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紅樓

北京大學紅樓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為北京大學老校舍之一,也是五四運動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1]。現為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區,暨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

北京大學紅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
座標39°55′29″N 116°24′20″E / 39.9247168°N 116.4054644°E / 39.9247168; 116.4054644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編號1-8
認定時間1961年

歷史

編輯

1916年6月,國立北京大學比利時儀品公司貸款20萬元,開始在沙灘北街(即現五四大街)建造宿舍樓。1918年8月該樓落成,因此樓通體由紅磚砌成,故俗稱「紅樓」。該樓落成後,並未用作宿舍樓,而是用作北京大學校部、圖書館、第一院(即文科)校舍。其中,地下室為印刷廠,一層為圖書館(1918年10月遷入紅樓),二層為教室和校部機關,設有蔡元培校長辦公室,三層、四層為教室。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等人先後在此任教任職。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毛澤東曾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主要在紅樓內工作。1919年,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重要策源地,紅樓及其北面的操場(後來被稱為「民主廣場」)是主要活動場所,五四運動大遊行便是從北面的操場開始的。五四運動後,李大釗鄧中夏等人在紅樓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前身之一。在李大釗領導下,1920年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並着手成立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11月初,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大學紅樓舉行[1][2]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占領北平,紅樓成為日軍憲兵隊隊部,地下室曾用作囚禁中國愛國人士的監獄[2]

1953年,北京大學全部遷往原燕京大學校址。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物管理局、中國古建築研究所設在紅樓。1961年,「北京大學紅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紅樓瀕臨倒塌,為此從1976年到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撥款80多萬元全面加固整修紅樓。2001年4月,國家文物局遷出紅樓,入駐朝陽門北大街10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辦公樓。此次國家文物局全部遷出後,整座紅樓的房間騰空五分之三。有關人士當時表示,由文物出版社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流通協調中心等單位使用的房間也將在適當時候騰出[2]

2001年7月,成立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2002年4月28日,「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紅樓正式開館。2002年12月,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被命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12月,北京大學紅樓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成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3]。2008年,紅樓維修,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暫時閉館。在五四運動90周年前夕,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紅樓維修工程尚未全部竣工時,便在2009年4月22日起部分開放,重新開館[4]

2014年7月11日,經中央編辦批覆,北京魯迅博物館和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併為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原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成為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區[5]

2021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在北大紅樓正式掛牌[6]

建築

編輯
 
北大紅樓門口,目前掛有「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牌匾
 

該樓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東西面闊100米,主樓進深14米,東西翼樓南北長各為34.34米,總面積10000平方米。[1][2]紅樓初建成時,布局如下:

  • 地下室:印刷廠。設有排字間、校對室、印刷車間。
  • 一層:圖書館。設有圖書館主任室、登錄室、編目室、報刊閱覽室、書庫等等。
  • 二層:校內行政部門和大教室。設有校長辦公室、文科學長室、各系教授會、教務處、總務處等等。
  • 三層、四層:教室。設有教授休息室、學生飲水室。[3]

如今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區辟有參觀區,分為紅樓一層舊址、院內平房展廳兩個部分,現有展陳面積3000平方米。[3]

紅樓一層各房間分別用作舊址復原、陳列展覽。其中舊址復原有6處:

  • 北京大學圖書館:1918年10月,北京大學圖書館遷入紅樓。北京大學圖書館設登錄室一間、編目室兩間、閱覽室四間、普通書庫14間、貴賓書庫一間、藏報室一間、日報資料室一間、東方館一間。另外還有圖書館主任室、館員休息室。如今舊址復原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有關房間有:
    • 圖書館主任室:是李大釗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時的辦公室。舊址復原了該室的內景。
    • 第二閱覽室:又稱新聞紙閱覽室。毛澤東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期間,曾在此工作。舊址復原了該室的內景。
    • 登錄室:1920年5月,北京大學圖書館調整機構,下設登錄課、購書課、編目課、典書課。登錄室即登錄課的辦公室。據考,1918年曾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張申府就曾在登錄室工作。舊址復原了該室的內景。
    • 第十四書庫:舊址復原的一間普通書庫內景。
  • 新潮社址:新潮社是北京大學部分學生受進步思潮影響而成立的學生社團,此即新潮社的社址,為李大釗為該社提供。五四運動前夕,以新潮社為首的北京大學學生,在此製作了3000餘面旗幟、標語等等。羅家倫在此站在桌旁起草書寫了《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其中寫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北京全體學界通告》趕在遊行隊伍出發前印刷兩萬份,成為1919年5月4日當天唯一的印刷品。舊址復原了該社址在五四運動前夕學生製作旗幟、標語的內景。
  • 學生大教室:1918年,紅樓的三層和四層都是教室。紀念館如今在一層復原了一間學生大教室[3]

紅樓一層還辟有蔡元培專題陳列、陳獨秀專題陳列。此外,在紅樓外的平房內,設有《新時代的先聲——新文化運動陳列》,面積180平方米,分為「點燃新文化的火炬」和「吹響新時代的號角」兩部分,通過176件實物和67張圖片,全面展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北京大学红楼. 中國網. 200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0). 
  2. ^ 2.0 2.1 2.2 2.3 2.4 国家文物局告别“北大红楼”,人民网,2001-04-01. [2014-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3.3 3.4 3.5 紀念館簡介,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2014-09-14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4. ^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重新开馆,新华网,2009-04-22. [2014-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5). 
  5. ^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简介. 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17-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7). 
  6. ^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今天揭牌,北大红楼带火红色旅游. 北京晚報. 2021-10-01 [202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