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南京大學/2005年12月前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好傢夥,還真是歷史悠久,名聲顯赫啊……--狐狸 20:40 2005年11月17日 (UTC)
溢美
條目中的溢美之詞太多了。維基本身只中立的陳述事實,不參與評價。如果需要加入主觀性的評判,可以使用類似「有觀點認為……」的表達方式,並且注意多方觀點的平衡表達。詳見Wikipedia:中性的觀點。--老鼠怕貓,這是謠傳 04:07 2004年12月11日 (UTC)
「從首任校長、吳國國學博士祭酒韋昭,到明朝南監祭酒陳敬宗,到近代清道人李瑞清,再到現代學界精神領袖劉伯明,皆為世範。」太誇張了一點,這和南京大學有什麼關係?--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01 2005年1月18日 (UTC)
- 這叫誇張嗎?關於這點,前面「追溯學脈」已經有詳細討論,還需要在這裡討論嗎?Dictioner 11:28 2005年1月18日 (UTC)
- 1949年中共統治中國大陸以來,天不怕地不怕,利用洋人馬克思列寧蘇維埃的暴力主義和專制制度,肆意空前破壞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仁聖孔夫子也以孔老二標籤遭到荒唐貶損。不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否定中國傳統歷史。看看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即使在台獨搞得厲害的今天,部史網站也沒有忘記說明民國前幾千年中國的情況。看看台灣的中央大學中央大學 大一生活知訊網2004,不像大陸把一切古代的東西都視作是孔老二帶來的糟粕以此為恥抹煞點。香港雖然很英化,但是香港對傳統中國文化的繼承也比大陸強得多,香港武俠泰斗金庸到南大作報告,「猛夸南大,以前的國子監啊,並透露當年考上中央大學西語系,卻由於無法籌足學費,走上了另一條路」,雖有討人喜歡的意思,但卻是事實的淵源。南京大學近代雖采西學,但起源卻是古代的南京大學,南京太學、國子監,古代南京的中央大學。南大歷史系教授、史學大師、學衡派的精神支柱柳詒徵,曾經對南京大學古代部分的校史、南朝太學、五百年前明朝南京國立大學有過專門的研究。一所學校,一個民族,以至整個人類,重要的是傳承精神。 台灣中央大學,雖然在國民政府遷台很多年以後才建立,但是他認同自己為南京中央大學,一代代校友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可是,中共不一樣,就像來到中國的一個洋人蘇維埃孫子的異教徒,非要把中國文化給掃除,非要把孔夫子打倒,好像自己才能立足。它所統治的一切機構過去都是這樣。最近二十來年大概才有點轉變。Wikinu 13:56 2005年1月18日 (UTC)
- 呵呵,中國共產黨在大陸推行馬克思教條主義,否定國家,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許多歪曲,的確讓人心痛,雖然近20年來逐步有所改變。特別是歪曲的觀點,愚民得厲害,什麼「建國以來」之類的詞,好像中國建國才五六十年,把秦始皇建立統一國家以來直到民國以及秦前朝代的中國歷史都給一筆勾銷了,所以看到中華民國的教育部網站,還是覺得台灣那裡對中國傳統繼承的好。一個沒有傳承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學校同樣如此。 Dictioner 19:39 2005年5月3日 (UTC)
謝謝各位關注。如有美溢之處、不合於事實之處,請於下提出商榷 Dictioner 05:09 2005年1月19日 (UTC)
事實的評價
事實的評價、普遍公認的評價和溢美是兩回事情。採用事實的評價、普遍公認的評價,為什麼要用「有觀點認為」。任何事情,都會有無數個觀點。比如香港中文大學,一般認為是中國地區的一流大學,但我卻聽有人連二流大學都不如---居然授予楊利偉這樣的一介莽夫榮譽博士---授予神5總工程師還可以理解---加加林要是也被哪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估計這所大學也夠爛了---看來這所大學是不值錢,不入流,嶺南無文化的例證。但這部分人的觀點改變不了香港中文大學作為一流大學的事實。Dictioner 04:18 2004年12月11日 (UTC)
- 維基不參與評價。所有出現在條目中的觀點(我不是僅僅指這個條目),都不是也不應該被認為是維基作出的,包括「公認」的觀點。--老鼠怕貓,這是謠傳 04:29 2004年12月11日 (UTC)
- Dictioner,我也覺得「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科學名世,人文譽遠。」有些過了。中國現代科學恐怕不是只在一個地方發展起來的。名不出中國,遠不過百年,和世界範圍內的名校比起來,還有差距。我覺得這些話都是溢美之詞。--Mountain(Talk) 04:58 2004年12月11日 (UTC)
- 「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科學名世,人文譽遠。」是符合歷史的評價,任何具有客觀、公正心的人都可以接受這個說法。搖籃,和奠基人等的用詞語一樣,指最重要、最主要的源出,並不是說其他地方、其他人就沒有貢獻了,如果是這種意義,世界上還能用「搖籃」、「奠基人」這洋的詞嗎?其實這個特性主要來自1920年前後的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看看歷史部分的介紹就知道了。在南高東大時期,中國科學社就設在該校,中國科學社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也是1949年前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團體;在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前,也代表中國科學界參與各種國際活動。當時南京大學匯聚了眾多領域的中國現代科學先驅,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地學等主要科學科學,如數學的何魯、熊慶來,物理的胡剛復、葉企孫,化學的任鴻雋、張子高、曾昭掄,生物及農學的秉志、鄒秉文、胡先驌、錢崇澍、陳煥鏞 ,地學的竺可楨等等,工科尚有茅以升,商科有潘序倫、馬寅初,社會學有孫本文,法學有周鯁生,心理學有陸志韋,藝術學有呂鳳子、李叔同,教育學有陶行知、陳鶴琴、廖世承、汪懋祖、孟憲承......,無疑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僅物理系,最早做出世界重大科學貢獻的華人科學家吳有訓,最早應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趙忠堯,以自己的成就使法國最早承認中國大學學歷的嚴濟慈....,都畢業於那個時期。至於「科學名世,人文譽遠」,表明南京大學自從南京高師以來的特色。那個說法早在1920年代東大時期就有了,所謂「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不亞於北大」,就是指那個時代。直到現在,南京大學仍然保持着這種特色,在科學方面的水平在國內也是頂尖的;人文方面,自1980年代以來迅速恢復發展,目前在國內,大概也僅次於規模更大的北京大學。和南高東大時期有一些類似,雖然相對低位略為遜色;和中央大學時期,社會科學和工科有差距。「科學名世,人文譽遠」,說明南京大學的歷史特點,以及現在的特色,都是很合適和恰當的 Dictioner 05:41 2004年12月11日 (UTC)
- Dictioner,我想你可以先參考一下Wikipedia:避免中國中心和Wikipedia:中立觀點。前者雖然是提醒中國的維基人避免「中國中心」,但我覺得也一樣可以作為編者客觀心態的指導。所謂「符合歷史評價」,我認為是不符維基精神的。維基陳述事實,但避免作出評價。實際上所有的評價都是有出處的,比如 梁和鈞評論:「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在不亞於北大。」 就比單單說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離維基的精神更近一些。--老鼠怕貓,這是謠傳 06:15 2004年12月11日 (UTC)
- Alexcn的理解很到位,我完全贊成。--Mountain(Talk) 06:24 2004年12月11日 (UTC)
