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溫·萊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7月3日) |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2022年6月1日) |
艾德溫·湯馬士·萊頓(英語:Edwin Thomas Layton,1903年4月7日—1984年4月12日) [1],美國海軍少將。萊頓以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擔任情報官員的工作聞名。
Edwin T. Layton | |
---|---|
出生 | 伊利諾州諾伍 | 1903年4月7日
逝世 | 1984年4月12日 加利福尼亞州卡梅爾 | (81歲)
效命 | 美國 |
軍種 | 美國海軍 |
服役年份 | 1924–1959 |
統率 | 博斯號驅逐艦 (DD-136) |
參與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
獲得勳章 | 海軍傑出服役勳章 海軍嘉獎勳章 |
早期生活
編輯艾德溫·湯瑪士·萊頓於1903年4月7日出生於伊利諾伊州諾伍,是喬治·E.·萊頓(英語:George E. Layton)和瑪麗·C.·萊頓(英語:Mary C. Layton)的兒子。萊頓就讀於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並於1924年畢業;在接下來的五年,雷頓在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與蔡斯號驅逐艦服役。
海軍生涯
編輯早期事業
編輯1929年,萊頓是少數被選中去日本接受語言培訓的海軍軍官之一。在航行前往日本的途中,萊頓遇到另一位年輕的海軍軍官約瑟夫·羅切福特,他被分配到同樣的任務。
萊頓被分配到美國駐東京大使館擔任海軍武官,並在那裡待了三年;在日本期間,他多次會見山本五十六大將。在最後四個月,他在北京擔任美國公使館的助理海軍武官。日後萊頓的語言能力和日語流利程度將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資產,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時。
1930年代,萊頓於1933年和1936年至1937年兩次在美國海軍情報局服役。萊頓也曾擔任過海上職務。他曾在賓夕法尼亞號戰艦服役三年,並因傑出的砲術而獲得嘉獎。1937年,他回到東京,在美國大使館擔任助理海軍武官兩年,之後在博斯號驅逐艦 (DD-136)服役一年。
珍珠港襲擊的前一年,萊頓成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哈斯本·金梅爾海軍上將的作戰情報官,其最近將太平洋艦隊基地從從聖地牙哥搬遷到珍珠港。萊頓負責太平洋地區的所有情報工作。
萊頓和羅切福特都成為情報官員,羅切福特專門從事解密工作,萊頓利用情報規劃軍事部署。他們待在珍珠港,並在襲擊發生前的幾個月裏密切合作,其中包括試圖處理華盛頓方面決定由其單獨處理的大型國際情勢情報的各方面工作。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兩人的合作更為密切,尤其是中途島海戰前一個月,兩人都為那場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萊頓是在戰爭規劃業務中使用密碼破譯信息的擁護者,並且得到金梅爾上將和尼米茲上將的有力支持。
萊頓的著作《我也在現場:珍珠港和中途島大解密》(英語:And I Was There: Pearl Harbor and Midway — Breaking the Secrets)描述金梅爾和陸軍夏威夷指揮官沃爾特·肖特中將如何成為華盛頓高層的代罪羔羊。萊頓特別指責里士滿·K·特納將軍壟斷華盛頓的海軍情報,這些情報將提醒金梅爾和其參謀注意攻擊迫在眉睫,以及珍珠港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的事實。
萊頓的論點詳細而全面。總而言之,他堅持認為儘管華盛頓正在讀取日本最高級別的外交密電「紫」,但戰地指揮官幾乎沒有獲得過這些內容。除了菲律賓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但其沒有採取行動,不僅是針對紫色密電,甚至在他知道珍珠港遭到襲擊之後也無法反應。這些外交情報不僅包含戰爭迫在眉睫的資訊,還包括吉川武雄從火奴魯魯發送到東京的訊息。他被派去每天觀察和報告港口船艦的確切位置,使用顯然是為了魚雷和炸彈瞄準而設計的網格系統。特納的上級,包括他的上司海軍作戰部部長哈羅德·雷恩斯福德·史塔克上將,甚至是喬治·馬歇爾將軍,也都應該受到指責,儘管官方記錄中仍然缺少一些細節。
另一位海軍語言學家福雷斯特·比亞德是最後一批被派往日本學習語言的人,他於1941年離開日本後立即為約瑟夫·羅切福特的HYPO團隊工作。HYPO位於地下室,被團隊成員稱為「地牢」。在對國家密碼學博物館基金會的一次演講中, [2]比亞德將萊頓描述為五人團隊(約瑟夫·羅切福特、喬·芬尼根、阿爾瓦·B·拉斯威爾、韋斯利·A·賴特(Wesley A. Wright)、湯馬士·戴爾(Thomas Dyer))中的第六位成員,他提供對於贏得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海戰至關重要的情報判斷。比亞德對萊頓作出以下描述:
