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都語

語言

烏爾都語(烏爾都語:اُردُو‬)是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從使用人數來看,烏爾都語大約排名世界第20名,是巴基斯坦國語,也是印度的24種規定語言之一。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烏爾都語可看成是印度斯坦語的一部分,所有印度斯坦語言構成世界上第四大的語言。在1200年到1800年,南亞在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的統治下,烏爾都語受到波斯語突厥語庫爾德語阿拉伯語的影響。烏爾都文有37或38個字母。

烏爾都語
اُردُو
發音[ˈuːrdu]
母語國家和地區 巴基斯坦
 印度
 巴林
 阿聯酋
 阿曼
 卡達
 沙烏地阿拉伯
母語使用人數
6100萬為母語
總數為 1.04 億
語系
文字阿拉伯文字烏爾都字母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巴基斯坦(國語)
 印度(地區語言)
管理機構國家語言推廣署(巴基斯坦)
國家烏爾都語促進會英語National Council for Promotion of Urdu Language(印度)
語言代碼
ISO 639-1ur
ISO 639-2urd
ISO 639-3urd
Glottologurdu1245[1]

使用者與其地理分布

編輯

烏爾都語母語使用者大約有6-8千萬人,其中5千2百萬在印度(2001年),占當時該國人口的6%;1千3百萬在巴基斯坦(2008年),占該國人口的8%;另有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母語者。

巴基斯坦的城市中,烏爾都語在大多數人中能通用,其中包括卡拉奇伊斯蘭堡拉合爾拉瓦品地白沙瓦奎達海德拉巴古吉蘭瓦拉費薩拉巴德木爾坦蘇庫爾。烏爾都語是巴基斯坦所有省份的官方語言,儘管該國有93%的人口不以它為母語。在同時使用英語和烏爾都語的學校中,直至高中前,烏爾都語是強迫性學習的語言。這樣就使數以百萬計以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克什米爾語俾路支語西萊基語布拉灰語等為母語的使用者的人,都能使用烏爾都語,烏爾都語也成為了巴基斯坦國家團結的象徵,並成為巴基斯坦的主要交際語。它混合了巴基斯坦不同地區的詞彙;同樣,巴基斯坦不同地區的語言也受到烏爾都語的詞彙影響。5百萬來自不同民族(如普什圖族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哈扎拉族土庫曼族等)的阿富汗難民,在巴基斯坦居住了超過25年以後,都能操流利烏爾都語。這樣可推論出,使用烏爾都語的中心,已由印度的德里和勒克瑙,轉而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拉合爾。

而在印度,烏爾都語在北方邦克什米爾德里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孟買和中部其他地區使用。一些印度學校以烏爾都語作為第一語言,並有其課程和考試。在印度的伊斯蘭學校同時教授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一些報章如Daily Salar、Paasban,在班加羅爾等城市發行。

烏爾都語亦有在阿富汗的市區使用。而在南亞以外,亦有為數甚多的勞工,在波斯灣國家和沙特阿拉伯的主要城市中使用。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的大城市,也有烏爾都語移民和他們的後裔在使用此語言。

香港,由於南亞裔人士眾多,不少的國際學校都有專門開設烏爾都語的課程。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6年度「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更鼓勵香港本地高中生選修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其中包括烏爾都語,以協助一帶一路國家發展[2]

有較多人使用烏爾都語作為母語的國家:

官方地位

編輯
 
當地字母表中的拉什卡里語標題

烏爾都語是巴基斯坦的國語官方語言(英語也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雖然英語在精英的圈子內使用,旁遮普語也有大量的母語使用者,烏爾都語作為交際語被廣泛使用。烏爾都語也是印度、印度控制的查謨和克什米爾特倫甘納邦的附加官方語言。雖然政府學校和大多數邦份着重使用標準印地語,但在勒克瑙海得拉巴大學,烏爾都語有被使用,並被看成是種有威望的語言

分類及相關語言

編輯
 
烏爾都語曾有多種命名,「烏爾都」一名據稱來自於詩人古拉姆·哈姆達尼·穆沙菲 (Ghulam Hamdani Mushafi) [10]

烏爾都語屬於印雅語支,也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 類似的方言分布在從旁遮普到南亞孟加拉的廣大地區。 這些語言具有相似的語法結構和大部分相同的詞彙。 旁遮普語與烏爾都語非常相似:如果用梵文字母書寫,說旁遮普語的人理解烏爾都語並不難。 但是旁遮普語的口語發音與烏爾都語有很大不同。 最接近烏爾都語的是印地語。

方言

編輯

烏爾都語在印度有四種官方認可的方言, Dakhini、Pinjari、Rekhta和Modern Vernacular Urdu。

Modern Vernacular Urdu是目前最被廣泛傳播及使用的一種方言,並且在:德里勒克瑙(Lucknow)、卡拉奇(Karachi)和拉合爾(Lahore)等地區使用。