- 「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科學名世,人文譽遠。」是符合歷史的評價,任何具有客觀、公正心的人都可以接受這個說法。搖籃,和奠基人等的用詞語一樣,指最重要、最主要的源出,並不是說其他地方、其他人就沒有貢獻了,如果是這種意義,世界上還能用「搖籃」、「奠基人」這洋的詞嗎?其實這個特性主要來自1920年前後的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看看歷史部分的介紹就知道了。在南高東大時期,中國科學社就設在該校,中國科學社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也是1949年前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團體;在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前,也代表中國科學界參與各種國際活動。當時南京大學匯聚了眾多領域的中國現代科學先驅,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地學等主要科學科學,如數學的何魯、熊慶來,物理的胡剛復、葉企孫,化學的任鴻雋、張子高、曾昭掄,生物及農學的秉志、鄒秉文、胡先驌、錢崇澍、陳煥鏞 ,地學的竺可楨等等,工科尚有茅以升,商科有潘序倫、馬寅初,社會學有孫本文,法學有周鯁生,心理學有陸志韋,藝術學有呂鳳子、李叔同,教育學有陶行知、陳鶴琴、廖世承、汪懋祖、孟憲承......,無疑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僅物理系,最早做出世界重大科學貢獻的華人科學家吳有訓,最早應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趙忠堯,以自己的成就使法國最早承認中國大學學歷的嚴濟慈....,都畢業於那個時期。至於「科學名世,人文譽遠」,表明南京大學自從南京高師以來的特色。那個說法早在1920年代東大時期就有了,所謂「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不亞於北大」,就是指那個時代。直到現在,南京大學仍然保持着這種特色,在科學方面的水平在國內也是頂尖的;人文方面,自1980年代以來迅速恢復發展,目前在國內,大概也僅次於規模更大的北京大學。和南高東大時期有一些類似,雖然相對低位略為遜色;和中央大學時期,社會科學和工科有差距。「科學名世,人文譽遠」,說明南京大學的歷史特點,以及現在的特色,都是很合適和恰當的 Dictioner 05:41 2004年12月11日 (UTC)
假設我是海德堡大學或者牛津、劍橋的漢語讀者,讀起什麼「科學名世,人文譽遠」會是什麼感覺。「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不妥,不過百年何以稱得上古老,改成「中國最早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就平實許多了。學脈恐怕比寬泛的知識傳承要嚴格吧,「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有無考證?Dictioner你的偏狹是顯而易見的。--Mountain(Talk) 06:36 2004年12月11日 (UTC)
- 這個問題我看到前面早就有討論了,怎麼又在這裡提出了?說南京大學對中國現代科學的意義,一所大學對一個大國有如此貢獻和影響,除了德國的洪堡柏林大學,實在是很難找到的。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1920年代前後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對中國現代科學的啟蒙,研究一下中國科學社、中國自然科學社等等尤其是中國科學社。關於「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這個在幾十年前民國時期就有很多關於此種的文章,史學大師柳詒徵就有很多相關著述,像「五百年前南京之國立大學」等等。這個在中共控制大陸前,也就是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前,一直是這樣追溯的。1949後,中國傳統文化遭到史無前例地摧殘破壞,傳統歷史也開始被否定。我看過一本三十年代官方所出版的「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沿革」,其中對古代南京大學部分有敘及。英文中似乎更詳細點「Nanjing University began its modern history in 1902 with the name Sanjiang Normal College, at the site of the former Nanjing Imperial Central College (Nanjing Taixue) originated in 258 (under the Kingdom of Wu). In the 15th century, the Imperial Central College at Nanjing was the world's largest higher institution of learning, with about 10 thousand students, many of whom came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Wu Cheng'en, Zheng He and Zheng Chenggong studied there around the time. Nanjing Imperial Central College was changed to Nanjing College(or Jiangning Fuxue) in 1650, and the modern Sanjiang Normal College was establish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y Nanjing College in 1902. It was renamed Liangjiang Normal College in 1906. In 1915 it became Nanjing Higher Normal Institute and renamed National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in 1921. It becam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n August 1928. Finally, in October 1949,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R.O.C. moved from Nanjing, mainland China, to Taipei, Taiwan, and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changed its name to National Nanjing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was reestablished in Taiwan in 1962. In 1952, another famous Christi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anking, founded in 1888, was merged with Nanjing University.」。我看到前面Dictioner和其他人已經有很多討論了,怎麼又翻出來討論了。一個說明確實的歷史地位,一個說明一直的特色,恰如其分,沒有看出任何不妥。Wikinu 03:18 2004年12月17日 (UTC)
以下引述自talk:金陵大學
既然「為了不使文章累贅冗長而無需說明出處」,為什麼要使用「世界唯一一位獲同時得普列策獎(Pulitzer Prize)和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美國作家協會主席賽珍珠(Pearl Buck)」這樣的說法?難道這就不「冗長」。這就是「溢美」。這樣討論也許不會有結果,提請投票吧。Alexcn --老鼠怕貓,這是謠傳 10:47 2004年12月11日 (UTC)
這個冗長嗎?都是關於一個人的成就或者地位的關鍵性知識。呵呵,Alexcn,你要懂什麼「溢美」。正如剛才看南京大學條目中的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科學名世,人文譽遠」),也被你說成「溢美」一樣。「美」和「溢美」是兩回事情,溢是超出了,言過其實的意思。這裡哪裡言過其實了?還投票,真有點搞笑了。關於「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賽珍珠故居揭牌」一文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賽珍珠是所有美國文人中,作品被翻譯成外文最多的一位,共有一百多種。」 請在網上查,也可見編輯摘要 Wikinu Wikinu 11:01 2004年12月11日 (UTC)
建議
我的建議是,把1949年8月前的國立中央大學寫成一個條目(原國立中央大學),現有所有從那所學校衍生出來的學校都可以採用參見的方式把校史指向新條目,集中把這一條目寫好。 現在太多的學校一講校史都要從三江兩江說起,重複內容太多,有些資料又不全。--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12:50 2005年4月26日 (UTC)
南大的人竟然說南大是中國第一所大學,臉不臉紅!
