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夏
吳立夏(1912年3月—1995年12月24日),人稱「吳老虎」[1],福建霞浦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中國共產黨軍事、政治人物,戲劇《沙家浜》主角郭建光的原型之一。
吳立夏 | |
---|---|
出生 | 1912年3月 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寧府霞浦縣上東區大灣村(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水門畲族鄉小竹灣村) |
逝世 | 1995年12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三明市 | (83歲)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效命 |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新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
服役年份 | 1933年-1955年 |
軍銜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校(1955年授予) |
參與戰爭 |
生平
編輯早年及紅軍時期
編輯吳立夏生於福建省霞浦縣上東區大灣村(今水門畲族鄉小竹灣村),早年在家中務農,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閩東遊擊隊(後改編為閩東獨立師)的活動,1934年4月由陳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閩東獨立師內工作,後擔任偵查班班長。1936年,吳立夏率領偵查班9名紅軍潛入霞浦縣城,借戲班進城之際突襲城東保安隊,擊斃一人並奪取了12支槍,出城後又突襲縣下塘民團並繳獲槍支。事後,霞浦縣因此下令禁止聽戲,縣長張燦亦遭到福建省政府撤職。[2][3]
離開霞浦後,吳立夏隨閩東獨立師第二縱隊轉移到壽寧縣與浙江慶元縣邊界,率偵查班襲擊浙江景寧縣沙灣村(今屬沙灣鎮)民團。1937年7月下旬,吳立夏隨軍途徑周墩葡萄洋村(今周寧縣泗橋鄉紅陽村)時與當地大刀會發生激烈衝突,交戰中中彈受傷。[3]
新四軍時期
編輯1937年底,中共閩東特委宣佈與國民黨合作,將閩東獨立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常被稱作「老六團」),吳立夏任一營二連連長,於翌年北上江蘇參加抗日戰爭。1939年5月,其部在武進改組為江南抗日義勇軍二路軍,赴吳縣滸墅關與日軍戰鬥,擊斃包括日軍小隊長大丸內在內的20多人。9月下旬,吳立夏在江陰顧山鎮與偽軍楊尉、袁亞承部戰鬥中再次受傷,被送往陽澄湖一帶養傷。1940年5月下旬,任江抗第三支隊隊長,6月中旬率部在崑山大鳳灣(今屬巴城鎮鳳凰村)與日軍戰鬥。10月,吳立夏率部轉移到揚州中部,在與當地土匪洛西、洛山兄弟的軍隊戰鬥中雙腿中彈,被轉移到後方休養。[3]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吳立夏任第六師十八旅特務營副營長,在江都、高郵、興化一帶活動,先後在第五十團、江都獨立團等團部任副營長、營長,與日偽軍戰鬥。1946年調任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五團副參謀長。[3]
中國人民解放軍時期及晚年
編輯1947年起,吳立夏參與第二次國共內戰,先後參加了豫東戰役(圍殲區壽年兵團)和淮海戰役,1949年隨陳挺等老六團成員回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的福建工作,任福安軍區參謀長兼警備團團長,先後在壽寧、霞浦溪南清剿國軍及民團殘餘勢力。1954年,調永安軍分區工作。[3]
1955年,吳立夏被授予中校軍銜,後轉業到地方,在三明市工作,歷任三明焦化廠廠長、三明水泥廠廠長兼黨委書記、三明地區民政局局長兼復退辦主任等職[4],1980年離休並寓居於三明干休所,1995年12月24日病逝,享年83歲。[3]
家庭
編輯吳立夏的父親是吳阿順,他的父親和兄長均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期間被國民政府派去步竹村剿匪的保安部隊殺死。[5]
紀念
編輯霞浦縣人民政府在水門鄉步竹村建立了吳立夏故居景點作為紅色教育基地[2],其後人於2012年在霞浦縣註冊成立了一個社會組織「吳立夏紅色文化研究會」以研究其生平經歷。[6]
參考文獻
編輯- ^ 鄭望. 在沙家浜,追寻福安将军的足迹……. 福安新聞網. 2020-01-02 [2022-11-24].
- ^ 2.0 2.1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 革命传统教育类(二十九)霞浦水门乡小竹湾吴立夏故居. 共青團寧德師範學院委員會. 2021-08-05.
- ^ 3.0 3.1 3.2 3.3 3.4 3.5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霞浦县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 ^ 雷大畢. 霞浦人吴立夏竟是电影《沙家浜》中的原型. 2018-11-03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 ^ 涨知识!京剧《沙家浜》剧中新四军指导员原型竟是一位霞浦人. 2018-09-26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 ^ 霞浦县吴立夏红色文化研究会. 天眼查. 2022-11-24 [2022-11-24].[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