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

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

潘基文韓語:반기문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前韓國外交部長、第8任聯合國秘書長,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道德委員會主席、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第3任)。

潘基文
반기문
於200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
現任
就任日期
2018年4月9日
副職周小川
秘書長李保東
前任福田康夫
第8任聯合國秘書長
任期
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副職阿莎-羅絲·米吉羅
揚·埃利亞松
前任科菲·安南
繼任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
任期
2004年1月17日—2006年12月1日
總統盧武鉉
總理李海瓚
韓明淑
前任尹永寬韓語윤영관
繼任宋旻淳韓語송민순
個人資料
出生 (1944-06-13) 1944年6月13日80歲)
日治朝鮮忠清北道陰城郡遠南面韓語원남면 (음성군)[1]:493[2]
國籍 大韓民國
政黨無黨籍
配偶柳淳澤
兒女3
學歷首爾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學士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行政碩士
母校首爾國立大學
美國哈佛大學
獲獎
大十字級秘魯太陽勳章 一級友誼勳章 友誼勳章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南韓
服役 大韓民國陸軍
軍銜中士
潘基文
諺文반기문
漢字潘基文
文觀部式Ban Gimun
馬-賴式Pan Ki-mun

潘基文出生於今韓國忠清北道。在忠州上高中的時候,他曾參加美國紅十字會主辦的「外國學生訪美計劃(VISITA)」的選拔,後與其他三名韓國學生代表出訪美國各地,並受到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接見。此次經歷使他立志成為一名外交官,後考入首爾大學外交系學習。1970年大學畢業後,潘基文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韓國外交部[3]:179。他先後在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三屆韓國政府中擔任外交要職,受到韓國朝野器重[3]:41

2006年10月13日,潘基文在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上當選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4]:27[3]:120-122。他是首位來自東亞,也是第二位來自於亞洲聯合國秘書長(首位是緬甸吳丹)。2007年1月1日,潘基文接替科菲·安南出任聯合國秘書長一職。2011年6月21日,潘基文在第65屆聯合國大會上獲得連任,任期至2016年12月31日[5]

2013年,潘基文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第32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是當年排名最高的韓國人[6]。2016年,因對《巴黎協議》的特殊貢獻,潘基文被《外交政策》提名為「FT 100全球知識分子」之一[7]

生涯

編輯

學生時代

編輯
 
潘基文中學時期與弟妹合影(右二)
 
忠州高三的潘基文(左一)與另外三名學生作為美國紅十字VISTA計劃的韓國代表出訪美國前的合影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於今韓國忠清北道陰城郡遠南面上黨1里杏峙村,是家中長子,下有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潘基文的父親潘明煥從事物流行業工作。母親辛鉉順在家做家務。潘基文上完小學一年級時,因父親工作調動全家搬到忠州。當時的忠州很落後,成績好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前都會轉到漢城(現首爾)、清州大田等大城市學習。潘基文雖然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家境不富裕,留在忠州讀高中。[8]:4-14[3]:1-4[4]:1-2

高二的時候,他參加美國紅十字會主辦的「外國學生訪美計劃(VISITA)」的選拔,入選為出訪美國的四位韓國學生代表之一。他因此有了「忠州英語神童」的稱呼。1962年7月30日至8月31日,他與其他三名韓國學生代表出訪美國各地,受到此次活動發起人,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接見。有117名來自43個國家的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8]:33-35[3]:4-7[4]:2-3。在潘基文當選聯合國秘書長之後,他曾表示高中時期與肯尼迪總統見面的經歷使他萌生當外交官的想法。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美國國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還將1962年潘基文在白宮與其它學生代表聆聽肯尼迪總統講話的照片做成禮物送給潘基文,祝賀他的當選[8]:42

1963年,潘基文如願考入首爾大學外交系。不過當時的朴正熙政府改任軍人為外交官,隨後取消了外交官考試。1964年,朴正熙試圖與日本建交,引發大規模學生抗議遊行,學校也被停課。潘基文決定暫時休學提前服兵役。1968年,在潘基文退役後不久,韓國恢復了外交官考試[8]:45-48。1970年,潘基文從漢城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韓國外交部的公務員考試,進入外交部[4]:3[8]:169

