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 (音樂劇)

1980年音樂劇

悲慘世界》(法語:Les Misérables,又譯孤星淚)是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阿蘭·鮑伯利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編自維克多·雨果同名小說。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尚萬強在多年前因為家人沒有食物而去偷麵包遭判重刑,假釋後計劃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艱辛歷程。該劇於1980年在法國巴黎體育宮首次公演,原本預計上演八週,結果延長加演,共演出了16週,因之後的場地時程已被預訂才不得不下檔。

孤星淚
Les Misérables
音樂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劇本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阿蘭·鮑伯利
歌詞阿蘭·鮑伯利讓-馬克·納特爾(法語版)
赫伯特·克萊茨莫 (英語版)
作品源於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孤星淚
演出1980 巴黎

1985 倫敦西區
1987 百老匯
1987 第一次美國巡演
1988 第二次美國巡演
1988 第三次美國巡演
1992 英國巡演
1992 馬德里巡演
1995 10周年紀念演唱會
1996 香港
2000 阿根廷
2002 墨西哥
2006 百老匯復排
2009 25周年英國巡演
2010 25周年紀念演唱會
2010 西班牙
2010 第四次美國巡演
2012 電影改編
2013 多倫多
2013 西班牙
2014 澳洲
2014 百老匯復排

以及全球諸多改編版本
獲獎托尼獎最佳音樂劇

托尼獎最佳劇本

托尼獎最佳音樂

悲慘世界曾被英國BBC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1]。2005年10月8日,該劇在倫敦皇后劇場慶祝20週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經預訂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成為倫敦西區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與《》、《歌劇魅影》和《西貢小姐》一同被認為是1980年代以來,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劇之一。

製作

編輯

背景

編輯

1980年,小說《悲慘世界》被改編為法語音樂劇,在巴黎的一個體育場演出,並發行了概念專輯。但首版在演出三個月後就因合約到期而停演。

1983年,英國戲劇製作人卡梅倫·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從導演彼得·法拉戈(Peter Farago)之處收到了這份法語概念專輯。法拉戈非常看好這部音樂劇,並請求麥金塔製作一份英語版本。麥金塔一開始並不願意,但最終同意了。麥金塔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召集了一個製作組,為英國觀眾改編這部法語音樂劇。1985年10月8日,英語版的孤星淚在倫敦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首映。倫敦西區的成功引發了之後百老匯版本的製作。

反響

編輯

倫敦首演後,評論多為負面。《周日電訊報》的弗朗克西斯·金把演出描述為「一部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的誇張通俗情節劇」,《觀察者》的邁克爾·拉特克里夫把該劇稱作「一種愚蠢虛假的娛樂」,而文學學者們因為反對把文學經典改編成音樂劇而譴責它。[2][3] 然而公眾的選擇不同:票房創下紀錄。三個月的演出票全賣光,評論也隨之改善。時至今日,倫敦版本從1985年起不間斷地上演,是世界上連續上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僅次於《The Fantasticks英語梦幻爱程》)、倫敦西區上演時間第二長的戲劇(僅次於《捕鼠器》)[4][5] 、倫敦西區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第二長為《歌劇魅影》)。2010年,悲慘世界在倫敦皇后劇院上演了第一萬場。[6] 2010年3月,悲慘世界以倫敦的三個製作版本慶祝了25周年:皇后劇院的原版;25周年巡迴版,在1985年的首演場地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在O2體育場的25周年紀念演唱會.[6]

百老匯版本從1987年3月12日首演到2003年5月18日結束,共演了6,680場。它當時是百老匯上演時間第二長的戲劇,現在是第四長。[7]該劇被提名了12項托尼獎並贏得8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曲譜。

隨之而來的無數巡迴版、國際版和地區版被搬上舞台,還有錄音、演唱會和廣播製作。2006年,百老匯上演復排版直到2008年。2012年年末,改編自該音樂劇的電影上映。

