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祖尚(600年—628年11月16日)[1]季良光州樂安人。本為隋朝末年地方割據首領,後歸順唐朝唐太宗年間因抗拒太宗任命,被殺。

盧祖尚
官員
交州都督(未任)
時代隋朝唐朝
主君李密楊侗唐高祖唐太宗
祖尚
姓名盧祖尚
季良
出身地隋朝光州樂安縣
出生開皇二十年(600年)
隋朝光州樂安縣
逝世貞觀二年(628年)11月16日
唐朝長安承天門
親屬
父親盧禧
周氏

生平

編輯

背景

編輯

盧祖尚自稱本是范陽人,祖上本姓北周初年因「雷」「盧」音近而改姓盧。[2]

其父盧禧是隋朝的虎賁郎將,世代豪富,傾財散施,甚得人心,[3]盧祖尚本人也以俠氣聞名。[4]

割據自守

編輯

隋煬帝大業(605年—618年)末年,民變四起,盧祖尚應募集合壯士保衛鄉里抵抗變軍。盧祖尚當時還很年輕,但武力過人,御眾嚴整,所向披靡。變軍害怕他,不敢入境。[3][4][5]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在光州鄉人請求下,盧祖尚自稱光州刺史。[3][4][5][6]

當時反隋首領魏公李密勢大,攻打隋將王世充守衛的東都洛陽,各地割據首領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盧祖尚的妻叔周法明等派使者給李密上表勸進,李密手下也都勸李密稱帝,李密認為洛陽還沒有攻取,沒有答應。[7][8]

四月,太上皇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弒。盧祖尚時年十九歲,升壇歃血誓師,哭得不能自己,眾人都感激。[3][4]

五月,王世充在洛陽立煬帝孫越王楊侗為帝,盧祖尚派使者上表歸附,[5]楊侗以盧祖尚為光州總管,[3]沈國公[4]

歸順唐朝

編輯

王世充篡隋稱帝,建立鄭朝後,盧祖尚與其斷絕關係,歸順唐高祖,唐高祖嘉獎他,賜璽書勞勉,仍以為光州刺史。[9]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敗亡後,九月,唐高祖拜盧祖尚為光州總管,[5][6]弋陽郡公[3][4]武德六年(623年),盧祖尚將黃州的木蘭女廟移到光山縣南二里。[10]

同年,盧祖尚調任兗州刺史(此兗州得名於南朝僑置的南兗州,治廣陵,後改稱揚州,與大概在今山東省的兗州不是一處),[9]八月,隨荊州大總管趙郡王李孝恭討伐割據江東的叛首宋帝輔公祏,為前軍總管,攻克宣、歙二州。次年(624年)三月,輔公祏遣其將馮惠亮陳當時領水軍屯於博望山,陳正通徐紹宗率步騎屯青林山。李孝恭到後堅守不與其交戰,派奇兵斷其糧道。宋軍漸漸飢餓,夜間襲擊唐營,李孝恭安然躺着不動,次日派瘦弱的軍隊攻打宋營,派盧祖尚率精騎列陣以待。不久攻打宋營者敗逃,宋軍出來追奔數里,遇到盧祖尚軍,交戰後大敗,陳正通棄營而走,與馮惠亮退守梁山。[3][4][11][12]

輔公祏被平定後,盧祖尚以功授蔣州刺史,同年因蔣州改揚州(治江寧)、李孝恭拜揚州大都督而卸任。又歷任壽州都督、[13]瀛州刺史,都有能幹的名聲。[3][4]

抗命被殺

編輯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十月,交州都督宗室遂安公李壽因貪圖財利獲罪,太宗想要賢良者代任,朝臣都說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可用。於是太宗征盧祖尚到京師,在內殿召見,對他說:「交州是大籓、重鎮,距離京城很遠,本來應由宗室鎮守,但朕子弟不才,前後幾任都督都不稱職。交州需要賢良的州牧安撫,卿有安邊之略,為我鎮邊,不要因為路遠推辭。一兩年就會召你回來。」盧祖尚拜謝頓首奉詔而出,又後悔了,就以舊疾為由推辭。太宗遣杜如晦諭旨,盧祖尚堅持推辭。太宗又遣盧祖尚的妻兄周紹范告諭他:「匹夫答應的事尚且要講信用。卿當面答應朕的事怎能事後再反悔?你應該早些出發,三年後必召你回來,卿不要推拒,朕不食言。」盧祖尚說:「嶺南有瘴癘,每天都要飲酒才能抵禦,臣不能飲酒,去了就回不來了。」仍然堅辭。太宗親自召見他告諭,他推辭的態度愈發堅決。太宗大怒說:「我任命一個人,這人卻不從命,我何以號令天下!法令不可以不行,驕臣不可以不罰!」命左右將盧祖尚拽出,在外朝承天門斬首。[3][4][9][14][15][16][註 1]

太宗不久後悔了,有一次與侍臣談論北齊文宣帝為人,宰相魏徵說文宣帝雖然狂暴,但與人爭執時如果理虧就聽從,並舉了文宣帝怒責不肯赴任的魏愷後因其言之有理[註 2]而予以赦免的例子。太宗說:「是啊,之前盧祖尚雖然有失人臣之義,朕殺了他也太過了,由此來看,朕不如文宣啊!」下詔恢復盧祖尚的官蔭(指官職和蔭官,恢復蔭官後,盧祖尚的子孫可根據盧祖尚的官職得到相應的補官)。[3][4][16]

影響

編輯

後來唐太宗有感於因怒殺人後人死不能復生,追悔無益,下詔如果判人死刑,即使當時下令處決,也要三次覆奏即三次奏請皇帝同意處決,不久又改成五覆奏,即行刑前二日、一日各一次覆奏,行刑當日三次覆奏;只有犯惡逆的只要一次覆奏。[17]

文學形象

編輯

二刻醒世恆言》下函第九回<新豐市名揚豹略>中,馬周受任為監察御史後,彈劾浚儀令崔賢,贏州刺史盧祖尚因是崔賢親戚,上前保救,太宗厭惡其結黨,將盧祖尚與崔賢一同斬殺。歷史上馬周發跡時,盧祖尚早已去世。

注釋

編輯
  1. ^ 唐會要》誤作貞觀元年事。
  2. ^ 魏愷本為大州青州的長史,因出使南朝梁而卸任,回朝後卻被任為小州光州的長史,他自認為有勞無過,如此任命不當,於是拒絕赴任。

延伸閱讀

編輯

[]

 新唐書·卷094》,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舊唐書》作隋煬帝遇弒時盧祖尚十九歲,則其享年二十九歲,《舊唐書》稱卒年三十餘不確。《新唐書》作其在大業末年應募時十九歲。
  2. ^ 《元和姓纂·卷三·6》:【弋陽光山縣】唐瀛州刺史祖尚,自雲本范陽人,本姓雷氏,後周初,以「雷」「盧」聲相近,改姓盧氏。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舊唐書》卷六十九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新唐書》卷九十四
  5. ^ 5.0 5.1 5.2 5.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6. ^ 6.0 6.1 《新唐書》卷一
  7. ^ 《舊唐書》卷五十三
  8. ^ 《新唐書》卷八十四
  9. ^ 9.0 9.1 9.2 冊府元龜
  10. ^ 太平寰宇記
  11. ^ 《舊唐書》卷六十
  12. ^ 《新唐書》卷七十八
  13. ^ 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約武德八年(625年)在任。
  14. ^ 《舊唐書》卷二
  15. ^ 《新唐書》卷二
  16. ^ 16.0 16.1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
  17. ^ 《舊唐書》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