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珥節
普珥節(希伯來語:פּוּרִים,Pûrîm,英語:Purim,又名普林節,意為抽籤),為紀念和慶祝古代流落波斯帝國的猶太人從滅種的毀滅中倖存的節日。
普珥節 | |
---|---|
類型 | 猶太節日 |
意義 | 慶祝《以斯帖記》(megillah)中記載的猶太人的拯救 |
活動 | |
日期 | 亞達月14日 (耶路撒冷和所有古城牆城市,亞達月15日) |
頻率 | 每年 |
起始 | 以斯帖 |
相關節日 | 光明節,哈拉卡頒布的猶太節日 |
簡介
編輯根據《塔納赫·以斯帖記》記載,古代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的大臣哈曼打算殺死國內所有的猶太人,他通過抽籤定在亞達月十三日行動。猶太人末底改和他的養女,皇后以斯帖阻止了他的計劃,說服國王處死了哈曼和他的家人。人們為了歌頌以斯帖皇后的英勇,慶祝這一勝利,創立了普珥節。
普珥節慶祝於猶太歷亞達月的第十四日、十五日。在古代約書亞時期有城牆保護下被隔離起來的以色列城市,比如書珊城和耶路撒冷,猶太人們在第十五日慶祝這個節日,其他猶太人則是在十四日慶祝普珥節。和所有的猶太節日一樣,普珥節是在前一個世俗日(即非教派日)的黃昏開始慶祝的。
由來
編輯關於普珥節的由來,最主要的記錄是在《塔納赫》的《以斯帖記》中。
亞哈隨魯在書珊城登基為王,統管印度到古實共一百二十七省。故事開始於亞哈隨魯王為他的臣子百姓擺設筵席。王命令他的妻子瓦實提前來酒席展示她的美麗,可是瓦實提拒絕前往,於是王廢除了她的皇后之位。
在新皇后的選拔中,亞哈隨魯看中了猶太人末底改的養女以斯帖,將其立為為皇后。以斯帖遵照末底改囑咐,並未將自己的猶太人身份告訴他人。後來大臣哈曼被王提升,末底改因不向哈曼跪拜而得罪了他。哈曼妄圖藉機殺死王國內所有的猶太人。哈曼取得亞哈隨魯王的旨意,通過掣普珥(抽籤)選定了十二月,即亞達月,進行屠殺。
末底改向以斯帖求助解救本族人。以斯帖宴請王和哈曼參加她舉辦的酒席,並在第二次酒席上向王告發了哈曼滅絕猶太人的企圖。王命人把哈曼掛在原本哈曼為末底改準備的五丈高木架上絞死。雖然之前發出諭旨無法取消,但亞哈隨魯王允許末底改寫諭旨,准許猶太人在亞達月十三日聚集保護自己的性命,殺死並摧毀任何想要攻擊猶太人的敵人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十二月三日那日,猶太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聚集,攻擊他們的仇敵。書珊城的猶太人十三、十四日殺敵,十五日安息,舉辦筵席歡慶勝利;其餘各省的猶太人十三日殺敵,十四日舉辦筵席。末底改記錄道,每年阿達爾月十四、十五日為猶太人脫離仇敵、轉憂為喜的日子,猶太人在這兩天舉辦酒席歡慶勝利。根據掣籤的名字「普珥」,猶太人稱這兩日為普珥日。
節日儀式
編輯普珥節對於國民的意義已經超過了其宗教意義,他作為節假日的地位也不及那些被摩西五經規定的神聖的日子。在普珥節,商業交易甚至體力勞動依然可以照常進行。普珥節的早、午晚禱告以及餐後禱告(Birkat Hamazon)中都要加入一段特殊的禱告詞「致奇蹟」(「Al ha-Nissim」)。 普珥節儀式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包括:
- 在普珥節前夜以及普珥節當天早晨前往猶太教會堂,聽取《以斯帖記》的公開朗誦。(k’riat megillah)
- 向朋友贈送食物禮品。(mishloach manot)
