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陣特攻

2016年發售的暴雪遊戲

鬥陣特攻(英語:Overwatch,中國大陸譯作「守望先鋒」,香港和臺灣譯作「鬥陣特攻」),也常簡稱為鬥陣,是一款由暴雪娛樂開發並發行的多人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16年5月24日在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平台發行,後於2019年10月15日在任天堂Switch平台發行。本作於2022年10月3日停止運營,並被10月4日正式發行的鬥陣特攻2取代。

守望先鋒
  • Overwatch
啟元版遊戲封面,圖中為英雄人物獵空
官方譯名
  • 中國大陸:守望先鋒
  • 臺港澳:鬥陣特攻
類型第一人稱射擊
平台
開發商暴雪娛樂
發行商
  • 全球:暴雪娛樂
  • 中國大陸代理商:網易
總監
設計師
  • 傑里米·克雷格(Jeremy Craig
  • 邁克爾·艾略特(Michael Elliott
  • 斯科特·默瑟(Scott Mercer
編劇
程式
  • 麥克·艾略特(Mike Elliott
  • 約翰·拉弗勒(John LeFleur
美術
  • 威廉·佩特拉斯(William Petras
  • 阿諾德·曾(Arnold Tsang
音樂
  • 德里克·杜克(Derek Duke
  • 尼爾·阿克里(Neal Acree
模式多人
發行日Win、PS4、XB1
  • 全球:2016年5月24日
NS
  • 全球:2019年10月15日
停運日2022年10月3日

《守望先鋒》把玩家分為兩支隊伍,每隊1-6人[註 1]。不同模式有不同的隊伍人數。玩家可從幾個預定英雄人物中選擇,每個英雄有自己獨特屬性和技能;這些英雄分為三類:輸出型、重裝型和支援型。隊員合力保護並捍衛地圖上的控制點,或在有限時間內護送載具到達指定地點。

《守望先鋒》於2014年暴雪嘉年華首次亮相,並在2015年末至2016年初封閉測試。2016年5月的公測吸引了超過970萬玩家。遊戲發行時還用短動畫視頻宣傳,動畫介紹了遊戲的故事和每個人物。根據評分匯總網站Metacritic的統計,遊戲獲得普遍好評,評論者稱讚遊戲易上手和樂趣。2016年5月遊戲發售後,兩周內正式版即達到了700萬個玩家數。[1]

遊戲玩法

編輯

《守望先鋒》是一個以6v6為主,輔以3v3、1v1等模式的遊戲。不同模式有不同的隊伍人數。如MOBA遊戲一樣,玩家可以從高達32個角色中選擇1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技能和風格。[2][3]目前已公布了7種遊戲模式:

遊戲模式

編輯

常規模式

編輯

該模式下,玩家可以選擇「快速對戰」或「競技對戰」的方式進行遊戲,同隊玩家不可選擇同一名英雄。

  • 護送Escort):一方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將指定目標運送至指定地點,而另一方必須阻止他們。
  • 控制Control):雙方必須搶奪指定目標的控制權,先取二勝的團隊獲勝。
  • 佔領Assault):一方必須占領地圖上被另一方保護的目標。[2][3]
  • 攻擊/護送運載目標Hybrid):一方必須占領地圖上被另一方保護的目標,然後在限定時間內將指定目標運送至指定地點。


非常規模式

編輯

該類遊戲模式一般僅存在於「街機先鋒」模塊,但也可在「自定義模式」下由玩家自行設置,

  • 決鬥先鋒(Elimination):包含1v1、3v3及6v6三種模式。雙方需要在開戰後沒有醫療包和重生點的小型地圖進行決鬥,直至有一方全部陣亡或在加時狀態佔領目標。1v1模式下先得五分者勝出,3v3及6v6模式下先得三分者勝出。
  • 死鬥(Deathmatch):包含 1v7、以及團隊死鬥4v4兩種模式。1v7模式下,玩家間彼此廝殺,擊殺一人得一分,掉出地圖扣一分,被地形擊殺扣一分,率先積滿30分者勝出。團隊死斗的4v4模式下,兩隊進行廝殺,擊殺一名敵方成員得一分,己方成員掉出地圖扣一分,率先積滿30分的隊伍勝出。被擊殺的玩家會在10秒後於地圖隨機處復活,或點擊空格立即復活。
  • 神秘客大對決:玩家將使用由系統選定英雄進行對決,率先得到5分的玩家獲勝,擊殺或對方自殺得一分,在限定時間內沒有擊殺對方後,會出現目標點,占領目標點即可獲勝。
  • 鎖定對決:玩家將從由系統選定的三位英雄中挑選一位進行對決,率先得到5分的玩家獲勝,擊殺或對方自殺得一分,在限定時間內沒有擊殺對方後,會出現目標點,占領目標點即可獲勝
  • 全面破壞:每隊六名玩家,玩家所選的英雄的血量將會增加,技能的冷卻時間將會縮短,終極技能充能速度將會增快,占領目標點,推動運載目標到達目標點即可獲勝,反之戰敗。
  • 其它特殊模式:當公布了新的英雄或地圖時,會為該英雄或地圖單獨設計一個模式,比如"零重力模式",是為配合「地平線 月球基地」而發布的限定模式。或根據節日發布限定模式,節日限定模式只有再次過節才能發布,如春節限定活動"勇奪錦旗"(Capture the Flag)。

街機模式會隨着時間而輪換

多數節日限定模式不可在自定義模式中設置


自定義模式

該模式下,玩家可以自定義遊戲的各種參數,如重力,子彈飛行時間,英雄血量等,可以用於自製新的遊戲玩法,或直接套用預設模式。

  • 地圖工坊 2019年4月25日正式上線,可借用該工具進一步定製遊戲內的各種參數,以及控制 HUD 顯示,添加響應事件等。

地圖

編輯

遊戲的地圖靈感來源於現實世界。[4]已經公布的地圖分別來源於英國中國大陸日本埃及等。[3]

