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起義,又稱龍州暴動,是在南寧兵變百色起義之後,由中國共產黨廣西前委發動和領導的一次武裝起義。在今龍州縣有龍州起義紀念館[1]

起義的領導人依次為陳豪人徐冠英李明瑞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鄧小平。1930年2月1日,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左江軍委領導下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900人和左江各縣農軍1000多人在龍州舉行工農兵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簡稱紅八軍,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

序幕

編輯

百色起義紅七軍的情況相似,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

李明瑞雖然不在左江軍委,應該還是直接參加並領導了龍州起義,並對起義起了重要作用的,隨後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就離開了,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經過

編輯

1930年2月1日,鄧小平在龍州領導右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2]:27。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兼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第七軍和第八軍總指揮[3]:11。年初,鄧小平回到上海,妻子張錫媛於1月因難產而病故[2]:26-27。2月7日,鄧小平從上海回到龍州,電告紅七軍停止攻打南寧,命紅八軍撤回龍州[3]:11。2月9日,鄧小平在龍州召集幹部會議,決定改組紅八軍軍委為紅八軍臨時前委,鄧任書記,委員有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塗鏡吾[4]:148。2月下旬,鄧小平兼任紅八軍政治委員[4]:152。3月中旬,桂系軍隊派兵4000多人分兩路進攻龍州城。3月20日,桂軍突襲,俞作豫率部向南撤出。桂軍在龍州鐵橋與紅八軍及掩護部隊激戰。紅八軍及掩護部隊400多人戰死。10月2日,鄧主持召開紅七軍前委會議[4]:169;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鄧崗推行「立三路線」,到達右江傳達命令,要紅七軍主力7,000餘人攻打柳州、建立廣東北小江根據地、阻止國軍北上[2]:27。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由項英毛澤東任弼時朱德彭德懷葉劍英鄧中夏曾中生、鄧、周恩來、劉伯承惲代英李富春等25人組成蘇區軍委[3]:13。 龍州失陷後,紅八軍一縱隊經半年行軍,於10月23日與紅七軍在凌雲縣講肥村崗里屯(今樂業縣上崗村)會師[1]。紅七軍在戰鬥中損失嚴重,決定放棄攻打柳州,為保存實力,繞過柳州、桂林,轉戰在粵贛湘桂邊界地區[2]:27-28。11月,紅七軍和紅八軍合編為紅七軍,奉命北上,此後轉戰桂、粵、贛、湘邊境[3]:14

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批准,因此龍州起義是在中共廣西前委(後稱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的具體領導下臨時舉行的。不過由於龍州的國際地位,其政治影響更大,也得到中央領導人李立三的熱情讚揚。可是因為具體參加起義的領導人在政治上的軟弱和軍事上的短視,起義前準備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起義後對舊軍官的改造也顯得優柔寡斷。因此雖然起義暫時取得了勝利,可是紅八軍很快就失敗了。

影響

編輯

1931年1月14日,部隊到達桂嶺,全軍僅剩3,500多人;部隊整編後:總指揮李明瑞、軍長張雲逸、政委鄧小平、參謀長龔鶴村[4]:181-182。2月,鄧小平從部隊情況出發,決定取消紅七軍前委,成立團委,並任團委書記[4]:185。3月,鄧小平去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江青等人誣陷為「逃兵」;1969年4月11日,毛澤東在九大秘書處和各大組召集人會議上稱「鄧小平是沒有歷史問題的材料。」[4]:1876月,鄧小平接到通知去中央蘇區工作[4]:194。7月14日,鄧小平離開上海[4]:195。經約10個月苦戰,終於在7月到達目的地與中央紅軍會合[2]:28。7月,中央將紅七軍調到中央根據地,紅七軍與中央紅軍會合,編入紅三軍團[3]:15。紅七軍進入江西時,只剩下2個團不足2,000人[5]:143。在崇義,紅軍遭國民黨軍猛攻,鄧小平與許卓商定,由許代理前委書記並帶領部隊尋機前往井岡山,鄧則去上海匯報[6]

對於紅八軍的失敗,擔任軍委書記和政治部主任何世昌的工作能力有限,軍事領導人俞作豫的失誤應該更大一些。對起義和軍隊都沒有進入狀況的鄧小平,基本上不應該負什麼責任。

後續

編輯

30多年後,鄧小平在文革期間自我檢討時承認,在1931年初部隊被分割的危急情況下,作為主要負責人,他不應該離開,「盡管這個行為在組織上是合法的,但在政治上是極端錯誤的」,是他「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7][6]

注釋

編輯
  1. ^ 1.0 1.1 記者:劉偉、徐海濤、陳一帆、雷嘉興. “赤色龙州”的忠诚故事. 責任編輯:趙文涵. 新華網,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21-07-01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寒山碧原著,伊藤潔縮譯,唐建宇、李明翻譯. 《鄧小平傳》. 香港: 東西文化事業. 1993. 
  3. ^ 3.0 3.1 3.2 3.3 3.4 李辛芝、王月宗 (編). 《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 北京: 華齡出版社. 1990. ISBN 7-80082-011-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楊勝群主編,劉金田副主編 (編). 《鄧小平傳(1904-1974)》上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4. ISBN 978-988-8284-56-6. 
  5. ^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 《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7. ISBN 978-7-80136-096-0 (中文(簡體)). 
  6. ^ 6.0 6.1 鄧小平. 《我的自述》. 1968. 
  7. ^ 鄧小平. 邓小平1972年8月3日给毛泽东的信.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