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事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2月26日) |
琿春事件(日語:間島事件),是日本1920年在中國琿春製造的馬賊襲擊日本駐琿春領事館後,日本以此為藉口出兵琿春,並屠殺當地朝鮮居民的事件。
「三一運動」被日本人鎮壓後,朝鮮獨立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了北間島。與此同時,韓國獨立軍的武裝力量也在滿洲不斷壯大。為了給出兵消滅滿洲的韓國獨立軍力量提供藉口,日本人用錢買通滿洲馬賊王西海襲擊琿春[1]:146。1920年10月2日,數百名日本人收買的土匪武裝襲擊琿春。日本人為土匪打開了城門。這伙土匪中除了親日的土匪外,還混有許多反日土匪。反日土匪衝進城門後,搗毀了日本領事館,殺光了日本警察,拿走領事館地下室的五六百件武器,並釋放了被關押在領事館的獨立軍義士,史稱「琿春事件」[1]:149。
1920年10月5日,日本以「琿春事件」為藉口,無視中國主權從其所占領的朝鮮半島派兵1萬餘人進犯延邊,並要求中國出兵配合鎮壓延邊反日武裝。張作霖為此出動了3,000餘名。日軍占領琿春和周邊各縣後,對當地朝鮮人和中國人進行報復性屠殺。8日,日本外務省事後發表出兵中國聲明書,並在9日向北京政府提出照會,要求允許其出兵延吉,以會同中國消滅朝鮮獨立軍力量。中國政府表示已派出地方軍隊保護日僑,日本毋需出兵。但日軍數千人已經進據延吉、和龍、汪清、東寧、寧安等縣。為此,北京政府對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議[1]:147。
背景
編輯朝鮮王朝後期提出對延邊地區(朝鮮人稱為間島)擁有主權。1904年12月,日本內閣制定了出兵中國延吉地區的計劃,並擬定了間島「督辦廳」和「憲兵隊」。日俄戰爭後,日本占領朝鮮半島,1907年派兵占領間島,設立軍政機構。9月,日本朝鮮統監府間島派出所在龍井村成立,設立了14個日本憲兵分遣所,所屬武裝人數達270人。
宣統元年(1909年)清朝與日本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間島協約》)。日本承認間島為中國領土,中國允許大韓帝國國民於延邊居住耕作。[2]
1919年3月1日,朝鮮爆發三一運動,爭取民族自決,被鎮壓。大批韓國流亡者逃往延邊。其中有2,900多人成立了武裝組織。是年4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積極向蘇俄接觸尋求援助,蘇俄對此持積極態度。
1920年2月,在俄羅斯發生廟街事件。7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蘇俄簽訂同盟條約,蘇俄承諾支持韓國獨立的鬥爭,並允許韓國獨立軍在西伯利亞訓練和駐屯軍隊,並為之提供武器。
經過
編輯第一次琿春事件
編輯1920年9月12日上午5時,中國東北馬賊約300人襲擊琿春,燒殺搶掠,焚燒40餘戶。中國軍隊士兵撤退到室內,並疏散到日本領事館,甚至有人混在馬賊中參與搶劫。後王西海部再次發動襲擊,部分中國人和朝鮮人從16日開始撤離。隨後,日本慶源駐軍亦派遣聯絡兵進行警衛。
第二次琿春事件
編輯26日,東寧縣發現日本陸軍37人攜帶大批軍火到達縣城,聲稱要調查韓國獨立軍,東寧縣遂派出保衛團及陸軍協助護送,次日行軍途中,一隊馬賊突然出現,日軍立即將軍火交給馬賊,護送的中國軍隊遂回城報告此事,一時間,馬賊即將攻城的消息在當地散布,引起當地居民的恐慌。[2]
9月30日、約50名馬賊襲擊琿春大荒溝中國軍工兵營(定員34人)奪取武器,綁架軍人。10月1日下午4時,有消息稱馬匪已抵達青溝子,下午6時,60名中國工兵出動,開始在東門附近巡邏。日方撤離領事館的人員安全由一名中國警察和十名日本警察負責。領事於當晚突然離開,於上午12時抵達慶源駐軍,駐軍於凌晨3時50分派遣10名特務中士前往琿春。
10月2日凌晨4時,琿春400名馬賊來襲,首先擊退了位於市區西端的日本領事館附近的中國士兵,約100人高呼着衝進日本領事館,向各大門投擲新型手榴彈並縱火焚燒了領事館。1小時後,馬賊衝進保留地的華人街道焚燒、搶劫了當地居民。此次事件造成3名領事館警察局長、一名朝鮮警官和3名駐軍士兵在戰鬥中喪生,包括6名男子、2名婦女和2名兒童,其中11人傷勢嚴重(其中1人後來死亡),20多人受輕傷。 馬賊方面留下了30多具遺棄的屍體[3]。馬賊還綁架了1名中國人、1名朝鮮人和1名日本人。事後,日僑大部分撤離至慶源,中國人和朝鮮人撤離至農村,城市一時間變得冷清。