地圖 位置 快速對戰/競技對戰 勇奪錦旗 決鬥先鋒 死鬥 團隊死鬥 其他模式
66號公路 (Route 66)   美國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多拉多 (Dorado)   墨西哥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捍衛者基地:直布羅陀 (Watchpoint: Gibraltar)   直布羅陀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渣客鎮 (Junker Town)   澳大利亞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里阿爾托(Rialto)   義大利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威尼斯行動
哈瓦那(Havana)   古巴 啟用:護送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失控倒數
灕江塔 (Lijiang Tower)   中國 啟用:控制 啟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綠洲城 (Oasis)   伊拉克 啟用:控制 啟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尼泊爾 (Nepal)   尼泊爾 啟用:控制 啟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伊利奧斯 (Ilios)   希臘 啟用:控制 啟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釜山 (Busan)   南韓 啟用:控制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阿努比斯神廟 (Temple of Anubis)   埃及 啟用:佔領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地平線」月球基地 (Horizon Lunar Colony)   月球 啟用:佔領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沃斯卡婭工業 (Volskaya Industries)   俄羅斯 啟用:佔領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花村 (Hanamura)   日本 啟用:佔領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巴黎 (Paris)   法國 啟用:佔領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艾興瓦爾德 (Eichenwalde)   德國 啟用:攻擊/護送運載目標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怪鼠復仇
暴雪世界 (Blizzardworld)   美國 啟用:攻擊/護送運載目標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國王大道 (King's Row)   英國 啟用:攻擊/護送運載目標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零度象限
努巴尼 (Numbani)   努巴尼 啟用:攻擊/護送運載目標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好萊塢 (Hollywood)   美國 啟用:攻擊/護送運載目標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阿育陀耶 (Ayutthaya)   泰國 禁用 啟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吉拉德堡 (Château Guillard)   法國 禁用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佩特拉 (Petra)   約旦 禁用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鐵坂 (Kanezaka)   日本 禁用 禁用 禁用 啟用 啟用
城堡 (Castillo)   墨西哥 禁用 禁用 啟用 禁用 啟用
黑森林 (Black Forest)   德國 禁用 禁用 啟用 禁用 啟用
墓園 (Necropollice)   埃及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啟用
生態監測站:南極洲 (Ecopoint: Antarctica)   南極 禁用 禁用 啟用 禁用 啟用
青蛙體育場 (Estadio das Ras)   巴西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動感斗球
悉尼海港競技場 (Sydney Harbour Arena)   澳大利亞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動感斗球
釜山體育場 (Busan Stadium)   南韓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動感斗球
鬥獸場 (Colosseo)   義大利 啟用:機動推進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埃斯佩蘭薩 (Esperança)   葡萄牙 啟用:機動推進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新皇后街 (New Queen Street)   加拿大 啟用:機動推進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新渣客城 (New Junk City)   澳大利亞 啟用:閃電作戰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蘇拉瓦薩 (Suravasa)   印度 啟用:閃點作戰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南極半島 (Antarctic Peninsula)   南極 啟用:占領要點 禁用 禁用 禁用 禁用

角色

編輯

遊戲的首發可操控英雄角色共有21名,之後陸續新增角色,至2020年3月為止,可操控的英雄角色達32名。常規模式下,玩家所操控的英雄陣亡後會回到重生點,重生點可重新選擇其他英雄並繼續作戰。英雄可分為三類,分別是負責製造主要傷害的「輸出型」,生命值較高且能掩護隊友的「肉盾型」,以及擅長恢復及補助隊友的「輔助型」。

英雄 行動基地 隸屬 類型
D.VA   南韓釜山 韓國陸軍特別機動部隊 重裝
半藏 (Hanzo)   日本花村(前) 島田組 輸出
盧西奧 (Lúcio)   巴西里約熱內盧 支援
堡壘 (Bastion) 不明 輸出
士兵:76 (Soldier: 76) 不明 捍衛者(前) 輸出
天使 (Mercy)   瑞士蘇黎世 捍衛者(前) 支援
奧麗莎 (Orisa)   努巴尼 重裝
安娜 (Ana)   埃及開羅 捍衛者(前) 支援
布麗吉塔 (Brigitte)   瑞典哥德堡(前) 捍衛者 支援
托比昂 (Torbjörn)   瑞典哥德堡 捍衛者(前) 輸出
末日鐵拳 (Doomfist)   奈及利亞奧約 黑爪 輸出
查莉婭 (Zarya)   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前線 俄羅斯防禦部隊 重裝
死神 (Reaper) 不明 捍衛者-暗影守望(前)
黑爪
輸出
法老之鷹 (Pharah)   埃及吉薩 海力士國際安保公司 輸出
溫斯頓 (Winston)  「地平線」月球基地(前)
  捍衛者基地:直布羅陀
捍衛者(前) 重裝
源氏 (Genji)   尼泊爾香巴里寺廟 島田組(前)
香巴里寺廟(前)
捍衛者-暗影守望(前)
輸出
狂鼠 (Junkrat)   澳大利亞渣客鎮(前) 回收者集團(前) 輸出
獵空 (Tracer)   英國倫敦 捍衛者(前) 輸出
破壞球 (Wrecking Ball)  「地平線」月球基地(前)
  澳大利亞渣客鎮(前)
重裝
禪雅塔 (Zenyatta)   尼泊爾香巴里寺廟(前) 香巴里僧人(前) 支援
秩序之光 (Symmetra)   印度烏托邦 費斯卡集團 輸出
小美 (Mei)   南極監測站(前)
  中國西安
捍衛者(前) 輸出
艾什 (Ashe)   美國亞利桑那州死局峽谷 死局幫 輸出
莫伊拉 (Moira)   愛爾蘭都柏林
  伊拉克綠洲城
捍衛者-暗影守望(前)
黑爪
支援
萊因哈特 (Reinhardt)   德國斯圖加特 捍衛者(前) 重裝
路霸 (Roadhog)   澳大利亞渣客鎮(前) 回收者集團(前) 重裝
卡西迪 (Cassidy)   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菲 死局幫(前)
捍衛者-暗影守望(前)
輸出
黑影 (Sombra)   墨西哥多拉多 骷髏幫(前)
黑爪
輸出
奪命女 (Widowmaker)   法國安納西 黑爪 輸出
巴蒂斯特 (Baptiste)   海地托爾圖加島(前) 加勒比聯盟 (前)
黑爪(前)
支援
西格瑪 (Sigma)   荷蘭海牙(前) 黑爪 重裝
迴音 (Echo)   瑞士(前) 捍衛者(前) 輸出

