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古利
揚古利(滿語:ᠶᠠᠩᡤᡠᡵᡳ,穆麟德轉寫:Yangguri[1];1572年—1637年2月1日),舒穆祿氏,滿洲正黃旗人,世居琿春。後金、清朝初年武將、開國功臣、額駙,身後追封武勛王,與福康安同為清代僅有的兩例滿洲異姓封王的例子。
追封武勳王 揚古利 | |||||||||
---|---|---|---|---|---|---|---|---|---|
後金 一等總兵官 | |||||||||
姓 | 舒穆祿 | ||||||||
名 | 揚古利 | ||||||||
封爵 | 超品公 | ||||||||
旗籍 | 滿洲正黃旗 | ||||||||
世居地/穆昆 | 庫爾喀 | ||||||||
出生 | 明隆慶六年 (1572年) 庫爾喀 | ||||||||
逝世 | 清崇德二年正月初七日 (1637年2月1日) 朝鮮漢城 | ||||||||
諡號 | 敬康 | ||||||||
| |||||||||
出身 | |||||||||
| |||||||||
生平
編輯揚古利的父親郎柱是庫爾喀部長,很早的時候就歸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給其很高的待遇,並任命揚古利做他的侍衛。後來,郎柱被部下叛變殺死,揚古利手刃殺父仇人,時年才十四歲。努爾哈赤深感驚異,對揚古利信任日漸加深,後來將女兒嫁給他[a],依當時習俗號額駙。八旗制定,隸滿洲正黃旗。
努爾哈赤派遣揚古利駐守鴨綠江,史載鴨綠江在揚古利的駐防下「警備嚴密,無人敢犯」。後來隨努爾哈赤征輝發、烏拉、朱舍里路、訥殷路等處皆立下赫赫戰功。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女真征討哈達,揚古利率先蹬城,生擒哈達貝勒孟格布祿。
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明經略楊鎬大舉來侵,總兵杜松等攻界凡,揚古利跟隨大貝勒代善率軍阻擊明軍。兩軍在薩爾滸遭遇,揚古利與貝勒阿巴泰大破杜松軍,杜松兵敗身死。當天傍晚,明總兵馬林援兵趕到尚間崖。第二天,雙方交戰,揚古利率十牛錄的兵力,憑高馳擊,擊潰馬林部。同年七月,攻鐵嶺,擒獲蒙古貝勒介賽。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跟隨努爾哈赤攻克瀋陽、遼陽。揚古利因功被努爾哈赤嘉獎,授一等總兵官,統帥八旗軍左翼兵。
天命十年(1625年),明將毛文龍派兵偷襲耀州,被揚古利率部全殲,揚古利以此加封三等公。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跟隨皇太極繞道蒙古奇襲明都北京。揚古利擊敗滿桂部於城北。後金軍隊的砲兵中了明軍埋伏,揚古利又率親兵十餘人將砲兵悉數救出。後來,清軍撤退,揚古利又攻略通州、薊州,繳獲許多戰利品。揚古利不自私,分戰利品給諸將士。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討伐察哈爾,命貝勒阿巴泰等及揚古利居守,明軍來侵,於諸貝勒御之。錦州之戰,明軍來勢洶洶,六旗皆有畏懼之色。揚古利大怒,獨率本旗兵奮擊破之。隨後又隨皇太極攻大同、宣府,皆有斬獲。
天聰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極與眾將商議戰略國策,揚古利進言表示應該乘勝追擊,不能長期懈怠,給明兵以可乘之機。在場諸位大臣所見亦略同,因此皇太極才定策伐明。天聰八年(1634年)五月曆數揚古利前後戰功,進位超品公,帽頂嵌珠,地位僅次於諸貝勒。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剛剛稱帝不久的清太宗皇太極命武英郡王阿濟格、饒餘貝勒阿巴泰及揚古利帥師伐明。大軍連克京城附近諸州縣十二城,五十八戰皆捷,獲總兵巢丕昌等,俘十餘萬,又擊敗三屯營、山海關援兵。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清軍班師而還,清太宗出都十里迎接並犒勞諸君。獻捷,設宴,親酌卮酒賜三帥。
崇德元年(1636年)十二月,清太宗親征朝鮮,揚古利隨之。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清軍渡過漢江,屯於江岸,朝鮮全羅、忠清二道兵來援,紮營於漢城南。崇德二年正月初七日(1637年2月1日),清太宗命豫親王多鐸及揚古利出兵攻擊朝鮮軍隊。當日正逢降雪,天色陰晦。朝鮮軍隊於山下,縱兵進擊,從山腳攻至山頂。這時多鐸鳴角,招揚古利登山督戰。在揚古利就要到達山頂的時候,被多鐸軍擊退的朝鮮敗軍埋伏在懸崖之側突施冷槍,正中揚古利。揚古利傷重而死,時年六十六歲。
次日,多鐸率兵攻至敵營,朝鮮兵卻已經趁夜色撤退,只得揚古利的屍體而歸。清太宗親臨哭奠,賜御用冠服以殯。喪還,太宗迎於郊,命將揚古利陪葬福陵。下葬之日,太宗再次親往祭奠,追封揚古利為武勛王,立碑墓道。順治中,世祖命配享太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聖祖巡盛京謁陵,親奠其墓。三十九年(1700年),復建碑文以表彰揚古利之功績。雍正九年(1731年),定揚古利後人世爵為一等英誠公。
評價
編輯揚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間,率先破敵,衝鋒挫銳,所向披靡。太宗誡不令臨陣,而遇敵忘軀,奮發不自己。行軍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戰,功業絕特,而持身尤敬慎。(清史稿[2])
世爵承襲圖
編輯武勛王 揚古利 始封 | |||||||||||||||||||||||
一等公 塔瞻 一次襲 | |||||||||||||||||||||||
一等公 愛星阿 二次襲 | |||||||||||||||||||||||
一等公 福善 三次襲 | |||||||||||||||||||||||
一等公 海金 四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豐盛額 五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豐安 六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阿克棟阿 七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福克津 八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連成 九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銘勛 十次襲 | |||||||||||||||||||||||
一等英誠公 扎克丹 十一次襲 | |||||||||||||||||||||||
清朝滅亡 | |||||||||||||||||||||||
備註
編輯注釋
編輯- ^ 神田信夫 & 滿文老檔研究會 1962,第1211頁
- ^ 2.0 2.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十三》
- ^ 弘晝 2002,第115頁
- ^ 鄂爾泰等 1985,第1535-1536頁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 鄂爾泰等. 《八旗通志初集》.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
- 弘晝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遼海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691892.
- 神田信夫; 滿文老檔研究會. 《满文老档:太祖 卷6》. 東洋文庫. 1962.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