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道教神中的老子神化

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稱「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青玄祖炁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1]、「太清仙境洞神道德天尊[2]、「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3]、「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4]、「太清仙境萬變混沌道德天尊至眞大帝[5],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太清道德天尊(北京市白雲觀藏)

道德天尊乃道教主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及最高尊神,為「三清」之一,相傳他化身周朝思想家老子

簡介

編輯

據記載,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足有八卦。居金樓玉堂,穿五彩雲衣,有十二條青龍、二十六隻白虎、二十四隻朱雀、七十二隻玄武、十二隻窮奇、三十六隻辟邪護衛在身旁[6]

魏書.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雲笈七籤》稱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其化身眾多,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據《太平廣記.神仙一》記載,金闕帝君廣成子赤精子務成子等皆為老君降生的化身

歷史起源

編輯

三清起源

編輯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的起源為三清,是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則貴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7]

首次出現

編輯

道教認為,在殷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至殷商十八世天子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於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這是最早關於老君誕生之跡的紀傳。

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化身為老子,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僕徐甲,授以《道德經》五千言,此後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東漢明帝、章帝之際(公元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

漢順帝時(公元 126~144年)張陵巴蜀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據傳張陵在佈道時作的《老子想爾注》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號。[8]

聲名益顯

編輯

至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

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匯集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或稱老子先天地生,或稱其母懷孕八十一年生,生而白髮,故稱老子。亦有稱其母於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為後天神。然而據東漢延熹八年陳相邊韶的《老子銘》,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化身,蟬蛻度世」。[9]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

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為國教。太上老君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后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10]

到宋代真宗於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歷代帝王對太上老君的最後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當,有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之稱。[11]

文學作品中的太上老君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林靈眞. 卷之九十六.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2. ^ 佚名. 卷之十一. 《上清靈寶文檢》.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3. ^ 佚名. 卷之一. 《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4. ^ 佚名. 卷之二. 《道法會元》.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5. ^ 林靈眞. 卷之四.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6. ^ 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經中也。見老君則年命延長,心如日月,無事不知也。」
  7. ^ 周國林主編,一本書學會道教常識 圖文雙色,中華書局,2012.03,第109頁
  8. ^ 田小飛編著,知道點中國哲學,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1,第158頁
  9. ^ 李殿元編著;林銳,何天谷主編,天神地只 道教諸神傳說,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團,2012.09,第24頁
  10. ^ 卿希泰,中國道教 第三卷,知識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第16頁
  11. ^ 道教之音. [2017-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2). 

外部鏈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