有一個人——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沒有和我們一起在「地牢」中服役,但他值得在五加一人小組中有很高的排名。幸運的是,他在地表工作,呼吸著夏威夷清新的空氣;他是另一個活躍的人物,敏銳、思維敏捷、行動迅速、直覺敏銳、理解速度快,而且相當進取。在之前的任務中,他曾是一名在東京的日語學生,後來成為一名密碼破譯員。12月31日,他原是金梅爾海軍上將的工作人員,其後又繼續擔任尼米茲海軍上將的年輕情報官。他就是海軍學院1924級的艾德溫•T•萊頓上尉。我和萊頓有許多與地牢工作幾乎無關的共同情報興趣,所以我非常瞭解他,並相當欣賞他對我們成果的巨大貢獻。羅切福特和萊頓是長期的親密朋友。他們從1929年到1932年在東京一起學習日語。在珍珠港,他們完全和諧地合作,組成一個近乎完美的團隊。羅切福特給萊頓非常清晰和可靠的估計和分析,然後機智的萊頓可能會添加評論和建議或更多分析;之後,他會向尼米茲海軍上將強調這些情報。謝天謝地,背負沉重壓力的尼米茲海軍上將很快就學會信任羅切福特/萊頓二人組,他們為他帶來非常有限的、高度機密的訊息。尼米茲的其他工作人員起初很容易將這些情報歸為臆測——甚至是危險的臆測。[2]
尤其是在1942年5月期間,萊頓和羅切福特小組與華盛頓激烈爭執下一次襲擊發生的地點及時間。華盛頓認為會於六月中旬發生在莫爾茲比港或阿留申群島;羅切福特和萊頓則認為會是於六月的第一週發生在中途島。羅切福特的文章中講述他們的團隊如何在爭執中獲勝,而在萊頓的書中有更詳細的介紹。萊頓因其貢獻及冒着使他在華盛頓的上司金憤怒的風險而值得高度稱讚。尼米茲則獨得最高的讚美,因為他決定讓金梅爾的情報官繼續留任,並意識到羅切福特的分析比華盛頓方面更為合理,而且他還選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接替住院的小威廉·海爾賽中將擔任中途島戰役艦隊指揮官。
萊頓在太平洋艦隊一直工作到1945年2月,隨後在加州的蒂伯龍擔任三年美國海軍反潛網指揮部(U.S. Naval Net Depot)指揮官。在此期間,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時,作為對萊頓貢獻的認可,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邀請他到東京灣參與。
後來情報事務再次成為萊頓的主要工作,日後更以為期兩年的任務形式出任華盛頓特區海軍情報學校的第一任總監。
韓戰
編輯從1950年開始,萊頓在夏威夷的第十四海軍軍區司令部擔任六個月的情報官。在衝突的早期階段,他的評估技巧和對事件的敏銳解讀至關重要。1951年,他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擔任艦隊情報官的舊職位,為期兩年。
1953年,隨着戰爭的結束,萊頓被分配到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那裡他擔任情報助理主任,然後是副主任。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個職務是位於華盛頓特區海軍接收站的海軍情報學校總監。
平民生活
編輯萊頓於1959年退役。1959年至1963年,他在日本東京擔任諾斯洛普公司的遠東運營總監;他於1964年從諾斯洛普退休,搬到加利福尼亞州卡梅爾,直到1984年去世。1980年代,許多關於珍珠港和中途島的文件被解密。1985 年,也就是萊頓去世後的第二年,萊頓的著作《我也在現場:珍珠港和中途島大解密》(英語:And I Was There: Pearl Harbor and Midway — Breaking the Secrets)出版,與羅傑·皮諾(英語:Roger Pineau)和約翰·科斯特洛(英語:John Costello)合着。書中的致謝提到,萊頓的妻子蜜莉安(英語:Miriam)不僅鼓勵萊頓將他的故事付印,而且還讓他的合著者在他去世後訪問他的研究筆記和論文,從而協助出版這本書。
文化描寫
編輯萊頓的事跡啟發了 1976 年電影《中途島》中馬修·葛斯(英語:Matthew Garth)上校的角色(由卻爾登·希斯頓飾演)。在將攔截到的日軍無線電碼解密後轉化為有意義的情報判讀方面,以及在協助羅切福特的情報部門與尼米茲上將之間的溝通方面,葛斯上校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都反映著萊頓在戰役規劃階段的重大貢獻。在 2019 年電影《決戰中途島》中,萊頓由演員派翠克·威爾森飾演。 [3] [4]
勳章和榮譽
編輯第一排 | 海軍傑出服役勳章 | 海軍嘉獎勳章 | |||||||
---|---|---|---|---|---|---|---|---|---|
第二排 | 海軍部隊嘉獎 | 美國國防服役獎章 | 美國戰役獎章 | ||||||
第三排 | 亞太戰役獎章與四顆服役星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海軍佔領服役勳章 | ||||||
第四排 | 國防部服役獎章 | 韓國服役獎章與三顆服役星章 | 聯合國韓國獎章 |
羅德島州紐波特的海軍戰爭學院在1960年代以萊頓的名字命名海軍情報主席,以表彰他。維吉尼亞州 Dam Neck 的海軍/海軍陸戰隊情報訓練中心被命名為萊頓樓。
作品
編輯- Edwin T. Layton, Roger Pineau, and John Costello, And I Was There: Pearl Harbor and Midway—Breaking the Secrets, New York: William 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