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際春
李際春(1877年—1950年代?)字鶴翔[1],回族,直隸豐潤南關人,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滿洲國商界人士。[2]
李際春 | |
---|---|
出生 | 1877年 大清 |
逝世 | 不詳 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 |
職業 | 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滿洲國商界人士 |
生平
編輯從清朝到民國
編輯清朝末年,李際春的父親攜家自直隸滄縣李天穆新莊遷居豐潤南關。當時,李家的生活貧困。後來,李際春的父親因武藝強,故出任捕快。清朝光緒丁丑三年(1877年),李際春出生於這個武術世家。李際春自幼練習武術,念私塾。十六、七歲時,李際春從軍。不久,李際春考入開平武備學堂騎兵科,與吳佩孚成為同學,教官是俄國哥薩克人。畢業後,李際春在開平鎮守使王懷慶部當下級軍官,因說服兵變頭目歸隊,獲得王懷慶賞識,很快升任協統。[2]
1912年至1913年,外蒙古派兵進攻內蒙古。袁世凱的北京政府乃派兵防守。1913年,時任淮軍縱隊司令的李際春在多倫鎮守使王懷慶手下參與作戰。[3]後來,李際春升任袁世凱總統府侍衛武官。[4]因部下高二虎涉嫌於1913年殺害內蒙古多倫諾爾匯宗寺的甘珠爾瓦活佛,遭蒙古王公、喇嘛控告,李際春乃被判處有期徒刑,免除軍職。高二虎也被判刑,但未被判處死刑。[2]
刑滿釋放後,李際春重任總統府侍衛武官。1919年至1921年,李際春應西北鎮守使井岳秀之邀,赴陝西協助剿匪,殲滅了土匪盧占魁之後回到北京。[2]1922年,張作霖的奉軍和吳佩孚的直軍為了爭奪地盤,在山海關、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長城關隘設重兵,大戰一觸即發。在北京的名人李際春等人曾在北京、奉天之間奔走勸和,但最終調停失敗,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2]1922年10月25日,李際春獲封將軍府際威將軍。[5]
1925年,李際春的母親逝世,李際春回家治喪。豐潤縣知事穆長瑞、駐當地的騎兵三旅旅長蕭國慶親自弔唁,並派軍警在李家門口站崗。1925年,李際春被張宗昌任命為第九軍軍長,轄下有俄國白軍哥薩克馬隊。1926年,李際春率第九軍進攻天津的李景林,失敗後逃至北京,遭張作霖繳械並通緝。1928年6月,北伐軍唐生智部進占冀東,駐唐山裕豐飯店的張宗昌、褚玉璞的直魯聯軍司令部倒台。李際春逃到天津日租界居住,其間一度興辦利和公司準備晉煤外運,但不久即停業。[2]
便衣隊總司令
編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此後,日本的天津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大佐找到閒居在天津日租界須磨街新德里(今陝西路)的李際春,說服他參加日本策動的「華北自治」。土肥原賢二任命李際春為便衣隊總司令,張璧為副司令,總司令部先後設於萬國公寓樓上28號、蓬萊街太平里6號,以天津日租界為基地開展活動,招募當地土匪首領袁文會、曹華陽、蕭雲峰、高鵬九等人,及地痞流氓等共2000多人。[2]
1931年11月8日,李際春、張璧率便衣隊打着要求「華北自治」的旗幟,自天津日租界出發,到華界的天津市政府請願。當時,天津軍政負責人為東北軍第二軍軍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王樹常,手下有東北軍少壯派軍人、天津市市長兼公安局局長張學銘,還有軍事幹部孫銘九、黃冠南、解如川、賈國輔(人稱四大金剛)等。他們使用強硬手段驅散了請願者,並逮捕了若干小頭目,請願者大部分退入天津日租界。[2]
1931年11月9日,李際春奉命親率敢死隊200多人,在海光寺的日本駐軍掩護之下,衝到華界東浮橋,企圖搶占天津市公安局,遭到中國駐軍反擊,敢死隊退入天津日租界。日本的天津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駐軍司令香椎浩平、日本駐天津總領事桑島主計等,乃向中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指中國政府踐踏民主、摧殘民權。同時,下令天津日租界實行戒嚴。此時,李際春協助日本方面將溥儀從天津接往大連,李際春也赴大連。[2]
滿洲國成立後
編輯1932年初,滿洲國成立。1932年底,土肥原賢二大佐委任在大連的李際春為「救國軍」總司令、鄧炎侯為副司令。總司令部設於錦州。李際春將該軍擴至數千人。1933年1月6日,日軍進攻長城各隘口,「救國軍」充當前導,國軍除何柱國部進行抵抗之外,其餘的王以哲等部均不戰而退。[2]
1933年5月,李際春在秦皇島成立了日本手下的華北民眾自治聯軍軍政府政務廳(後遷至唐山裕豐飯店),並自任廳長,向各縣派任縣長、公安局長等,設官進行統治。比如,向豐潤縣委派了賈惠譜為縣長,張麟閣為公安局長。1933年,日軍攻占冀東22個縣。根據《塘沽協定》,冀東屬於非戰區,日軍允許中國方面保留四個保安總隊。第一總隊隊長為張硯田、第二總隊隊長為張慶余,這兩個總隊駐通縣;第三總隊隊長為劉佐舟,駐灤縣;第四總隊隊長為趙雷,駐唐山。一個總隊的兵力相當於一個旅。李際春改任這四個總隊的總教練官,其原來屬下的「救國軍」全部編遣解散。1935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方面的薊密專員殷汝耕投向日本方面,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日本方面認為李際春的作用已經不大,乃免去其有職無權的保安隊總教練官職務。[2]
1936年,李際春在瀋陽成立瀋陽銀行,自任總裁。當時,李際春住在瀋陽土嶺子胡同。[2]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際春從東北到北京,勸說吳佩孚出山擔任華北政府要職,但遭拒絕。1945年,李際春在東北創辦印花廠,不久倒閉。[2]
家庭
編輯- 義女:李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