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怪獸》(英語: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是一部1953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恐怖片,由英吉·藍陵英語Eugène Lourié執導,雷·哈利豪森負責特效。電影的主演包括保羅·霍布施米特英語Paul Hubschmid寶拉·雷蒙英語Paula Raymond西席爾·凱拉維英語Cecil Kellaway肯尼斯·托比英語Kenneth Tobey[3],電影改編自雷·布萊伯利於1951年的短篇小說《濃霧號角英語The Fog Horn》描述了一隻名為羅德龍英語Rhedosaurus恐龍[4],牠在一次北極圈核試驗中從冰凍的冬眠狀態中被喚醒,然後向南行進,最終抵達其古老的產卵地,其中包括紐約市[5]

原子怪獸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英吉·藍陵英語Eugène Lourié
監製
劇本
原著濃霧號角英語The Fog Horn
雷·布萊伯利作品
旁白比爾·伍德森英語Bill Woodson
主演
配樂大衛·巴托夫英語David Buttolph
攝影約翰·L·羅素英語John L. Russell (cinematographer)
剪輯伯納德·伯頓英語Bernard W. Burton
製片商傑克·迪茨製作
片長80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53年6月13日 (1953-06-13)
發行商華納兄弟
預算20萬美元
票房500萬美元[1][2]
各地片名
香港海龍王
臺灣海龍王(公映)
原子怪獸
新加坡恐龍搗毀紐約城
馬來西亞恐龍搗毀紐約城

該作品描繪了人類與透過核試驗復活的恐龍之間的戰鬥,是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受核試驗影響的怪獸為主角的電影[6]。同時電影中「核子試爆復活的巨型怪獸攻擊城市」的設定和特效技術,對於後來的怪獸電影,尤其是日本東寶的著名怪獸系列《哥吉拉》產生很大的影響。[7][8][9][10]

劇情大綱

編輯

在北極圈巴芬灣以北的遠處,進行了一次名為「實驗行動」的核彈試驗。但在爆炸後,物理學家湯姆·內斯比特預言性地沉思道:「所有這些原子爆炸和試驗的累積效應,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這次爆炸喚醒了一隻被稱為羅德龍英語Rhedosaurus的200英尺(61公尺)長的肉食性恐龍[11],使其從冰中解凍,而它已被暫停生命了數百萬年。內斯比特是這個巨獸甦醒時的唯一倖存者,然而卻被人視為神智不清而遭到解僱。儘管持懷疑態度,但他堅持自己所見的是事實。

羅德龍開始沿著北美東岸前進,沉沒了紐芬蘭大淺灘附近的一艘雙桅小帆船,摧毀了加拿大基蒂馬特附近的另一艘船,毀壞了緬因州的一座燈塔,並摧毀了麻薩諸塞州的建築物。內斯比特最終在古生物學家瑟古德·艾爾森和他的年輕助手李·亨特的幫助下獲得幫助,因為在襲擊中倖存的其中一名漁夫,從一堆圖畫中辨認出了內斯比特所見到的那隻恐龍。艾爾森教授將羅德龍出現的地點繪製在地圖上說服懷疑的軍官,並提出這隻恐龍正在返回哈德遜河地區,那裡是羅德龍化石首次被發現的地方。在對哈德遜河谷進行的潛水鐘英語iving_bell搜索中,前往調查的艾爾森教授最終在潛水鐘內被羅德龍發現,並遭到吞噬而死,羅德龍最終上岸到曼哈頓。在吞噬一名射擊它的警察後摧毀了城市,並在紐約市掀起一場恐慌。媒體對於羅德龍的狂暴行徑列舉出「已知死亡180人,1500人受傷,損失估計3億美元」等報導。

與此同時,由傑克·埃文斯上校領導的軍隊試圖用電籬笆阻止羅德龍,並使用火箭筒在該巨獸的喉嚨中開槍,將其逼回海中。然而羅德龍在紐約的街道上流出的血液,卻釋放出一種可怕、劇毒的史前病原體,開始引發一場瘟疫導致在地居民因染病而死亡。病毒阻礙了軍方炸毀羅德龍的可能性,為了阻止病毒傳播得更廣,軍方決定向瑞多龍的頸部傷口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希望從內部燃燒瑞多龍,同時中和傳染病。

