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 (娛樂揸Fit人)
《後果》(英語:The Aftermath)是美國處境喜劇《娛樂揸Fit人》第1季的第2集,於2006年10月17日通過CTV電視網在加拿大首播[1],再於次日通過全國廣播公司在美國播出,並於1年後的2007年10月18日在英國播出[2]。與前一集《試播集》一樣,這一集也是由亞當·伯恩斯坦執導,天娜·菲編劇[3]。而客串出演的演員則包括嘉芙蓮娜·寶頓、湯姆·布勒克、泰迪·科盧卡、瑞秋·德拉徹、馬里克·潘考利、凱斯·鮑威爾、朗尼·羅斯、凱文·斯坎隆(Kevin Scanlon)和索拉布·瓦迪亞(Sorab Wadia)。
後果 | |
---|---|
《娛樂揸Fit人》分集 | |
劇集編號 | 第1季 第2集 |
導演 | 亞當·伯恩斯坦 |
編劇 | 天娜·菲 |
攝影師 | 湯姆·霍頓(Tom Houghton) |
製作代碼 | 102 |
首播日期 | 2006年10月18日 |
客串演員 | |
這一集劇情主要圍繞着《女生秀》劇組成員對請崔西·喬丹加入的反應,以及後者加入後對節目所帶來的變化展開。傑克·唐納尼(艾力·寶雲飾)將節目的名稱改成《TGS和崔西·喬丹》(TGS with Tracy Jordan)讓這些變化更加明顯,簡娜·瑪隆妮(簡·科拉克斯基飾)對此深感沮喪。麗茲·萊蒙(天娜·菲飾)想方設法既要讓劇組成員滿意,又要讓崔西開心,於是她在一條遊艇上舉辦了一次聚會。
劇情
編輯傑克·唐納尼決定讓崔西·喬丹成為《女生秀》的主打明星,麗茲·萊蒙對此非常不滿。簡娜·瑪隆妮擔心崔西會讓自己在節目中變成無關緊要的人,崔西則對自己的新工作感到相當滿意。傑克很快又擅自決定把《女生秀》更名為《TGS和崔西·喬丹》,這讓麗茲和簡娜感到惱火。傑克讓崔西和簡娜一起為節目拍攝一段宣傳片,結果崔西不但連簡娜的名字都不記得,而且完全是他一個人在說話,簡娜甚至沒插上嘴,她對此更是憤怒。宣傳片拍攝完成後,麗茲試圖安慰簡娜,她說劇組裏誰都不喜歡崔西,傑克則是後者還在這個節目中出現的唯一原因。誰料想,簡娜的話筒還沒關掉,所以整層樓都聽到了麗茲剛才的話。
麗茲又試圖在排練期間向崔西說好話,她又開始描述簡娜和劇組裏其他成員的缺點。過了一會兒電視台的雜工跟班肯尼斯·帕塞爾(Kenneth Parcel,傑克·麥克布瑞爾飾)又告訴麗茲,原來她說的話也正通過劇組之前安放的鏡頭全程直播,樓層里所有的人都能聽到她的話……麗茲的手下朝她扔水杯、麵包、三明治等雜物來表示不滿。為了收拾局面,麗茲和崔西商討後決定到一艘遊艇上舉辦聚會請大家參加。在遊艇上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包括簡娜在內的所有人都很開心,可麗茲很快發現這根本不是崔西的遊艇,而且真正的主人馬上和大隊警察一起出現了。次日麗茲得知傑克付了一筆數額不明的款項收買報社避免發佈崔西的負面消息,但新聞上還是出現了一張簡娜的照片,後者對此深感榮幸。
製作
編輯曾在《周六夜現場》中長期和天娜·菲合作的瑞秋·德拉徹是扮演簡娜一角的最初人選,但全國廣播公司於2006年8月宣佈由簡·科拉克斯基取代德拉徹出演簡娜一角[4][5][6]。執行監製洛恩·米高斯宣佈德拉徹雖然不會在劇中出演主要角色,但還是會在多集節目中以多個不同的身份亮相[7]。在上一集《試播集》中,德拉徹扮演的是《女生秀》節目的養貓人葛麗泰·約翰森(Greta Johansen)[8],而到了這一集中,她飾演的則是一位名叫瑪麗婭(Maria)的女傭,麗茲在遊艇上的一個衣櫃裏發現了她[9]。
反響
編輯根據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的數據,《後果》在美國首播時有571萬戶家庭觀看。在18-49歲人群中擁有2.3 / 7的收視率,這個數字的意思是在美國所有18-49歲人群中,有2.4%在首播當晚觀看了《後果》,而在當時有看電視的這個年齡段觀眾群中則有5%選擇收看這集節目[10]。與《試播集》相比,觀眾人數少了242萬[11]。節目在英國播映時吸引了50萬觀眾,占該時間段電視觀眾人數的4%,《衛報》認為這個成績「讓人失望」,與試播集相比也少了20萬人。後者當時吸引了70萬觀眾,播出時段收視率為6%[2]。
IGN網站的羅拔·坎寧(Robert Canning)感覺《後果》和《試播集》相比更有凝聚力,但仍然有着兩個主要角色毫無特色和劇情缺乏驚喜的毛病。他稱讚了麗茲和傑克兩個角色,表示他們「繼續提供着笑料」,但認為簡娜和崔西所做的只是敗壞觀眾的興致。坎寧稱鮑德溫是《娛樂揸Fit人》最出眾的亮點,認為這一劇集已經「奠定了一部成功處境喜劇至關重要的基礎」[13]。《洛杉磯周刊》的羅拔·阿貝爾(Robert Abele)覺得摩根和科拉克斯基的角色還很粗糙,認為他們「自我迷戀,直接被湊到一塊來創造商機」[14]。
