根據先前共識已經有大量優良特色條目因內文腳註被撤銷。你說不學英文版,行,那你為什麼要學德文版?--達師198336 2011年12月11日 (日) 07:27 (UTC)回覆
    • (!)意見:有問題的部分如下
    • 漢達基王朝
      • 1709年坎大哈市長趁伊朗軍隊出城收稅時發動革命,殺死總督,宣佈獨立。坎大哈市長是誰?應該要列出。另外他(米爾維斯·霍塔克)似乎不是市長,他是由坎大哈的普什圖族吉爾扎伊人部族領袖。
      • 最終納迪爾沙於1747年在呼羅珊被一夥密謀叛變的封建主刺殺。不建議使用封建主這個稱呼,是否有當地的正式稱呼呢?貴族?地主?
    • 杜蘭尼王朝
      • 因此他發動了一連串的戰爭,使用西方的槍炮武器,佔領了喀布爾、伽色尼、白沙瓦、拉合爾,最終使阿富汗一統。應該是使用西方的新式槍砲武器,發動一連串戰爭,陸續成功的占領......,使阿富汗再度統一。
      • 1747年納迪爾沙遇刺後,伊朗已不存在統一政權。這句話的涵意?
      • 馬茂德被推翻後,阿富汗分裂5五個獨立君主國。請問是哪五個?
    • 英國人的入侵與巴拉克宰王朝
      • 統一了阿富汗後,於1836年稱王,自稱「阿米爾」而非國王。這句也有語病
    • 塔利班時期
      • 經濟上,長期的戰亂使阿富汗的體濟體系崩潰。阿富汗為罌粟最大產地,在2000年輸出量佔全球75%....。請補上經濟與阿富汗為罌粟最大產地之間的關連,這樣轉折太大。
    • 結論:大致上都看完了,主要問題是內文很多地方語意不通;內容敘述也不全面,希望能補上事件的前因後果;一些敘述過於簡略,希望能再三補充,或是補在註解內;文獻參考的部分也不完整,不知道一些段落的出處在哪裡?總之,最嚴重的是語意的問題,希望能改善,以上。--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11日 (日) 07:38 (UTC)回覆
    • (-)反對,參考文獻嚴重缺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13日 (二) 03:11 (UTC)回覆

    -移動完畢-
    返回 "阿富汗历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