職業外交官時期

編輯

平步青雲

編輯

1970年潘基文大學畢業進入韓國外交部後,在外交官研修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按韓國外交部的慣例,考取第一名的事務官應派往美國華盛頓的韓國駐美大使館,開始外交生涯的第一份在外工作。不過,潘基文因家庭經濟情況較差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而是自願選擇到相對落後印度工作。這樣可以省下些錢,補給家裡。1972年2月,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為與不結盟運動領袖印度建交,任命洛杉磯總領事盧信永為駐新德里領事。潘基文因英語水平出眾被盧信永任命為印度總領事館副領事。[8]:58-60

1973年,韓國與印度正式建交後,盧信永晉升韓國駐印度大使,後升任外交部部長、國家安全企劃部部長、國務總理等要職。在盧信永的提拔和引薦下,潘基文也開始平步青雲。1976年,時任韓國外交部部長李范錫韓語이범석 (1925년)將潘基文拔擢為駐印度大使館韓語주인도 대한민국 대사관一等秘書。1978年10月,潘基文被任命為駐聯合國代表部一等秘書。1980年,盧信永升任外交部部長後,潘基文即被任命為聯合國課課長。1983年8月至1985年4月,潘基文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並獲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1985年,盧信永升任國務總理後,只有三等秘書之銜的潘基文被破格任命為應由一等秘書擔任的禮賓秘書官,後又在1987年升任理事官(二等)。同年,外交部長李相玉委派潘基文為駐美公使,並在一周之內將他提升為一等。[8]:59-64[8]:170

1990年6月, 潘基文結束為期三年的駐美總領事工作後,外交部長崔浩中韓語최호중任命他接替升任通商局長的金三勛,出任外交部核心要職美洲局局長[8]:65-66金泳三執政期間,潘基文更是得到重用,先後擔任外交部助理次官、青瓦台首席禮賓秘書、外交首席安保秘書等職務[8]:66[4]:3-4

被解職

編輯

1998年金大中就任韓國總統之後,潘基文的事業發展變得不再順利。1998年,他就任駐奧地利大使韓語주오스트리아 대한민국 대사관,期間曾任《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會議主席。2000年,由於外交部長洪淳瑛提名的次長人選被金大中否決,已在奧地利1年6個月的潘基文才被調回國,替人出任外交部次官的職務。[8]:66-67[3]:13

2001年2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訪韓,與金大中總統舉行了韓俄首腦會談,並聯合發表共同聲明。《聯合聲明》中明確載入維護和強化《反彈道導彈條約(ABM)》的條款。但當時美國布什政府正在推進防禦朝鮮伊拉克等所謂敵對國家導彈攻擊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雖然聲明中使用的是國際通用語句,但由於聲明是在韓美首腦會談即將舉行之際,這被韓國媒體理解為金大中政府對美國NMD體系的反對。儘管韓國外交部對此進行解釋,但並沒能挽回局面。韓國各大媒體都進行了韓國反對NMD的報道,美國、俄羅斯、英日本等國的媒體也同樣態度對此進行了報道,變得不可收拾,給3月出訪美國的金大中總統帶來巨大的壓力。同年4月,作為外交部次官的潘基文與外交部長李廷彬韓語이정빈 (1937년)一起被金大中解職。[8]:81-88

潘基文從次官落馬後,《月刊朝鮮》在同年5月發表了長達50頁稿紙的報道,引用了很多外交官對此的感嘆。新上任的外交部長韓升洙是潘基文在1990年代擔任駐美公使時的駐美大使,他對潘基文的印象很好。他以《月刊朝鮮》的報道和外交部對潘基文的評價為依據,希望青瓦台能再給他工作機會。2001年9月,韓升洙擔任聯合國大會主席後,恢復了潘基文的外交官身份,任命他為聯合國大會主席秘書室室長兼駐聯合國總部大使。這段在聯合國的經歷,也為他日後當選聯合國秘書長起到很大的幫助。[8]:88-89

任韓外長時期

編輯
 
時任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與潘基文關係甚好,倆人融洽的關係使盧武鉉執政時期的韓美同盟關係得到維持,同時賴斯也是潘基文競選聯合國秘書長的大力支持者
 
