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安(?—?),又稱高景安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五世孫,北魏宗室,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元景安沉着機敏有才幹,少年時善於騎馬射箭,善於侍奉人。元景安以爾朱榮大將軍府長流參軍起家官,加寧遠將軍,又轉任爾朱榮大丞相府長流參軍。高歡平定洛陽後,領軍婁昭推薦元景安補任京畿都督,元景安的父親元永啟奏把代郡公的爵位授予元景安,元景安又加前將軍太中大夫。元景安後隨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中。天平末年,東魏進攻西魏,元景安在戰場上歸附東魏。高歡稱讚元景安,當即以元景安補任都督。興和年間,元景安轉兼領親信都督。邙山之戰時,元景安奮力作戰有功,獲賜爵西華都鄉男,代郡公如故。高澄入朝時,元景安隨從前往鄴城。當時東魏和南梁交好,互相派遣使者,元景安馬術嫻熟神妙,性格寬容又有原則,每次南梁使者前來,元景安經常與斛律光皮景和等人接待客人並騎馬射箭,見到的人都稱讚他。高澄繼承霸府後,元景安上奏削減自己的封國分賜給將士,因此改封石保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加安西將軍。元景安又出任通州刺史,加鎮西將軍,爵位晉升為伯爵,增加食邑總計六百戶,其餘官職如故。天保初年,元景安加征西將軍,另外加封興勢縣開國伯,兼任定襄縣縣令,獲賜姓高氏。天保三年(552年),元景安跟隨齊文宣帝高洋在代川擊敗庫莫奚,轉兼領左右大都督,其餘官職如故。天保四年(553年),元景安跟隨齊文宣帝在黃龍討伐契丹,兼領北平郡太守。之後元景安屢次跟隨齊文宣帝擊敗柔然,升任武衛大將軍,又轉兼領左右大將軍,兼任七兵尚書[1][2]

當時北齊開始修築長城,邊鎮戍所沒有建立,突厥強大,朝廷憂慮邊境可能會被侵犯,詔令元景安與各路軍隊沿着邊塞進行防守。北齊的督帥將領很多,而且他們率領的士兵財產富裕,於是公開進行賄賂。齊文宣帝聽說後,派遣使者追究核查,與元景安同行的將領貪贓納賄,只有元景安秋毫不犯。齊文宣帝非常讚嘆,於是詔令有關部門把收繳贓物中的五百匹絹賜給元景安,以表彰他的清白廉潔[3][4]

之後元景安轉任都官尚書,加儀同三司食干高平郡乾明元年(560年),元景安轉任七兵尚書,加車騎大將軍皇建元年,元景安又兼任侍中,乘坐驛站馬匹拜謁鄴城,慰勞各個官府,巡行視察風俗[5]

齊孝昭帝高演曾經和群臣在西園聚飲射箭,文武官員參與的有二百多人。設置的箭靶離大堂有一四十多步,射中靶心的賜給良馬和金玉錦段等。有一人射中獸頭,離開鼻子一寸多。只有元景安排在最後,還有一箭沒發,齊孝昭帝命令元景安射箭,元景安緩緩的整理易容,拿起弓箭拉滿,正中獸鼻。齊孝昭帝讚嘆叫好,特賜給馬兩匹,玉帛雜物又加常等[6][4]

大寧元年(561年),元景安加開府。大寧二年(562年),元景安轉任右衛將軍,很快轉任右衛大將軍天統初年,元景安署理并州尚書右僕射,很快出任徐州刺史。天統四年(568年),元景安出任豫州道行台僕射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572年),元景安升任行台尚書令,豫州刺史如故,封歷陽郡王。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南陳進攻北齊,都督吳明徹進軍秦郡,以黃法抃進軍歷陽,元景安率領步兵和騎兵五萬人來支援,齊軍在小峴修築城池,南陳左衛將軍樊毅和廬陵內史任忠大峴防禦,大敗齊軍,北齊的人馬和兵器全部被陳軍繳獲[7][8][9]。當年十二月,南陳定州刺史田龍升獻出長江以北的六州和七個軍鎮,向北齊投降,北齊派遣元景安率領軍隊接應。南陳派遣周炅出任江北道大都督,統帥各路軍隊討伐田龍升。田龍升派弋陽太守田龍琰率領兩萬軍隊在亭川防禦,高景安在水陵、陰山為田龍琰的後援。周炅分派軍隊進攻,自己身先士卒率領精兵進攻田龍升,田龍升大敗,高景安逃走,江北之地全部被南陳收復[10][11][12]。元景安在邊境州,鄰接他國邊境,安定邊境,不互相侵略,居民感到安寧。元景安的轄區內蠻族多漢族少,元景安對他們恩威並重,所有人都得到安寧和睦,等到武平末年,元景安招攬撫慰的新來蠻族繳納租稅的有數萬戶。武平六年(575年),元景安被徵召入朝出任領軍大將軍。北齊滅亡後元景安在北周為官,以大將軍、大義郡開國公的身份率領部眾討伐稽胡,在戰鬥中陣亡[13][14]

