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老城(Vecrīga)是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歷史中心,位於道加瓦河東岸,城以其古老的教堂著稱,例如里加主教座堂聖彼得教堂,新舊城區則是由自由大道(位於自由紀念碑)相連,街區的總面積為 0.944 平方公里。

里加歷史中心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Historic Centre of Riga(英文)
位置 拉脫維亞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文化:(i)(ii)
登錄年份1997年(第21屆會議

歷史

編輯

里加老城由阿爾伯特主教 (Albert of Riga)建於1201年,是里加城市最初形成的市中心,也隨著都市發展成為波羅的人貿易的前哨站,漢薩同盟日益重要的貿易城鎮,更成為日後利窩尼亞地區(拉丁語:Livonia)的貿易工業中心,在19世紀後期城市範圍擴大之前,今天的老城區就是最初的城市界限。而作為一座中世紀的防禦城市,里加老城曾被周圍龐大的城牆要塞所環繞,只有面臨道加瓦河一側例外。當城牆拆除時,道加瓦河河水灌入,形成城市運河,此外由於地表海拔足夠高,也令老城區未受到洪水威脅等自然條件的破壞。[1][2]

在1980年代,里加老城的街道禁止車輛駛入,只有當地居民的車輛憑特別許可證可以駛入里加老城界限內。當拉脫維亞於1990年代初獲得獨立後,幾乎所有里加老城建築外牆都得到了修復,在1997年,里加老城以「里加歷史中心」的名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3]

建築物

編輯

里加老城的建築形式多樣,在 500 多座老建築中,絕大多數已被授予文化古蹟的地位。這些建築擁有自中世紀以來,所有在歐洲流行過的建築類型和風格:包含羅馬式哥特式的例子、風格主義巴洛克建築、以及新藝術折衷主義現代主義的住宅大樓、倉庫等例子,近年來,里加老城的建築經常遭到拆除重建,雖然舊建築和裝飾元素的結構被保留下來,不過也有當地保護團體抗議此舉行動。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里加老城曾遭受極大的破壞,在戰後則有許多殘破的建築物進行重建工程,如黑頭宮、市政廳等。

圖片

編輯

登錄世界遺產

編輯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里加老城為世界文化遺產,編號第852號,認為其滿足以下兩個獲選條件[4]

  1. 里加歷史中心在中世紀及後期的城市規劃結構、新藝術風格建築、以及19世紀的木結構建築擁有突出的價值,其中里加擁有世界上最集中的新藝術風格建築。(文化遺產標準一);
  2. 里加在波羅的海文化區域對建築、紀念性雕塑和花園設計的發展產生相當久遠的影響。(文化遺產標準二);

參考來源

編輯

註解

  1. ^ Kadinsky, Sergey "Pilsētas Kanāls, Riga" Hidden Waters Blog July 5, 20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glisch)
  2. ^ Führer durch Lettland, Buchdruckerei W. F. Häcker, Riga 1929, Seite 30
  3. ^ World Heritage List — Riga (Latvia); No. 852 (PDF). unesco.org: 3 (67). [2009-07-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8-19). 
  4. ^ UNESCO. 2021-09-20 [31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書目

外部連結

編輯

57°35′N 24°10′E / 57.583°N 24.167°E / 57.583; 2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