你們去看看人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是怎麼寫的,比南大歷史久的不是一家兩家,還在這裡恬不知恥的說什麼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什麼xx發源地,你們也配!你看哪家有說自己是xx發源地的,哪家說自己是中國第一的?就憑你們寫的這個狗屁條目,跟人家寫的一比就知道你們學校的檔次了!真給你們南大丟人!強烈建議編輯把南大的條目改成北大清華復旦等學校的行文方式--130.237.73.86 13:47 2005年5月3日 (UTC)
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現代大學。中國有句話,叫做「無知者無畏」。發表任何意見之前,請仔細了解清楚有關情況。在社區中還要先了解已有的討論。另外,做人說話還是要有點教養。 Freaction 18:59 2005年5月3日 (UTC)
- 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應該是北洋。另外扯上一千多年前的太學也太誇張了吧。--Alexcn 19:22 2005年5月3日 (UTC)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關於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歷史足跡中已有說明,也可參見國立東南大學時期的南京大學校長郭秉文條目。過英文版討論中有詳細說明。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指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如司徒雷登即在其《在華五十年》中評論南京大學的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大學。所謂現代大學,如柏林洪堡大學,有在高等教育之外並行學術研究、學者治校、學術自由等基本特徵,不同於近代大學,也不同於僅有大學(University)之名的學校,比如有大學之名的,中文名的,京師大學堂1898年就成立了,但是毫無現代大學之實,據說當時北京窯子裡的客人很多來自「兩院一堂」(兩院參議院、眾議院,一堂京師大學堂也),學校的狀況可見一斑,至於現代大學的特徵就更不指望;英文名的,比如「匯文書院」,南京匯文書院,1888年就成立了,成立時的英文名The Nanking University(後來成為金陵大學),北京匯文書院,1889年成立,成立時的英文名The Peking University(後來成為燕京大學),英文都採用University(當時對University的中文譯詞曾用書院),雖有大學之名,但這種形態的學校當初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世界來說,第一所現代大學是柏林洪堡大學,19世紀後產生的。記得看過孔文先生的《中國大學入門》,提到這些情況。 Dictioner 19:17 2005年5月3日 (UTC)
- 你知道wikipedia的政策是不作評論的,所以是不是「第一」不應該由wikipedia評價。既然這個說法有出處,就應該這樣寫「司徒雷登曾說……」,避免讓人以為這是wikipedia的判斷。--Alexcn 19:27 2005年5月3日 (UTC)
- 作為wiki比較早的參與者,當然了解。這是有全面的結論的事情,而不是單單依據某一個人的說法。freeaction說得不錯,在評論一件事情前,自己最好成為那件事情的專家在來評論。把南京大學的歷史、中國現代教育史,還有可以參考的條目學習一下,再作評論不遲。比如本條目中歷史足跡中有很簡要的一段「1919年,郭秉文正式出任校長;1921年,高師改建大學。郭秉文倡行辦學獨立、學術自由。劉伯明倡導自由教育、學者精神和純粹學風。陶行知開創「教學法」,提倡「教學合一」,率先實行「學分制」和「選科制」。該校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1920年代初發展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採用「學分制」、「選科制」,實行現代教學法,開展學術研究,等等,中國最早都是在南京大學。評論的時候,觀點是一方面,而關於觀點的依據是最根本的。如果只有觀點沒有依據,這樣的討論是在浪費大家時間。 Dictioner 19:48 2005年5月3日 (UTC)
- wikipedia不為任何一種「結論」背書,因為wikipedia的中立政策不允許以wikipedia的名義去作任何判斷和「結論」。你可以轉述別人的觀點,但是不能使它被認為是wikipedia的觀點。你所說的「學分制」等等作為確實發生的事件可以寫進條目,讓讀者判斷轉述的觀點是否可以被接受,但編者不能代替讀者去作這個判斷。我當然知道你很早就參與了wikipedia,所以我相信你能夠按照維基的準則去編輯,而不是個人的感情。--Alexcn 19:57 2005年5月3日 (UTC)
- 呵呵,什麼叫「背書」?「背書」是一種合同行為,wikipedia和誰有合同關係?wikipedia是一個百科全書,他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到目前為止人們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識,事實、結論都是知識中的一種。就好比中國13億人口,這個是事實,也是經過普查之後得出的結論,在同其他國家比較,又可以得出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結論,這個結論也是事實。這些事實、結論,尤其有一定意義的時候,當然是十分有必要放在百科全書,這是基本常識。所以,希望參與wiki的人,可以更深地了解wiki,包括他存在的意義、他的基本精神和原則。Dictioner 20:10 2005年5月3日 (UTC)
- Dictioner你懂不懂NPOV呀?真不知道你是怎麼當上助理編輯的。中國人口13億你怎麼知道的?你是上帝?你知道中國有多少超生游擊隊?你知道中國有多少黑戶口?你只能說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是xxx,你不能說中國人口是xxx,這就叫客觀,你懂嗎?你認為的事實未必是事實,那只是你認為的,也可能是多數人認為的,以前除了伽利略所有人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難道太陽繞着地球轉就是事實?你可以說「大多數人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而不是「太陽繞着地球轉」!你要是不願意按照NPOV的原則寫可以,那就請不要在這裡寫,您盡可以到各大BBS去發表您的高見,但是在這裡請您尊重別人的意見,Wikipedia不是您個人意見的發表場所!--3dball 20:29 2005年5月3日 (UTC)
概念和思維需要理順一下。維基是一種行為,不是一個主體,一種行為當然不可能去做結論。wikipedia只是去紀錄事實、結論。而如果有合理爭議的事情,當然也不存在結論。wikiNPOV中的「中立」,不是政治術語中的「中立」,他並不如要去照顧誰的立場,而是要以事實為依據。如果不存在這樣的事情,當然是不能記錄在百科全書的。wikiNPOV的基石是以事實為依據。一個本身的存在事實、結論,尤其是具有相當意義的時候,完全是有必要在wikipedia上記錄的。這裡面很多討論都是多餘的。現在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存不不存在「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事實、結論。好像沒有就這個本身問題提出異議。前面已經提到了很多事實依據。如果有異議/不同的意見,請提出相應的依據來做反駁。 Dictioner 21:08 2005年5月3日 (UTC)
- 你把事實和基於事實的觀點搞混了,「學分制」和「選科制」是事實,但「現代大學」則是觀點。是觀點就存在被接受程度的問題。不被普遍接受的觀點你就不應該簡簡單單一句「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Louer 21:24 2005年5月3日 (UTC)
- 是事實和基於事實的結論。另外,「學分制」和「選科制」並不是現代大學最重要的要素。現代大學的要件,你自己也可以去查一下。公認最主要的要件有兩大點,一是大學兼具教育和學術研究(即教學和科研),兩者相結合;一是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學者治校(這一點實際上在現在的大陸處於半閹割狀態)。如果有異議,應該提出在中國最早完全符合這些基本要件的大學並非是南京大學。Dictioner 21:50 2005年5月3日 (UTC)
- 你有看我下面列的鏈接嗎?真不知到你所說的公認是從何說起的,公認是指大多數人一致認為,你自己看看有多少種說法吧!一直口口聲聲說中共這中共那,你自己的做法又有何異?--3dball 22:03 2005年5月3日 (UTC)
我也覺得所謂"第一所現代大學"的提法欠妥, 因為並無相應佐證材料. 而且與東吳太學扯上關係沒有太大意義. 兩者之間除了地域接近外, 沒有太明顯的相承. 編的我都覺得有點肉麻:) --seen 17:19 2005年6月12日 (UTC)