2004年11月19日潘基文在智利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會面

2003年,盧武鉉當選韓國總統後,潘基文被調回國擔任盧武鉉的外交政策顧問,成為盧武鉉的「左膀右臂」。盧武鉉出任韓國總統後奉行「自主外交」,與美國矛盾不斷。時任韓國親美外交部長尹永寬韓語윤영관與盧武鉉在重大外交事務中存在重大分歧,甚至在私下或公開場合評判盧武鉉的「自主外交」。最終尹永寬外長和北美局局長魏聖洛被解職。2004年1月16日,潘基文取代尹永寬成為韓國外交部部長。潘基文「既不是獨立派,也不是聯盟派」,因此他的出任在韓國國內外普遍受到歡迎,認為其能夠彌合外交部與青瓦台的裂痕,並維持韓美同盟關係。駐首爾的外交人士也普遍認為「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了」。在潘基文就任外長僅五分鐘,時任美國駐韓國大使哈伯德英語Thomas C. Hubbard就致電向他表示祝賀。[8]:91-95[3]:15-22

2004年6月,在潘基文擔任外長不到半年,韓國公民金鮮一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斬首,使潘基文外交生涯再次陷入空前危機。迫於壓力,潘基文向盧武鉉遞交辭呈。但盧武鉉並沒有接受他的辭呈,而是說要看看事態的發展。憑藉出色的危機處理能力,潘基文最終使這一危機得到平息,並保住了烏紗帽。[8]:98-103[3]:24-34

潘基文是公認的「美國通」[4]:6,憑藉其在美國的人脈,他在推行盧武鉉政府自主外交政策的同時很好地維繫了韓美同盟關係。與此同時,他是朝核問題的斡旋者,在2005年六方會談上促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朝核問題《共同聲明》,為緩和朝鮮半島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3]:79-96[4]:7-9[3]:181。盧武鉉執政期間,韓日關係獨島主權、日本歷史教科書、日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出現危機。但在這些關係到韓國國家利益的原則問題,潘基文態度強硬,絲毫不讓步,被稱為「絲絨手套包裹的鐵拳」[3]:55-78

參選聯合國秘書長

編輯

2005年,隨着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任期即將結束,各個國家紛紛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參加下屆聯合國秘書長的競選。韓國原本是打算力推原韓國駐美大使洪錫鉉,但由於爆出洪錫鉉政治獻金醜聞,韓國政府改潘基文為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韓國上下認為如果潘基文能當選聯合國秘書長將是提升韓國國際地位,推動朝鮮半島和平發展的好事,因此都給予積極的支持。2006年2月,潘基文正式宣布參加下任聯合國秘書長的角逐,並於同年5月前往聯合國總部為競選拉票,期間發表了題為《如何恢復聯合國活力》的演講。[3]:108-111

除潘基文外,參加此次聯合國秘書長競選的候選人還有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印度人沙希·塔魯爾英語Shashi Tharoor、時任泰國副總理素拉革·沙提拉泰英語Surakiart Sathirathai、約旦常駐聯合國代表扎伊德·侯賽因英語Prince Zeid bin Ra'ad、斯里蘭卡總統顧問賈揚塔·達納帕拉英語Jayantha Dhanapala、拉脫維亞女總統維拉·薇契-斐柏嘉[3]:104-108。根據聯合國的規定,當選聯合國秘書長需要取得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9個理事國的支持[4]:31。2006年7月、9月中旬和9月下旬,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對候選人進行了三次摸底投票。潘基文在這三輪投票中得票率始終是領先於其它候選人,三輪得票均超過確保當選必需的9張贊成票,但每次都有一張反對票[3]:117。10月2日,在第四輪意向性投票中,15個理事國中有14個國家對潘基文投了贊成票,時任聯合國理事國成員的日本投了棄權票。2006年10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上與會的102個成員國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過決議,正式任命潘基文為新一任聯合國秘書長[4]:27[3]:120-122。同年11月10日,潘基文結束了其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的工作[4]:113。11月15日,潘基文抵達聯合國總部,開始於時任秘書長安南進行工作交接[4]:115。他的聯合國秘書長的宣誓就職儀式於12月14日舉行[4]:77