劇情

編輯

《守望先鋒》動畫短片和暴雪公布的其他信息共同描繪了遊戲的背景故事。[5][6][7]

《守望先鋒》設定於「智械危機」結束30年後,其背景故事跨越未來地球60年。在智械危機之前,人類一直處於科技高度發達的黃金時代。人類開發了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它們在自動化的「智械中樞」中生產並在全球投入使用。後來,智械中樞開始生產一系列敵對的機器人,它們轉而攻擊人類。聯合國迅速組建了國際特遣部隊「守望先鋒」,致力於消除智械威脅並恢復秩序。

兩名退伍軍人傑克·莫里森和加布里爾·雷耶斯負責管理「守望先鋒」。儘管「守望先鋒」成功地鎮壓了機器人起義,並將一批優秀的人才帶到了科技前沿,指揮官莫里森和雷耶斯的關係卻發生裂痕,後者成立了守望先鋒秘密行動部門「暗影守望」。「守望先鋒」維護了世界幾十年的和平,這一時期稱為「守望先鋒時代」,但莫里森與雷耶斯之間的分歧卻逐漸加劇。「守望先鋒」多次受到有不法行為的指控,輿論對此一片譁然,促使聯合國開啟調查。在此期間,一場爆炸摧毀了「守望先鋒」位於瑞士的總部,莫里森和雷耶斯被官方宣布死亡。聯合國通過佩特拉法案,解散了「守望先鋒」,並禁止任何守望先鋒類型的活動。

《守望先鋒》的故事發生於佩特拉法案生效多年後。沒有了「守望先鋒」,大集團開始控制政府,戰爭一觸即發。俄羅斯出現了第二次智械危機的跡象。「守望先鋒」前成員決定改革組織,在佩特拉法案的壓力下,招募老成員,並在戰鬥中獲得新成員。[8]

開發與運營

編輯

遊戲特性

編輯

暴雪創始人邁克爾·莫懷米表示,《守望先鋒》試圖做出一個「可以吸引更多愛好者的令人畏懼的第一人稱射擊感受,並且滿足獲得槍械射擊愛好者喜歡的行動方式和遊戲深度。」[4]克里斯·梅森承認遊戲的某些方面,比如地圖,是「延續」暴雪被刪除的MMORPG遊戲《泰坦》。然而,除了這些審美上的共同點外,遊戲是不盡相同的。[9]

玩家獲得的諸如人物造型或勝利姿勢等個性裝扮不會影響遊戲平衡。只會影響外觀。

為了保持暴雪「簡單」的遊戲風格,並且保證遊戲目標要由隊伍共同協作而獲得而不是大量屠殺,《守望先鋒》不會包含傳統的死亡競賽模式。[2][3]梅森說:「我們有很長的開發多人遊戲的經驗,這款遊戲的到來『不會使玩家感到懷疑、殘酷、噁心;而會促進玩家進行團隊合作、使玩家和朋友們一起獲得樂趣,而不是遊戲中途跳起來被一把飛刀射死。』」但最終還是加入了這個模式。[10]

《守望先鋒》的角色試圖展現較多元的個體差異和種族差異,也希望避免性別差異(包括男人、女人和非人類如機器人、大猩猩[4]);傑夫瑞·卡普蘭(Jeff Kaplan)解釋這款遊戲是「顯然它是適合任何年齡的愛玩遊戲的人的」 並且說「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得到表達,無論是各行各業還是男人女人。我們會為這份感謝榮耀而做得更好。」梅森承認甚至連他的女兒都問他為什麼《魔獸爭霸》過場動畫的人物都穿着泳衣。[11]即使是這樣的公開聲明,Kotaku指出:「守望先鋒裡的女人大多數是苗條且穿着緊身衣的。」[12]

在2015年暴雪嘉年華上,暴雪公布《守望先鋒》為買斷制,並且會開發PS4Xbox One版本,2016年春季發行。

2016年5月5日,守望先鋒開始公測(中國大陸地區則為壓力測試),[13]在此期間所有玩家無論是否預購均可進入遊戲,(而在此次測試之前已預購的玩家則可在5月3日提前進入壓力測試)。雖然原定於5月9日結束,但暴雪為了答謝玩家提交建議,再加上此次測試太過火爆,暴雪宣布將此次壓力測試的時間延長至5月10日。[14]雖然暴雪官方宣稱在此次測試期間不會鎖定或限制任何內容,但競技模式在此期間被暫時關閉,[15]且在該壓力測試結束後,所有玩家無論是否預購遊戲,在壓力測試期間(包括提前進入測試時)的所有進度均會被刪除。此次測試共吸引共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970萬PC、Xbox One和PlayStation 4玩家參與。[16]截止至5月11日,所有參與此次測試的玩家總共進行了37,623,607局遊戲,累計遊戲時間超過了49億分鐘[17]。這也是暴雪史上最大的一次測試。[18][19]

2019年9月5日,暴雪宣布遊戲將登陸任天堂Switch平台,並於2019年10月15日正式發售。Switch版本加入了體感輔助瞄準等獨有功能。

2019年1月,《守望先鋒》在美服的售價永久下調50%以吸引更多玩家加入,在中國大陸的售價也下調。[20]

