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港口

泉州港,又稱刺桐港,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沿海港口,由福建省泉州市港口管理區管理。

泉州港
泉州港在福建的位置
泉州港
泉州港
位置
國家與地區中國
位置泉州
經緯度24°49′N 118°40′E / 24.817°N 118.667°E / 24.817; 118.667座標24°49′N 118°40′E / 24.817°N 118.667°E / 24.817; 118.667
港口代碼CNQZJ[1]
細節
運營者泉州港務集團
擁有者泉州市港口管理局
類型沿海大型港口
現有泊位77
水深15-30米
數據
年貨物噸位1.22億噸(2015年)
年櫃量201.51萬TEU(2015年)
泉州水運(海港)口岸
國家(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位置福建省泉州市
類型國家一類水運口岸
出入境
管理機關
福建省公安邊防總隊
海關廈門海關
開通日期1981年4月
統計數據(2016[2]年)
客流量11.85萬人
貨運量3,611.22萬噸
集裝箱量11.30萬標箱
泉州港
漢字 泉州港
白話字 Choân-chiu-káng
別稱
漢字 刺桐港
白話字 Chhì-tông-káng

概況 編輯

泉州港與台灣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馬公港僅90海里

  • 1997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進入全國沿海大型港口行列;
  • 1999年,港口吞吐量1521.19萬噸,集裝箱8.14萬標箱,輸送量首次超過福州港,位居福建省第二;
  • 2001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106萬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裝箱 23.58萬標箱,居中國沿海港口第12位;
  • 2003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511萬噸,比增18.3%。集裝箱41萬標箱,比增50.2%;
  • 2004年,港口吞吐量達3093萬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8位,集裝箱完成54.2萬TEU,居全國港口第12位[3]
  • 2011年,港口吞吐量達到9330.48萬噸,比增10.4%。集裝箱156.86萬標箱,比增14.5%;
  • 2012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0372萬噸[4],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小三通」也取得長足進展,貨運量94.99萬噸,位居福建省第一。[4]

歷史 編輯

泉州港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泉州的歷史就是一部港口史。

泉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是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對外貿港口,它在宋元時期曾成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以「東方第一大港聞名於世」。

泉州古港包括泉州灣東北面的崇武港,泉州灣的蚶江港石湖港後渚港洛陽港深滬灣祥芝港永寧港深滬港福全港圍頭灣圍頭港金井港東石港安海港石井港湄洲灣蕭厝港斗尾港[5] 合稱三灣十二港

在上述各港中,以後渚港最靠近泉州市府,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泉州港重要對外交通貿易港口。

唐、五代及以前 編輯

八王之亂以及永嘉之亂後,中原地區的人口和生產資料加速南遷。促進了南方地區的繁榮。河洛人來到泉州,到了海岸邊,把這裏命名為洛陽。晉人到了這裏,因為感念故國,就把當地不知名的河流叫做晉江。早在公元6世紀的南朝,印度僧人拘那羅陀於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陳文帝天嘉六年(565年)兩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譯《金剛經》,後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國(今馬來半島)和優禪尼國(今印度)。隨着中國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榮。

唐代,泉州、廣州揚州等,並稱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設參軍事,管理海外交通貿易事宜。唐代來泉州貿易的外國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還有東南亞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人。7世紀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節來中國,隨後來者日多。《海關稅務紀要》說:「唐,置市舶提舉司於杭州、泉州諸良港。」[6]陳燦《中國商業史》說到具體年份:「至武后時(按684-704年),阿拉伯人經商於廣州、泉州、杭州諸良港恆數萬。唐置市舶司,所征關稅幾為歲入大宗。」當時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島夷斯雜」,出現了「市井十州人」的盛況。為了表示對外商的關懷,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護廣東、福建的外商,規定「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

留從效,906—962,字符范,泉州人。從效治泉州十七年,專以勤儉養民為務,凡不利於民者,皆除去。他廣收遊民墾荒,發展工業鑄煉;擴大了鐵礦的開採和冶煉。他重視手工業,特別是與海外貿易有關的陶瓷業、冶煉業、業等,均得到較大發展。開拓海外交流貿易,當時從泉州港運往阿拉伯、東非等地的貨物是陶瓷、銅鐵等手工業品,運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腦等物。他還建羅城,並「教民間開同衢,構雲屋。」以「招徠海上蠻夷商賈」。由於海外交通貿易的發展,增進了亞非各地人民的往來和宗教的興盛。《清源留氏族譜·鄂國公傳》記載:「陶瓷、銅鐵遠泛於番國,取金貝而返,民甚稱便。」[7]從效任清源軍節度使時,遍種刺桐美化環境,世稱泉州為刺桐城。《五代史話》這樣寫到:從晚唐五代末,泉州港一直興旺發達,留從效起了促進作用。五代後期,泉州擴大了城市範圍,並增闢了道路和建置貨棧,以適應海外交通貿易發展的需要。

