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山事件
此條目論述以中華圈的觀點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背景與經過
編輯租地爭執
編輯1931年4月間,中華民國農民郝永德租得長春縣鄉三區萬寶山地方蕭翰林、張鴻賓等生熟荒地約500晌(每晌等於2,400公分步)[2],租約最後一條訂明:如縣政府不准,該約仍作無效[3]:117。成立長農稻田公司未經政府批准騙取萬寶村附近12戶農民的土地,並違法轉租給李升薰等188名朝鮮人耕種水稻。這些朝鮮人開掘由馬家哨口至姜家窩堡止長達20里的水渠,截流築壩。這一工程損害了當地53戶農民熟地40餘垧,侵害了當地農戶的利益。5月20日馬家哨口200餘農民上告。吉林省政府第1273號《指令》批示:「朝僑未經我當局允許,擅入農村,有背公約,令縣公署派員同當地警察,前往勸阻,令朝僑出境。」[4]
朝鮮人隨即準備撤走,事情本可結束之時,日本駐長春領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到現場「保護朝鮮人」,制止朝鮮人撤走,且限令於7月5日前完成築渠。7月1日,中國農民400餘人聯合起來平溝拆壩。7月2日,日本警察鎮壓平溝的中國農民,雙方對峙,後日本增武裝警察。在日本軍警保護下,工程於7月5日完成。
製造假新聞與煽動暴力
編輯同時,日本通過《朝鮮日報》記者金利三捏造假新聞,稱200多朝鮮人在萬寶山被殺,後又說被殺的朝鮮人數增加到800多,從而掀起朝鮮半島大規模的排華活動。[來源請求]
日本大造輿論,致電朝鮮各報稱中國當局驅逐朝鮮人,在萬寶山中國農民屠殺朝鮮人等,7月3日,朝鮮仁川外里數十名朝鮮人向華僑開辦的商店、理髮館投擲石塊。中國駐仁川華僑事務所蔣主任到當地日本警察署交涉,要求制止,但報紙仍煽動反華情緒,朝鮮人到處撒傳單開會聚眾,晚8時,兩三千朝鮮人見華僑就打,除一條中國街外所有華僑商店、菜園等均被搗毀。7月4日晚9時左右,朝鮮人於外里嗚鑼聚眾,5000人手持木棒、鐵棍、刀斧到處襲擊。晚9時30分在京城府外新堂里100餘名朝鮮人與40名中國人衝突、朝鮮人1名死亡中國人1名重傷,中國人住宅被縱火[5],7月5日為止,仁川華僑被殺3人,傷二三十人,財產損失日金9萬多元。 7月5日晚7時,平壤朝鮮人手持棍棒、刀斧、石塊等襲擊華僑,打砸搶燒殺。7月9日統計,平壤華僑死109人,傷163人,失蹤63人,損失財物日金254.5萬元。
隨後釜山、元山、新義州等地也出現針對華僑的打砸搶燒。許多華僑越境回國,到7月10日達4,500人,7月底超過全朝鮮華僑三分之一回國。這些華僑皆頭破血出,身無長物。中國報刊抨擊日本人唆使朝鮮人襲擊中國人,並畫了漫畫。7月11日萬寶山完成通水。田代重德領事稱「鮮農五十餘名歡喜連呼萬歳,我等永久死守該地」。
事後
編輯朝鮮華僑共計被殺142人,傷546人,失蹤91人,財產損失無數。7月14日,金利三在《吉長日報》上發表「謝罪聲明書」,且承認自己捏造了假新聞,並指出是受日本領事館愚弄。日本陰謀敗露,派出日本警察署朝鮮族巡捕朴昌廈,暗殺金利三滅口。
中日政府為此事進行了12次交涉談判,但當地農民權益並未得到補償,7月23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稱「粵桂倡亂,石友三叛變,暨赤匪肆虐,以及朝鮮僑胞之慘案,四者互為因果。叛徒軍閥,唯恐赤匪之肅清也,乃出兵以援之,叛變以應之。帝國主義者唯恐軍閥之消滅,中國之統一也,乃惹起外交糾紛,以牽制之。」後九一八事變發生。
日本政府的萬寶山事件機密資料
編輯- 題"萬寶山農場事件"的分類番號
B02030167000 表紙 1照片 B02030167100 1頁-33頁 照片 B02030167200 1頁-22頁 照片 B02030167300 1頁-17頁 照片 B02030167400 1頁-41頁 照片 B02030167500 1頁-26頁 照片 B02030167600 1頁-32頁 照片 B02030167700 1頁-32頁 照片 B02030167800 1頁-29頁 照片 B02030167900 1頁-29頁 照片 B02030168000 1頁-26頁 照片 [ 朝鮮被難華僑報告書(中文)]
日方觀點
編輯日本一直認為這一事件是偶發性事件,將其作為個案看待,否認與其他中日衝突有關。[來源請求]
事後
編輯事後在滿洲的朝鮮人受中國人報復,逃往鐵道沿線避難[8]。直至北滿水災。
避難民概數
編輯1932年(昭和7年)11月朝鮮總督府派遣員推定。
地域 | 避難民概數 |
---|---|
哈爾賓 (水害) | 4,000 |
哈爾賓 (匪害) | 2,000 |
鉄嶺 (匪害) | 600 |
開原 (匪害) | 1,200 |
四平街 (匪害) | 800 |
新京 (匪害) | 800 |
安東 (匪害) | 1,600 |
吉林 (匪害) | 2,200 |
盤石 (匪害) | 1,200 |
蚊河 (匪害) | 1,300 |
敦化 (匪害) | 1,500 |
奉天 (匪害) | 4,000 |
撫順 (匪害) | 3,000 |
山城鎮 (匪害) | 9,000 |
注釋
編輯-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5年1月: 57. ISBN 978-7-5065-6913-2.
- ^ 錢念孫著. 故纸硝烟 抗戰旧书藏考录. 合肥:黃山書社. 2015年9月: 10. ISBN 978-7-5461-5268-4.
- ^ 二、〈「九一八」事變與東三省淪陷〉. 《抗日戰史》第一冊.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7.
- ^ 田志和主編. 长春读本 献给长春诞辰二百周年.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00年5月: 58. ISBN 7-80604-993-2.
- ^ 日本外交文書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昭和期I第1部 第5巻. : 228.
- ^ 亜細亜歷史資料中心 Ref. B02030167400 畫像1/41頁軍信第16號(中國公電)
- ^ 亜細亜歷史資料中心 Ref. B02030167400 畫像2/41頁軍信第408號
- ^ 日露年鑑. 日露貿易通信社. 19??: 133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