2006年聯合國秘書長選舉投票結果[9]
候選人 7月24日 9月14日 9月28日 10月2日 最後的投票
支持 反對 中立 支持 反對 中立 支持 反對 中立 支持 反對 中立
  潘基文 12 1 2 14 1 0 13 1 1 14 0 1 勝出
  沙希·塔魯爾英語Shashi Tharoor 10 2 3 10 3 2 8 3 4 10 3 (1P) 2 退出
  素拉革·沙提拉泰英語Surakiart Sathirathai 7 3 5 9 3 3 5 7 3 4 7 (2P) 4 退出
  賈揚塔·達納帕拉英語Jayantha Dhanapala 5 6 4 3 5 7 3 7 5[10] 退出 退出
  扎伊德·侯賽因英語Prince Zeid bin Ra'ad 還未參選 6 4 5 3 6 6 2 8 (1P) 5 退出
  維拉·薇契-斐柏嘉 還未參選 還未參選 7 6 2 5 6 (2P) 4 退出

任聯合國秘書長時期

編輯

第一個任期

編輯
 
2008年4月9日潘基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2007年1月初,潘基文任命坦桑尼亞外長阿莎-羅絲·米吉羅為他的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11],英國駐法國大使約翰·霍姆斯為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副秘書長[12] 。為兌現競選承諾,潘基文任命了許多女性擔任聯合國要職。在潘基文任期的第一年,更多非潘基文親自任命的女性擔任了聯合國的相關職務。其中巴林女外交官哈亞·拉希德·阿勒哈利法英語Haya Rashed Al-Khalifa被選舉為聯合國大會主席,成為聯合國大會歷史上的第三位女主席[13]

在入職的頭個月,潘基文提出了兩項主要的聯合國改革建議:一是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部分為兩個部門;另一個是將聯合國政治事務和裁軍部門合併成一個部門。當時有傳言說潘基文合併聯合國政治事務和裁軍部門是為了讓美國人擔任合併後部門的負責人。因此該提議遭到聯合國大會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強烈抵制。時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也表示美國支持此提議[14][15]。經過與聯合國代表的協商,潘基文最終放棄了這項合併提議[16]。但是他繼續推行了聯合國人事任免改革,要求將聯合國相關職務任期統一改為五年,所有職務每年都要進行嚴格的績效評估,財務對外公開。雖然他的這些改革措施在聯合國紐約總部並不受歡迎,但卻在聯合國在世界其它地區受到歡迎,並得到聯合國觀察員的讚揚[17]。潘基文的另一項將維和部門分成運作和武器兩個部門的提議於2007年3月最終被聯合國所採納[18]

潘基文將應對全球變暖作為其任期的一個重要課題。他在美國白宮與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會面時敦促美國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2007年3月1日和2009年9月3日,他分別在聯合國大會和日內瓦世界氣候大會發表演說,表達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擔憂[19][20]。2014年9月,他還參加了紐約市人類環境遊行英語People's Climate March的活動[21],並召集世界各國領導人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首腦會唔,為2015年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英語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作準備[22]

2003年8月,伊拉克巴格達遭到空襲,造成22人死亡後,聯合國在伊拉克的作用已經變得非常有限。但潘基文卻仍然表示聯合國要為伊拉克的社會與政治發展尋求出路[23]。2007年3月22日,潘基文上任不久後首次出訪中東。他與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在巴格達綠區的舉行新聞發布會遭到火箭彈的襲擊。火箭彈在距離會場僅50米處爆炸,所幸潘基文和馬利基都沒受傷[24]

2008年3月10日,潘基文對以色列打算在約旦河西岸修建猶太人定居點表示批評,說此舉有悖於以色列中東和平路線圖的義務[25]。2009年1月7日,潘基文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以色列轟炸加沙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同時進行了批評,並呼籲雙方在加沙地帶立即停火。

2011年,在潘基文第一任期的最後一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潘基文從始至終一直為和平解決危機遊說,多次指出反對對利比亞動武,認為外交手段是解決利比亞危機更好的方法。但他也承認如果卡扎菲拒絕停火協議,那聯合國部隊別無選擇只能武裝介入以保護利比亞人民人權[26]。卡扎菲政權最終被推翻,卡扎菲本人也在戰爭中被擊斃[27]

 
2007年7月潘基文與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

潘基文就任後的首次出訪是參加2007年1月在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唔,以加強與七十七國集團的聯繫[28]達爾富爾 是他任期中最重要的人道援助目標[18]。他與時任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進行了多次面對面的會談,勸說蘇丹允許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達爾富爾地區。2007年7月31日,安理會同意派遣26,000名維和軍人進入該地區,與那裡的7000人非洲聯盟部隊匯合。此次決議被認為是直面處理達爾富爾戰爭的重要突破。2007年10月,聯合國開始執行第一期達爾富爾維和任務[29]

