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布里底群島 (序曲)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创作的音乐会序曲

赫布里底群島》(德語:Die Hebriden作品26),又名《芬格爾山洞》(Fingalshöhle),是德國作曲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於1830年創作的音樂會序曲,1832年進行了修改,並於次年出版。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標題音樂的先驅,也是交響詩的前身之一[1][2]

概述

編輯

《赫布里底群島》的靈感來源於門德爾松的一次英國之行,尤其是1829年他前往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斯塔法島的旅行。斯塔法島上有著名的玄武岩海蝕洞——芬戈爾洞英語Fingal's Cave。據說,門德爾松在看到這座島嶼後,立即記下了作品的開頭主題,並且把這段旋律寫給了姐姐范妮。門德爾松在信中寫道:「為了讓你理解赫布里底群島對我有多麼深刻的影響,我將在那裡獲取的靈感寄給你。」[3]該作品於1830年12月16日完成[4],最初命名為《孤島》(Die einsame Insel)。門德爾松後來修改了樂譜,並將其更名為《赫布里底群島》。修改版於1832年5月14日在倫敦首演[4],由托馬斯·阿特伍德英語Thomas Attwood (composer)指揮[5]。1832年6月20日完成了最終的修訂[4],並於1833年1月10日在柏林由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6]

2002年,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以60萬英鎊購得該曲的一份手稿[7]

音樂

編輯

作為一部音樂會序曲,《赫布里底群島》並不是戲劇或歌劇的前奏,而是以一部完整的作品存在。該曲並沒有講述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描繪了一種情緒和一些場景。[8]

該曲由兩個主題構成。開頭的主題由中提琴、大提琴和巴松演奏[9],富有抒情性,意在表達洞穴的壯麗與神秘,以及由此產生的孤獨和寂寞之感。第二主題則表現了海上波動與「翻滾的海浪」[3]

該曲的配器包括:2支長笛、2支雙簧管、2支單簧管、2支巴松、2支圓號、2支小號定音鼓弦樂。演奏時長在10分半到11分鐘之間。

評價

編輯

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赫布里底群島》自首演以來便成為管弦樂標準曲目,至今仍被廣泛演奏。約翰內斯·勃拉姆斯曾高度評價這部作品:「如果我能夠寫出像《赫布里底群島》序曲那樣的作品,我願意用我自己的全部作品與之相抵。」[10]理查德·瓦格納聽過這部作品後,稱門德爾松是「第一流的風景畫家」[1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錢亦平; 王丹丹. 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 上海: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17: 338. ISBN 978-7-5566-0088-5. 
  2. ^ Symphonic poem. Britannica. [2024-11-13] (英語). 
  3. ^ 3.0 3.1 David R. Glerum. Orland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rogram Notes (PDF): 4–5. 2006-09-30 [2006-11-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7 September 2007). 
  4. ^ 4.0 4.1 4.2 Geoff Kuenning. Program Notes: Mendelssohn: "Hebrides" Overture. [2006-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4) (英語). 
  5. ^ 郭家欣. 门德尔松《赫布里底群岛》序曲研究 (碩士論文). 哈爾濱師範大學. 2023. CNKI 1023053132.nh. 
  6. ^ Digitale Bibliothek. Mendelssohn-Haus & 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Stiftun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3) (德語). 
  7. ^ Bodleian acquires £600k Mendelssohn manuscript. Oxford Mail. 2002-05-23 [2024-11-13] (英語). 
  8. ^ Dr. Richard E. Rodda. Program Notes: Overture, "The Hebrides" ("Fingal's Cave"), Op. 26. Hartford Symphony Orchestra. [2006-11-03]. 
  9. ^ Overture to "Fingal's Cave". Music With Ease. [2006-11-03]. 
  10. ^ Wilfrid Blunt, On Wings of Song (1974), p. 108
  11. ^ 陳建國 (編). 中外音乐欣赏概论.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280. ISBN 7-201-0203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