talk:北洋大學中有一些說明可以參考:從北洋西學學堂開始算,考慮到北洋西學學堂1896年改名為北洋大學堂,是國內第一個採用「大學」名稱的學校,而且頒發了中國第一個大學畢業文憑,所以北洋大學堂一般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英文名中最早用「university」的大學,是金陵大學(南京的匯文書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和燕京大學(北京的匯文書院,The Peking University),當時大學曾被翻譯為書院,如Harvard University稱為哈佛書院,president(校長)翻譯為山長。至於以洪堡所創辦的柏林大學為代表的現代大學,具備學術研究、學術自由、教授治校等主要特徵,中國最早的則是國立東南大學,這所大學從附屬幼兒園直至大學的科學化試驗改革,奠定了中國現代學制壬戊學制的主要基礎。近代、現代一詞是中文中有的概念,英文中並無分別的詞。北洋大學堂稱為中國人所創辦的第一所近代大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說是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則和匯文書院等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高等學校可能存在矛盾,不過,如果以採用大學名稱、頒發大學文憑這個形式來看,則沒有問題。--但是,從歐洲的角度,他們說所的近代大學的形式,還要頒發學位,這個形式則是北洋大學堂所沒有的,不過可能大學畢業文憑和學位有近似的地方。」 ~Bajin
條目觀感
對於目前的這個「南京大學」條目,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太小家子氣: 似乎生怕別人看輕自己,不把自己的優點說透不甘心,而說的東西又大都不相干。
- 問題一: 連太學和國子監都扯上了,簡直尋根成癖了。那是南京歷史,不是南大歷史。
- 問題二: 象《學衡》這樣的東西,「中華自然科學社」很難說與大學有什麼密切關係吧。要是北大校史*裡面扯《新青年》,我也會覺得很無聊,更不要說還要附上這麼長的人物名單。
- 問題三: 講學者的名字就列了這麼一大堆,喧賓奪主。
- 問題四: 列出這麼多校友幹什麼。校友的成就是校友自己的,若跟南大沒什麼密切關係,沒有對南大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就不應該提。
- 問題五: 這麼多「中華第一系」,寫起來不累,讀起來也累,漢語裡不是有「等」字嘛。
- 問題六: 傳統校風一節,文風浮誇,不忍卒讀。
我也曾是南京大學的學生,所以才挑這麼多刺。看得出編這條目花了不少功夫,但現在這個版本,實在有點肉麻。平實的敘述不會減損南大的光彩。這樣的溢美文章,反而讓人看輕。--Louer 21:08 2005年5月3日 (UTC)
- 同意Louer的看法,我也建議挺南大派先去看看人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大學是怎麼編的,這才是大家應有的風範!
- 另外上面說的所謂客觀事實不知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三段論你總知道吧?如果要證明你這句話是真的,那麼必須有大前提小前提。大前提是現代大學是指xxx的大學,小前提是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達到xxx的大學,才可以推出你的結論為真。可是現在的大前提是什麼?誰有「現代大學」的標準定義?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說法,你說具備xxx的就算是現代大學,別人承認嗎?隨便找幾個網頁看看[1][2],所謂現代大學的說法根本就是眾說紛紜,你所說的客觀事實連大前提都不成立,又何談結論是客觀事實?這不是笑話嗎。--3dball 21:33 2005年5月3日 (UTC)
- 南京大學的學生未必對南大了解夠多。這裡可以一一簡單作答:
- 回答問題一:太學和國子監是前身淵源,民國中央大學時期校方的官方歷史沿革資料一直這樣追溯,只是中共來了切斷了大陸人民機構和中國歷史傳統的關係,後來才不敢提這些。尋根癖是很好的事情,尤其百科全書,更需要這種精神。
- 回答問題二:《學衡》、「中華自然科學社」等等和南大的關係,你最好查明再作評論。事實上,這些學術社團或者刊物,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大學的命脈之一,當然不可或缺。
- 回答問題三、四:對於一個學校,從某個角度基本上可以人為他只有兩樣東西,一個就是他的教授學者,一個就是他的校友。他們是真正的主人,何以說是喧賓奪主?
- 回答問題五: 第一系能夠全部列出來為什麼要省去?如此百科全書豈不變成百科片書?難道第一太多你覺得難過,以後妒嫉?
- 回答問題六: 傳統校風完全是依據有關出處,當然不必是所有人認同,但作為一個學校的整體,主流如此。
「太學和國子監是前身淵源,民國中央大學時期校方的官方歷史沿革資料一直這樣追溯,只是中共來了切斷了大陸人民機構和中國歷史傳統的關係,後來才不敢提這些。尋根癖是很好的事情,尤其百科全書,更需要這種精神。」
- 事實上,中央大學官方並沒有一直這樣追溯,柳詒徵也沒說過中央大學繼承了太學。事實上,中央大學跟太學沒有哪怕一丁點的聯繫。中國唯一繼承太學學統的大學只有一所,那就是北京大學。太學、國子監乃中國最高學府,豈是三江師範學堂這樣的地方學校(兩江總督府)所可以僭越繼承的?國子監有最高教育行政功能,而全國只有北大才擔當過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構(衙門)。就算我們把三江師範、南京高師、東南大學等歷史都砍掉,就從中央大學算起,也毫無論據證明中央大學是行政上所保證的「最高學府」,頂多是規模最大、當時政府最器重的大學而已。而全國只有北大(京師大學堂)曾經是行政上保證的中國最高學府。
- 三江師範學堂雖為兩江總督府所辦,地位不比京師大學堂,但是實際的規格還是很高的。三江師範學堂是江南最高學府,由江南三省,即江蘇(含今上海)、安徽(安徽和江蘇原來合稱江南省)、江西三省出資。江南自古富庶,人文厚實,所以作為投資上最多的江南第一學府,也顯得與眾不同。三江師範學堂建立的時候,張之洞調要求仿照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精繪圖式,詳定章程,總期學制悉臻完備合法」,所以最初是仿照東京大學建立的,連校舍都是仿照東京大學。當時的《東方雜誌》1904年就有這樣的報道:三江師範學堂「校舍俱系洋式,壯麗寬廣,建築耗費,不亞於日本東京大學。現正趕工,明秋即可落成。」。當時從日本聘請來教授近代課程的師資,水平也算不錯,比如最早的日本總教習菊池謙二郎,原來是日本高等學校的校長,後來的日本總教習松本孝次郎的,原來是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總教習。當時一般認為兩江師範學堂的水平,和日本的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類似,中央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蘇雲峰的《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一書中,有評論「「即令與同一時期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優級師範相比,也不遜色。」。不過兩江師範從1904年開學,到1911年停學,只存在了幾年時間,而且主要是培養當時社會所亟需的中學師資。後來的國立南京高師、東南大學,雖為國立,實際上是東南最高學府,經費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分攤。
- 京師大學堂繼承了北京國子監嗎?京師大學堂當初和北京國子監是兩個並列的學校。京師大學堂兼作為教育行政機關,管理全國新式學堂;北京國子監兼作為教育行政機關,主管全國的舊式學堂。作為教育行政機關,相當於現在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是兩回事情。1905年,成立學部,主管全國教育,北京國子監被撤銷。並不存在京師大學堂繼承北京國子監的問題。況且,就繼承來說,如果說清朝的北京國子監繼承明朝的北京國子監,但是能說明朝的北京國子監繼承了明初的南京國子監麼?明朝北京國子監是在原來北平府學改建的,當然南京國子監有一部分人員參與了北京國子監的創建,但是南京國子監和北京國子監是並存的。
- 其實要說完全的繼承,比較難,比如京師大學堂1900年停辦,兩年以後建立的京師大學堂,是否還是原來的那個京師大學堂?兩江師範學堂1912年停辦,1915年開學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是否能繼承兩江師範?北洋大學堂一度消失了多少年,抗戰後復建的能否繼承以前的?台灣復校的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其實都是1950年代以後建立的,能夠繼承以前的學校?