內容

編輯

標誌

編輯

音樂劇的標誌是孤兒珂賽特打掃泰納迪埃酒店的圖片,通常為法國國旗背景上的小珂賽特頭像。該圖像來源於埃米爾·貝亞德(Émile Bayard,1837-1891)為小說作的插圖,出現於最早的幾個法語版本中。

 
這個畫像出自雨果原著中由插畫家艾密爾貝亞德所繪製的插圖。貝亞德是雨果最喜愛的插畫家。

劇情概述

編輯
  • 括號內為情節相對應的音樂劇曲目。

第一幕

1815年,法國土倫監獄,囚犯們在做苦役(「序曲:勞動號子」)。24601號囚犯冉阿讓,在19年的牢獄生涯後被警探沙威假釋釋放。按照法律,冉阿讓必須示人他的黃色假釋身份證明,以表明自己是個有前科的罪犯(「序曲:假釋」)。冉阿讓由於他的假釋犯身份被社會唾棄,然而米里哀主教卻給他食物和住處。在主教家過夜時,冉阿讓偷了主教的銀器逃跑,被鎮上的警察抓回。主教不但聲稱銀器是送給冉阿讓的,還送他兩個值錢的燭台,讓警察放走他。主教告訴冉阿讓要好好利用銀器「做一個誠實的人」並且說他已經向天主贖了冉阿讓的靈魂(序曲:「冉阿讓被捕和被原諒」)。為自己的作為羞愧難當,被主教的仁慈和善行所震動,冉阿讓決定遵從主教的建議,撕毀黃色身份證,逃脫假釋,改頭換面開始新的人生(「序曲:我做了什麼?」)。

八年後,冉阿讓用假名在海濱城鎮蒙特勒伊成為了富有的工廠主和市長。他工廠里的一名女工,芳汀,因為給私生女珂賽特寄錢的信件被其他女工發現而和她們爭吵(「一日將盡(At the End of the Day)」)。冉阿讓介入了衝突但只是吩咐工頭解決問題。其他女工要求工頭解僱芳汀,工頭因為之前芳汀對他動手動腳的拒絕而懷恨在心,把她趕出工廠。芳汀回想她破滅的人生夢想和拋棄她和她女兒的愛人(「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芳汀急需寄錢給撫養珂賽特的泰納迪埃,賣了小金盒、頭髮和牙齒,最終淪為妓女(「漂亮女人」)。芳汀回擊一位侮辱她的嫖客時,沙威——此時已經成為蒙特勒伊的警探,逮捕了她。冉阿讓到場後意識到自己在芳汀的悲劇中也有一份自己的無意的推動,讓沙威放走她,送她去醫院(「芳汀的拘捕」)。

隨後,冉阿讓奮力抬起馬車救了壓在馬車下的割風老人(「失控的馬車」)。目睹此景的沙威想起在獄中有不尋常力氣的冉阿讓,他一直試圖追捕多年前逃脫假釋的冉阿讓。然而,沙威確認冉阿讓已經在別處被捕,即將上法庭。冉阿讓在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到法庭坦白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救了那個受冤的陌生人(「我是誰?/審判」)。在醫院,垂死的芳汀產生幻覺,看到珂賽特在身邊玩耍。冉阿讓趕到承諾照顧珂賽特,芳汀聽到後欣然逝去(「芳汀之死」)。此時,追捕他的沙威趕到醫院,冉阿讓懇求沙威給他三天去接孤女珂賽特,但沙威不相信他不會藉故逃脫的承諾。兩人緊張對峙,冉阿讓在爭鬥中漸占上風打倒沙威逃脫(「對峙」)。

同時,在蒙費梅伊的小酒店,被泰納迪埃夫婦虐待欺凌的小珂賽特幻想着充滿玩偶的雲中城堡和愛她的白衣仙女(「雲上的城堡(Castle on a Cloud)」)。泰納迪埃夫人出現,罵小珂賽特偷懶,命令她去樹林裡的井裡打水。泰納迪埃用各種方式欺詐客人們,他的夫人嘲諷他(「酒店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冉阿讓在井邊找到珂賽特並帶她回家(「在水井」)。冉阿讓提出支付芳汀留下的債務為帶珂賽特走,泰納迪埃夫婦假惺惺地討價還價,最終冉阿讓支付了一千五百法郎得以成交(「討價還價/泰納迪埃的珍寶華爾茲」)。