終止運營與續作

編輯

在2019年11月1日舉辦的暴雪嘉年華開幕式上,暴雪正式公布了系列續作《Overwatch 2》。遊戲計劃登陸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以及任天堂Switch平台,並會支持將初代內容繼承到續作中。 2022年10月3日,守望先鋒服務器被關閉。10月4日,鬥陣特攻2正式開始運營。

季節性活動

編輯

季節性活動期間,玩家可以通過付費購買和提升玩家等級等方式獲得活動補給箱,每個活動補給箱內含至少一個活動收集品。同時,季節性活動期間會開放特別的遊戲模式,如「夏季運動會」的PVP「動感斗球」、「行動檔案」的PVE「威尼斯行動」等。

夏季運動會

編輯
  • 動感斗球
  • 動感斗球REMIX

萬聖夜驚魂

編輯
  • 怪鼠復仇
  • 怪鼠復仇(無盡模式)

雪國仙境

編輯
  • 雪球攻勢
  • 雪域獵手
  • 雪球死斗
  • 融冰決鬥

歡度新春

編輯

行動檔案

編輯
  • 國王行動(2017年)
  • 威尼斯行動(2018年)
  • 哈瓦那行動(2019年)

周年慶典

編輯
  • 亂鬥回歸

賽事

編輯

卡普蘭所述,《守望先鋒》並未特意針對電子競技開發。雖然《星際爭霸II》在電競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他們發現「在遊戲壽命早期過早過度地投入電競是非常危險的」。於是他們觀察遊戲社區的發展情況,如《爐石傳說[21]。卡普蘭說,他們規劃了支持競技社區的遊戲特性[21]ESPN的丹·辛伯斯基(Dan Szymborski)表示《守望先鋒》已成為下一個大型電子競技項目,與早先的《反恐精英:全球攻勢》以及《使命召喚》等項目不同,遊戲擁有完全不同的外觀和風格,足夠多的地圖與人物,以及暴雪長期的後台支持[22]Gamasutra的布萊恩特·弗朗西斯(Bryant Francis)也注意到《守望先鋒》每局快速短暫的遊戲時間使遊戲對觀眾非常有利,進一步支撐其成為電子競技項目[23]

2016年6月,電子競技公司ESL宣布將於8月份主辦第一屆《守望先鋒》國際比賽,稱為Overwatch Atlantic Showdown[24]。從6月份開始進行區域資格賽,其次是四場開放資格賽,最終為線上資格賽。8支隊伍於8月20日至21日在Gamescom 2016期間角逐六位數的獎金[25]特納廣播公司ELEAGUE宣布首個Overwatch Open錦標賽,比賽從2016年7月開始,總獎金池30萬美元,於2016年9月在特納有線頻道TBS上播出決賽[26]。11月,暴雪主辦了自己的「守望先鋒世界盃」,用戶投票選出團隊代表其國家或地區參賽,決賽於暴雪嘉年華期間舉行[27]

2017年底,暴雪發布了2018年《守望先鋒》職業之路[28],規定了由《守望先鋒公開賽》到《守望先鋒職業競技賽》再到《守望先鋒職業電競聯賽》的三級晉升道路。

守望先鋒世界盃

編輯

自2016年至今,暴雪娛樂每年都會舉辦名為「守望先鋒世界盃」(英語:Overwatch World Cup)的國際比賽。比賽由世界各地區的隊伍相互對戰,爭取國際級的榮譽。賽事先由世界各地社群投票,選出代表該國家或地區出賽的選手隊伍。它們再參與一連串的比賽,最終角逐出16支隊伍,前往當年的暴雪嘉年華完成餘下比賽,決出當年的冠軍。

年份 冠軍 亞軍 季軍 殿軍
2016   南韓   俄羅斯   瑞典   芬蘭
2017   南韓   加拿大   瑞典   法國
2018   南韓   中國   加拿大   英國
2019   美國   中國   南韓   法國
2020 取消
2021 取消
2022 取消
2023 沙特 中國 芬蘭 韓國

守望先鋒職業電競聯賽

編輯

2016年暴雪嘉年華期間,暴雪公布了名為「守望先鋒聯賽」(英語:Overwatch League)的計劃,聯賽使用永久團隊制,類似於傳統體育運動[29],而不是使用如NA LCS當時使用的降級和晉升制[30]。暴雪將幫助組織潛在的團隊所有者,並讓更多的地方團隊參與,他們希望通過支持當地團隊的新活動,引起觀眾和潛在贊助商對電子競技的興趣。暴雪預計,在一個賽季結束時,守望先鋒聯賽會為獲勝隊伍帶來七位數的回報,但計劃向聯賽的所有選手支付工資。聯賽第一個較短的賽季預計於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完整的賽季預計於2018年開啟,聯賽從當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為期半年的季節性休賽[30]。公布後,暴雪嘉年華為潛在團隊所有者舉辦了會議,與會者包括新英格蘭愛國者所有者羅伯特·克拉夫特(Robert Kraft)以及洛杉磯公羊所有者斯坦·克倫克(Stan Kroenke)等[31]

截止到2020年1月,共有20支戰隊參與聯賽。

守望先鋒職業競技賽

編輯

《守望先鋒職業競技賽》(英語:Overwatch Contenders)於2017年在北美和歐洲舉辦了第零賽季和第一賽季的比賽[32]。自2018年起,該賽事成為《守望先鋒》職業之路的一部分,並隨之擴展到七個賽區(北美洲賽區、南美洲賽區、歐洲賽區、中國賽區、韓國賽區、澳洲賽區和太平洋賽區)。其中中國賽區前身為《守望先鋒》職業系列賽(OWPS),太平洋賽區前身為《守望先鋒》太平洋錦標賽,韓國賽區前身為《守望先鋒》APEX聯賽。