- 至於最高學府,看怎麼定義。京師大學堂稱為最高學府,但是學校的水平、學風都卻很差,不堪作最高學府,那些年也沒有培養出多少人才(北京大學出的知名人物多數都是蔡元培做校長以後畢業的,不過偏重於政治人物)。民國早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北京大學作為首都第一學府,也堪稱全國最高學府,但是辦學不如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真正的全國第一學府是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的時候,不要說「中央」兩個字,實際的地位當然也是位居全國最高學府,學生都戲稱天子門生,蔣中正做過校長,國家元首做大學校長,可謂空前絕後,古代的皇帝也沒有親自擔任國子監或者太學的校長的。那時候的全國名校聯考,70%的考生都把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願,其他幾所名校占30%。可見當時的地位。 ~Bajin
- 我是前面提出「南大不可能繼承太學」這一問題的人。我再回復一下。北京國子監與京師大學堂(北大)的確共存過幾年。一個是舊式最高學府兼舊式「教育部」,一個是新式最高學府兼新式「教育部」。兩者似乎是兩條平行的軌道,並無直接繼承關係。但是1904年國子監裁廢,同時把國子監的「教育部」功能與京師大學堂的「教育部」功能合併為清朝的「學部」。之後只剩下京師大學堂作為全國最高學府了。這個難道不是一種最高學府學統的傳承嗎?如果你硬要說這個不算傳承,那麼明朝國子監就一定不是傳承的元朝國子監,清朝國子監也一定不是傳承的明朝國子監。它們也會有共存,然後一方消亡,一方成為正統的經歷。但是它們卻的確是「最高學府」意義上一脈相傳的,就正如清朝首任皇帝並非直接傳承明朝末代皇帝,但是他們之間有「正統」的傳承和轉移。北大不但是傳承古代的最高學府,而且是新學(西學)最高學府的開創者,這樣的地位再也不會有第二個。所以有北大「上承太學正統,下立新學祖庭」之評價。
- 反觀南大,卻並無這種傳承。最初的三江師範學堂作為地方學校不可能傳承太學,現在的南大也並非中國最高學府。如果一定認為南大歷史上的某一個階段(即中央大學階段)可以認為是最高學府的話,那麼南大也只能傳承北大,而不是位於南京的太學。學統的傳承是精神意義上的,即「最高學府」地位的傳承,而不是地理上的。但是民國後期,北大也並未消滅,中央大學的行政地位也並不比北大高,故而中央大學也名不正言不順。更何況南大一直認三江師範學堂這樣的地方學校為其前身呢?(如果南大割斷歷史,從中央大學算起,倒是似乎還可以沾一點邊)。所以南大與太學之間,事實上沒有任何關係。
- 另外,京師大學堂停辦過兩年,後來復校,地址一樣,校名一樣,國家和民眾的認同都一樣,怎麼不是同一所大學呢?而從兩江師範學堂停辦到南京高師的建立,雖然地址一樣,但是校名變了,校長我不知道變了沒,國家和民眾的認同恐怕也不同,這種傳承還要打個問號。事實上,浙大自稱傳承求是學堂也是假的。因為求是學堂1903年就停辦了,1927年浙大才合併了幾個專門學校而成立。浙大也是單純的地址上的傳承。國內大學之歷史,假的太多了。而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無其他變化)的歷史則是最無可挑剔的。
- 至於京師大學堂(北大)在蔡元培之前的表現,的確不理想。但是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因為國子監、科舉被廢除,大家都以進「大學堂」(北大)為科舉的延續。這個卻的確證明了北大對太學從精神意義上的傳承。中國第一個學制——壬寅學制中,明確規定「大學堂」(北大)為全國唯一的大學堂,其他學堂最高只能是高等學堂,高等學堂的畢業生才可以進入北大學習。在壬寅學制中,北大是唯一的金字塔的頂端(當時的人們以為全國只要有一所大學即可)。另外,學制規定,北大(大學堂)畢業生給予進士及第身份,這個再次證明了北大對我國古代最高學府的傳承。
- 1910年,京師大學堂創辦分科大學,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本科教育,也標誌着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綜合性大學的形成。北大獨一無二的開創性鼻祖地位再次得到證明。~YangtzeSea
讓人看輕看重與否,都不能影響對重要的事情做記錄。百科全書的意旨是提供知識。Dictioner 21:36 2005年5月3日 (UTC)
- 如果不能站在一個寬廣的角度看待南大,對南大了解再多,也不過是「管中窺豹」;如果沒有博大的胸襟,如何能夠為人類提供不帶偏見的知識。如何算是密切相關,多少是個主觀的判斷,我也不能勉強你。我建議你改進的,更多是文風和表達方式。其實任何一個大學條目,多多少少都會有拔高的地方和浮誇的語言。但唯有「南京大學」的條目,弄到這麼多人反感,莫非大家都跟南大有仇。希望你能多聽取大家意見,編出更好的南大條目。--Louer 22:32 2005年5月3日 (UTC)
- Expertedu,建議你沒必要那麼斤斤計較,寬容一點。前輩的好的精神,應該是希望大家都可以來繼承發揚。百科全書這裡的介紹,和官方不一樣,尤其背景和目的。現在學校完全被意識形態所支配,所以其對自己、包括對歷史的官方介紹都很片面。百科全書,比如歷史部分,其實正史是一個目的,就是要大家了解我們事實上曾經怎樣過,現在又是怎樣的,對未來有幫助。比如現在被共黨所控制,這種情形本來就不符合南大歷史上前輩們期許的本來面貌(這個意義上台灣校友復校的中央大學,因為環境的關係,事實在很多方面有更好的傳承)。所謂大學,乃自由學術、獨立教育之地,豈容黨派滲透、控制?正如學衡前輩所秉持的「無偏無黨,不激不隨」,這和古士大夫「君子不黨」有同樣的精神,前校長郭秉文也倡導「學者治校,學者不參與政黨、政治」,後來中央大學時期因為最高學府的緣故成為國共兩黨活動爭奪青年和知識界的地方,所以40年代顧孟余校長再次提出「學術思想自由,一切黨派退出學校」的主張,大受歡迎。不過,自從共黨統治學校以來,這樣最本質的大學精神丟失了,何以堪稱大學?一所大學,為某一個黨派控制,或者為各政治團體所滲透,大學何以為大學?大學本身應是獨立於政治的一種力量,他不代表任何個別黨派團體的利益,代表的是真理、良知,而一個為黨派所操控的學者或者學校如何能以中正之眼光從教為學?所以,這裡應該是不同於共黨控制的官方版本的介紹,特別說明那些被官方刻意壓抑的良好部分,而且這些部分是希望更多的來傳承,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都是歡迎的,尤其歡迎他們繼承那些真正的大學精神,發揚前輩的事業,以便促進做更健康的教育和健康的學術。 Dictioner 10:15 2005年5月15日 (UTC)