2008年5月2日,氣旋納爾吉斯登陸緬甸,造成巨大破壞。潘基文呼籲緬甸政府為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提供便利[30]。5月底,潘基文成功說服丹瑞接受國際援助,並在緬甸發起了一個旨在呼籲國際社會增加對該國的援助國際會議。5月23-24日,潘基文親自考察了緬甸受災地區,特別是受災最為嚴重的伊洛瓦底三角洲英語Irrawaddy Delta。在潘基文的勸說下,緬甸官員同意將仰光國際機場作為人道主義援助物質分配中心[31]

第二個任期

編輯
 
潘基文與阿根廷總統馬克里

2011年6月6日,潘基文正式宣布謀求連任[32],並得到了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支持。他是唯一一位公開表示參加競選的候選人。2011年6月21日,聯合國大會以全體鼓掌的方式通過了潘基文的第二個任期[33][34][35]。2012年3月2日,潘基文任命瑞典外交官揚·埃利亞松聯合國副秘書長[36]

由於利比亞內戰阿拉伯之春,中東問題成為潘基文第二個任期開始的工作重心。整個2012年,潘基文都在關注以巴衝突,特別是以色列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英語Palestinian prisoners in Israel絕食事件[37],以及加沙地帶的居民行動受限的問題[38]。2012年8月30日,潘基文在伊朗舉行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對伊朗領導人有關摧毀以色列,否認猶太人大屠殺歷史存在的言論進行了批評[39]。2013年8月16日,潘基文與以色列學生會談的時候承認聯合國對以色列有偏倚,並說這種情形是「不幸的」[40]。但幾天後,潘基文又否認聯合國對以色列有任何歧視[41]。2016年1月26日,在巴勒斯坦襲擊以色列後,潘基文說:「與人類歷史上被壓迫民族一樣,這是人性對侵略的自然反映,這也經常會成為仇恨與極端主義的孵化器」[42]。同年12月16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聯合國批評以色列的決議、報告和會議數目過多[43]

潘基文批評沙特領導的干預也門行動說:[44]「由於衝突的升級,對兒童的嚴重侵害大幅增加」[45]2016年6月,潘基文將沙特領導的聯合軍從侵犯兒童人權名單中去除[46],之後聲稱沙特威脅如果不把沙特從在也門殺害兒童的黑名單上刪除,沙特將停止對巴勒斯坦和其它聯合國項目的援助。有消息稱,有威脅說利雅德的伊斯蘭會議要發布反聯合國的伊斯蘭教令,將聯合國定義為反穆斯林組織,號召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不與聯合國接觸,不對聯合國任何項目進行援助[47]

 
2015年12月12日,潘基文和與會代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為大會通過《巴黎協議》歡呼

此外,潘基文還組織協調了日內瓦第二次敘利亞會英語Geneva II Conference on Syria[48]

2012年3月7日,潘基文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呼籲消除對同性戀的歧視,在世界各地倡導LGBT權利[49]。他的演說遭到部分與會代表中途退出會場的抗議[50]。在一次聯合國總部紀念國際人權日的演說中,潘基文對那些設有反同性戀法規的國家進行了譴責,並列舉了76個將同性戀定罪的國家。他說在現代社會仍有這麼多的國家繼續將因僅喜愛另一個同一性別的人類而視為犯罪是駭人聽聞的。他對聯合國高級管理人員說對同性戀的歧視是不可接受的,並指出像烏克蘭這樣將公開討論同性戀定罪是對基本人權的威脅。他進一步指出政府有保護弱勢群體的義務[51]。2013年4月,他稱LGBT權利是當前最被忽視的人權之一,並指出宗教,文化和傳統不能成為剝奪人權的理由[52]

2012年1月25日,潘基文宣布將舉辦世界首次人道主義援助首腦議會,以分享和建立相應的知識和最好的做法[53]。2016年5月23-24日,世界人道主義峰會英語World Humanitarian Summit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為準備此次峰會,2016年2月9日,他在諮詢153個國家的2萬3000人後,發布了題為「共同的人道主義,分享的責任」(『One Human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的報告,並在其中制定了「人道主義議事日程」[54]。「議事日程」對人道主義援助改革,包括政治領袖避免和結束衝突,新的籌資方法,從提供援助到結束需求的轉換等,進行了概述[55]。有來自173個國家的9000代表,包括55名國家和政府首腦,數百名私營、民間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此次世界人道主義峰會[56]