- 施捨窮人。(matanot la’evyonim)
- 享用節日大餐(se’udah)
朗誦《以斯帖記》
編輯朗誦《以斯帖記》是普珥節第一項宗教儀式,其由來可追溯至《塔木德經》中的聖人集會,末底改正是其中一員。這項儀式本來僅安排在普珥節當天早晨,即阿達爾月(猶太教歷12月)的14日,但是,公元三世紀時,名為約書亞(Joshua ben Levi)的拉比規定:普珥節前夜也須進行這項儀式;另外,他提出女性也應參與到誦讀中,因為正是以斯帖皇后創造了這場猶太人的奇蹟。
在《密西拿》中,朗誦《以斯帖記》時加誦賜福禱言還沒有成為被廣泛接受的規定。其後續著作《塔木德經》中則規定在朗誦前加入三段賜福禱言,結束後再加誦一段。除此以外,《塔木德經》增加的其它規定還包括:朗誦者應一口氣背出哈曼的十個兒子的名字,表示他們是同時死亡的;在朗誦有關末底改及其成功的起源的詩歌(《以斯帖記》2:5, 8:15-16, 10:3)時,所有人應一起朗誦。
朗誦《以斯帖記》應該用一種傳統的吟唱方式,而不是通常朗誦《摩西五經》時的方式。此外,一些詩歌和段落應用朗誦《耶利米哀歌》的方式,因為他們充滿悲傷的情緒,有些還反映了猶太人遭流放的場景。
在有些地方,《以斯帖記》不是通過吟唱的方式,而是以書信的形式朗誦的,因為《以斯帖記》採用的正是書信體(iggeret)的寫作方式。中世紀以後,為了表明其書信的特徵,朗讀之前先展開整卷的《以斯帖記》也成為了一種習俗。根據《哈拉卡》,《以斯帖記》可以用任何能夠被聽眾理解的語言朗誦。
《密西拿》中規定,講述亞瑪力人進攻猶太人的《出埃及記》17:8,還有關於哈曼祖先的記載也應該被朗誦。
女性朗誦
編輯- 根據規定,女性有聆聽《以斯帖記》朗誦的義務,因為他們也參與了那次奇蹟。很多正統的猶太教社區通常不允許女性參與朗誦,其內部的官方也禁止女性自行朗誦,以防他們突然忘記朗誦過程中應該加入什麼祝福禱言。他們認為這樣才能保持整個猶太教團體的榮耀與尊嚴。官方還規定,如果有人因特殊原因未能參與在猶太教會堂舉行的公開朗誦,應由十三歲以上男性單獨為其朗誦。在這類正統社區中,通常有單獨為女性舉行的朗誦,地點可能在會堂,也可能在私人家中,朗誦者為男性。
- 現代一些更開放的猶太教社區中,女性可以作為《以斯帖記》的朗誦者,這一現象正變得愈發普遍。在德系猶太人中,女性只能為女性朗誦。
湮沒哈曼之名
編輯- 《以斯帖記》中,哈曼的名字共出現54次,在吟唱期間,每當哈曼的名字被讀出來時,聽眾必須發出噪音蓋過哈曼的名字。這項傳統可以追溯到13世紀時法國和德國拉比的領袖薩菲斯茨(Tosafists)。《米德拉什》中對申命記25:19的注釋中提到「汝需湮沒亞瑪力人之追思」。最初的做法是將哈曼這個亞瑪力人後裔的名字寫在兩塊光滑的石頭上,然後互相碰撞發出噪音,直到朗誦名字的聲音被蓋過。有些人則把哈曼的名字寫在鞋底上,一提到他的名字就開始跺腳以示輕蔑;還有一種做法是用一個棘輪(ra』ashan)製造噪音,不過一些拉比對這種喧鬧的行為提出過抗議,認為這會擾亂公共禮拜儀式。不過用棘輪製造噪音這個方法並不普遍,西班牙和和葡萄牙的猶太人就認為這種舉動有違禮儀規範。
贈送食物和接濟窮人
編輯《以斯帖記》中規定「相互贈送食物和送給窮人禮物」是普珥節的一項習俗。根據《哈拉卡》的規定,每個成年人應該贈送給另一個人兩種不同的食物,還要給兩個貧困的人慈善捐款。在有些地區,這個習俗發展成為一項重大的互贈禮物活動。
戒律中規定,給予窮人的慈善捐款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足夠支付一頓普通餐飯的現款,接濟窮人的花費最好比互送食物的花費多一些。在猶太教會堂,募集慈善捐款是普珥節的一個慣例,募集到的善款會分配給貧窮的人。何謂貧窮並沒有特定標準,只要願意接受救濟就可以領取。最貧窮的猶太人也有義務去施捨,即使他自己都需要靠救濟度日。