我的觀感是,歷史、校風部分寫得還不錯,重大的部分許多都寫進去了。一個很大的缺憾是現狀介紹得太少,可以補充一下 ~~BBS
一點忠告
呵,不錯,我是東南大學的,那又如何呢?我自信自己是按照wikipedia的原則編輯和討論的。NPOV是我在維基的行事原則,而不是所謂的某校利益,我在這裡的唯一身份是wikipedia的編輯和讀者。我以前說過我不會再參與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的編輯,直到後來User:用心閣加入,我覺得有希望把這一系列條目寫得更中立,事實也如此。我很感謝他。
事實上,我早就覺得來自南大的幾位wikipedian在維基進行編輯的目的並非僅僅是共享知識。在很多bbs上都能看到南大的同學用自己在維基編輯的這些並沒有受到中立性檢查的條目來作宣傳,或者拿其他條目攻擊其他學校,這也是在東南大學條目產生編輯戰的原因之一。看到這裡的wikipedian苦心維護的中立和客觀被這樣濫用,你們好意思麼?那些bbs上的讀者看到維基的條目居然是這樣的,會有什麼感想?!你們自己想想!其實,即使來這裡僅僅是為了樹碑立傳,一直編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那也沒有關係,維基也需要這些知識,但是你們編輯的時候要按照維基的原則來做!最後說一遍,雖然你們來維基比較早,但是你們並沒有理解什麼是維基的精神。請你們放開你們自己狹隘的「權益觀」,真正作一個維基人,按照一個維基人的標準去寫、去討論、去思考!--Alexcn 03:57 2005年5月4日 (UTC)
- Wikipedia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Expertedu、Dictioner、Alexcn、3dball的用戶貢獻,誰500條內翻來覆去離不開南大東南,誰是為Wikipedia誰是為南大自己,誰公誰私大家一目了然!本來我對南大的印象不錯,也有好幾個南大的同學,wiki上這幾個南大人的言行,動不動就口出不遜,急盡攻擊謾罵之能事,唉...無話可說!--3dball 10:06 2005年5月4日 (UTC)
- 維基百科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好在不容許撒謊的東西存在,而且討論可以累計,不僅展現真實的內容,而且展現一個人或者個群人的品格。判斷公允與否的標準,是看你實際的內容,而不是其他東西。誰在有道理,誰在撒謊,誰在盜竊南大歷史,一目了然,仔細看Talk:東南大學中的討論,只能展示事實。本條目沒有看出任何地方存在爭議,為什麼要加contro?請討論事實際內容,不要羅索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有問題,請提出來,上面也有分別討論的出主題,有問題提出依據,不要只說空話。我相信大家都認同,真理越辯越明。 Expertedu 11:03 2005年5月4日 (UTC)
- 不就是些關於大學歷史的條目嗎? 至於上綱上線到「盜竊南大歷史」,「真理越辯越明」的地步嗎?關於南大條目,沒那麼多真理不真理的問題,無非是寫得中正平和還是寫得誇張肉麻的問題。作為南大校友,我希望南大的條目能寫得讓人看了不反感。如果你認為你的真理就是要把母校的條目寫得讓人一看就起雞皮疙瘩,那你就繼續你捍衛真理的事業吧。最後,既然你那麼愛說真理,我也有一句關於真理的話送給你,「唯一的真理就是學會解脫對真理無理智的狂愛。」--Louer 15:15 2005年5月4日 (UTC)
- 維基百科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好在不容許撒謊的東西存在,而且討論可以累計,不僅展現真實的內容,而且展現一個人或者個群人的品格。判斷公允與否的標準,是看你實際的內容,而不是其他東西。誰在有道理,誰在撒謊,誰在盜竊南大歷史,一目了然,仔細看Talk:東南大學中的討論,只能展示事實。本條目沒有看出任何地方存在爭議,為什麼要加contro?請討論事實際內容,不要羅索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有問題,請提出來,上面也有分別討論的出主題,有問題提出依據,不要只說空話。我相信大家都認同,真理越辯越明。 Expertedu 11:03 2005年5月4日 (UTC)
誰說「不容許撒謊的東西存在」?維基百科並不判斷是誰在「撒謊」,它是要將各種有影響的觀點都陳述出來的。如果按照Expertedu的邏輯,那麼象神創論、永動機等類似的條目都不允許存在了。Expertedu的癥結就在於固執的認為自己壟斷了真理!你可以自己認為你的觀點是「真理」,但請不要從正文裡去除別人的觀點。--Mountain(Talk) 12:24 2005年5月4日 (UTC)
如果異議,請提出來並說明依據加以討論,不要說空話
現在恢復爭議標誌,對本條目如果有異議,請提出來並說明依據加以討論,不要說空話。另外,同一個話題清在同一個專題下完整討論,包括前面開闢的專題。謝謝。如無異議,或者某些人提出異議卻不做討論或者沒有依據,將取消爭議標誌 。Expertedu 11:18 2005年5月4日 (UTC)
- 這個條目的特點:假大空
民國時期的中央大學,是國內大學中的佼佼者,但中央大學,解放後被分割成南京工學院 (八十年代更名為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幾所學校,工學院在工科方面很強,而南大則擅長文理。 中央大學,本來是幾所學校共同的歷史,但看到南大的條目上,連篇累牘地介紹自己民國時期的歷史、人物,甚至可笑地追溯到 "吳永安元年",太自欺欺人了。而對解放後重大的院系調整,則語焉不詳。 個人認為,民國時期的歷史,應該放在中央大學的條目裡面,如果硬要塞在南大裡面,就太不符合實際了,光民國時期的建築來講,東大保留的不必南大要多?! 感覺這個條目是在自我塗抹粉飾,介紹學校成了人名的堆砌。 --農夫 13:45 2005年5月24日 (UTC)
- 歷史部分描述不清
歷史部分缺少主語, 全部都是「該校該校」,讓人摸不着歷史名稱改變與沿革。
另: 我也是南大校友,認為文中某些描述過於肉麻。南京大學是否是第一所現代大學,我以為這個觀點根本就一點點一分分沒有任何一絲絲一毫毫要書寫出來的必要。
--armor 13:45 2005年6月30日 (UTC)
- 南大跟太學到底有什麼關係?
