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翼翹
戢翼翹(1885年—1976年)[1]字勳臣[2],一說字「傳任」,又名勁成,亦稱「勁臣」[3],湖北省房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軍事將領。[1]
生平
編輯戢翼翹22歲隨堂兄戢翼翬赴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學習軍事。辛亥年(1911年)歸國,在保定軍校任職。武昌起義爆發後,戢翼翹潛赴上海,任滬軍先鋒隊參謀長,參與攻克南京天保城,光復南京,因功升任旅長。民國元年(1912年),授陸軍少將。1913年二次革命中,戢翼翹參加反袁世凱的鬥爭,轉戰江北徐、淮之間。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隨後赴南洋,以教書為生。後來,滇軍師長張子貞(戢翼翹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同學)向雲南都督唐繼堯推薦了戢翼翹,唐繼堯乃邀請戢翼翹赴雲南任職。1914年,戢翼翹來到雲南,負責練兵。此後歷任滇軍旅長、滇西衛戍司令、楚雄警備司令、雲南練兵處長、雲南陸軍講武堂堂長、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等職務。其間,於32歲時升陸軍中將。[1][3]
民國十一年(1922年)冬,戢翼翹因雲南政局日趨複雜而辭職離開雲南,應楊宇霆(戢翼翹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同學)的邀請赴中國東北,任興綏軍參謀長,致力於奉軍的整訓。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戢翼翹任奉軍第一、三聯軍參謀長,參加了黃土嶺、石門寨之役,最終擊敗直軍。曹錕、吳佩孚失勢後,戢翼翹作為東北代表參加了善後會議。其後轉任東北陸軍訓練處參謀長、蘇皖魯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安徽督辦公署參謀長等職務。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戢翼翹招兵一個旅出山海關,在北鎮訓練。不久,郭松齡發動軍事政變,兵臨新民屯,戢翼翹率該旅布防於興隆店,幫助張學良力克叛軍。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直軍、奉軍合擊馮玉祥國民軍,久攻南口不下。1926年7月,戢翼翹旅長率第45旅出喜峰口,直搗張家口,國民軍乃從南口敗退。1926年8月,戢翼翹攻克張家口,因功升任奉軍第二十九軍軍長,駐防宣化。民國十六年(1927年),奉命率部南下河南,因側背受敵而北撤。1927年9月,閻錫山晉軍大舉進攻奉軍,戢翼翹從高陽率部馳赴定州,隨後突襲晉軍,最終晉軍全線撤退。民國十七年(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害,戢翼翹率部撤至熱河。[1][3]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奉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戢翼翹出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軍事參議官,一度督辦四洮鐵路。民國十九年(1930年),汪精衛、馮玉祥、閻錫山在北平召開擴大會議,南京國民政府希望張學良出兵干涉,戢翼翹也主張出兵,最終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司令,派兵入關,使擴大會議瓦解。其後,戢翼翹奉命赴山西點檢軍隊,事畢,赴北平擔任陸海空軍副司令部參謀長,佐理華北軍政事務。民國二十年(1931年)夏,張學良在北平協和醫院養病時,石友三突然在順德叛變,向北進犯北平,戢翼翹乃代行陸海空軍副司令職務,不久便將石友三部殲滅。戢翼翹獲國民政府授一等寶鼎勳章。[1][3]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戢翼翹力主抵抗,終因反對張學良遵循不抵抗主義而辭職。1931年11月底,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兼東北財政委員會常委,包寧鐵路工程局局長,平漢鐵路局顧問。1933年5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4年,獲國民政府聘為陸軍軍官訓練團教官。1935年4月,獲授陸軍中將銜。西安事變前後,他與張學良、閻錫山等要人有所接觸。抗日戰爭期間,戢翼翹居住在日本占領下的北平,未出任日本方面的職務,同時還曾援助中國愛國青年。[1][3]
抗日戰爭結束後,戢翼翹加入中國民主社會黨,並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春,戢翼翹當選為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常委、組織部長。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西南政委會常委等職。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重慶前夕,戢翼翹自重慶啟程,經昆明、香港,最終來到台灣,寓居台中市。在台灣,戢翼翹一度擔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代理主席,主持黨務。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受總統蔣中正聘為總統府資政。1964年11月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員李毓澍、陳存恭、張玉法赴台中市訪問戢翼翹5次,後來整理成《戢翼翹先生訪問紀錄》。[1][3]
家庭
編輯- 堂兄:戢翼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