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隆宮
22°59′39″N 120°12′25″E / 22.994305°N 120.206909°E
開隆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79巷56號 |
主神 | 天女七星娘娘 |
例祭 | 七夕(七娘媽生) |
建築詳情 | |
本殿構造 | 單簷硬山式 |
建立時間 | 1732年 |
地圖 | |
四協境全臺首祀開隆宮,俗稱七娘境(閩南語:tshit-niû-kíng),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代時又俗稱三奶宮,留有石碑至今。主祀天女七星娘娘(七娘媽),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七娘媽廟,以做十六歲習俗聞名。
祀神
編輯正殿:天女七星娘娘、中壇元帥、五營將軍、下壇將軍、註生娘娘、花公花婆、鋤童箕童、雷公、電母、風伯、雨師
右側殿:三奶夫人
簡介
編輯《牛郎織女》民間故事中,七仙女中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相戀而結為連理,因受到天庭處罰而分開,在每年七夕才能相會,另外六位姐姐因同情織女遭遇,便在天上庇佑織女的小孩平安長大,從此七娘媽成為婦女與兒童的保護神,一直保護到兒童十六歲成年為止。
廟方統一於七夕辦理七位仙女的總祭典,個別另行做壽的是元宵節的大娘媽,以及端午節的四娘媽。各仙女亦有自己個別的個性,或精保佑孩童,或通醫藥,或善驅魔,或祐感情,各司其職。民間更是相傳七位仙女可幫忙招良緣及桃花運,因此今日開隆宮七娘媽的職責除了保佑孩童以外,亦多了職司增加魅力與促進桃花等任務,所以在廟中不乏看到三三兩兩年輕女性相約進香。亦有相當多的男、女服務業從業人員將自己的名片放置於主神案前,據廟方說,七仙女本為面容美麗的天女,因此更能保佑信徒容光煥發,面帶桃花,貴人運顯達。後殿亦陪祀管理天下良緣的月下老人。
廟前道路於清代因此廟而得名七娘境街。日治時期時大正町(今中山路)切過此街,今分為中山路79巷及82巷,仍保有巷道曲狹的古意。
做十六歲
編輯閩南人以虛歲十六歲為成年,台灣民間信仰中有「做十六歲」的習俗,民眾會在小孩十六歲時,擺設神案,炊煮油飯、麻油雞酒、圓仔湯等,祭祀七娘媽、臨水夫人、床母等神,感激神佑孩子成為大人,但只是民宅簡單舉辦,少見由廟方統一盛大辦理。
「開隆宮 」最特殊的地方是「做十六歲」的成年式禮儀,這項成年禮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由於當時五條港民眾多半以港口搬運、綑工等維生,而成人工資的發放是「十六歲」為標準,未滿十六歲,只能領到童工的薪資,故每當小孩年滿十六歲時,父母便會帶往廟中祭拜七娘媽,有感謝神明庇佑孩子長大、又有慶祝賺錢的含意。
這項特殊的成年禮儀式,從當時一直沿襲至今,也成為府城一項極富特色的傳統習俗活動。今日已成為年度盛事,不僅聞名台南,還有很多學生專程從台北前來,還有日本人慕名而來。據廟方說,「人數太多了,還要分成兩場舉辦才能負荷」。在成年禮舉行的前夕,宮中七仙女的軟身神像皆會經過隆重的淨身及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