守望先鋒公開賽

編輯

《守望先鋒》公開賽(英語:Overwatch Open Division)是暴雪娛樂為《守望先鋒》遊戲愛好者們設計的一項官方賽事,旨在讓所有參與本賽事的玩家都能夠通過公平競爭或者協力合作的方式得以進步,從而為更高級的《守望先鋒》電競賽事儲備新生力量並建立比賽基礎,是《守望先鋒》「職業之路」中至關重要的一環[33]

評價

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MetacriticNS: 73/100[47]
PC: 91/100[48]
PS4: 90/100[49]
XONE: 91/100[50]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Destructoid10/10[34]
電子遊戲月刊9/10[35]
Game Informer10/10[36]
Game Revolution     [37]
GamesRadar+     [39]
GameSpot9/10[38]
IGN10/10[40]
PC Gamer美國88/100[41]
Polygon8/10[42]
VideoGamer.com9/10[43]
PlayStation LifeStyle英語PlayStation LifeStyle10/10[44]
The Escapist     [45]
衛報     [46]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在《守望先鋒》發布之前,它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預發布關注期;《Game Revolution》指出:「《守望先鋒》的聲譽迅速傳播到了網絡世界,吸引了那些通常不會每次新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發布時都掏出40到60美元的人。」這款遊戲的公開測試吸引了970萬玩家,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守望先鋒》發布後獲得了「普遍好評」,這是根據評論聚合網站Metacritic的評分所得出的結論。IGN的文斯·英格尼托(Vince Ingenito)讚揚了遊戲的角色和地圖,寫道:「《守望先鋒》幾乎利用了每一個可能的機會,讓其角色和場景看起來像是人物和地點,而不是木偶和布景。」 英格尼托補充說這款遊戲擁有一個「強大的在線體驗,讓你快速而可靠地進入遊戲」。

《The Verge》的安德魯·韋伯斯特(Andrew Webster)稱讚《守望先鋒》以及之前的作品《泰坦隕落》為「友好的在線射擊遊戲」,適合新手和休閒玩家,他們可能不想精通遊戲,但仍然可以與他人公平競爭,對於熟練玩家,他們可以利用各種英雄來適應遊戲的動態戰術。韋伯斯特接着提到《守望先鋒》的氛圍是遊戲易上手的原因,寫道:「讓《守望先鋒》世界吸引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它的世界。這不是你可能習慣的陰鬱、灰暗的射擊遊戲。相反,它是色彩鮮艷的,擁有一個充滿異國風情和多樣性的角色陣容。」

《Kill Screen》的凱蒂·麥卡錫(Caty McCarthy)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寫道:「玩《守望先鋒》時,玩家會被其散發的積極性所吸引。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充滿了鮮艷的色彩和充滿活力、玩得開心的競爭,就像任天堂的創意兒童友好射擊遊戲《噴射戰士》一樣。」《VentureBeat》的邁克·米諾蒂(Mike Minotti)讚揚了團隊合作的玩法、遊戲的多樣化角色陣容和豐富多彩的場景,以及通過等級進步獲得的可解鎖化妝品和流暢的服務器連接。米諾蒂提到了與《魔獸爭霸2》的相似之處,確認《守望先鋒》「有着獨特的職業、基於團隊和目標的戰鬥,以及明亮、卡通般的藝術風格」,並且「《守望先鋒》顯然從Valve的在線射擊系列中汲取了很多靈感」,但他認為「《守望先鋒》更好。」

《The News & Observer》的丹尼爾·塔克(Daniel Tack)積極評價了這款遊戲,表達了「無論發生什麼——贏或輸——你都會玩得開心」,並補充說「遊戲的優勢在於其簡單性和精緻度。」 塔克接着稱讚了遊戲的角色,寫道「難忘的角色是《守望先鋒》的生命源泉和推動力量。」

《Denver Post》的休·約翰遜(Hugh Johnson)讚揚了這款遊戲強調角色而不是專注於傳統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套路,比如武器配置和逐級升級。約翰遜接着堅稱這些角色是平衡的,寫道:「像這樣基於職業的射擊遊戲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角色是否平衡,」表達「一些角色自然更好,但沒有一個角色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他們的存在就意味着對手的失敗。」

2016年6月,《Vulture》的約書亞·里韋拉(Joshua Rivera)將《守望先鋒》列為「2016年最佳視頻遊戲之一(到目前為止)」,寫道:「很難把《守望先鋒》遊戲與《守望先鋒》現象分開——而且為什麼要分開,兩者都是令人着迷的。」

在線雜誌Inverse在整體上積極評價了遊戲,但指出了麥克雷的平衡性、只由一個角色組成的團隊、匹配問題以及「比賽最佳時刻」作為應該由遊戲開發團隊修復的問題。《Digital Trends》的加布·古溫(Gabe Gurwin)針對暴雪決定將故事內容排除在遊戲之外這一決定提出了批評,這讓玩家們「擁有了一個很棒的遊戲、一個很棒的故事,卻沒有辦法將兩者協調起來。」

在遊戲的競技模式發布後不久,《Kotaku》的內森·格雷森(Nathan Grayson)表示「《守望先鋒》的競技模式並不是那麼糟糕,考慮到它有多新穎和未完善」,但認為「高風險競爭和毒性往往是相輔相成的,而《守望先鋒》的競技模式已經有了一個難看的毒性污點。」 格雷森在文章結尾寫道「《守望先鋒》大多數時候是一款讓人感覺良好的團隊遊戲。引入對個人技能重要性模糊不清的高風險競爭,將遊戲帶入了混亂、常常是負面的領域。如果暴雪想讓這個東西起作用,他們必須找到一個符合《守望先鋒》精神的競技框架,而不僅僅是競爭的精神。」 卡普蘭(Jeff Kaplan)承認隨着競技模式的引入,《守望先鋒》社區整體變得更加毒性,他們正在不斷地在幕後調整元素,以更負責任地處理激進玩家,同時試圖促進更愉快的比賽。