2015年中國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日本外務省要求潘基文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迴避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儀式。但潘基文回應,他此前也曾參加過多次相關紀念活動,「吸取歷史教訓、創造光明未來,是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應有之義」[57]

卸任後

編輯

2016年12月31日,在職的最後一天,潘基文在紐約時代廣場和市長白思豪共同啟動跨年水晶球垂降倒數[58]。他卸任聯合國秘書長一職後,韓國媒體廣泛認為他會參加2017年韓國總統競選[59]。但2017年2月1日,他宣布將不參加總統競選[60]。2017年6月,潘基文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提名出任道德委員會主席[61]。同年9月14日,在秘魯利馬舉行的第131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會上,潘基文當選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道德委員會主席[62]。2018年4月起,潘基文接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63]

家庭

編輯
 
潘基文與夫人柳淳澤(右二)

潘基文與他的夫人柳淳澤育有一兒兩女。倆人在高中時期相識。當時柳淳澤是潘基文所在忠州高中鄰校忠州女高的學生會會長。1962年潘基文作為韓國學生代表訪美前,曾為找不到合適的禮物發愁。柳淳澤將女生在家政課上製作的福袋送給了他。潘基文的禮物在美國很受歡迎,倆人也因此結緣。潘基文考入首爾大學後,柳淳澤考入了首爾的中央大學,倆人後於1971年在首爾結婚。[8]:52-53

  • 大女兒潘善容,亞洲財團首爾辦事處事業部長[8]:12
  • 兒子潘佑賢,原在LG CNS工作,後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MBA[8]:12
  • 二女兒潘賢熙,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肯尼亞辦事處工作[8]:12

