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鮮人
不逞鮮人是20世紀初日本人對有犯罪行為和參加反日運動的朝鮮人的稱呼。這個詞彙在戰前與「怪鮮人」[1]一詞一起在新聞上使用。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不逞鮮人 |
假名 | ふていせんじん |
平文式羅馬字 | Futei Senjin |
最初這個詞彙用來指日韓合併後對日本政府不滿的內地朝鮮出身者、滿洲的朝鮮人反體制派[2]、朝鮮獨立運動家[3]或犯罪者。如今這個詞彙被視為歧視語。[4]
1919年,朝鮮半島發生反對日本統治的三一運動,各地朝鮮人對日本人進行恐怖襲擊,日本人對朝鮮人非常恐懼和不安,常使用這個詞彙,一時間成為了流行語。[5]
相關事件
編輯- 李王世子暗殺未遂事件發生後,日本媒體報導犯人徐相漢時使用「不逞鮮人」這一稱呼。
- 關東大地震時朝鮮人發起暴動,日本媒體報導上同樣使用這一詞彙。
參見
編輯相關作品
編輯- 中西伊之助寫有短篇小說《不逞鮮人》。
外部連結
編輯- 水野直樹「戦前日本在住朝鮮人関係新聞記事検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4年10月1日閲覧。
參考
編輯- ^ 京城日報1921年8月17日、神戸又新日報1923年4月25日
- ^ 小林, 諦亮, 不逞朝鮮人の正體, 大陸ローマンス, 三水社, 1927 (日語)
- ^ 黃善英『揺動と不動 : 中西伊之助の「不逞鮮人」と「北鮮の一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比較文學・文化論集』20, 67-79, 2003-03-30 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文化研究會
- ^ 金富子『関東大震災時の「レイピスト神話」と朝鮮人虐殺――官憲史料と新聞報道を中心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原社會問題研究所雑誌』 (669), 1-19, 2014-07 法政大學大原社會問題研究所
- ^ アンドレ・ヘイグ中西伊之助と大正期日本の不逞鮮人へのまなざ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立命館言語文化研究 22(3), 81-97, 2011-01 立命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