獎項

編輯
年份 獎項 分類 結果 來源
2016年 2016年金搖杆獎 最佳原創遊戲 獲獎 [51][52]
最佳視覺設計 提名
最佳音頻 提名
最佳多人遊戲 獲獎
最佳遊戲時刻(全場最佳) 獲獎
年度遊戲 提名
年度PC遊戲 獲獎
年度競技遊戲 獲獎
2016年遊戲大獎 年度遊戲 獲獎 [53][54]
最佳遊戲開發 獲獎
最佳藝術指導 提名
最佳動作遊戲 提名
最佳多人遊戲 獲獎
年度最佳電子競技遊戲 獲獎
Gamespot 2016年度最佳 2016年最佳PC遊戲 前5 [55]
2016年最佳Xbox One遊戲 前5 [56]
2016年最佳PS4遊戲 前5 [57]
年度遊戲 獲獎 [58]
Giant Bomb 2016年年度遊戲獎 最佳首發 獲獎 [59]
最佳多人遊戲 獲獎 [60]
最佳遊戲 第三 [61]
Eurogamer年度遊戲 年度遊戲 獲獎 [62]
Polygon 2016年度遊戲 年度遊戲 第三 [63]
PCGamer 2016年度遊戲獎 最佳多人遊戲 獲獎 [64]
Game Informer 2016年度最佳英語List of Game of the Year awards#Game Informer 最佳競技多人遊戲 獲獎 [65]
最佳射擊遊戲 獲獎
年度遊戲 獲獎
2016年好萊塢音樂傳媒獎英語Hollywood Music in Media Awards 最佳原創配樂 - 電子遊戲 獲獎 [66]
IGN 2016年度最佳 最佳射擊遊戲 獲獎 [67]
最佳電子競技遊戲 獲獎
最佳多人遊戲 獲獎
年度PC遊戲 獲獎
年度遊戲 獲獎
偏鋒雜誌2016年25部最佳電子遊戲 年度遊戲 第三 [68]
Game Revolution 2016年終獎 最佳遊戲 獲獎 [69]
EGM's 2016年度最佳英語List of Game of the Year awards#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年度遊戲 獲獎 [70]
GamesTM 年度遊戲獎 年度遊戲 獲獎 [71]
2016年Escapist獎 最佳射擊、多人遊戲 獲獎 [72]
年度遊戲 獲獎 [73]
2016年D.I.C.E.獎 年度遊戲 獲獎 [74]
年度動作遊戲 獲獎
動畫傑出成就 提名
技術傑出成就 提名
在線遊戲傑出成就 獲獎
遊戲設計傑出成就 獲獎
2016年遊戲開發者選擇獎 年度遊戲 獲獎 [75][76]
最佳音頻 提名
最佳設計 獲獎
最佳技術 提名
最佳視覺藝術 提名
2017年SXSW遊戲獎 年度電子遊戲 提名 [77][78]
年度電子競技遊戲 獲獎
年度熱門遊戲 獲獎
卓越設計 提名
最有前途的新知識產權 獲獎
最令人難忘角色
獵空
提名
卓越多人遊戲 獲獎
卓越藝術 提名
卓越動畫 提名
第13屆英國學院遊戲獎 最佳遊戲 提名 [79][80]
遊戲設計 提名
多人遊戲 獲獎
原創產權 提名
AMD電子競技觀眾獎 提名
2017年 全國電子遊戲行業評審學院(NAVGTR)獎 年度遊戲 獲獎 [81]
原創動作遊戲 獲獎
原創輕混配樂,新IP 提名
角色設計 獲獎
遊戲設計,新IP 提名
2017年遊戲大獎 最佳持續更新遊戲 獲獎 [82]
最佳電子競技遊戲 獲獎 [83]

被抄襲事件

編輯
  • 中國遊戲公司4399因為涉嫌製作一款和鬥陣特攻相同的遊戲,命名為絕地槍戰並發布於安卓蘋果平台上,遭到暴雪公司侵權告訴並下架[84]

相關事件與爭議

編輯
  1. 2016年3月3日。遊戲中的一位女性角色-獵空在戰鬥後的勝利姿勢引起了爭議。有一位玩家認為獵空的姿勢太過煽情。暴雪也決定改掉這個姿勢。這個動作引起了許多玩家的反彈。玩家們認為暴雪沒有對其他玩家的訴求做出回應,卻針對一位激動的玩家的想法對遊戲進行調整。暴雪的回應則是他們早就計劃要改掉這個姿勢,而不是因為這個事件才著手調整[85]
  2. 2016年7月,印度教領導人 Rajan Zed 在其推特發表聲明稱,希望暴雪和動視可以移除《守望先鋒》中秩序之光的「提毗」皮膚,因為他們認為該皮膚「使印度教的女神受到了輕視」。[86]
  3. 2021年4月12日晚,GenG電競俱樂部旗下的首爾王朝選手Saebyeolbe在鬥魚和Twitch同時直播。在鬥魚平台下播後,部分粉絲發現Twitch直播並沒結束,便前往Twitch繼續觀看直播,卻發現Saebyeolbe在直播中發表辱華言論。隨後該選手於13日和14日迫於壓力,註冊微博發表道歉,但守望先鋒聯賽和該選手所在俱樂部未對其行為做出處置。部分網民認為守望先鋒聯賽官方應按照守望先鋒聯賽規則中6.3.(b)款(i)項第二句之規定:「或令公眾群體感到震驚或受到冒犯,需對其處罰並公示。」對其作出處罰。[87]而在此之後,官方持續冷處理。
  4. 2016年5月23日,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吳宏宇在校區內因見義勇為阻止偷盜摩托車而在盜賊逃離時被其駕車撞倒,送醫後因顱內出血醫治無效去世。[88]作為吳宏宇生前期待的遊戲,有其他玩家在暴雪相關的官方論壇中提及該事件,建議添加一個符合形象主題的遊戲角色,之後在2016年6月底放出的補丁中,在地圖「灕江塔」內加入了為吳宏宇製作的特別版宇航員模型,其胸前有「宏宇」二字,在該模型下方還有一圈白花,而其身後幕布上還有「英雄不朽」的字樣。[89]網易暴雪合作部運營總監魏愷也承認在獲得該建議並考證該事件後,認為與遊戲中英雄守望世界的主題理念契合,所以向公司總部轉達了該建議。[90]但在地圖「春節灕江塔」中並沒有為吳宏宇製作的特別版宇航員模型,而是相同的印有美國國旗的宇航員。