普珥節宴會
編輯普珥節當天會舉辦宴會(Se’udat Purim),人們還會喝葡萄酒來助興。這是因為根據記載,對猶太人的拯救是通過葡萄酒實現的,《塔木德經》的要求是一個人必須喝醉到分不清「哈曼遭詛咒」(arur Haman)和「讚美末底改」(baruch Mordechai)為止。飲酒隨後被編纂進了早期的官方規定。儘管有些人認為應該喝到酩酊大醉,從古到今很多拉比都認為只是應該比平時稍微多喝一點,喝完了就去睡覺,這樣就能滿足《塔木德經》的要求了。其他一些權威,包括梅根·亞伯拉罕都認為應該喝醉到算不清那兩個短語的希伯來字母代碼。
齋戒
編輯- 以斯帖齋戒在普珥節前,也就是阿達爾月的13日,這是普珥節傳統習俗之一,《以斯帖記》的9:31~32有相關記載。首先提出要實行以斯帖齋戒的是8世紀時的亞克亞閣下,一個拉比,其根據是《以斯帖記》的9:18和9:31,還有《塔木德經》中的2a:「13日是集會的時間」,這裡的集會包含了聚眾禱告和齋戒兩層含義。過去也有人齋戒三天,以示對以斯帖的齋戒的紀念。但是,齋戒在尼散月(猶太教的第七個月)是被禁止的,所以普珥節後第一周的周一和周四以及第二周周一就被選為齋戒日,而原本13號的齋戒依然得以實施。但是如果齋戒日恰逢安息日,那麼齋戒就要提前到普珥節前的周四,周五用來為安息日以及之後的普珥節做準備。
習俗
編輯慶祝普珥節的其他一些習俗包括喝葡萄酒,戴面具穿傳統服裝以及一起慶祝。
普珥節在每年的希伯來曆阿達爾月14號,也就是在猶太人戰勝他們的敵人後的那天舉行。在約書亞時期,普珥節為城市的城牆所阻,而且在書珊城中的戰鬥在14號仍在持續,因此城中的猶太人在在15號舉行慶典,這就是我們所知的書珊城普珥節。 現在只有耶路撒冷在15號慶祝普珥節。
問候語
編輯在普珥節中運用較為普遍的問候語是(希伯來語)chag Purim Sameach, Freilichin Purim或者是Purim Allegre" (拉地諾語)。
盛裝遊行
編輯通過面具和服裝來化裝的習俗起源於15世紀初的意大利猶太人。這個習俗很可能是受到羅馬狂歡節以及它在歐洲傳播的影響。這種活動到19世紀後期才傳入中東歐。第一次在猶太法典提及這個習俗的是Mahari Minz(1508年在威利斯)。雖然一些權威認為男人穿上女性的衣服可能是違反聖經之法,但是這種化裝習俗被猶太人廣泛接受,因為這被看作是一種狂歡。可是一些猶太教律法學家至今仍不承認亞麻和羊毛混紡(shatnez)的穿着。
這個習俗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所羅門聖殿被摧毀之後,上帝從猶太人的故事裡躲起來了(即使存在過),而這個習俗被認為是一種模仿上帝躲藏在普珥節的故事裡描述的自然事件的背後的方式。行善是普珥節的一個核心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施捨者和接受者都是以匿名來掩飾自己的身份,以此來保護接受者的尊嚴。波斯流亡貫穿了所有的普珥節的故事,因為自然事件所隱藏的方面被暗指為普珥節的奇蹟。
戲劇表演
編輯普珥節戲劇是一種歷史性的漫畫戲劇,它試圖來傳達普珥節的傳奇故事。到18世紀,在東歐的部分地方,普珥節戲劇已經廣泛地演變成諷刺作品,而以斯帖記所記載的故事是這種夾雜着音樂和舞蹈的作品的講述。事實上,直到19世紀中葉,其中有些故事仍是基於聖經上的故事創作的。現在,普珥節戲劇能夠以任何與猶太人和猶太教有關的故事為中心,這樣的故事往往能夠給觀眾帶來愉悅和放鬆感。