《三藩市紀事報》的蒂姆·古德曼(Tim Goodman)覺得《後果》只比《試播集》「好笑了那麼一點點」。他稱讚了鮑德溫和摩根的表現,但認為這集的其他環節表現都太「弱」。古德曼覺得菲只要讓鮑德溫多出場一些時間,科拉克斯基少出現一些就可以「修好」《娛樂揸Fit人》[15]。《匹茲堡新聞》的菲爾·霍斯特(Phil Horst)稱讚了菲和鮑德溫,或是菲和摩根一起出場的鏡頭,但批評菲沒有出場的鏡頭表現太差。霍斯特還認為科拉克斯基的出場是在浪費時間,覺得她沒有「足以與其他演員進行配合的喜劇表演能力」。他還表示,要是這個角色由德拉徹來演,將給《娛樂揸Fit人》帶來其目前正好缺乏的多樣性,可以給這個角色「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12]。
參考資料
編輯- ^ Fall 2006 Premiere Dates. CTV. [2008-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0). This episode aired a week after the pilot.
- ^ 2.0 2.1 Dowell, Ben. Vyle a turn-off on BBC2. Media Guardian. 2007-10-19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 ^ 30 Rock: Episodes. London: Screenrush (AlloCiné).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0).
- ^ 'Ally' Cat Krakowski Joins '30 Rock'. Zap2it. 2006-08-17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
- ^ Keller, Joel. Jane Krakowski added to 30 Rock. AOL TV Squad. 2008-08-17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 ^ Mahan, Colin. 30 Rock adds Jane Krakowski. TV.com. 2006-08-16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5).
- ^ Schneider, Michael. Inside Move: Dratch latched to multiple Rock roles. Variety. 2006-08-14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 ^ Writer: Tina Fey; Director: Adam Bernstein. Pilot. 30 Rock. 第1季. 第1集. 2006-10-11. NBC Universal. NBC.
- ^ Writer: Tina Fey; Director: Adam Bernstein. The Aftermath. 30 Rock. 第1季. 第2集. 2006-10-18. NBC Universal. NBC.
- ^ Kissell, Rick. Peacock's not laffing. Variety. 2006-10-19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5).
- ^ Kissell, Rick. NBC's Rock solid in premiere. Variety. 2006-10-12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8).
- ^ 12.0 12.1 Horst, Phil. Plot Buried Within Backstage Glimpse. The Pitt News. 2006-11-01.
- ^ Canning, Robert. 30 Rock: "The Aftermath" Review. IGN. 2006-10-19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 ^ Abele, Robert. Battle of the Network Stars. LA Weekly. 2006-10-25 [200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4).
- ^ Goodman, Tim. Feed the Machine: Lost, Colbert vs. Lucas, 30 Rock.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6-10-12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