1832年的巴黎,受人民愛戴的拉馬克將軍重病將要去世。在聖米歇爾廣場的貧民窟,流浪兒加伏羅什混跡在乞丐和妓女們中間,革命學生安灼拉和馬里斯在廣場上演講(「向下看」)。早先失去了酒館的泰納迪埃夫婦此時在巴黎領導一個街頭幫派,他們正準備敲詐將要到來的慈善人士,讓愛潘妮望風。愛潘妮看到她暗戀的馬里斯,讓他離開這裡,但馬里斯看見跟着冉阿讓的珂賽特,對她一見鍾情。泰納迪埃突然認出了慈善人士是冉阿讓,和同夥一起圍擊他,愛潘妮發出警報「沙威來了!」(「搶劫」)。沙威過來解決騷亂,冉阿讓和珂賽特趁亂逃離現場,泰納迪埃向沙威指出冉阿讓(「沙威的介入」)。沙威以繁星自比,在星空下起誓一定要捉到冉阿讓(「繁星(Stars)」)。愛潘妮回想起童年時和珂賽特在一起的時候,不情願地答應幫助馬里斯尋找她(「愛潘妮的差事」)。

在咖啡館,安灼拉帶領着一群理想主義的熱血青年準備革命,而晚到的馬里斯沉浸在突如其來的愛情中(「ABC咖啡館/紅與黑」)。加伏羅什帶來了拉馬克將軍的死訊,學生們慷慨激昂地走上街頭(「你可聽見人民在歌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冉阿讓的花園,珂賽特想着和馬里斯的偶遇。冉阿讓不願告訴珂賽特往事的真相。愛潘妮帶着馬里斯來到冉阿讓的住處(「卜呂梅街——在我的生命中(In My Life)」)。馬里斯和珂賽特見面後確認了對對方的熾熱愛情,而愛潘妮在一邊悲傷地看着(「充滿愛的心(A Heart Full of Love)」)。愛潘妮發現泰納迪埃一夥正準備搶劫冉阿讓家,便用尖叫阻止他們(「卜呂梅街的攻擊」)。冉阿讓聽見了叫聲,珂賽特聲稱是自己叫的,他以為是沙威又一次發現了他的藏身之處,決定立即帶着珂賽特渡過海峽逃往英國。

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的前夜,冉阿讓準備帶珂賽特離開;馬里斯和珂賽特悲傷地被迫分離;愛潘妮哀嘆自己的暗戀;安灼拉和學生們準備即將爆發的革命;馬里斯猶豫是隨珂賽特而去還是留下參加革命,最終來到安灼拉身邊要與他們一同戰鬥;沙威帶領手下準備鎮壓革命,透露自己將作為密探混入學生;泰納迪埃夫婦準備從赴死的革命者身上撈點油水。(「只待明日(One Day More)」)

第二幕

學生們築起街壘,沙威假扮成起義者加入。愛潘妮女扮男裝來到街壘,馬里斯讓她送告別信給珂賽特。冉阿讓接收了信件,得知了馬里斯和珂賽特的戀愛關係(「築起街壘」)。愛潘妮獨自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幻想馬里斯和她在一起,表達對於馬里斯愛意("一廂情願(On My Own)")。沙威回到街壘聲稱帶來了敵軍的內部消息(「沙威來臨」),被認識他的加伏羅什揭穿了密探身份(「小傢伙」),沙威被學生們綁起。回到街壘的愛潘妮中彈,死在馬里斯的懷中(「一點小雨/愛潘妮之死(A Little Fall of Rain)」)。馬里斯和安灼拉哀悼愛潘妮的死,要以她的名義作戰。冉阿讓來到街壘,為了尋找珂賽特的愛人(「痛苦的夜晚」)。在敵方的第一次進攻中,冉阿讓擊退一個狙擊手從而挽救了大家。冉阿讓要求把沙威交給他處置,朝天開槍無條件地放走了他,並告訴他自己的地址(「第一次進攻」)。夜晚降臨,學生們傷懷過往的時光、友誼和生命,馬里斯想着珂賽特,冉阿讓在一旁聽着(「與我共飲」)。馬里斯入睡後,冉阿讓為他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讓馬里斯活下來,逃過即將到來的猛攻(「帶他回家(Bring Him Home)」)。

