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坌
據傳為平埔族原住民部落名稱的漢譯,因別字而曾有八里岔的誤名
八里
八里坌 | |
漢字 | 八里坌 |
---|---|
白話字 | Pat-lí-hun |
台語羅馬字 | Pat-lí-hun |
方音符號 | ㄅㄚㆵㄌㄧˋㄏㄨㄣ |
神話傳說
編輯傳說曾有一人當過唐山的駙馬,然而其相貌醜陋,王妃(或公主)不喜,於是天子將其趕出宮,並賜予糧食、銀和船。駙馬於是帶着兄弟七人乘船抵達臺灣北海岸,並相約以芒草抽籤,四位抽中流血芒草者前往山區拓荒,成為高山族始祖;未抽中流血芒草的三人則留在平地開墾,成為平埔族-八里坌社的始祖[1][2]:22。
歷史
編輯1630-40年代:台灣荷西殖民時期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設立八里坌汛。
1731年:雍正九年,台灣北路營淡水營的守備缺又調升一級為都司缺。
1731年:雍正九年,設立八里坌巡檢,首任巡檢是魯浩,是當時北台灣最大的文官,管轄的地區包括整個大台北以及基隆一帶。
1737年:乾隆二年,八里坌建城。八里坌莊民有錢的獻地捐銀、沒錢的出公工,構築了一座土牆城堡,將巡檢的辦公廳舍圍起來,作為巡檢的駐地。
1750年:乾隆十五年,因風災造成巡檢署房屋損壞,八里坌巡檢遷移到新莊公館,此土城便逐漸荒廢,到清末僅存殘蹟。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這是一篇與臺灣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