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3月19日) |
《中國國家地理》(英語: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縮寫:CNG),原名《地理知識》,2000年改為現名,與美國的《國家地理》並無關聯。是中國一本關於地理的雜誌月刊,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中國國家地理 | |
---|---|
英文名 |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
主編 | 李栓科 |
類別 | 地理、科學、歷史、自然 |
發行周期 | 月刊,每月7日出版(部分城市提前上架銷售) |
首發日期 | 1950年1月 |
公司 | 中國科學院(主管、主辦)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中國地理學會(主辦) |
創刊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言 | 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語等 |
網站 | www |
ISSN | 1009-6337 |
OCLC 編號 | 903704845 |
CN | 11-4542/P |
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現任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其自1997年擔任社長至今,自2000年10月擔任總編輯至今),執行總編為單之薔。雜誌社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
歷史沿革
編輯1950年,《地理知識》於南京創刊,由地理學家施雅風、吳傳鈞等先生從自己的工資里出資創辦。當時整本雜誌只有8頁。1951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國區域特色、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工業的地理文章,被官方認定是「洩密」而遭受重創。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誌的內容擴充,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2萬冊。
1960年7月首次停刊,1961年改名《地理》復刊。1966年3月二次停刊。
包括《地理知識》在內,中國的科學雜誌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後才有所改善。《地理知識》是文革後期中國最早復刊的雜誌之一。
1998年,李栓科接手《地理知識》,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1999年1月,《地理知識》雜誌新增「卷首語」專欄,由執行總編單之薔執筆。
2000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會員俱樂部組織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誌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正體字版。在日本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推出日文版。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啟用。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頁數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同年,《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2005年10月,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此後每年第10期均有高頁數特刊推出。
2006年3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10月推出410頁的「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川藏線)」專輯。2007年10月,推出「塞北西域」珍藏版,出版量達百萬冊。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成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品牌下的一員。 6月,在汶川大地震之後製作「地震專輯」,講述地震相關知識。7月,港澳版以「中國名片」出版。8月北京奧運會之際推出「北京專輯:大北京(北京周邊300公里美景圈)」。10月推出「東北專輯」。
2009年1月,雜誌價格調高為20元,頁數176頁。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出版。10月,中國地理學會成立百年之際推出「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特輯。
2010年,《中國國家地理》舉辦了「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尋找60年傳讀的世家」和「校園行知客」等活動。[1]
2018年1月,雜誌價格調高為30元。
特色
編輯- 資源集中在編輯部。
- 每期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圖文面積相仿。不定期隨附地圖。
- 近年來,每年的第1期、第2期為省份地區專輯,第10期為高頁數地理專輯。
- 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發行多語言版本,發行量達55萬冊。
出版專輯/特刊
編輯- 台灣專輯(2001年第3期)
- 北京專輯(2001年第6期)
- 用地圖克隆中國(2001年第8期)
- 新疆專輯(2002年第1期)
- 澳門專輯 (走進澳門)(2002年第4期)
- 山西專輯(2002年第6期)
- 雲南專輯(2002年第10期)
- 山東專輯(2003年第1期)
- 三峽專輯(2003年第6期)
- 專輯:失落的中醫(2003年第7期)
- 長城專輯(2003年第8期)
- 四川專輯(2003年第9期)
- 青藏科考(人類科考史的壯麗詩篇)(2003年第10期)
- 朝鮮半島專輯(2003年第11期)
- 春節專輯(2004年第1期)
- 國花,國鳥,國樹,國石專輯(2004年第3期)
- 大遺產專輯(2004年第6期)
- 大香格里拉專輯(2004年第7期)
- 河流專輯(2004年第11期)
- 貴州專輯(2004年第10期)
- 舌尖上的秧歌專輯(2005年第1期)
- 「濕」的魅力專輯(2005年第2期)
- 陝西專輯(2005年第5期、第6期)
- 航拍西部(2005年第8期)
- 西藏專輯(2005年第9期)
- 選美中國(2005年第10期)
- 加拿大專輯(2005年第12期)
- 風水專輯(2006年第1期)
- 青海專輯(2006年第2期、第3期)
- 青藏鐵路專輯(2006年第7期)
- 景觀大道專輯(2006年第10期)
- 江南專輯(2007年第3期)
- 中國夢(2007年第5期、第6期)
- 塞北西域(2007年第10期)
- 成都專輯 (新天府專輯)(2008年第1期、第2期)
- 河南專輯(2008年第5期、第7期)
- 地震專輯(2008年第6期)
- 奧運專輯(2008年第8期)
- 東北專輯(2008年第10期)
- 福建專輯(2009年第3期、第4期)
- 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2009年第10期)
- 寧夏專輯(2010年第1期、第2期)
- 中國恐龍專輯(2010年第6期)
- 海洋中國專輯(2010年第10期)
- 秋醉中國專輯(2010年第11期)
- 冰川人生專輯(2010年第12期、2011年第1期)
- 鹽專輯(2011年第3期、第4期)
- 不丹專輯(2011年第7期)
- 喀斯特專輯(2011年第10期)
- 浙江專輯(2012年第1期、第2期)
- 內蒙古專輯(2012年第10期)
- 海南專輯(2013年第1期、第2期)
- 新疆專輯(2013年第10期)
- 重慶專輯(2014年第1期、第2期)
- 西藏專輯(2014年第10期)
- 河北專輯(2015年第1期、第2期)
- 一帶一路專輯(2015年第10期)
- 甘肅專輯(2016年第1期、第2期)
- 漫步中國專輯(2016年第10期、第11期)
- 吉林專輯(2017年第3期、第4期)
- 黃河黃土專輯(2017年第10期)
- 大拉薩特刊(2017年特別紀念)
- 廣西專輯(2018年第1期、第2期)
- 大橫斷專輯 (2018年第10期)
- 湖北專輯(2019年第1期、第2期)
- 長江專輯(2019年第10期)
- 遼寧專輯(2020年第1期、第2期)
- 海岸帶專輯(2020年第10期)
- 湖南專輯(2021年第1期、第2期)
- 219國道專輯(2021年第10期)
- 江蘇專輯(2022年第1期、第2期)
- 海島專輯(2022年第10期)
- 江西專輯(2023年第1期、第2期)
- 雲貴高原專輯(2023年第10期)
- 安徽專輯(2024年第1期、第2期)
- 山河四省專輯(2024年第10期)
榮譽獎項
編輯- 國家百種重點期刊
- 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的期刊
- 最具品牌傳播價值期刊
- 最受廣告主青睞的雜誌
- 中國標杆品牌
- 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
- 新世紀最受讀者關注的十大期刊
- 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期刊
- 在201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評為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3]。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_中国国家地理网. [2012-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 ^ 重构公众常识:专业媒体内容策划的可行路径. [2012-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7).
- ^ 趙新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17年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开始公示. www.ce.cn. 中國經濟網. 2018-01-16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