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揚
李明揚(1891年2月—1978年11月17日),原名敏來、遜吾,曾用名李健,字師廣,安徽蕭縣林寨鎮李石村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李明揚 | |
---|---|
生平
編輯1907年考入南京陸軍小學堂,1910年升入陸軍第四中學。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後,赴鄂參加革命,被派往九江入海軍見習,後調至李烈鈞的江西都督府任參謀、援鄂北伐第二軍總部直屬機關炮大隊長。1912年秋,任江西陸軍步兵第14團團長兼湖口要塞司令,同年加入同盟會。在李烈鈞的二次革命討袁(世凱)之役失敗後,李明揚先後赴日本大森浩然軍事學社、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系留學,研究軍事。1915年歸國後,仍投奔李烈鈞,任廣西護國第二軍總部少將高級參謀。1917年任參謀本部警衛團團長、1920年任贛軍第一梯團司令、孫中山電召下前往廣東任建國贛軍司令。
北伐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九師副師長兼二十六團團長、東路軍先遣司令官、升任第三十一軍中將副軍長、第十七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平漢線第一軍副軍長等職。
1930年由江蘇省政府主席顧祝同保薦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蘇省保安處處長。1932年被免職,退出軍政界赴上海開辦人和藥廠。
抗日戰爭期間,被李宗仁任命為第五戰區敵後游擊總司令兼江蘇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駐銅山縣),徐州防空司令兼蘇北第二游擊區、四游擊區總指揮官。徐州淪陷後,以蘇北第四游擊區指揮的身份率由徐州睢寧、淮陰沿途收編各路,退到淮陰與江蘇省政府合作。因李明揚追隨孫中山、李烈鈞參加國民革命的資歷太高,代理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不得不表示歡迎,但實際在省方無法安排位置,遂請其到泰州一帶發展。泰縣縣長張維明以李明揚過去的聲望,進駐泰州收集各縣人馬武器,未嘗不可與日軍周旋,延長地方不陷落的時間,以待勝利來臨。因此1938年8月李明揚進駐泰州發展地方武裝,正合多方共同意願。[1]1939年6月被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命為魯蘇皖游擊總指揮,李長江、張翼任副總指揮,下轄十一個縱隊(後為七個縱隊),據有泰縣(州)全境及周圍地區。1940年10月黃橋戰役期間,李明揚、李長江擁兵自重,以近兩萬兵力對陣新四軍一個連但一槍未發,坐視國軍蘇魯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嫡系部隊被殲。陳毅說過:「黃橋決戰時,李明揚要是動一動,我們新四軍就要喝長江水了。」10月12日,陳毅致電黨中央,建議「召集韓、李、陳、我四方和平會議,共同分區抗敵」。14日,毛主席批准了陳毅的建議,明確指出:「如能召集四方會議是很好的。」10月30日,新四軍代表陳毅、管文蔚、朱克靖,八路軍黃克誠南下部隊代表吳法憲,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陳泰運稅警團、一部分保安旅、蘇北十二縣的代表以及韓國鈞、季方等30人齊集曲塘,準備召開和平會議。韓德勤的代表到了泰州,卻宣佈不出席會議。乃於10月31日改為座談會。毛澤東對此給予很高評價,1940年先後兩次作出指示。1940年11月4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在《關於反摩擦鬥爭中爭取友軍工作給新四軍的指示》稱:「陳毅對兩李及陳太運(陳泰運)等之統戰工作,有豐富寶貴之經驗,望大家加以詳細研究,加以發揚,廣泛運用,以期各部分均能得到爭取友軍工作之最大成績,過去許多部隊對這方面工作做得非常之不夠。」1940年11月18日,《毛、朱、王批轉陳毅關於蘇北統一戰線工作經過與主要經驗》:「中央及軍委完全同意陳毅同志統戰方針及統戰工作,為使各部隊團以上幹部深切研究統戰策略,破除其狹隘而不開展,顧小利而忘大利,稱英雄而少辦法的觀點,特將陳毅報告轉告你們作具體教育材料。」
黃橋戰役後由於日軍的壓迫、韓德勤以二李親新四軍為由的限制,李明揚部隊處於糧餉彈藥難以為繼的窘境,為使泰州這塊地盤與三萬人馬不至落於他人之手,二李兵分兩路,一路由李明揚率領離開泰州至下河農村打游擊繼續抗日,一路由李長江率領原地不動降汪,兩路人馬互濟互保。此例誘發了「曲線救國」政策,汪偽軍急劇膨脹,日軍徹底控制了里下河地區,佔領了各個縣城。1941年2月16日粟裕指揮新四軍沿海(安)泰(州)公路發動討伐李長江戰役,連克姜堰、蘇陳之後,2月20日拂曉攻克泰州,旋即主動撤離了泰州,日軍第十二混成旅團進佔泰州。
1943年春夏,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的魯蘇游擊戰區副總司令部及其第八十九軍退出蘇北,撤至皖北阜陽。1943年12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仍然堅持蘇北敵後的李明揚為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長江下游挺進軍總司令、江蘇省特別行政區行政公署主任(下轄4個專署)。1945年1月成立第十戰區,任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下游挺進軍總司令、江蘇省特別行政區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中國國民黨六大當選中央監察委員。
1945年5月28日在唐甸村(今泰州市海陵區城東街道下屬行政村)河港的蘆葦叢中一隻小船上,李明揚被日軍俘獲。先送往揚州,後轉送至上海國際飯店隔壁一座小樓的日軍機關羈押。李明揚拒絕威逼利誘。後經偽政府主席、偽上海市市長等舊識周旋,於1945年7月獲釋。此後不久抗戰勝利,李明揚到南京參加受降儀式。1946年初李明揚赴重慶見蔣介石,由於韓德勤此前控李十大罪狀,李明揚到重慶後遂為蔣介石軟禁,經李烈鈞、邵力子、張治中等人說情,始未獲罪。
1945年5月李明揚被俘後,所部與陳泰運部合併,重慶正式發佈陳泰運為蘇北挺進軍總指揮官兼淮南行署主任。1945年底,陳泰運部併入第七十一軍,以陳明仁、陳泰運為正副軍長,對陳泰運所部原營級以上官佐一律實行降級退役,迫令離開部隊。
抗日戰爭結束後離開軍隊,在老友奚東曙邀請下投資上海揚子木材廠,後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49年被李宗仁代總統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49年春節後,奉李宗仁代總統之命,率領隨員經鎮江至揚州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粟裕,又到淮陰第三野戰軍司令部見到陳毅司令員,在談判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李明揚響應中共的「五一口號」選擇了起義。1949年9月,應邀赴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任第一屆全國委員。開國大典李明揚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兼農林廳長、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團結委員等職。他還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54年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期間並發言[2]。
1978年11月17日,李明揚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