Dakhini(也被稱為Dakani、Deccani、Desia或Mirgan)在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及其四周海得拉巴(Hyderabad)使用。這種方言所使用的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借詞較標準烏爾都語少。

另一個非官方名稱是拉合爾方言的「Lahori」,但由於不再使用它,人們對其知之甚少

語法

編輯

烏爾都語的名詞陽性陰性。不過,有一些字詞文法性分類比較特別,通常是從英語來的新字詞,它們並無性別。 烏爾都語的名詞還有分單數眾數

例子

編輯
中文 烏爾都語 發音 備註
你好/您好 السلام علیکم assalāmu 『alaikum اداب[aˈdaːb] 通常用於尊敬對方的場合
و علیکم السلام[ˈwaɭikum ˈaʔsaɭam]
是正確的回應,此問候直接借用阿拉伯語
您好 اداب عرض ہے ādāb arz hai 直譯「向您問候」
非常正式的世俗問候。
再見 خدا حافظ khuda hāfiz Khuda波斯語
Hafiz是源自阿拉伯語的hifz,意義為「保護」
所以這句話可被理解為「願神守護於你」之意
普遍通用於穆斯林與非穆斯林
是/對 ہاں hāⁿ 非正式
是/對 جی 正式
不是/不對 نا 非正式
不是/不對 نہیں nahīⁿ, jī nahīⁿ 正式
مہربانی meharbānī
謝謝 شکریہ shukrīā
請進來 تشریف لائیے tashrīf laīe 直譯「惠攜」
請坐下來 تشریف رکھیئے tashrīf rakhīe 直譯「惠置」
我很高興跟你見面 اپ سے مل کر خوشی ہوی āp se mil kar khushī hūyī
您說不說英語? کیا اپ انگریزی بولتے ہیں؟ kya āp angrezī bolte haiⁿ?
我不能說烏爾都語。 میں اردو نہیں بولتا maiⁿ urdū nahīⁿ boltā/boltī boltā為男性使用,boltī為女性使用
我的名字是⋯ میرا نام ۔۔۔ ہے merā nām ... hai
拉合爾在哪個方向? لاہور کس طرف ہے؟ lāhaur kis taraf hai?
孟買在哪兒? ممبئی کہاں ہے؟ mumbaī kahāⁿ hai?
烏爾都語是個好語言。 اردو اچھی زبان ہے urdū achhī zabān hai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乌尔都语.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 梁振英要求学生学好“一带一路”语言.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6-02-08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8) (中文(簡體)). 
  3. ^ Population Census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of Pakistan. web.archive.org. 2006-02-19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9. 
  4. ^ Ethnologue report for United Kingdom. web.archive.org. 2006-01-17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17. 
  5. ^ Ethnologue report for Bangladesh. web.archive.org. 2011-07-05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5. 
  6. ^ Profile of languages in Canada: Highlights of selected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 www12.statcan.ca.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7. ^ Table 2 Population 1 January 2004 and 2005 and changes in 2004, by immigrant category and country background. web.archive.org. 2006-02-06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6. 
  8. ^ Pakistan Link - Letter & Opinion. web.archive.org. 2006-02-21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21. 
  9. ^ Answers - The Most Trusted Place for Answering Life's Questions. Answers.com. [2019-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10. ^ Garcia, Maria Isabel Maldonado. "The Urdu language reforms." Studies 26 (2011): 97.

延伸閱讀

編輯
  • Asher, R. E. (Ed.). (1994). 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Oxford: Pergamon Press. ISBN 0-08-035943-4.
  • Azim, Anwar. (1975). Urdu a victim of cultural genocide. In Z. Imam (Ed.), Muslims in India (p. 259).
  • Chatterji, Suniti K. (1960). Indo-Aryan and Hindi (rev. 2nd ed.). Calcutta: Firma K.L. Mukhopadhyay.
  • Dua, Hans R. (1992). Hindi-Urdu as a pluricentric language. In M. G. Clyne (Ed.), Pluricentric languages: Differing norms in different nation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ISBN 3-11-012855-1.
  • Dua, Hans R. (1994b). Urdu. In Asher (Ed.) (pp. 4863-4864).
  • Dua, Hans R. (1994a). Hindustani. In Asher (Ed.) (pp. 1554).
  • Kelkar, A. R. (1968). Studies in Hindi-Urdu: Introduction and word phonology. Poona: Deccan College.
  • Khan, M. H. (1969). Urdu. In T. A. Sebeok (Ed.), Current trends in linguistics (Vol. 5). The Hague: Mouton.
  • Narang, G. C.; & Becker, D. A. (1971). Aspiration and nasalization in the generative phonology of Hindi-Urdu. Language, 47, 646-767.
  • Ohala, M. (1972). Topics in Hindi-Urdu phonolog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Rai, Amrit. (1984). A house divid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indi-Hindustani.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61643-X.

參閲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烏爾都語的介紹

編輯

使用烏爾都語的網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