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觀,又名無梁觀、老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景區,是一座道教宮觀,現為全真道十方叢林。[1][2]

千山古建築群
無量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至清
編號7-0939-3-237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歷史

編輯

無量觀位於鞍山市東南10公里的千山北溝,又名無梁觀,傳說是因最初興建時無梁而得名。

千山原為佛教名山,直至清朝中期,道教才傳入千山。康熙五年(1666年),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的弟子劉太琳及王太祥奉師命傳教,寓居千山祖越寺羅漢洞,後建立無量觀。據石碑記載:「歷十餘載辛苦備嘗勵志梵修正已化人,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劉修無量觀。此乃本觀開山肇基之始也。」後人在洞旁依山建觀,屢加修繕。[1][2]過去有「九宮」、「八觀」、「十三茅庵」的說法,無量觀在其中最知名。

傳說

編輯

關於無量觀的建立傳說有二,數百年來僧道俗眾各執一詞,真偽不辨。

釋道同源

編輯

據無量觀監院、鞍山市道教協會會長王崇道所主編《千山聖境·無量觀》一書稱,劉太琳長居祖越寺羅漢洞,建立道觀時得到了祖越寺傾囊相助。其同門俗家師弟、時任盛京將軍扎庫塔·烏庫禮又在靈山(今鞍山市立山區靈山街道)一帶購買良田四十餘頃,供養道觀。劉太琳為報答祖越寺佛教僧伽在其創修宮觀時的幫助,將這四十餘公頃的良田贈予祖越寺。祖越寺堅持不受而因盛情難卻終究接受,後建設下院靈山寺。因羅漢洞本是佛教所有,祖越寺將羅漢洞贈予無量觀。劉祖為紀念這段殊勝因緣,親書「釋道同源」至今仍鐫刻在羅漢洞南門之上,傳為一段佳話。

佛老爭鋒

編輯

學者梁驥提到「在無量觀建設過程中,劉太琳及以後道士開始有意識地採取了去祖越寺痕跡的行為。《鞍山碑誌》中載華察、薛廷寵於嘉靖十八年(1539)三月十九日游祖越寺羅漢洞的刻石一片。其文曰:「翰林院侍讀錫山華察、工科給事中福清薛廷寵奉使朝鮮,偕巡按遼東監察御史洛陽喬佑來游祖越寺羅漢洞。嘉靖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同游都指揮使劉大章、徐府謹識。」此碑原嵌於今無量觀羅漢洞口石壁,後被撬起埋於地下。1997年重修無量觀觀音殿時,在殿內挖出。」[3]

今祖越寺正門東側通往無量觀山樑上有一石名為「太極石」,奇特之處在於「太極石」三字摩崖石刻倒書於上。據碑文記載,「太極石」在明代和清代康熙年間矗立在無量觀羅漢洞洞口附近,而非在祖越寺正門東側通往無量觀的山樑位置。據學者推測,應該為山洪導致巨石滾落。然而陳國山、馬連明提到道教修建無量觀之後,祖越寺、無量觀為廟產經常發生爭執,僧道間甚至發生械鬥。無量觀道士為擴充地界,意圖將祖越寺僧人趕走,在道光二年六月風雨之夜集觀中道士之力將石從山岡上推下,想砸毀祖越寺。不料,巨石沒有滾落,只翻了一個身,字乃倒懸。[4]

建築

編輯

無量觀是北上一線天、天外天通往五佛頂的必經之地。無量觀依山而建,主要建築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以及「一閣」(指西閣)、「一堂」、「一樓」、「二洞」、「三塔」、「一台」(指聚仙台)。主要景點有:[1][2]

  • 南天門(山門):硬山式,磚木結構。石雕門枕上面雕有一對小石獅。門上方懸「無量觀」三字匾額。門兩側掛有篆書對聯:「靈谷空青元鶴起舞,仙華隱秀天賴齊鳴」。
  • 東閣:為鐘樓。
  • 西閣:為鼓樓。西閣內有慈航殿,中供慈航真人,兩旁配祀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西閣以南有鐘樓、南天門。
  • 老君殿:位於玉皇閣的大岩石旁邊。創建於清朝康熙初年,嘉慶道光同治年間分別修繕。殿門上懸「道教之家」四字匾額。殿內供奉三清像,兩側牆壁上繪有老子函谷關孔子問禮於老子兩幅壁畫。
  • 三官殿:位於老君殿的右下方,是無量觀最大的殿堂。創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殿脊雕着六條盤龍。殿內供奉三官大帝。三官大帝前面有護法神王靈官及護壇土地,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是王母娘娘,左右兩側牆壁上繪有王訪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 羅漢洞:位於西閣後面。康熙初年,本溪鐵剎山全真龍門派第八代祖師郭守真的徒弟劉太琳、王太祥二人來到千山,在羅漢洞內修真。當時洞內有十八羅漢塑像,劉太琳增塑真武大帝像,且在洞外刻「釋道同源」四個大字。劉太琳、王太祥二人被尊為無量觀開山祖師。
  • 齋堂:始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五間,前面帶迴廊。南有配房二間,東有配房三間。齋堂柱枋之間嵌着燕尾木雕,施有彩繪。西山牆上開有一個小券門通到迴廊,門券上刻「抱元守一」四字。
  • 聚仙台:位於無量觀山門前下方山腰,是一塊黑色的大石頭,上為石台,台上有石桌、石墩,台四周環繞石欄板及望柱。相傳古時常有仙人羽客棲集此台,故得名。台東有八仙塔、祖師塔、葛公塔。
  • 八仙塔:建於清朝康熙初年,是盛京將軍烏庫禮為其道兄劉太琳靜坐修真而建。因塔四周有磚刻八仙浮雕而得名。
  • 祖師塔:無量觀開山祖師劉太琳羽化後的墓塔。
  • 葛公塔:張學良為東北道教領袖葛月潭所建。
  • 玉皇閣:建在一塊直立的大岩石的頂部,是本觀最高的建築,也是本觀最早的建築。玉皇閣不用一根木料,全用磚瓦建成,故名無梁觀。後又衍為無量觀。玉皇閣內供奉玉皇大帝像。
  • 振衣崗、拜斗台:從山門沿着石級上至西峰,峰頂有石台「振衣崗」。振衣崗北的山峰,古稱「拜斗台」,過去是無量觀道士拜北斗之處。
  • 伴雲庵:又名遁頤庵,位於半山腰,是個幽靜的小院。依山建有小屋一面,院內有一眼水井,一株松樹。山門外的石額上刻有「遁頤庵」。伴雲庵是道士修身之處。據考證,該庵是清朝咸豐年間慈祥道人所建。
  • 毛主席萬歲」刻字:位於將軍峰上,刻有「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據史料記載,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一位黑龍江將軍在將軍峰刻下「攻鳳攻海,功虧一簣」八字。滿洲國時期,日本人將這八字剷平後刻上「日滿一德一心」六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鏟掉原字,刻上「毛主席萬歲」五字。
  • 萬年松
  • 正直松
  • 石龕松[1][2]

無量觀景區內的景點還有:夾扁石、一步登天、天上天、木魚石、一線天、八步緊等等。[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千山无量观,中国园林网,2011-11-14. [201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5). 
  2. ^ 2.0 2.1 2.2 2.3 2.4 千山无量观,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3-30. [201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8). 
  3. ^ Liang, Ji. 千山无量观太极石摩崖石刻考. 鞍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7, (03): 31-36.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
  4. ^ 陳國山、馬連明. 千山楹联匾额摩崖注释.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978720501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