注釋

編輯
  1. ^ 在快速對戰和競技對戰等模式下每隊六人,在街機模式下,人數視選擇模式而定,在自定義模式下,人數可控

參考

編輯
  1. ^ Sanji Feng. 才过去一周多,《守望先锋》已经有 700 万全球玩家了. Engadget 中文版 (Engadget). BusinessWire. 2016-06-03 [2017-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2). IRVINE, Calif. Overwatch® is a Global Hit with 7 Million Players—and Counting. www.businesswire.com (June 02, 2016 04:30 PM Eastern Daylight Time) (Business Wire). Business Wire. 2016-06-02 [2017-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英語). 
  2. ^ 2.0 2.1 2.2 BlizzCon 2014: 5 Facts About Overwatch. IGN.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3. ^ 3.0 3.1 3.2 3.3 Blizzard’s Overwatch: What we know so far. IncGamers.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7). 
  4. ^ 4.0 4.1 4.2 Overwatch is Blizzard's new team-based multiplayer shooter. Polygon. [201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5. ^ Purchese, Robert. Yes, Overwatch has a story. Her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Eurogamer. 2016-05-23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3). 
  6. ^ Ramos, Jeff. The Definitive Overwatch Timeline. Polygon. 2016-05-24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1). 
  7. ^ Kane, Alex. The Ever-Expanding Lore of 'Overwatch' Explained. Glixel. 2017-04-18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9). 
  8. ^ Shaw, Olympia. Overwatch is Back: Uncertainty and Hope After UN Confirms Vigilante Activity. PlayOverwatch.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8). 
  9. ^ Overwatch includes pieces of Blizzard's canceled MMO Titan. Polygon. [201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10. ^ Overwatch first look: Blizzard takes on Team Fortress 2. PC Gamer.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11. ^ Blizzard wants its diverse fans to feel 'equally represented' by Overwatch's heroes. Polygon.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12. ^ With Overwatch, Blizzard Is Trying To Do Women Characters Better. Kotaku. [2014-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7). 
  13. ^ 《鬥陣特攻》压力测试5月5号开启 所有玩家免费体验. 2016-05-05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2) (中文(中國大陸)). 
  14. ^ 夜葉. 鬥陣特攻压力测试将延长一天 5月10日关闭服务器. 愛玩網. 2016-05-08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中文(中國大陸)). 
  15. ^ 夜葉. 鬥陣特攻蓝贴:压力测试将暂时取消竞技比赛模式. 2016-05-04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中文(中國大陸)). 
  16. ^ 鬥陣特攻压力测试:970万玩家参与 打3700万局. 騰訊網. 2016-05-13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中文(中國大陸)). 
  17. ^ Blizzard Entertainment. 《鬥陣特攻》公測數據圖表. 《鬥陣特攻》官方網站. 2016-05-20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18. ^ 於子將. 《鬥陣特攻》公测数据曝光:游戏时长达9380年. 騰訊. 2016-05-23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中文(中國大陸)). 
  19. ^ 暴雪娛樂有限公司. 《守望先锋》免费月:5月免费畅玩开启 (htm). 守望先鋒. ow.blizzard.cn. 新聞 1st (上海: blizzard.cn). ow.blizzard.cn. 2017-04-26: 1 [2017-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中文(簡體)). 
  20. ^ 【良心發現OR無人玩?】鬥陣特攻美服已減價50%!. 鬥士工作室. 2019-01-28 [201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中文(繁體)). 
  21. ^ 21.0 21.1 Lahti, Evan. Blizzard's blueprint: Overwatch as a competitive FPS. PC Gamer. 2015-04-13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9). 
  22. ^ Szymborski, Dan. Why Overwatch is the next big esport. ESPN. 2016-04-28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23. ^ Francis, Bryant. Overwatch's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esports' growth: speed. Gamasutra. 2016-05-12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24. ^ Saedler, Philipp. ESL to host first international Overwatch® competition with a six-figure prize pool at gamescom 2016. ESL Gaming. 2016-06-10 [2016-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2). 
  25. ^ Chalk, Andy. ESL announces first six-figure Overwatch tournament. PC Gamer. 2016-06-10 [2016-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3). 
  26. ^ Paget, Mat. Overwatch Heads to TV for a New Tournament. GameSpot. 2016-07-22 [2016-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4). 
  27. ^ O'Conner, James. The Overwatch World Cup will take place during Blizzcon. VG247. 2016-08-05 [2016-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6, 2016). 
  28. ^ 揭晓2018年职业之路.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29. ^ Molina, Brett. Blizzard to launch pro sports league for 'Overwatch'. USA Today. 2016-11-05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8). 
  30. ^ 30.0 30.1 Kollar, Philip. Overwatch League is Blizzard's ambitious new esports org, includes city-based teams. Polygon. 2016-11-04 [2016-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5, 2016). 
  31. ^ Bond, Paul. Activision Blizzard to Create eSports League for 'Overwatch' Video Gam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11-04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32. ^ Overwatch Contenders - Liquipedia Overwatch Wiki. liquipedia.net.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英語). 
  33. ^ OWOD_守望先锋公开争霸赛_OWOD新闻_OWOD赛程. ow.vpgame.com.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1). 
  34. ^ Carter, Chris. Review: Overwatch. Destructoid. 2016-05-24 [2016-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4). 
  35. ^ Buchholtz, Matt. Overwatch review.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016-06-02 [2016-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4, 2016). 
  36. ^ Tack, Daniel. An Epic Evolution - Overwatch - PC. Game Informer. 2016-05-24 [2016-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6). 
  37. ^ Leack, Jonathan. Overwatch Review. Game Revolution. 2016-05-25 [2016-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6). 
  38. ^ Mahardy, Mike. Overwatch Review. GameSpot. 2016-05-25 [2016-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8). 
  39. ^ Sullivan, Lucas. Overwatch Review. GamesRadar. 2016-05-27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2). 
  40. ^ Simon Cardy. Overwatch Review (2020 Update). 2020-05-20 [2020-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1). 
