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啾ハイチュウ,Haichū) 是日本的一種水果糖,由森永制菓生產。

嗨啾(Hi-Chew)
類型糖果
起源地日本
發明者森永制菓
主要成分葡萄糖漿、糖、氫化棕櫚油、明膠、天然及合成香精、濃縮草莓汁、DL-蘋果酸、檸檬酸、乳化劑、乳酸鈉溶液和天然色素( β-胡蘿蔔素、胭脂紅)

起源

編輯

1975年森永制菓推出嗨啾。1996年2月改為獨立商品再次推出。

日本文化中,進食時從嘴中取出食物是禁忌,因此森永泰一郎試圖發明一種可以吞咽的口香糖。1931年森永將可咀嚼的焦糖混合香精,發明了一種名為Chewlets的糖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森永公司的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不得不重建公司。 現今Chewlets以大眾熟知的嗨啾為名推出。

介紹

編輯

糖果封裝在印有商標的鋁箔紙或蠟紙中(視地區而定),大多數糖果的外層是白色的,內層為彩色有香味。不過草莓芝士蛋糕味、酸奶味、棉花糖味、甜酸味和多種水果混合味的外層為彩色,內層為白色。可樂味的嗨啾為棕色。

嗨啾的口感類似口香糖與水果糖的結合物,像是德國Mamba糖和英國Starburst糖。嗨啾在台灣上海新加坡香港很常見。在亞洲以外的國家的和地區,可以在專賣店和進口食品店購買。[來源請求]

有時嗨啾也會推出特別版,一般會推出日本本土水果口味,像是瀨戶內海的檸檬味和沖繩台灣香檬味。

2012年嗨啾宣佈自己的糖果是無質產品。雖然嗨啾的成分中一直沒有質,但曾在加工麩質商品的設施中生產。[1]嗨啾的明膠是從豬肉中提取的,所以它不是清真食品猶太食品素食

嗨啾的配方為:葡萄糖漿、氫化棕櫚油明膠、天然和合成香料、濃縮草莓汁、DL-蘋果酸檸檬酸乳化劑乳酸鈉溶液和天然色素( β-胡蘿蔔素胭脂紅)。 [2]產品可能含有大豆成分。嗨啾也可能會在加工乳製品的設備生產。

嗨啾在美國的情況

編輯

2010年代初,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傳教士訪問日本,不久嗨啾在鹽湖城的銷量增加。此後嗨啾與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員合作開展營銷活動。嗨啾在美國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800萬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億美元以上。[3]

嗨啾在美國推出多種口味:糖蘋果味、草莓雪糕味、酸橙派味、藍色夏威夷(柑橘和菠蘿口味)味、藍莓味、彩虹雪葩味、覆盆子味、藍莓味、黑櫻桃味、西瓜味、青蘋果味、火龍果味、草莓味、葡萄柚味、奇異果味、芒果味、葡萄味、檸檬味、巴西味、可樂味、彈珠汽水味、香蕉味、酸奶味、藍莓酸奶味、草莓酸奶味、百香果味和菠蘿味。

2016年2月推出了酸嗨啾(Hi-Chew Sours)和勁嚼嗨啾(Hi-Chew Bites)。酸嗨啾含有檸檬味、西瓜味和葡萄柚味。複合嗨啾含有兩種口味:熱帶冰沙(百香果加芒果)和椰林飄香(菠蘿加椰子)。 嗨啾plus含有兩種口味並添加了果粒:橙子味添加橙子果粒、紅蘋果添加草莓果粒。嗨啾Bites混合了「葡萄草莓」和「芒果橙子」等既有口味。嗨啾自推出以來已開發出170多種口味。

2016年,嗨啾在北卡羅來納州開設了美國第一家工廠。[4]

2018年初,嗨啾發起了名為「當東方遇見西方」的投票活動,購買者可投票選擇將哪種日本口味的嗨啾引進西方。2018年4月11日,嗨啾在Instagram宣佈,火龍果口味勝出,並將在次年引入美國。 [5]

截至2023 年, 嗨啾在美國的沃爾瑪塔吉特7-Eleven史泰博沃爾格林迪克體育用品Five Below韓亞龍CVS藥房Nordstrom Rack百思買聯邦快遞金考及其他連鎖店均可購買。[6]

產品召回事件

編輯

2008年森永公司被人投訴在糖果中發現橡膠物質,森永因此召回了部分產品。調查後得知是兵庫縣森永工廠的一名工人將手套碎片掉進了蒸煮槽中。保質期到2009年的青蘋果味和葡萄味嗨啾被召回。[7]部分被污染的產品已出口至香港,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發佈聲明:將密切關注香港的銷售情況,警告公眾不要購買或食用上述產品。[8]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Hi-Chew is Now Gluten-Free. [2014-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2.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Hi-Chew.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8). 
  3. ^ Mull, Amanda. Foreign Candy Puts American Candy to Shame. The Atlantic. 2022-08-31 [2022-09-13] (英語). 
  4. ^ Staff. Morinaga Celebrates Hi-Chew Factory Opening. Chapelboro.com. 2016-05-26 [2023-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7) (美國英語). 
  5. ^ East meets West.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1-12-24). [失效連結]
  6. ^ Hi-Chew Store Locations. [2023-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2). 
  7. ^ Morinaga issues recall of Hi-chew candy. [201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5). 
  8. ^ Recall of Sweets Due to Possible Contamination with Small Rubber Pieces. [201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