間島慘變
編輯日本外務省布告中稱:「有多數韓、俄過激派黨(指蘇俄紅軍)、馬賊及中國官兵服式之華人等集成大隊,來襲琿春。」指責中國軍隊守土不力,並拿出遺棄在琿春的中國吉林工兵部分裝備作為證據,指有部分中國軍人捲入琿春事件,於是於10月5日派兵經朝鮮進入中國,占領琿春城及附近各縣,對在華的20萬朝鮮居民與學校教會,進行嚴格檢查。10月7日,原內閣召開會議,決定派遣軍隊進入間島作為「自衛措施」。
1920年10月12日,日本派遣18,000名到20,000名兵力,從四個方向向間島四面包圍進攻,可是收穫不多,因此實行對獨立軍基礎的韓人社會和抗日團體、學校、教會焦土化作戰,住在間島的韓人約1萬人被殘酷殺害,2,500間民居和30所學校被燒毀。朝鮮教徒安昌浩控訴日軍焚毀韓人家宅、學校,殺教徒和華人2,000餘名。日本催促張作霖出兵會剿韓國獨立軍,但北洋軍閥政府和張作霖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本表示在中國領土上的韓國獨立軍,只能靠中國處理[2]。到1920年末,在北洋政府一再交涉以及中國大陸反日情緒加劇的情形下,日本答應撤兵,但保留其設置的日本警察署。
北洋政府從奉天、吉林兩省加派重兵至延吉各縣,驅逐韓國獨立軍,以免落下口實。1921年2月,經蘇俄所屬的遠東共和國允許,韓國獨立軍進入西伯利亞南部,各派軍隊統一整編為高麗革命軍。
分析
編輯有調查發現,襲擊琿春馬賊所使用的槍械,是日本最新出品,因此有評論按此推斷該事件源自日本人收買馬賊。部分馬賊偽裝成韓國獨立軍,襲擊琿春城。不過韓人李范奭表示,有個別韓人趁此機會營救了被囚的朝鮮反日人士,包括當時的獨立軍領袖洪範圖之子[1]:148。一名在琿春的外國傳教士事後稱「襲擊琿春的這批人,乃是日本人所收買的中國馬賊。日本人收買的這批馬賊到達琿春時,恰好碰到另外一股馬賊。經過商議後,雙方決定一起進攻琿春。攻入琿春城後,日本所收買的馬賊搶劫了日本領事館,並施行了嫁禍之計,但卻未殺日本人。而另外一隊馬賊卻持強烈反日態度,在碰到日本警察與日本人時,就對之進行了攻擊。」[2]
韓國與中國學者在對此事件的分析中一致認為,該事件是日軍為出兵尋找藉口而自導自演的事件,證據包括日本軍隊在事件發生前就以韓國獨立軍調查為名侵入中國領土,以及事發後中方調查中發現了日本製造的武器。但日方的文獻基本上諱莫如深,對朝鮮人的營救與殺害的日本人數也與中韓文獻不盡相同。[4][5][6]
影響
編輯事件發生後,日本在琿春、六道溝、頭道溝等要地駐紮警察,使該地區處在日本的監視和管轄之下,也使中國延邊地區隨時面臨日本的軍事干涉的危險,引起東北人民反日情緒。由於間島慘變日方未能控制好局勢,亦導致1930年間島共產黨暴動爆發。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龍東林; 朴八先. 《李范奭将军回忆录》. 中國: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 [原1991年韓國出版]. ISBN 978-7-222-05729-6.
- ^ 2.0 2.1 2.2 2.3 袁燦興. 1920年日本人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 《文史天地》. 2012年, (第5期): 第48-49頁. ISSN 1671-21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6).
- ^ 朝鮮軍參謀部, 《琿春事件》. 三. 双方死伤. 日本. 1920年.
- ^ 宇野重昭, 《國史大辭典 3》. 「間島事件」. 日本: 吉川弘文館. 1983年. ISBN 978-4-642-00503-6.
- ^ 並木真人, 《日本歴史大事典 1》. 「間島事件」. 日本: 小學館. 2000年. ISBN 978-4-09-523001-6.
- ^ 大畑篤四郎, 《日本史大事典 2》. 「間島出兵」. 日本: 平凡社. 1993年. ISBN 978-4-582-13102-4.
外部連結
編輯- (簡體中文)1920年琿春事件論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韓文)네이트 브리태니커 백과사전[永久失效連結]
- (韓文)엔싸이버 백과검색[永久失效連結]
- (日語)北満各地に跋扈する不良鮮人の正體(満州日日新聞 1928.7.19-1928.7.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