其他

編輯

北齊天保十年(559年),太史上奏說:「今年應當除舊布新。」齊文宣帝元韶說:「漢光武帝劉秀什麼原因可以中興漢朝?」元韶說:「是因為誅殺劉氏宗族沒有殺盡。」齊文宣帝於是誅殺元氏宗族來做厭勝之術,在五月誅殺了元世道元景式等二十五家血緣較近的北魏宗室,其餘十九家也都被囚禁限制行動。七月,大肆誅殺元氏,自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以下的後裔全被殺光。元景安血緣關係較遠,請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說:「怎麼可以拋棄自己的宗族,追隨其他的姓。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元景安向齊文宣帝報告了這些話,還牽扯到元景皓的另一堂弟元豫,說元豫也附和元景皓。元豫供稱:「那時我用衣袖掩住元景皓的嘴巴,說:『哥哥不要亂說話。』」再問元景皓當時的情形,與元豫所說相同,元豫被免罪,元景皓被收捕後誅殺,他的家屬被遷徙到彭城。於是只賜給元景安一人姓高,元家其他人都任憑本姓[15][16][17][18][19][20]

家庭

編輯

高祖

編輯

父親

編輯
  • 元永,北齊大司農卿、金紫光祿大夫、乾鄉男

兒子

編輯
  • 元仁,隋朝丹陽郡太守

延伸閱讀

編輯

[]