南大最初是由兩江總督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堂」,我實在沒法看出這個學校跟「太學」有何等繼承關係。「太學」乃國家最高學府,都是由國家最高政權所立。而三江師範學堂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的地位。如果僅僅因為校址相近就算繼承的話。那我們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所學校也是繼承太學了?
- 感什麼叫「第一所現代大學」?
什麼叫「現代」?這個詞的表意太不清晰了,怎麼能作為論斷?1910年,京師大學堂(北大)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分科大學,分文科大學、格致科大學、農科大學、工科大學等。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教育的開端。至於什麼「學分制」、「選課」等,憑什麼說這個就代表了「現代大學」?那我說規模大於3000人的大學才算是現代大學,於是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是中國的第一個現代大學,行不行?
- 感覺比較過分
每個學院都單列條目是不是太過了。如果每個大學的校友都這樣搞,維基恐怕確實要成中國大學百科全書了。
這篇條目確實寫得太POV。關於各個學校的民國時期歷史,我建議都單列條目。很多大學院系調整時是被拆了,無所謂誰是正宗,希望某幾位南大的同志不要太固執了。
--越來越狂的嘴 17:05:36 2005年8月14日 (UTC)
古代近代部分寫了那麼多,現代部分就充斥着諸如「學校設有學生的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另外還設有醫院等服務機構。一般學生都為住校生,4~8人一個房間,學生需要交納住宿費,年住宿費大致相當於南京市人均年收入的10%。另外也設有專供留學生使用的宿舍,收費標準不同。」這種廢話,中國哪所大學不是這樣?這是一個高水平百科全書應有的水平嗎?是不是太丟中文維基的面子了?--3dball 18:27 2005年8月14日 (UTC)
發言之前請認真閱讀前人的討論
前面的專題討論都有很多,包括關於南京太學以及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課題。前面有人的提議已經不錯,一個課題集中在一個目錄下,建設性的討論請在相應目錄下進行。另外最好不要發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或者已經說明清楚的問題。發言之前請認真閱讀前人的討論,前人的討論已經很豐富了。 --Twiki 11:31 2005年8月16日 (UTC)
中國現代大學之父郭秉文在1920年代中後期的遭遇
《東大學潮:黨國代表楊銓與無黨派校長郭秉文》,張耀傑,說黨化教育的,刊登這篇文章的網站(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網站,www.bjsjs.net/)好像被共產黨封了? --Linsen 03:17 2005年8月23日 (UTC)
- 嗯,好像是。小百合海外站搜到兩篇有關的帖子:\\ --TCCA 14:36 2005年8月24日 (UTC)
发信人: nuhome(nuhom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 中国现代大学之父郭秉文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遭遇 发信站: 小百合BBS (Thu Jul 14 10:44:09 2005) 中国现代大学之父郭秉文及南京大学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遭遇 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在1920年代初那个自由的时代将南京大学建成中国第 一所现代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 好景不长 推行党化教育的国共两党开始渗透 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元老汪精卫(曾企图担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当时堪称中国民国执政 党国民党威望最高的领袖,比实权派蒋中正(后来中央大学时期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威望 还高)、民国的教育总长蔡元培... 社会主义流派方面,南大商科主任杨杏佛... 意图在国立东南大学以及全国推行党化教育,最终迫使倡导办学独立、学者治校、学术自 由的郭秉文校长离开南京大学,学校自此衰落,及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蔡元培再任教育 部 长,党化教育开始正式实施,国立东南大学被改为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后改为中 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但蔡元培专制的大学区制很快宣告破产,党化教育也受 到师生抵制 到1949年后,更大的灾难降临,更彻底的党化教育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 。。。。。 张耀杰:东大学潮:党国代表杨铨与无党派校长郭秉文(赐稿) 2005-06-28 张耀杰
发信人: cennery(cennery), 信区: Forum. 标 题: 學術獨立:南京大學歷史上的東大學潮與中大學潮 发信站: 小百合BBS (Thu Aug 11 21:49:50 2005) 南京大學校史鉤沉之“學者治校”-- 東大學潮 東大學潮 經現代大教育家郭秉文、劉伯明、陶行知等人的苦心經營,在1920年前後的南京高師、東 南大學時期,南京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至南京高等 師範學校改建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已經擁有五科三十系,全科齊全,為全國之最。 這些教育家中,劉伯明是學界的精神領袖,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自由教育的倡導人 ,高標碩望,領袖群賢。陶行知對中國的教育革新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郭秉文,才 高望重,規劃運籌,1920年代初將南京大學建成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居功至偉。 中國現代大學之父郭秉文認為,學校是學術機構,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非學者不能擔當起 此任務。他強調,教育不應捲入政治風潮,政治更不應該干預教育,學校應由教育家獨立 去辦理,否則不能保持學府的純潔性,學者就是學者,不親近政治勢力。他自己畢生未參 加任何黨派。孫中山曾邀請他參與革命大業,他也未從命,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郭 秉文的“學者治校,學者不參與政黨、政治”的思想,對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和改名後的 中央大學以及整個教育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國民黨對中國局勢控制的加強,推行黨化教育的政黨勢力開始醞釀向教育界滲透,東 南大學學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它直接導致了南京大學在1920年代中後期的慘澹蕭條。 東大學潮自1925年1月始,歷時長達三年之久。 〈「學閥」乎?「黨化」乎?民國十四年的東南大學學潮〉, 民國84年3月 呂芳上 (Lu, Fang-sang )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目前進行之研究計畫(名稱): 抗戰時期黨國體制的運作:國際最高委員會研究1938-19 47