  41. ^ Savage, Phil. Overwatch review. PC Gamer. 2016-05-28 [2016-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9). 
  42. ^ Frushtick, Russ. Overwatch review. Polygon. 2016-05-27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43. ^ Bell, Alice. Overwatch Review. VideoGamer.com. 2016-05-27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9). 
  44. ^ Meli, Jowi. Overwatch Review – Heroes Never Die (PS4). PlayStation LifeStyle. 2016-05-24 [2016-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5). 
  45. ^ Bogos, Steven. Overwatch Review - Your Watch Has Begun. The Escapist. 2016-05-24 [2016-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2). 
  46. ^ Hern, Alex. Overwatch review: Fast, fun and a joy throughout. The Guardian. 2016-05-27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8). 
  47. ^ Overwatch for Switch Reviews. Metacritic. CBS互動. [November 5, 2019]. 
  48. ^ Overwatch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CBS互動. [June 29, 2016]. 
  49. ^ Overwatch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CBS互動. [June 29, 2016]. 
  50. ^ Overwatch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CBS互動. [June 29, 2016]. 
  51. ^ Sheridan, Connor. Overwatch scoops five awards, Firewatch wins Best Indie Game: Here are all the Golden Joystick 2016 winners. GamesRadar. 2016-11-18 [2017-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6). 
  52. ^ Loveridge, Sam. Golden Joystick Awards 2016 voting now open to the public. Digital Spy. 2016-09-15 [201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8). 
  53. ^ Makuch, Eddie. All the 2016 Game Awards Nominees. GameSpot. 2016-11-16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4). 
  54. ^ Stark, Chelsea. The Game Awards: Here's the full winners list. Polygon. Vox Media. 2016-12-01 [201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2). 
  55. ^ The Best PC Games of 2016.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0). 
  56. ^ The Best Xbox One Games of 2016.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57. ^ The Best PS4 Games of 2016.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9). 
  58. ^ Game of the Year 2016 Countdown: #1.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59. ^ Giant Bomb's 2016 Game of the Year Awards: Day One. [2016-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0). 
  60. ^ Giant Bomb's 2016 Game of the Year Awards: Day Four. [2016-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0). 
  61. ^ Giant Bomb's 2016 Game of the Year Awards: Day Five.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62. ^ Eurogamer's game of the year 2016.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1). 
  63. ^ Polygon's 2016 Games of the Year #3: Overwatch. [2017-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6). 
  64. ^ Game of the Year Awards 2016. [2017-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7). 
  65. ^ Game Informer Best of 2016 Awards. [2017-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66. ^ 2016 HMMA Winners. [2017-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5). 
  67. ^ Best of 2016 Awards. IGN.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6). 
  68. ^ The 25 Best Video Games of 2016.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2). 
  69. ^ Best Games of 2016.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8). 
  70. ^ EGM's Best of 2016: Part Five: #05 ~ #01.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8). 
  71. ^ We've chosen our 2016 GOTY and it's #Overwatch. Congrats to Blizzard and all the Overwatch team. GameTM. Facebook. 2016-12-15 [201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0). 
  72. ^ Welcome to The Escapist Awards 2016. The Escapist.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8). 
  73. ^ The Escapist's 2016 Game of the Year. The Escapist.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74. ^ Makuch, Eddie; Imms, Jason. Overwatch Wins DICE Game of the Year, Full Nominees List. GameSpot. 2017-02-23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5). 
  75. ^ Inside, Overwatch & Firewatch lead GDC 2017 Choice Awards nominees. Gamasutra. 2017-01-04 [201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76. ^ Makuch, Eddie; Imms, Jason. Watch The 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 Right Here Tonight. GameSpot. 2017-03-01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77. ^ Makuch, Eddie. All The 2017 SXSW Game Award Nominees. GameSpot. 2017-01-25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6). 
  78. ^ Makuch, Eddie. Uncharted 4 Wins Game Of The Year At SXSW Awards. GameSpot. 2017-03-19 [2017-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9). 
  79. ^ wbber, Jordan Erica. Bafta games awards 2017: Inside and Uncharted 4 lead the way. The Guardian.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80. ^ Uncharted 4 wins best game at Bafta awards. BBC. 2017-04-06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81. ^ NAVGTR Awards (2016). 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82. ^ Awards - The Game Award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6). 
  83. ^ Awards - The Game Award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6). 
  84.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暴雪起訴4399抄襲守望先鋒 侵權遊戲換個名字繼續上_搜狐遊戲_搜狐網
  85. ^ Grayson, Nathan. Blizzard Removing Overwatch Butt Pose After Fan Complaint [UPDATE]. Kotaku. 2016-03-30 [2016-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9). 
  86. ^ Hindu Leader Wants Blizzard To Drop Symmetra's Devi Skin From Overwatch. kotaku.com. [202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3). 
  87. ^ 关于saebyeolbe事件的经过及本人对首尔王朝队的抵制. bilibili用戶一個大大的小太陽. [202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5). 
  88. ^ 廣工大學生追截偷車賊被撞身亡:獲見義勇為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新聞網.2016-05-27.[2016-07-04].
  89. ^ 守望先鋒,英雄不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ingWest.2016-07-04.[2016-07-04].
  90. ^ 新华社:游戏中“重生”的青年 为何赢得网友点赞?_新浪守望先锋专区.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