清晨來臨,安灼拉意識到巴黎人民拋棄了起義者們,但堅持決一死戰,相信會有後來人實現他們的理想(「痛苦的清晨」)。加伏羅什爬到街壘的另一邊收集屍體的彈藥,中彈身亡(「第二次進攻/加伏羅什之死」)。安灼拉和學生們毅然赴死,除了冉阿讓和馬里斯所有起義者都陣亡了(「最後一戰」)。冉阿讓抱着受重傷昏迷的馬里斯進入下水道逃走,沙威發現了他們。泰納迪埃在下水道中掠奪屍首的財物,當冉阿讓暫時昏過去時從馬里斯的「屍體」上偷了一個戒指後逃走(「狗咬狗」)。冉阿讓抱着馬里斯走到下水道出口時,遇上了等在那裡的沙威。冉阿讓乞求沙威給他一個小時把垂死的馬里斯帶給醫生,沙威不情願地同意了。沙威因為對自己一直以來堅信的善惡觀動搖和懷疑而投入塞納河自盡(「沙威的獨白/自盡」)。

巴黎的街道上,女人們哀悼死去的學生們(「流年」)。在ABC咖啡館,馬里斯哀悼他逝去的戰友們(「空桌對空椅(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馬里斯想知道是誰在街壘戰後救了他,珂賽特安慰他,重新確認了他們堅定的愛情,展望了將來的幸福生活。冉阿讓因失去珂賽特而痛苦,但意識到不能將她一直據為己有,給了兩個年輕人的結合以祝福(「每一天」)。冉阿讓對馬里斯坦白自己的逃犯身份,並且因不願連累珂賽特的聲譽而要離開,讓馬里斯承諾不讓珂賽特知道真相(「冉阿讓的坦白」)。馬里斯和珂賽特舉辦了盛大婚禮(「婚禮讚美詩」)。泰納迪埃夫婦扮成貴族混入宴席,找到馬里斯,說自己在起義之夜的下水道目睹岳父冉阿讓謀殺了人背着屍體,企圖訛詐他,為證明所言為真出示了「屍體」上拿來的戒指。馬里斯立即認出這是自己的戒指,意識到冉阿讓就是救命恩人,拉着新娘去找他。泰納迪埃夫婦享受着宴席,慶祝自己在這個亂世的生存(「盛宴上的乞丐」)。

同時,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和動力的冉阿讓在修道院等待自己的死亡。芳汀的靈魂出現,感謝他撫養了自己的女兒,要帶他進入天國。馬里斯和珂賽特衝進房間道別。冉阿讓感謝上帝讓他活着看到了這番景象。馬里斯感謝冉阿讓救了他的命,把他稱作聖人(「冉阿讓之死」)。冉阿讓給了珂賽特寫在紙上的告解,說明了自己的過去和芳汀的故事,在芳汀和愛潘妮靈魂的陪伴下死去升入天國。在那裡,革命中死去的亡魂唱起展望未來的天堂之歌(「你可聽見人民在歌唱/尾聲」)。

