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伊斯蘭教

天津伊斯蘭教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天津,伊斯蘭教也被稱為回教,蓋因於少數民族回族多信奉且天津穆斯林多為回族之故。

歷史

編輯

歷史上,在天津剛形成早期的聚落的時後,就已經有回回定居於此。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撥漢軍五千,給田十萬頃,於直沽沿海口屯種;又益以康里軍兩千,立鎮守海口屯儲親軍都指揮司」。「康里軍」為的西域少數民族軍隊,軍隊內部有大量回回。他們當時被蒙古貴族發配到天津,「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這些回回便成了當時天津的農民。[1]明代是大量回族在天津形成聚落並發展壯大的繁盛時期。「津邑清真寺有十五座,以穆家莊清真寺為最古,建於明永樂年間」。描述了當時回回在天津的繁盛。[2] 明代天津「回回」的另一個來源是內遷定居。其中,西域,北方韃靼瓦剌這些地方有大量回回內遷天津並定居。而這些內遷之「回回」多被安置在京師(北京)順天府及河北山東交界等地。天津原來的部分地區在順天府的轄域內,所以也是當時回回的安置地方。代時,一些回回由南方順京杭大運河北上停留天津便成為現今天津的回族居民。[3]光緒年間天津回族人口約在3萬人上下。史書記載:「教中人約有六千餘戶。」[4]中華民國初年,在南開區南門外菜橋子一帶、河西區的三義莊一帶形成了回族社區。1937年,根據國民政府天津警察局的調查,回族人口為37513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中國各地進入天津的回族數以萬計。1953年、1964年、1982年、2000年4次人口普查的回族人口數分別為62617、117373和143585、173468人。

分布

編輯

天津的伊斯蘭教人群在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天津回族作為天津伊斯蘭人群的主要構成民族聚居在紅橋區西北角一帶和大紅橋兩側,河北區的於廠、金家窯一帶,北辰區天穆村,武清區楊村、河西務,東麗區的麼六橋,津南區的葛沽鎮等地。其中,建於1983年的東麗區麼六橋回族鄉為天津市兩個民族鄉之一。此外,天津還有34個回族村分布在9個區縣。[5]

回族社區

編輯

「西北角」為天津老城西馬路,北馬路交匯處的區域。為天津市內比較大的回族社區,占地面積約1.7平方公里,區內有約2.6萬回族人口,占天津市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界內有清真大寺等6座清真寺。當地回族群眾「圍寺而居」,將整個社區整合在一起。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天津市人民政府的危陋平房改造運動,使「西北角」原有的「圍寺而居」的回族社區生活模式被嚴重破壞。[6]

人口構成

編輯

天津市有10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維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撒拉族,人口約20餘萬人。其中,回族的人口最多,人口為17萬人。[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天津市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構成如下:[8]

排序
民族
人口數
占地區
少數民族
人口比例(%)
占地區
人口比例(%)
占該民族
人口比例(%)
1 回族 172,357 64.5638 1.75004 1.75
2 維吾爾族 974 0.3649 0.00989 0.01
3 東鄉族 51 0.0191 0.00052 0.01
4 哈薩克族 34 0.0127 0.00035 0.00
5 撒拉族 32 0.0120 0.00032 0.03
6 塔吉克族 30 0.0112 0.00030 0.07
7 柯爾克孜族 13 0.0049 0.00013 0.01
8 塔塔爾族 12 0.0045 0.00012 0.25
9 烏孜別克族 7 0.0026 0.00007 0.06
10 保安族 1 0.0004 0.00001 0.01

社會團體和組織

編輯

天津市目前有九個伊斯蘭教宗教團體組織,主要有:

  • 天津市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和平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南開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河西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河東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河北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紅橋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北辰區伊斯蘭教協會
  •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伊斯蘭教協會

教育

編輯
  • 天津市回民中學
  • 天津市河北區回民小學
  • 天津市西關回民小學
  • 天津市文昌宮回民小學

飲食

編輯

清真菜

編輯

清真菜作為天津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天津漢民菜的烹飪技藝,充分利用天津的物產資源,歷經長時間的融匯和發展,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烹飪體系。天津的清真菜館作為天津清真菜的載體又分為羊肉館、牛肉館和麵食餡貨鋪:

  • 天津的羊肉館屬於經營清真菜餚的高級飯莊,其特點為經營規模比較大,店堂裝飾比較豪華,內部陳設非常考究,清真菜品豐富。在菜的品種方面,這些羊肉館既烹飪全羊大菜和全羊席,也烹製河海兩鮮,有些羊肉館還銷售烤鴨和面點小吃。這寫羊肉館多以「樓」字來命名自己的品牌。歷史上,天津的清真菜館曾有「清真九樓」和「清真十二樓」之說,這都體現了當時天津清真高級飯莊的興旺發達。其中,「清真十二樓」以「鴻賓樓」和「會芳樓」最具有代表性,「鴻賓樓」擅長烹製山珍海味和全羊大菜等高級清真宴席。「會芳樓」以製作高檔燕翅席而聞名,「會芳樓」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開業,在當時的天津清真羊肉館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 天津清真牛肉館的經營範圍一般比天津清真羊肉館小,但經營的歷史比天津清真羊肉館要早。天津清真牛肉館由一些牛肉鋪發展而來,他們將賣剩下的牛肉烹飪成「清燉」和「砂鍋燉」等。此外,他們還聘請一些清真廚師,增設店堂,增添醬制牛下水,逐步發展成以烹製牛羊肉、牛下水、牛舌尾以及河海兩鮮等為主要菜餚的中型回民飯館。
  • 清真麵食餡貨鋪是指由天津回民經營的包子鋪和餃子館。天津清真餡貨鋪在就已經出現,當時這些清真餡貨鋪除了經營包子餃子等麵食之外還經營一些簡易的炒菜。此外,天津的清真麵食餡貨中還有一些上鐺煎烙的麵製食品,有餡餅和回頭等。[9]

清真餐飲

編輯

清真寺

編輯

天津市全市開放的清真寺共有58座,除西青區外,其他區縣都有清真寺。並且,各清真寺都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員會。此外,全市共有阿訇97人。以下為天津市主要清真寺:

著名人物

編輯

內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戴仙亭,李月春主編.天津回族簡志(初稿).天津: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史志編輯辦公室(天津市少數民族史志辦公室),1990.內部資料.
  • 王世新主編.紅橋區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 楊崴,曾堅,李哲.保護與發展:中國內地城市穆斯林社區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0~74.
  • 張圓.遙望家園:一個回族社區的城市變遷.見:張鴻雁,胡小武主編.城市角落與記憶(I):社會生態視角.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151~159.

注釋

編輯
  1. ^ 《元史·武宗本紀》卷二十三記載
  2. ^ 《天津志略》(1931年印行)和《天津市概要》(1934年印行)記載
  3. ^ 《明實錄》
  4. ^ 光緒十年(1884年)張燾《津門雜記》記載
  5. ^ 天津的民族概況[永久失效連結]
  6. ^ 《天津西北角回族社區的再生》--《城市建築》2009年02期
  7. ^ 天津市伊斯兰教基本情况. [2010-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0). 
  8. ^ 天津市統計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與國家統計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天津菜及其經營特色[永久失效連結]
  10. ^ 天津清真大寺. [2010-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5). 
  11. ^ 清真南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