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華

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

林耀華(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男,福建古田人,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他致力於原始社會史和民族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培養了一批教學和科研人員,為中國的人類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中國漢族的宗族組織及涼山彝家的社會組織的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生平

編輯

1910年3月27日出生於福建省古田縣嶺尾村(現為黃田鎮鳳亭村嶺尾自然村[1])。

1932年獲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1935年獲燕京大學碩士學位。194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哲學博士學位。

1941年回國,並於1941年至1942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42年至1952年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並任中國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52年起任北京中央民族學院教授。

1957年初,由於雙百方針提出,積極參與到「恢復社會學」運動當中。[2]

1957年中,受反右運動影響,「恢復社會學」被視為「資產階級復辟」,林耀華因全面揭批費孝通有功而被免於劃為右派。[2]

2000年11月27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0歲[3]

學術活動

編輯

主要著作

編輯

林耀華先生著述浩繁,許多早期著述堪稱中國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開山之作。林耀華先生1930年至1949年的一些早期經典被收入《從書齋到田野:林耀華先生早期學術作品精選》(2000年)。

觀點

編輯

他要將「上蒼」理解為人類本身,把「命運」看成是人類社會,主張要從人際關係的觀點來討論芬洲和東林兩家的盛衰。所謂人際關係是指中國舊式大家族內人際關係以及家族同外在的各種人們形成的相互關係。在人際關係構成的各個系統中,一些因素可以打破人際關係的平衡,於是人們便會建立起另一種新的平衡。這也就是人際關係的均衡理論。他提及四種能夠影響這種平衡的力量:物質環境,技術環境,人的適應力,各人際關係系統之間的關係。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吳旭濤. “金翼”之后,再识林耀华. 福建日報. 2015-11-10 [2017-07-20].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李剛. 费孝通与林耀华的恩怨往事. 愛思想. [2014-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2). 
  3. ^ 社會人類學講義,林:200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