當羅德龍上岸並抵達康尼島時,軍隊狙擊手斯通軍士長使用裝有強效放射性同位素的榴彈發射器,與內斯比特博士一起爬上康尼島環翠雲霄飛車英語Coney_Island_Cyclone。騎著雲霄飛車到達軌道頂端,以便能夠與羅德龍保持同一水平,他將同位素射入羅德龍的頸部傷口。並隨著雲霄飛車墜地所引起的火花將遊樂園點燃,隨著火勢迅速蔓延,內斯比特和斯通在遊樂園被火焰吞噬時及時爬下來。羅德龍最終因同位素的輻射中毒而倒地身亡。

演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羅德龍英語Rhedosaurus摧毀一座燈塔的片段是受到雷·哈利豪森短篇小說《濃霧號角英語The Fog Horn》中的原創概念

《原子怪獸》的製作預算為20萬美元。[12]發行商中最初該作品宣布為《來自海底的怪獸》(The Monster from Beneath the Sea)。在1951年的前期製作階段,雷·哈利豪森向迪茨和切斯特指出,雷·布萊伯利在《星期六晚郵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濃霧號角英語The Fog Horn》的短篇小說[13]。這個故事講述了一種基於海洋的史前恐龍摧毀燈塔的情節,而《來自海底的怪獸》的初稿劇本中也有類似的情節。製片人希望能共享布萊伯利的聲望和受歡迎程度,並立即購買了他的故事版權,將電影的標題改為與小說標題相匹配。布萊伯利的名字在宣傳活動中被廣泛使用,並在片頭字幕中有一個表明「根據《星期六晚郵報》的雷·布萊伯利故事提議」的字樣。[14]

電影配樂原由米歇爾·米甚萊英語Michel Michelet創作,但當華納兄弟公司購買了該電影後,大衛·巴托夫英語David Buttolph了一個新的配樂。哈利豪森一直希望他的電影作曲家偶像馬克斯·史坦納(當時在華納兄弟公司合同內)會為這部電影譜曲。史坦納曾在1933年為雷電華電影的《金剛》製作配樂。然而史坦納因在此時期製作多部電影配樂而遭到婉拒,但巴托夫則為電影創作更具難忘和強烈的配樂,並在此後1950年代的巨大怪獸電影音樂奠定了許多基調。[15]

一些早期的製作概念草圖顯示,羅德龍曾一度被設計成有一個有殼的頭部,後來被改為有一個喙[16]。生物的定格動畫效果則哈利豪森負責,他多年來一直與創造《金剛》的威利斯·奧布萊恩英語Willis H. O'Brien合作。[17]電影中的怪獸與短篇小說中的雷龍屬完全不同。相反,它是一種類似暴龍的史前掠食者,雖然是四足的。這種怪物不像任何真實的肉食性恐龍,更像是一種勞氏鱷。此外也有一度計劃讓這個野獸噴出火焰,但由於預算限制,這個想法在製作開始前被擱置。然而,這一概念被用於電影海報。後來,這個生物的核火焰呼吸成為原始日本電影《哥吉拉》(1954年)的靈感來源[18]

在一場試圖辨識羅德龍的場景中,內斯比特教授翻閱查爾斯·R·奈特英語Charles_R._Knight的恐龍畫作,哈利豪森聲稱奈特是他的靈感來源之一[19]。博物館場景中的恐龍骨架是人造的;它是從雷電華電影的道具庫中獲得的,之前為其經典喜劇《育嬰奇譚》(1938年)而建造。[20]

高潮部分的雲霄飛車實景場景是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派克遊樂區英語The_Pike實地拍攝的,包括雲霄飛車的入口坡道、售票亭、裝載平臺以及結構的沙灘視角。並透過哈利豪森採用的分割矩陣及相機內的特技效果,因而有效地將演員的實景行動與雲霄飛車背景素材,與羅德龍破壞雲霄飛車的停擺動畫結合在一起[21]

發行

編輯

上映

編輯

華納兄弟以80萬美元(包括大規模廣告宣傳)的價格收購了這部電影,並於1953年6月13日在紐約和洛杉磯上映[22][23]。該電影當時擁有當時最廣泛和最迅速的發行計劃,計劃在頭兩個月內安排大部分場次,首周就在全美1422家影院上映[24][25]。《原子怪獸》的原始影片最初呈現棕褐色調英語Film_tinting[26]

該電影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年賺取了225萬美元,總票房超過500萬美元。[1][2]