主要角色

編輯
(出場順序)
角色[8] 聲部[9] 描述
尚萬強
(Jean Valjean)
戲劇男高音
A2 – B4,可達D5
24601號囚犯。因為偷麵包被判徒刑五年,加上多次越獄未遂,總共被囚十九年。假釋後,他飽嘗歧視,在教會行竊後,卻得到米里哀主教寬恕,從此轉而獻身上主。他展現出上主恩典如何使一個敗壞的人悔改,起而追求美德和無私的人生。他撕毀假釋令,隱姓埋名,成為市長。後來,他收養了芳婷的獨生女珂賽特。在音樂劇結尾,尚萬強在珂賽特與馬呂斯陪伴下告別人世,芳婷的靈魂前來迎接他,並唱出全劇宗旨:「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沙威
(Javert)
低男中音(Bass-baritone)
F2 – F♯4
警察。尊重法律勝於一切,無情追捕尚萬強,希望能將他繩之以法。他堅信法律即為正義,沒有手下留情的餘地。在1832年的革命中,他獲得尚萬強的寬恕,後來又放走了拯救馬呂斯的尚萬強,最終在內心衝突下自盡。(注意:當時自殺在篤信天主教的法國是違法的。)
米里哀主教
(Bishop Myriel)
男低音
A2 – E4
為出獄的尚萬強提供庇護,並將銀器作為赦免的禮物送給尚萬強。 他的善舉使尚萬強臣服於上主,擺脫了罪犯的標籤,走上自新的救贖之路。
芳婷
(Fantine)
女低音
D3 – E♭5
第三主角(Tritagonist),珂賽特的母親。本來是美麗的工廠女工,受工頭坑害,失去了工作,為了支付女兒珂賽特的扶養費,她變賣財物,失去了頭髮和牙齒,最終淪落風塵。因病去世前,她託付尚萬強照顧她的孩子。 劇終時,她的靈魂出現,帶領垂死的尚萬強前往天堂。
小珂賽特
(Young Cosette)
女童高音 芳婷的女兒,寄養在泰納迪家,飽受悲慘的虐待。
泰納迪夫人
(Madame Thénardier)
次女高音
G♯3 – E5
黑心酒店的老闆娘。虐待珂賽特,卻溺愛自己的女兒愛潘妮。她完全參與了她丈夫的罪行。
泰納迪
(Thénardier)
男中音
G♯2 – G4
黑心酒店的老闆。二流小偷,後來前往巴黎,成為一群流氓和騙徒的頭目。作為永遠的倖存者,他可謂高於一切,又低於一切。
加伏羅什
(Gavroche)
男童高音(Boy soprano)
A3 – G5
泰納迪家拋棄的兒子,愛潘妮的弟弟。街頭頑童,了解巴黎貧民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他後來加入革命者,試圖從陣亡士兵身上取回彈藥時被子彈擊中,死於街壘前。
安灼拉
(Enjolras)
高男中音(Baritenor)
A2 – G♯4,可達B♭4
學生革命的領袖,馬呂斯的朋友。他是完美的理想主義者,彷彿阿波羅一般的存在,儘管他的大業註定失敗。最終與格朗泰爾一同死於槍下。
馬呂斯
(Marius)
高男中音(Baritenor)
A2 – A♭4
學生革命者,ABC咖啡的常客。愛波寧的朋友,與珂賽特相愛。 他在革命時身受重傷,被尚萬強從街壘中救走,從下水道逃出。他最終獲得了尚萬強的祝福,和珂賽特成婚。
格朗泰爾
(Grantaire)
男中音 學生革命者,酗酒,總是帶著酒瓶。
愛波寧
(Éponine)
次女高音
F3 – E5
泰納迪之女,衣衫襤褸的街頭遊民,和她父親一樣行竊維生,暗戀馬呂斯。儘管非常痛苦,但她還是幫助馬呂斯找到珂賽特,隨後替馬呂斯從街壘中捎信給珂賽特,在返回街壘時被子彈擊中,死在心上人懷中,成為街壘的第一個犧牲者。最後,她的靈魂出現在芳婷身邊,引導垂死的尚萬強前往天堂。
珂賽特
(Cosette)
女高音
B♭3 – C6
在慈父尚萬強的關愛和保護下,珂賽特已經成長為一位善良、生活優渥的美麗少女。她與馬呂斯墜入愛河,兩人在音樂劇結束時終成眷屬。