source: lilybbs.us
該條目充斥着自我膨脹的不良心態
建議該條目主要編撰者參考中國其他幾所知名度在該校之上的大學的編撰方式和結構。就目前版本來說,實在難以稱之為中立或客觀。16yards 03:30 2005年10月12日 (UTC)
「其他幾所知名度在該校之上的大學」,知名度是你定義的?哪裡不中立、客觀?我看你才是作人為賤的不良心態 國民黨黨員 03:34 2005年10月12日 (UTC)
至少北大、清華比南京大學知名吧。看看這個條目,實在是狂妄到不行。樓上的注意用詞也頗有該條目的特質啊,一樣的狂妄無知自大220.166.174.57 03:49 2005年10月12日 (UTC)
- 首先,對自己無知的事情不要胡亂發言. 其次,要尊重接受事實,善于欣賞他人. Xinanlianda的話有道理,轉到後面. 不過,最好不要罵人--難忍無知胡發言 06:11 2005年12月14日 (UTC)
16yards, you need to learn basic politeness and gentlemanness。國立中央大學保持着國家的文化命脈,和全民族同赴國難的時候,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某些人還在西南聯合大學的名義下躲在雲南王的褲襠下破壞蔣公領導的全民族的拯救亡文亡種的抗戰呢。 國民黨黨員 03:53 2005年10月12日 (UTC)
自私的中國人阿,怎麼說你們呢?就見不得別人發財?你們天生就是變態的妒忌心人?醜陋的中國人阿!!!....出處都擺在那裡,你們還一個一個跳出來不承認?你們這些醜陋的中國人,就不會學會欣賞別人的亮點?有本事你也取得點榮譽來讓人欣賞!!!還想刪條目,失去了這些重要的歷史知識百科全書還能成為百科全書嗎?每個行業不要自己最有影響最有個性的事情寫出來,這樣的條目有價值嗎?不知道你們....良心都給狗咬了。....不知道就不要跳出來亂說。醜陋的日本人書都出來了,看來不出醜陋的中國人樣的書讓你們反省一下無可救藥阿!!!$$$ --Xinanlianda 2005年12月13日 (UTC)
真理在人的良心裡
任何的評價,絕非共黨或者其他某一黨說了算。真理、真正的歷史,在人的良心裡。任何意圖否定歷史傳承、篡改現狀真實描述的人,最終都逃不過良心的譴責,也不能最終得逞。 國民黨黨員 04:06 2005年10月12日 (UTC)
歷任校長
經仔細考證,許多可能的校長,並沒有真正上任,如胡敦復、桂崇基、吳稚暉、任鴻雋等人,此外還有陳逸凡、秦汾、 段錫朋、劉光華等人,有的是代理校長,有的是被任命為校長但沒有真正上任或者沒有能夠上任。幾位主要的代理校長,劉伯明、蔣維喬、李四光、郭令智、陳懿,保留,但註明是代校長。 --Wikinu 05:26 2005年11月17日 (UTC)
新加的「校風傳統」一段...
看完就一個感覺,酸得想吐。--3dball 18:59 2005年11月17日 (UTC)
- 呵呵,看起來彆扭,像基督徒歌頌耶穌基督一樣的。大概像校歌那樣,「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孔子是否是千聖會歸呢,好像是信仰的成分,帶有儒教的成分了,不是理性的討論範圍,就像佛教弟子歌頌釋迦牟尼一樣了。不過和世界上的其他大學比恰里,基本上還算是那麼回事情。--Wikinu 03:46 2005年11月18日 (UTC)
關於建立時間和校慶日
關於建立時間,我查了一下資料,是1953年共產黨治下的南京大學官方才將建立時間確定為1902年。民國的時候,中央大學把建立時間定為1915年。而南京高師、東南大學的時候,更習慣稱為南京國子監,好像是明朝時代來的。在我看來,其實都是政治因素在作祟。中國的任何朝代,往往都對前朝持貶損態度,以維護自己推翻前朝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學校在歷朝的追溯也很有意思:
- 「民朝」(姑且稱中華民國時代為民代,其實基本上也是專制統治)後期的時候,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自稱為國民黨正統,孫中山國民黨是推翻清朝的,所以不能以清朝三江師範的建立時間為成立時間;而且,定都南京前是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國民黨討伐的政敵,也不能以北洋政府時期南京高師建立的時間為成立時間,所以起初中央大學官方自稱為全新建立的學校,和北洋時期的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劃清界限,習慣把1928年稱為中央大學一級,1929年稱為中央大學二級,以此類推,所以1937年出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十周年紀念冊》。不過師生還是習慣連在一起稱,當時還有南高、東大、中大畢業同學會之類的組織;後來北洋這個敵人早已成為歷史,已經無所謂了,所以民朝朝廷的口氣才有放鬆,學校才正式把北洋政府時期成立的南京高師開學年份作為建立時間,所以現在台灣的中央大學的建立時間確定為1915年。
- 「共朝」(姑且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為共代)時期,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為南京大學,不過官方不好意思把1949年作為南京大學一級,把1950年作為南京大學建校一周年,不過到了院系調整後的1953年,官方確定建校時間的時候,就開始否定民朝了,說自己是民朝的敵人清朝的時候建立的,所以不再把1915年作為建立時間,而是清末的1902年,也就三江師範建立的時間--其實1902年還不是建立,只是在準備建立「一大師範學堂」,名字還沒有定好,所以其實要說1902也只能說是「一大」(師範學堂),而不是三江。
- 再看民朝前期,也就是北洋政府時期,北洋時期基本上處於比較自由的狀態,即使是民國推翻的清朝,清廷遜位也保留皇宮,所以人們能夠有比較自由的主張和信仰。當時剛剛「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人們對前朝滿清多少覺得有些不是滋味,畢竟是外族統治的時期,所以雖然李瑞清可以紀念,但是卻不從最早的近代學堂三江師範開始追溯,而是喜歡說清前明朝的事,所以南京高師的文人習慣稱自己出身南京太學,所以像代校長劉伯明就被尊稱為「南雍祭酒」。
至於校慶日,目前的5.20完全是政治考慮,所謂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遊行基本上是共產黨的職業學生組織的反對中央國民政府的鬥爭,而且共產黨也承認,稱之為「第二戰線」。這種東西對於一所學校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好紀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污點,知識分子們其實是上了當——對於學術教育界和知識分子來說,民朝實在比共朝寬鬆得多。至於以前的校慶日,中央大學時期為6月4日,也有政治考慮,6月4日是國民黨改組北洋政府時期的國立東南大學為國立中央大學的日子;東南大學時期為6月6日,以國立東南大學籌備建立的時間為紀念日,雖無政治考慮,不過也不符合實際的情況,割裂了東南大學跟南京高師一脈相承的事實。 --Wikinu 03:15 2005年11月18日 (UTC)
世界古老大學的資料
偶然間在中華民國考試院查到一篇文章, '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 南雍薪火不息'. 收錄在中外雜誌61卷上, 作者是文化界著名人士王成聖先生. 聽説大陸時期國立中央大學畢業生常自稱出身南雍,這所大學在現今的大陸該是南京大學吧?第一次見到,有些好奇,是否還有更多有關的資料,關於傳統到現代嬗變相承的? ^^^^Rochunghwa 08:29 2005年12月5日 (UTC)
(因為議題原因這段12月留言也放在這裡 -Twiki 03:35 2005年12月2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