宋代 編輯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空前繁盛。泉州港被譽稱為「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而馳名中外,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歷史上泉州的絲綢、瓷器與銅鐵製品工藝先進,質量上乘,享譽海外。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設立市舶司,嗣後又設來遠驛,以接待貢使和外商。為鼓勵海外交通貿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員,每當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節,特為中外商人舉行「祈風」或「祭海」活動,以祝海舶順風安全行駛。自1087年北宋在泉州設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泉州與國外往來的有70餘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交通暢達東、西二洋,東至日本,南通南海諸國,西達波斯、阿拉伯和東非等地。進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藥物,出口商品則以絲綢、瓷器為大宗。《宋史·地理志》記載,淳佑年間(1241-1252),泉州合計有255758戶、1329940口。[8]南宋中期,泉州超過臨安府為世界最大城市。從稅收上來看,泉州是膏腴之地的望州。泉州市舶司每年僅徵收抽解稅就超過200萬,約佔南宋每年財政總收入的5%。

元代 編輯

而到了元代,泉州與海外的通商貿易已涉足近百個國家與地區,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勝塔,就是當年引導航船進出的燈塔遺蹟。當時的刺桐港港口裏船舶相連無邊無盡,巨宗貨物堆積如山。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專家學者考證,當時的刺桐港(泉州)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列的世界兩大港口之一。 時人乃曰,泉,七閩之都會也。番貨遠物異寶珍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為天下最。

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寫到:「應知刺桐港即在此城……由是商貨寶石珍珠輸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議,然後由此港轉販蠻子境內。我敢言亞歷山大或他港運載胡椒一船赴諸基督教國,乃至此刺桐港者,則有船舶百餘……」 雅各·德安科納英語Jacob of Ancona在《光明之城》中寫到這是一個無比繁華的貿易城市,商店的數目比世界上任何城市都多。每個城門口都有專賣市場。即使世界最遙遠地方的商品,在這裏都能買到。它仿佛就是整個世界的一座城市。

日本東洋史京都學派桑原隲蔵則在其扛鼎之作《蒲壽庚考》中說,據回教徒耶教徒所記,Zaitun為中國中古時第一商港。而征之漢籍,宋末及有元一代,沿海商港,無一能及泉州,則Zaitun非泉州而何。漳州於宋時尚非商港,在元代亦不能與泉州比盛。

泉州港有着輝煌的歷史,在人類文明史是有着非凡的地位。刺桐港這個名字曾代表着西方人對偉大東方的財富的嚮往。不幸在進入元代中葉後,泉州連年戰亂,受到亦思巴奚兵亂明代海禁影響,對外貿易萎縮。

明代 編輯

意大利學者保羅·達爾·波佐·托斯卡內利哥倫布的信這樣寫道:「蓋諸地商賈,販運貨物之巨,雖合全世界之數,不及刺桐一巨港也。每年有巨舟百艘,載運胡椒至刺桐。其載運別種香料之船舶,尚未計及也。」這就不難解釋1492年11月1日哥倫布到達南美洲時,在日記上寫道:「這裏就是大陸,薩伊多(Zayto)和金薩伊(Kinsai)就在吾前面一百里格的地方。」哥倫布以為南美洲是他遠航所要去的刺桐港。

明代以後,泉州海外一度有所恢復,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但由於明政府施行了嚴厲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對外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設福州,泉州的來遠驛也隨同市舶司廢置,標誌着泉州港外貿地位的下降。

清代 編輯

初戰爭和海禁、遷界的影響下,泉州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泉州港雖淪為地方性港口,但仍然比較繁榮。古本《聖喻條目》記錄的時間是清道光七年,多次提到了泉州航海及外國商船報關交稅等情況,「這說明泉州港並非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在明清時期日漸衰退。」 由於《聖喻條目》一書中有明確提到「泉州知府劉侃」、「你們泉州沿海地方洋船湊集」等字樣,考古工作者劉志成查閱《晉江縣誌》、《泉州府志》等文獻資料後確認,劉侃是山東人,康熙四十九年任泉州知府。[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海峽兩岸的對峙和緊張的軍事形勢,泉州港於1957年關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泉州在原有基礎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務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復對外籍船舶開放,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24個對外開放港口之一。