演員陣容

編輯
演員陣容
角色 法國原版陣容(1980) 倫敦原版陣容(1985) 百老匯原版陣容(1987) 當前的倫敦陣容
冉阿讓 Maurice Barrier 康姆·威爾金森(Colm Wilkinson) Peter Lockyer / Chris Holland / Dan Koek
沙威 Jean Vallée Roger Allam Terrence Mann David Thaxton
芳汀 Rose Laurens Patti LuPone Randy Graff Na-Young Jeon
愛潘妮 Marianne Mille Frances Ruffelle Carrie Hope Fletcher
泰納迪埃 Yvan Dautin Alun Armstrong Leo Burmester Cameron Blakely
泰納迪埃夫人 Marie-France Roussel Susan Jane Tanner Jennifer Butt Vicky Entwistle
馬里於斯 Gilles Buhlmann Michael Ball David Bryant Jamie Ward
珂賽特 Fabienne Guyon Rebecca Caine Judy Kuhn Samantha Dorsey
安灼拉 Christian Ratellin David Burt Michael Maguire Christopher Jacobsen
加伏羅什 Florence Davis
Cyrille Dupont
Fabrice Ploquin
Ian Tucker
Oliver Spencer
Liza Hayden
Braden Danner
RD Robb
Jack Kelly
Jake Poolman
Archie Stevens

曲目

編輯
  • 粗體為角色歌

舞台劇版本

編輯

法國原版(1980)

編輯

英國倫敦西區原版(1985)

編輯

在1982年,英國的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開始製作英語版本,並由赫柏特·克雷茲莫(Herbert Kretzmer)填詞。英語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導演,於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Barbican Theatre開幕。百老匯的版本則在1987年開幕,並在東尼獎12項提名中奪得八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音樂,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匯歷史中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排行第三。

最初的版本中,由康姆·威爾金森飾演冉阿讓弗朗斯·盧菲勒飾演愛波寧瑞貝卡·卡因飾演珂賽特帕蒂·盧珀恩飾演傅安婷Philip Quast飾演賈維爾探長,艾倫·阿姆斯壯飾演泰納第

1985年12月4日,該劇移至宮殿劇場繼續上演,並於2004年4月3日移至皇后劇院,上演至今。1995年10月8日,為慶祝該劇上演十周年,於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進行了十週紀念演出,並發行DVD。這場演出為了展現音樂本身的魅力,簡化了表演和服裝道具,在演出結束後,17個不同國家版本的尚萬強扮演者依次在各自國家國旗的指引下上台,在當晚主演康姆·威爾金森的領唱下,每人依次用本國語言唱出一句劇中曲《你可曾聽到人民的聲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之後當晚的全部演員合唱一曲《待明日》(One Day More)。

2006年倫敦西區的版本中,約翰·歐文瓊斯飾演尚萬強,康奈爾·約翰飾演賈維爾特蕾西·本奈特飾演泰納第夫人巴利·詹姆斯飾演泰納第凱利·埃爾斯飾演傅安婷

百老匯原版(1987)

編輯

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康姆·威爾金森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托尼獎最佳音樂劇,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邁克·馬奎爾獲最佳男主角獎,弗朗斯·盧菲勒獲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獲最佳劇本獎,特萊沃·努恩和約翰凱爾德獲最佳導演獎,戴維·赫西獲最佳燈光設計獎。

本劇在百老匯劇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後遷移至帝國戲院演出。原本預計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許是因為這項公佈而引起觀眾熱潮,導致停演日期延後。經過了16年共6680場的演出,當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時,成為排名在《貓》劇之後,在百老匯演出期間第二長的音樂劇。然而此紀錄在2006年被歌劇魅影超越,使本劇成為百老匯史上演出第三長的音樂劇。

悲慘世界在2006年11月9日重回百老匯舞台,在Broadhurst Theatre開始限定期間的演出,於2008年1月6日結束復排演出。

百老匯復排版(2006)

編輯

多倫多復排版(2013)

編輯

百老匯復排版(2014)