榮譽

編輯
 
土庫曼斯坦紀念硬幣上的潘基文

韓國勳章獎章

編輯

外國勳章獎章

編輯

榮譽學位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ocal Administration, Chapter XXIV: Korea (Chōsen). The Japan-Manchukuo Year Book 1938. Kojimachi-ku, Tokyo: Japan-Manchukuo Year Book Co. (英語). 
  2. ^ The Birthplace of the U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Welcomto Eumseong.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英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廖生編著. 《世界新CEO潘基文》.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1月. ISBN 9787802304673.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鄭佳節. 《潘基文 联合国掌门人》.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802113879. 
  5. ^ 潘基文的十年:首位来自东亚的联合国秘书长. 搜狐新聞. 2016-12-31. 
  6. ^ Ban Ki-moon. Forbes. [201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英語). 
  7. ^ FP Global Thinkers 2016. Foreign Policy. 2016-12-12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英語).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韓)李河源; (韓)安容均. 《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 瀋陽: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7年9月. ISBN 978-7-5313-3240-4. 
  9. ^ Overview of Secretary General Candidates officially nominated by Member States and the results of straw polls and vote(s) (PDF). Center for UN Reform Education. 2006-10-13 [2016-07-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8-07) (英語). 
  10. ^ Ban slips but holds, Vike Freiberga pushes into third. UNSG.org. 2006-09-28 [2016-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5) (英語). 
  11. ^ Julia Preston. Tanzanian Woman Is Chosen for U.N.'s 2nd Highest Post.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06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4) (英語). 
  12. ^ Julia Preston. Mexican U.N. Insider Gets Manager's Post. 2007-01-04 (英語). 
  13. ^ Stevenson Swanson. Leaders making world of difference\ Higher profile at UN brings new emphasis on issues affecting women. Chicago Tribune. 2007-04-11 (英語). 
  14. ^ Mark Turner. Ban's month of muddle: how the new UN chief is struggling to win over the doubters. Financial Times. 2007-02-01 (英語). 
  15. ^ Warren Hoge. U.N. Chief Returns to Headquarters, Where Battles Await Him.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2-06 (英語). 
  16. ^ Warren Hoge. U.N. Chief Is Assuaging Doubts About Leadership.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2-19 (英語). 
  17. ^ Warren Hoge. New United Nations Chief Tackles the Agency's Tradition of Patronage Job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2-28 (英語). 
  18. ^ 18.0 18.1 Maggie Farley. Ban Ki-moon learns the hard way. The Irish Times. 2007-04-11 (英語). 
  19. ^ Colum Lynch. U.N. Secretary General Calls Global Warming a Priority. The Washington Post. 2007-03-02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英語). 
  20. ^ Ban urges rapid progress in negotiations on new climate change pact. UN News Centre. 2009-09-03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9) (英語). 
  21. ^ Foderaro, Lisa. Taking a Call for Climate Change to the Streets.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6) (英語). 
  22. ^ UN Climate Summit. The United Nations.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4) (英語). 
  23. ^ Warren Hoge. U.N. Chief Isn't Discouraged by His Close Call in Iraq.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3-24 (英語). 
  24. ^ 潘基文巴格达记者会遭遇火箭弹袭击. 中國日報. 2007-03-23. 
  25. ^ U.N. blasts Israel for West Bank housing expansion plan. CNN. 2008-03-10 [200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4) (英語). 
  26. ^ Ban Ki-Moon: I am willing to take any measures for human rights.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1-03-23 (英語). 
  27. ^ Muammar Gaddafi: How he died. BBC News. 2011-10-22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英語). 
  28. ^ Mission impossible?—The United Nations. The Economist. 2007-01-06 (英語). 
  29. ^ Cheryl Corley. United Nations Deploys Peacekeeping Troops to Darfur. Tell Me More on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07-08-02 (英語). 
  30. ^ 潘基文呼吁缅甸政府为国际救援活动提供便利. 新華社. 2008-05-08. 
  31. ^ Cyclone aid conference opens in Myanmar. CNN. 2008-05-25 (英語). 
  32. ^ General Assembly appoints Ban Ki-moon to second term as UN Secretary-General. UN News Service. 2011-06-21 [201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5) (英語). 
  33. ^ 安理会向联大推荐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 新華社. 2011-06-18. 
  34. ^ Louis Charbonneau. U.N. assembly approves second term for U.N. chief Ban. Reuters. 2011-06-21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8) (英語). 
  35. ^ General Assembly Appoints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to Second Term of Office. UN Press Office. 2011-06-21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5) (英語). 
  36. ^ Crossette, Barbara. Jan Eliasson Named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PassBlue. 2012-03-04 [2013-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英語). 
  37. ^ Concerned at plight of Palestinian hunger strikers, Ban urges solution without delay. United Nations. 2011-10-18 [2012-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2) (英語). 
  38. ^ Christian Ultsch. UN chief interviewed on religious tolerance, Gaza, Palestinian status. Die Presse. 2012-11-27 (英語). 
  39. ^ Criticizing Iranian leadership statements regarding Israel and the Holocaust.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8-30 [201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30) (英語). 
  40. ^ Omri Efraim. UN chief admits bias against Israel. Ynet News. 2013-08-16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7) (英語). 
  41. ^ Israel ‘disturbed’ by Ban's recanting comment on bias. Jerusalem Post. 2013-08-20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9) (英語). 
  42. ^ Benjamin Netanyahu accuses Ban Ki-moon of justifying terrorism. Telegraph.co.uk.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9) (英語). 
  43. ^ Ban Ki-Moon says UN has 'disproportionate' focus on Israel. Jerusalem Post. 2016-12-16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7) (英語). 
  44. ^ United Nations Chief Exposes Limits to His Authority by Citing Saudi Threa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6-09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2) (英語). 
  45. ^ UN: Shameful pandering to Saudi Arabia over children killed in Yemen conflict.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16-06-07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英語). 