轄區 編輯

  • 泉州灣港區(崇武、後渚、內港、石湖、祥芝作業區和正在規劃的秀塗作業區)[3]
  • 深滬灣港區(梅林、深滬作業區)
  • 圍頭灣港區(圍頭、石井、東石、安海、水頭作業區)

舊有轄區 編輯

2009年8月3日起,以下港區(即今蕭厝港區鬥尾港區)合併到新組成的湄洲灣港,成立福建省湄洲灣港口管理局

  • 湄洲灣南岸港區(沙格、鯉魚尾、斗尾作業區)

設施 編輯

還有碼頭32座、泊位5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年設計吞吐能力1921萬噸,包括集裝箱16萬TEU。倉庫總庫容量為38725平方米;油庫25座,總容量為811350立方米;堆場338000平方米;擁有16噸以上門機塔吊4台,10噸門機塔吊7台,40噸(含)以上集裝箱裝卸橋6座,40噸以下集裝箱裝卸橋吊2座,30噸(含)以上浮吊1台,16噸以上輪胎吊21台,裝卸搬運機械93台(輛)

泉州灣通海航道整治工程已完工,可保證10萬噸級船舶乘潮進出石湖港。

石湖港區碼頭 編輯

  1. 3000噸級碼頭泊位一個
  2. 1萬噸級碼頭泊位一個
  3. 3.5萬噸級碼頭泊位一個
  4. 5萬噸級碼頭泊位一個
  5. 10萬噸級碼頭泊位一個

後渚港區碼頭 編輯

  1. 500噸級方舟浮碼頭泊位2個;
  2. 500噸級件雜貨碼頭泊位2個;
  3. 3000噸級件雜貨碼頭泊位1個;
  4. 5000噸級客貨碼頭泊位1個;
  5. 油碼頭3500噸級泊位1個;
  6. 糧食碼頭5000噸級泊位1個

內港港區碼頭 編輯

  1. 20噸級件雜貨碼頭(6號碼頭)泊位2個;
  2. 200噸級件雜貨碼頭(8號碼頭)泊位3個;
  3. 500噸級件雜貨碼頭(9號碼頭)泊位3個

航線 編輯

泉州港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兩岸三地、韓國釜山等定期散雜貨或集裝箱班輪航線,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命名爭議 編輯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於2012年3月31日發佈公告稱,從2012年4月1日起,福建省行政區劃內原湄洲灣的四個港區、泉州港的三個港區以及莆田港將被合併成一個,合併後的名稱暫定為「湄州灣港[10]。此消息一出,即遭到部分泉州市民的激烈反對,並在網絡上引發了一系列討論[11][12]天使投資者薛蠻子發表微博表示,「泉州港自唐宋以來就是中國最著名的進出口大港。馬可波羅遊記專門記錄了泉州的繁華。如果是湄州灣港併入泉州港,可以揚名,借泉州的品牌嘛。摘了自己的牌子,我就完全蒙了!」[13]。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王連茂說,泉州港是世界航海史的一個象徵和標誌,此番更名,丟失的是中國在世界航海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名稱,更將對「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是一個「貽笑大方的決策」,抹殺了世界航海史最重要的一段[14]

經過數日的輿論關注,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長蔣少懷於2012年4月13日傍晚向新華社記者證實,福建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決定保留泉州港[1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NLOCODE (CN) - CHINA. service.unece.org.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2. ^ 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 中國口岸協會. 《中国口岸年鉴2017》. 北京: 中國海關出版社. 2017.12: 313. ISBN 978-7-5175-0240-1. 
  3. ^ 3.0 3.1 泉州港務集團. [201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4. ^ 4.0 4.1 泉州港历年吞吐量.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 [2017-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5. ^ 泉州古代航標史 上海海事局[永久失效連結][永久失效連結]
  6. ^ 海關稅務既要在線閱讀
  7.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201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8-11.
  8. ^ 福建省情资料库. [201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清道光《圣喻条目》可证 康熙年间泉州港还很繁荣. [201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福建泉州官方:泉州港并入湄洲湾港后仍保留原名. 騰訊新聞. 2012-04-07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4). 
  11. ^ 中国网事:千年古港福建"泉州港"被整合改名引网民争议. 新華網. 2012-04-11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9). 
  12. ^ 福建千年泉州港被整合改名引争议. 東方早報. 2012-04-1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13. ^ 泉州港响当当,何必改“湄洲湾港”. 新華網. 2012-04-12. 
  14. ^ “千年古港”更名风波背后:泉州港“抗议”6年无效. 鳳凰網財經. 2012-04-19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15. ^ 泉州官员称福建省已决定保留泉州港名称及单位. 新華網. 2012-04-13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