編輯

目前正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Imperial Theater上演。

演唱會版本

編輯

10周年紀念演唱會

編輯

1995年10月8日於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舉行悲慘世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由康姆·威爾金森(Colm Wilkinson)飾演尚萬強,菲力普·奎斯特(Philip Quast)飾演賈維,露蒂·漢斯雪兒(Ruthie Henshall)飾演芳婷,艾倫·阿姆斯壯(Alun Armstrong)飾演德納第,珍妮·葛洛威(Jenny Galloway)飾演德納第夫人,莉亞·莎隆嘉(Lea Salonga)飾演愛波寧,麥可·波爾(Michael Ball)飾演馬呂斯,麥可·邁高瑞(Michael Maguire)飾演安灼拉,茱蒂·蔻兒(Judy Kuhn)飾演珂賽特。指揮為大衛查理安貝爾(David Charles Abell)

25周年紀念演唱會

編輯

在O2舉行悲慘世界25周年紀念音樂會,由阿爾菲·鮑伊演尚萬強,Norm Lewis飾演賈維,莉亞·莎隆嘉Lea Salonga)飾演芳婷婷(10週年演場會中亦飾演愛波寧),麥特·盧卡斯飾演德納第,珍妮·葛洛威飾演德納第夫人,薩曼莎·巴克斯飾演愛波寧(在2012電影中亦飾演愛波寧),Nick Jonas飾演馬呂斯,拉明·克林魯(Ramin Karimloo)飾演安灼拉,Katie Hall飾演珂賽特,Hadley Fraser飾演格朗泰爾。

片尾謝幕時並請來曾演出尚萬強的康姆·威爾金森Colm Wilkinson)、John Owen-JonesSimon Bowman等人共同演唱"Bring Me Home",1985年原班人馬康姆·威爾金森(Colm Wilkinson)、麥可·伯爾Michael Ball飾馬呂斯)、瑞貝卡•卡因(Rebecca caine)飾珂賽特、 Frances Ruffelle(飾愛波寧)、Roger Allam(飾賈維)、Alun Armstrong(飾德納第)等人共同演唱"One Day More"。

指揮:大衛查理安貝爾(David Charles Abell)

其他演唱會表演

編輯

巡演版本

編輯

地區性版本

編輯

電影改編

編輯

悲慘世界原著最初於1998年上映電影版本,由連恩·尼遜、傑佛瑞·羅許、鄔瑪·舒曼、克萊兒·丹妮絲等主演。而由湯姆霍伯所執導的新音樂劇電影則於2012年12月8日在台上映《悲慘世界》,由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傅安婷(Fantine)和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飾演尚萬強(Jean Valjean)。其他重要角色演員有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飾演賈維爾(Javert),艾迪·烈柏尼(Eddie Redmayne)飾演馬留斯·彭梅西(Marius Pontmercy),阿曼達賽弗瑞(Amanda Seyfried)飾演成年珂賽特(Cosette),伊莎貝爾艾倫(Isabelle Allen)飾演小珂賽特(Young Cosette),莎曼莎柏克絲(Samantha Barks)飾演愛波寧(Eponine)。

CD發行版本

編輯
  • 1980年French Concept法語概念專輯(雙CD)
  • 1985年Original London Cast倫敦版(雙CD,精選單CD)
  • 1987年Original Broadway Cast百老匯版(雙CD,精選單CD)
  • 1988年Studio Cast環球版(三CD,精選單CD)
  • 1988年Vienna Cast維也納版(雙CD)
  • 1990年Swedish Cast瑞典版(單CD)
  • 1991年Paris Cast巴黎法語版(雙CD)
  • 1991年Netherlands荷蘭版(雙CD)
  • 1992年Czech Cast捷克版(單CD)
  • 1992年Danish Cast丹麥版(單CD)
  • 1993年Manchester Cast英國曼徹斯特單曲(單曲)
  • 1993年Madrid Cast西班牙馬德里版(單CD)
  • 1993年Korean Cast韓語版(單CD)
  • 1994年Japanese Cast日語紅盤(雙CD)
  • 1994年Japanese Cast日語藍盤(雙CD)
  • 1995年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Recording十周年演唱會版(雙CD)
  • 1996年Swedish Cast瑞典單曲(單曲)
  • 1998年Duisburg Cast德語版(單CD)
  • 1998年Belgium Cast比利時版(單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語山口祐一郎版(雙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語今井清隆版(雙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語石井一孝版(雙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語別所哲也版(雙CD)
  • 2005年Prague Cast捷克布拉格版(三CD)
  • 2008年Netherlands Cast荷蘭復演版(單CD)
  • 2008年Québec Cast加拿大魁北克版(單CD)
  • 2010年UK Tour Cast 25週年英國巡演版(雙CD)
  • 2010年O2 Concert Single 25週年演唱會(單曲)
  • 2010年Polish Cast波蘭版(單CD)
  • 2010年Madrid Cast西班牙馬德里版(單CD)
  • 2011年Czech Cast捷克版(雙CD)