  46. ^ United Nations Chief Exposes Limits to His Authority by Citing Saudi Threa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6-08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9) (英語). 
  47. ^ Saudi Arabian allies pressured UN chief to issue blacklist reversal, sources say. The Guardian. 2016-06-08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0) (英語). 
  48. ^ Syria Geneva II peace talks witness bitter exchanges. 2014-01-22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2) (英語). 
  49. ^ Ban, Ki-moon. Message to Human Rights Council meeting on Violence an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or Gender Identity. United Nations.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英語). 
  50. ^ Summers, Claude J. AllOut.org Video: Ban Ki-moon: "The Time Has Come". glbtq. 2012-03-03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5) (英語). 
  51. ^ Ban Ki-moon. Secretary-General's remarks to special event on "Leadership in the Fight against Homophobia". United Nations. 2012-12-11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1). 
  52. ^ Ban Ki-moon. Secretary-General's video message to the Oslo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s,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United Nations. 2013-04-15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2) (英語). 
  53. ^ Secretary-General's remark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his Five-Year Action Agenda: "The Future We Want". 2012-01-25 [2016-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30) (英語). 
  54. ^ Ban Ki-moon: ‘Close the gap between the world that is and the world that should be’. 2016-02-09 [2016-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4) (英語). 
  55. ^ INTERVIEW-Refugees, warmongers and bloodshed targeted in first global aid summit. 2016-01-11 [2016-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英語). 
  56. ^ World Humanitarian Summit - Chair’s Summary: Standing up for Humanity - Committing to Action. Reliefweb. 2016-05-24 [201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6) (英語). 
  57. ^ 潘基文驳斥日本质疑他出席北京阅兵纪念活动. 中國新聞網. 2015-08-29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58. ^ U.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to push Times Square 2017 countdown button. New York Daily News. 2016-12-26 [2018-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8) (英語). 
  59. ^ 潘基文“竞选团队”初步建成. 新華社. 2017-01-07. 
  60. ^ 潘基文宣布不竞选韩国下届总统 对韩政坛感到极度失望. 國際在線. 2017-02-01. 
  61. ^ 基文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主席. 新華社. 2017-06-14. 
  62. ^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IOC道德委员会主席. 中新社. 2017-09-15. 
  63. ^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出任博鳌亚洲论坛新任理事长. 鳳凰網. 2018-04-03 [2018-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4). 
  64. ^ 64.0 64.1 64.2 64.3 (韓文)상훈기록 공개. 대한민국 상훈. [2022-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65. ^ 65.0 65.1 65.2 65.3 65.4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来衢江访问考察. 中國小康網.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66. ^ 潘基文简历. 聯合國.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大會第A/61/155號文件 
  67. ^ 67.0 67.1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 首都師範大學.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68. ^ The Order of Sikatuna -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英語). 
  69. ^ В Акорде Гла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Нурсултан Назарбаев встретился с Генеральным Секретарем ООН Пан Ги Муном, который прибыл в Казахстан с официальным визитом. 2010-04-07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俄語). 
  70. ^ 潘基文被授首尔和平奖 系首名获该奖韩国人. 中國新聞網.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3). 
  71. ^ Ordonnance Souveraine n° 4.251 du 3 avril 2013 portant élévation dans l’Ordre de Saint-Charles. legimonaco.mc.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英語). 
  72. ^ 哈佛大学基金会授予潘基文2014年度人道主义者奖. 聯合國新聞. 2014-12-02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0). 
  73. ^ Ban Ki-moon praises 'historic' referendum result. RTE.ie. 2015-05-24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英語). 
  74. ^ 潘基文荣获2015年爱尔兰和平奖 欢迎全面公投批准同性婚姻合法化. 聯合國新聞. 2015-05-24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0). 
  75. ^ Mandela, Clinton and Geldof among the former winners. Independent.ie.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英語). 
  76. ^ Hoge koninklijke onderscheiding voor VN-leider Ban Ki-moon. nos.nl.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7) (荷蘭語). 
  77.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8 июня 2016 года № 268 «О награждении орденом Дружбы Пан Ги Муна».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俄語). 
  78. ^ 張夢旭. 潘基文吁复兴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中國網. 2009-10-27 [200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79. ^ 鮑春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获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搜狐網. 2010-11-01 [201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0. ^ 程浩. 潘基文:世界需要在2015年前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定. 聯合國電台. 2013-06-07 [2013-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1. ^ 潘基文被奥克兰大学颁发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人民網. 2014-09-04 [2014-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2. ^ 宋煦冬.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成为梨花女大女性学首位男博士. 人民網. 2015-05-20 [2015-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3. ^ 郭鵬飛. 潘基文到访比利时 被鲁汶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環球網. 2015-05-28 [2015-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4. ^ 潘基文接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称保护人权是避免. 西部民俗風情網. 2016-02-05 [2016-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85. ^ 王曉易. 潘基文获颁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组图). 網易網. 2016-05-19 [2016-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6. ^ 包雪琳. 潘基文在新加坡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新華網. 2016-08-31 [2016-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1). 

參見

編輯


  聯合國系統職務
前任:
科菲·安南  
  聯合國秘書長
2007年-2016年
繼任: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政府職務
前任:
尹永寬
  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
2004年-2006年
繼任:
宋旻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