批判性評價

編輯

在《紐約時報》對《原子怪獸》最初提供的評論中,A·H·維勒英語A. H. Weiler對故事並不印象深刻:「盡管在螢幕上,巨大的怪獸在華爾街和康尼島等地橫掃而過,令相對螞蟻一般大小的人類在鏡頭中慌忙逃竄,沒有一位觀眾似乎打算往山區逃去。然而,在冷靜的反思中,這或許是明智的。」[27]

綜藝》雜誌上,海蘭·霍林格英語Hy Hollinger的評論更注重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效:「製片人打造了一個使金剛顯得像黑猩猩的史前怪獸。這是一個巨大的兩棲野獸,高聳在紐約一些最高的建築物之上。怪獸在市區街道上遊蕩的景象令人驚嘆。對雷·哈里豪森來說,這些驚人的技術效果應該給予特別的讚譽。」[28]《我們文化雜誌》的評論家克里斯多夫·史都華森將電影評為3.5分(滿分5分)[29]

當代,爛番茄匯總了21條評論,給予電影91%的好評,平均評分為6.60/10[30]

影響

編輯
 
《原子怪獸》在日本的發行海報

《原子怪獸》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被原子彈引爆/喚醒的方式呈現巨大怪獸的實景電影,早於1954年的《哥吉拉》16個月。在《哥吉拉》的製作過程中,電影的預先發表故事非常類似《原子怪獸》,當時電影的臨時標題是《來自海底兩萬浬的大怪獸》(海底二萬哩から来た大海獣)。[31][32][33]

《原子怪獸》的經濟成功促使了1950年代美國巨大怪獸電影的興起。製片人傑克·迪茨和哈爾·E·切斯特在成功重新上映《金剛》後,得到了將對核武器的不安情緒與巨大怪獸的概念結合的想法。[9][10]由此,這股狂熱包括了次年的《他們!英語Them!》、日本的哥吉拉系列電影持續至今,同時也使英吉·藍陵英語Eugène Lourié得以製作日後的兩部英國怪獸電影:《深淵巨獸英語The_Giant_Behemoth》(1959年)和《戈爾戈英語Gorgo_(film)》(1961年)。[34]

哈里豪森在2005年關於彼得·傑克遜的《金剛》的一次採訪中,承認了他的作品與《哥吉拉》的廣泛相似之處,並對日本的系列表示一些苦澀的情感[35]。哈里豪森後來在1958年的電影《辛巴達的第七次旅行英語The_7th_Voyage_of_Sinbad》中重用了羅德龍模型,以描繪其中的恐龍[36]。此外,哈里豪森在1966年的電影《大洪荒》中的小獸龍,與1967年《金剛的逆襲》中的哥羅龍都是灰藍色的食肉動物[37]。兩部電影都出現了巨大的蛇和大猩猩或猩猩人。