獎項和提名

編輯

倫敦西區原版(1985)

編輯
倫敦西區原版
年份 獎項 類型 被提名者 結果
1985 勞倫斯·奧利弗獎 最佳音樂劇 提名
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康姆·威爾金森 提名
Alun Armstrong 提名
音樂劇最佳女主角 Patti LuPone 獲獎
2012 勞倫斯·奧利弗獎[10] 最受觀眾歡迎獎 獲獎

百老匯原版(1987)

編輯
百老匯原版
年份 獎項 類型 被提名者 結果
1987 托尼獎 最佳音樂劇 獲獎
最佳音樂劇劇本 阿蘭·鮑伯利 and 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獲獎
最佳原創曲譜 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and Herbert Kretzmer 獲獎
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康姆·威爾金森 提名
Terrence Mann 提名
音樂劇最佳男配角 Michael Maguire 獲獎
音樂劇最佳女配角 Judy Kuhn 提名
Frances Ruffelle 獲獎
音樂劇最佳導演 Trevor Nunn and John Caird 獲獎
最佳布景設計 John Napier 獲獎
最佳服裝設計 Andreane Neofitou 提名
最佳燈光設計 David Hersey 獲獎
戲劇書桌獎 最佳音樂劇 獲獎
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康姆·威爾金森 提名
音樂劇最佳男配角 Michael Maguire 獲獎
音樂劇最佳女配角 Judy Kuhn 提名
最佳交響配器 John Cameron 獲獎
最佳配樂 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獲獎
最佳布景設計 John Napier 獲獎

瑣聞

編輯
  • 美國百老匯舞台劇「悲慘世界」,第一位演男主角「尚萬強」的非裔演員,也是此角最年輕的演員尚巴提斯特英語Kyle Jean-Baptiste,在紐約2015年8月28日晚間墜樓死亡。 [1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見

編輯
  1. ^ Elaine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BC
  2. ^ Billington, Michael. Twenty-five years on, they ask me if I was wrong about Les Misérables .... The Guardian Newspaper Online. [31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 
  3. ^ Kehe, Jason. Theater Review: "Les Misérables" At The Ahmanson. USC Annenberg. [31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 
  4. ^ The Fantasticks website. [201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5. ^ Craig, Zoe. Top 10 Longest-Running London Theatre Shows. londonist.com. 13 April 2011 [201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1). 
  6. ^ 6.0 6.1 Masters, Tim. Bon Anniversaire! 25 Facts About Les Mis. BBC News. 1 October 2010 [201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1). 
  7. ^ Les Misérables on Broadway. Lesmis.com. [2007-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4). 
  8. ^ Les Misérables. Stage Agent. [2011-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2). 
  9. ^ Kayes, Gillyanne; Fisher, Jeremy. Successful Singing Auditions. Psychology Press. 2002 [2011-03-09]. ISBN 978-0-87830-163-8. 
  10. ^ Shenton, Mark. Matilda - the Musical Sweeps Olivier Awards; Benedict Cumberbatch, Jonny Lee Miller Are Also Winners. Playbill. 15 April 2012 [201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11. ^ 閻紀宇. 《悲慘世界》首位黑人男主角墜樓身亡. 風傳媒. 2015-08-30 [2015-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