燃燒哈曼的雕像
編輯在5世紀,就有一個在普珥節燒哈曼的雕像的習俗。但是這種現象激起了早期基督徒的憤怒,這些基督徒認為嘲笑和殺死哈曼的雕像是在掩飾耶穌之死的事實以及對基督徒信仰的嘲弄。這項活動在弗拉菲烏奧古斯都(395 - 423)和狄奧多西二世(408 - 450)在位時期被禁止過。可是這個習俗在Geonic時期很流行(9和10世紀),一個14世紀的學者描述過人們是如何拿着點火的樹枝,走過普羅旺斯大街,在被吊着的哈曼的木偶的周圍吹着喇叭然後燒掉木偶的場景。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小孩子們都將哈曼當成 「蓋伊·福克斯」一類的人。在19世紀50年代早期,這個習俗仍然在伊朗以及偏遠的庫爾德斯坦的一些社群中存在。在這些地方,有時候會一些穆斯林也會參加。
歌曲
編輯歌曲與普珥節的聯繫是基於猶太教法典中的禮儀和文化的。傳統的普珥節歌曲包括Mishenichnas Adar marbim be-simcha 和LaYehudim haitah orah ve-simchah ve-sasson ve-yakar 。Shoshanat Yaakov 祈禱者是在讀《以斯帖記》後的總結時唱的。 很多兒歌(一些來源與非猶太法典禮儀的歌)也會出現:Once There Was a Wicked Wicked Man, Ani Purim, Chag Purim, Chag Purim, Chag Gadol Hu LaYehudim, Mishenichnas Adar, Shoshanas Yaakov, Al HaNisim, VeNahafoch Hu, LaYehudim Hayesa Orah, U Mordechai Yatza, Kacha Yay'aseh,Chayav Inish, Utzu Eitzah.
(關於歌曲的詳細信息,可瀏覽Wikipedia: Puri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 「Songs」 的相關內容。)
傳統食物
編輯在普珥節,德系猶太人吃的三角點心被稱為哈曼的口袋或者是哈曼之耳。這種甜糕點先被卷着切成了圓形,包上傳統的罌粟子餡兒;然後將這種包裹着或露出的餡的糕點做成三角形。近年來,梅乾,棗椰子,杏,巧克力也用來做成餡。大多塞法迪猶太人吃一種被稱為Fazuelos的烤點心。這些點心都被稱為哈曼之耳。(Oznei Haman)
猶太人也有在普珥節吃堅果和種子的習慣。據塔木德所說以斯帖王后在亞哈隨魯宮中只能吃到這些食品,因為她沒有吃猶太人食品的機會。三角餛飩是一種以熟肉, 雞肉或肝和湯為餡的餃子,這是德系猶太人在普珥節吃的傳統食物。把肉藏於餃子裡習俗與以斯帖記的另一個典故相關——希伯來語聖經不包括上帝的指示,上帝似乎躲在了幕後。
Aranygaluska是一種由油炸麵團和香草奶油組成的甜點。它是有猶太人血統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人的傳統食物。
在中世紀,歐洲的猶太人吃一種叫Nilish的薄餅卷。
各種猶太人社群烘烤的麵包也各不相同。摩洛哥的猶太社區烘烤一種叫做奧霍斯·德·哈曼普珥節麵包,也叫哈曼之耳,有時還會被烤成哈曼的頭和眼睛的形狀。這種麵包由雞蛋做成,通過拔掉它來暗示着哈曼的毀滅。在波蘭猶太人,有一種叫Koilitch的葡萄乾白麵包。它在一個長的圈上烘烤而成,上面點綴着彩色糖果。這樣做原因是為了喚起節日歡樂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