科洛弗檔案》(2008年)這部電影也涉及一隻巨大怪獸在紐約市引發恐慌,將《原子怪獸》(以及《金剛》和《他們!》)的一幀畫面嵌入到全程使用手持攝像機的影片中[38]。《原子怪獸》該年也被提名為AFI十大類型十大科幻片[39]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Johnson 1995,第61頁
  2. ^ 2.0 2.1 Hal E. Chester. The Times (London). 2012-05-02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4).  
  3. ^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 - Eugène Lourié - Cast and Crew - AllMovie. AllMovie.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4. ^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 - Notes - TCM.com. Turner Classic Movies.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5. ^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 - Articles - TCM.com. Turner Classic Movies.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2). 
  6. ^ A Potted History of Godzilla. www.roberthood.net.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4). 
  7. ^ 【訃報】特撮の巨匠・レイ・ハリーハウゼン死去。ゴジラ、ルーカス、ピクサーに多大な影響(DDN JAPAN) - ライフ - livedoor ニュース. web.archive.org. 2013-05-27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7). 
  8. ^ 唐澄暐. 【專題】怪獸系列:哥吉拉 (三) 怪獸之王的誕生居然是場「意外」. 電影神搜. 2018-09-26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31) (中文(臺灣)). 
  9. ^ 9.0 9.1 Jones 1995, p. 42.
  10. ^ 10.0 10.1 Hood, Robert. "A Potted History of Godzil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oberthood.net. Retrieved: January 30, 2015.
  11. ^ The Dinosaur Films of Ray Harryhausen: Features, Early 16mm Experiment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by Roy P. Webber.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6). 
  12. ^ Van Hise 1993,第102頁.
  13. ^ Ray Bradbury, 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 Doubleday, March 1953.
  14. ^ Glut, Donald F. (1982) The Dinosaur Scrapbook, Citadel Press
  15. ^ David Buttolph - Biography, Movie Highlights and Photos - AllMovie. AllMovie. [202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3). 
  16. ^ "Concept art from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theseventhvoyage.com. Retrieved: January 30, 2015.
  17. ^ Rovin 1989,第22頁
  18. ^ McKenna, A. T. Showman of the Screen: Joseph E. Levine and His Revolutions in Film Promo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16-09-16 [2023-12-31]. ISBN 97808131687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透過Google Books. 
  19. ^ Harryhausen, Ray and Dalton, Tony (2010) Ray Harryhausen: An Animated Life, Aurum Press Ltd.
  20. ^ Berry, Mark F. The Dinosaur Filmography. McFarland. 2005-01-01 [2023-12-31]. ISBN 97807864245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7) –透過Google Books. 
  21. ^ Hankin, Mike (2008) Ray Harryhausen-Master of the Majiks, Archive Editions LLC
  22. ^ 美國電影學會目錄英語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上的《原子怪獸(英文)
  23. ^ Brains-For-Dollars at WB. Variety. 1953-09-16: 3 [2019-10-06] –透過Archive.org. 
  24. ^ Play Fast Playoff For WB 'Beast'. Variety. 1953-06-17: 5 –透過Archive.org. 
  25. ^ Hayes, Dade; Bing, Jonathan. Open Wide: How Hollywood Box Office Became a National Obsession . Miramax Books. 2004: 145-150. ISBN 1401352006. 
  26. ^ Harryhausen & Dalton 2003,第58頁
  27. ^ White, Armond (A.W.). "Movie review: The Beast from 20 000 Fathoms (1953);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invades c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5, 1953.
  28. ^ Hollinger, Hy. Review: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Variety. 1953-06-17: 6 [2020-10-18] –透過Archive.org. 
  29. ^ "Review: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Our Culture Mag. Retrieved: May 04, 2017.
  30. ^ 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1953). 爛番茄 (Fandango Media). [2022-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8). 
  31. ^ 森有禮. 現代表象文化論(5)「あの戦争」の記憶 : 『ゴジラ』(1954)における戦争体験と反復強迫. 國際英語學部紀要 (名古屋市: 中京大學國際英語學部). 2017-02-15, 19 (1): 3 [2019-04-18]. ISSN 1348-01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 
  32. ^ Nollen, Scott Allen. Takashi Shimura: Chameleon of Japanese Cinema. McFarland. 2019: 83. ISBN 978-1476670133. 
  33. ^ Ragone, August. Eiji Tsuburaya: Master of Monsters: Defending the Earth with Ultraman and Godzilla. Chronicle Books. 2007: 34. ISBN 978-0-8118-6078-9. 
  34. ^ Berry, Mark F. The Dinosaur Filmography, McFarland & Company
  35. ^ William Shaw, 2005, "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 The Observer, The Guardian
  36. ^ William Shaw, 2005, "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 The Observer, The Guardian
  37. ^ The Godzilla Movie Studio Tour
  38. ^ "Easter egg monster imag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loverfield News. Retrieved: January 30, 2015.
  39. ^ "AFI's 10 Top 10 Ball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FI. Retrieved: 2015-01-30.

書籍

編輯
  • Harryhausen, Ray; Dalton, Tony. Ray Harryhausen: An Animated Life. United States: Billboard Books. 2003. ISBN 978-0823084029. 
  • Johnson, John J.J. Cheap Tricks and Class Acts: Special Effects, Makeup and Stunts from the Films of the Fantastic Fifties.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1995. ISBN 0-7864-0093-5. 
  • Jones, Stephen. The Illustrated Dinosaur Movie Guide. London: Titan Books. 1995. ISBN 1-85286-487-7. 
  • Poole, W. Scott. Monsters in America: Our Historical Obsession with the Hideous and the Haunting. Waco, Texas: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1-60258-314-6. 
  • Rovin, Jeff. The Encyclopedia of Monsters . New York: Facts on File. 1989. ISBN 0-8160-1824-3. 
  • Warren, Bill. Keep Watching the Skies!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Films of the Fifties: 21st Century Edition. 2009.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first editions Vol. 1, 1982, Vol. 2, 1986). ISBN 0-89950-032-3.
  • Van Hise, James. Hot Blooded Dinosaur Movies. Las Vegas: Pioneer Books. 1993. ISBN 1-55698-365-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