 北齊書·卷41》,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釋褐爾朱榮大將軍府長流參軍,加寧遠將軍,又轉榮大丞相府長流參軍。高祖平洛陽,領軍婁昭薦補京畿都督,父永啟回代郡公授之,加前將軍、太中大夫。隨武帝西入。天平末,大軍西討,景安臨陣自歸,高祖嘉之,即補都督。興和中,轉領親信都督。邙山之役,力戰有功,賜爵西華縣都鄉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隨從在鄴。於時江南款附,朝貢相尋,景安妙閒馳騁,雅有容則,每梁使至,恆令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世宗嗣事,啟減國封分錫將士,封石保縣開國子,邑三百戶,加安西將軍。又授通州刺史,加鎮西將軍,轉子為伯,增邑通前六百戶,余如故。天保初,加征西將軍,別封興勢縣開國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三年,從破庫莫奚於代川,轉領左右大都督,余官並如故。四年,從討契丹於黃龍,領北平太守。後頻從駕再破茹茹,遷武衛大將軍,又轉領左右大將軍,兼七兵尚書。
  2.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元景安,河南洛陽人,魏昭成皇帝之五世孫也。高祖虔,陳留王。景安沈敏有干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父永啟回代郡公授之。隨魏孝武帝西入關。天平末,周、齊交戰,景安臨陣東歸。芒山之戰,以功賜爵西華縣男,代郡公如故。景安妙閒馳騁,有容則,每梁使至,恆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天保初,別封興勢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累遷兼七兵尚書。
  3.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突厥強盛,慮或侵邊,仍詔景安與諸軍緣塞以備守。督領既多,且所部軍人富於財物,遂賄貨公行。顯祖聞之,遣使推檢,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帝深嘉嘆,乃詔有司以所聚斂贓絹五百匹賜之,以彰清節。
  4. ^ 4.0 4.1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詔景安與諸將緣塞以備守。督領既多,且所部軍人富於財物,遂賄貨公行。文宣聞之,遣使推檢,唯景安纖毫無犯。帝深嘉嘆,乃以所斂贓絹五百匹賜,以彰清節。孝昭嘗與功臣西園宴射,侯去堂一百三十步,中的者賜以良馬及金玉錦彩。有一人射中獸頭,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後,有矢未發。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引滿,正中獸鼻。帝嗟異稱善,特賞馬二匹,玉帛雜物,又加常等。
  5.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又轉都官尚書,加儀同三司,食高平郡干,又拜儀同三司。乾明元年,轉七兵尚書,加車騎大將軍。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馳驛詣鄴,慰勞百司,巡省風俗。
  6.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肅宗曾與群臣於西園宴射,文武預者二百餘人。設侯去堂百四十餘步,中的者賜與良馬及金玉錦彩等。有一人射中獸頭,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後有一矢未發,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儀,操弓引滿,正中獸鼻。帝嗟賞稱善,特賚馬兩匹,玉帛雜物又加常等。
  7. ^ 《陳書·卷十一·列傳第五》:五年,大舉北伐,都督吳明徹出秦郡,以法抃為都督,出歷陽。齊遣其歷陽王步騎五萬來援,於小峴築城。法抃遣左衛將軍樊毅分兵於大峴御之,大破齊軍,盡獲人馬器械。
  8. ^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五年,眾軍北伐,忠將兵出西道,擊走齊歷陽王高景安於大峴,逐北至東關,仍克其東西二城。
  9. ^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五年,眾軍北伐。忠將出西道,擊走齊歷陽王高景安於大峴,逐北至東關,仍克其東西二城。
  10. ^ 《陳書 ·卷十三·列傳第七》:及炅入朝,龍升以江北六州七鎮叛入於齊,齊遣歷陽王高景安帥師應之。於是令炅為江北道大都督,總統眾軍,以討龍升。龍升使弋陽太守田龍琰率眾二萬陣於亭川,高景安於水陵、陰山為其聲援,龍升引軍別營山谷。炅乃分兵各當其軍,身率驍勇先擊龍升,龍升大敗,龍琰望塵而奔,並追斬之,高景安遁走,盡復江北之地。
  11. ^ 《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及炅入朝,龍升以江北六州七鎮叛入於齊,齊遣歷陽王高景安應之。於是令炅為江北道大都督,總統眾軍以討龍升,斬之,盡復江北之地。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及炅入朝,龍升以江北六州、七鎮叛入於齊,齊遣歷陽王景安將兵應之。詔以炅為江北道大都督,總眾軍以討龍升,斬之。景安退走,盡復江北之地。
  13.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大寧元年,加開府。二年,轉右衛將軍,尋轉右衛大將軍。天統初,判並省尚書右僕射,尋出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僕射、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進授行台尚書令,刺史如故,封歷陽郡王。景安之在邊州,鄰接他境,綏和邊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內蠻多華少,景安被以威恩,鹹得寧輯,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蠻輸租賦者數萬戶。六年,征拜領軍大將軍。入周,以大將軍、大義郡開國公率眾討稽胡,戰沒。
  14.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天統四年,除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授行台尚書令,刺史如故。封歷陽郡王。景安久在邊州,人物安之。又管內蠻多華少,景安被以恩威,鹹得寧輯。武平末,征拜領軍大將軍。入周,以大將軍、義寧郡公討稽胡,戰沒。
  15.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初永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時,諸元帝室親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徒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自外聽從本姓。
  16.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應和。豫占云:「爾時以衣袖掩景皓口,雲『兄莫妄言』」。及問景皓,與豫所列符同,獲免。
  17.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初,永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時誅諸元親近者,如景安之徒疏宗,議請姓高氏。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以白文宣,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徒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自外聽從本姓。
  18.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雲相應和。豫占云:「爾時以衣袖掩景皓口,云:莫妄言。」問景皓,與豫同,獲免。
  19.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陳紀一》:齊顯祖將如晉陽,乃盡誅諸元,或祖父為王,或身嘗貴顯,皆斬於東市,其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剖魚者往往得人爪甲,鄴下為之久不食魚。使元黃頭與諸囚自金鳳台各乘紙鴟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乃墮,仍付御史中丞畢義雲餓殺之。唯開府儀同三司元蠻、祠部郎中元文遙等數家獲免。蠻,繼之子,常山王演之妃父;文遙,遵之五世孫也。定襄令元景安,虔之玄孫也,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寧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誅之,賜景安姓高氏。
  20. ^ 《太平廣記·卷二六七·酷暴一》:北齊高洋以光武中興為誅劉氏不盡,於是大誅諸元,死者千餘,棄之漳水。有捕魚者得爪甲,為之元郎魚,人不忍食之。唯元巒、元長春、元景安三家免誅,巒以其女為常山王妃,春、安等以其多力善射故也。景安兄景皓曰:「寧為玉碎,不作瓦全。」景安奏其言,帝復殺之。自是元氏子孫,老幼貴賤無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