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學
49°24′37″N 8°42′23″E / 49.41028°N 8.70639°E 海德堡大學,全名魯普雷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德語: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海德堡市。
魯普雷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 | |||
---|---|---|---|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 |||
Ruperto Carola Heidelbergensis | |||
校訓 | Semper Apertus (永遠開放) | ||
創辦時間 | 1386年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預算 | 647.9 Million Euro | ||
校長 | 伯恩哈德·艾爾特 | ||
職工人數 | 4,196 | ||
學生人數 | 30,898 | ||
校址 | 德國巴符州海德堡 | ||
校區 | 大學城 | ||
代表色 | 胭脂紅和金色 | ||
隸屬 | 德國大學卓越計劃 德國U15大學聯盟 科英布拉集團 歐洲大學協會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 ||
網站 | www | ||
| |||
數據截至2015年[update] |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獲得教宗烏爾班六世建立大學的特許,由萊茵普法茨選帝侯魯普雷希特一世於1386年創建,為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繼布拉格大學與維也納大學之後,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創設的第三所大學。
建校之初即設有神學、法學、醫學、哲學四大經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學系才成為第五個獨立的科系。現今海德堡大學下發展為12個學院,超過100個學科,分為大學部部、研究所與博士後研究。於2014/2015年冬季班註冊學生人數達30,898人,516位講座教授,教職與研究人員5,603人。海德堡大學向來為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之象徵,每年吸引大批外國學生或學者前來求學或研究,來自130個國家之外國學生約佔學生總數之五分之一,每年約有1,000名博士生獲頒博士學位,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國外。海德堡大學校舍大致分佈於老城區、貝格海姆城區與諾伊海姆城區。
海德堡大學為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及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協會之創始會員,2007年10月19日,德國「精英大學」評選,海德堡大學名列德國九所精英大學之一。之後,在2012年6月、2019年7月揭曉的兩輪卓越計劃評選中,依舊被評為精英大學。至2017年為止,計有56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至少18位萊布尼茨獎得主曾於此求學、任教或研究,為德國乃至於歐洲頂尖之研究型大學。
海德堡大學在各類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皆穩居全球前70名內和德國前三名,為德國學術資源最為集中、聲譽最佳的前三大高等院校之一。在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名列德國第3,全球第57位。在2021年「《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的全球大學排名」中,海德堡大學名列德國第2,全球第54位。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德國第3,全球第42位。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德國第3,全球第64位。
歷史
編輯創校時期
編輯海德堡大學是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德語區繼布拉格大學和維也納大學之後建立的第三所大學。
海德堡大學之孕育起因為中世紀歐洲地緣政治。普法爾茲地區原無大學,教會與國家統治人才均須遠赴巴黎大學養成。然而於1378年教廷分裂時期,普法爾茨地區歸宗於羅馬教廷,而巴黎大學聽命於亞維儂教宗,故凡於巴黎大學求學者皆不見容於普法爾茨教會,為培植自有人才,由普法爾茲選侯魯普雷希特一世於1386年依教宗特許籌建,以為分裂的普法爾茲地區建造一思想中心,吸納外邦人才,服務教會及國家。
建校特許證書於1386年10月1日頒發,現今之校徽即源自當時之大學印信。一批巴黎大學與布拉格大學之學者為逃避戰火與宗教紛爭而遠離家鄉,成為海德堡大學第一批教授,第一任校長即為原巴黎大學教授因根的馬西利烏斯。1386年10月18日於聖靈教堂舉行彌撒後,大學弦歌不輟。
初期大學以奧斯定會修道院與方濟各會修道院作為教室,為解決校舍不足的問題,選帝侯魯普雷希特二世驅逐城裏的猶太居民,將其遺留的房舍贈予大學,繼任的統治者魯普雷希特三世並捐贈資金,以紓解財務困難。聖靈教堂自創校初始即為大學教堂,直至19世紀,彼得教堂成為大學教堂。
雖歷任選帝侯均對大學傾注心力,然若必要時,亦干涉大學之自主權,卻因此激發出大學人文主義之思潮,進而由Friedrich der Siegreiche主導重要的大學改革,爭取學術自由。
宗教改革時期
編輯儘管馬丁·路德於1517年倡導宗教改革,海德堡大學最初未受此影響。不久,大學內路德的支持者將該校變成了德意志西南部的宗教改革中心。選帝侯奧托·亨利改宗新教後,於1556年將大學改造為一所具有加爾文教精神的學校,並延續先前的大學改革。
16世紀後半葉,選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更將大學打造為歐洲學術與文化中心,當時的海德堡更被視為德意志的日內瓦,成為加爾文教派重鎮,吸引眾多歐洲各國學者前來講學。1563年,由選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主持,匯集了神學系教授和學者思想精華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編撰而成。除加爾文主義盛行外,後人文主義亦於16世紀末興起,成為了校內僅次於加爾文主義的思想,知名學者如 Paul Schede、Jan Gruter、Martin Opitz、Julius Wilhelm Zincgref及馬特烏斯·梅里安。這一黃金時期延續至1618年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時期
編輯三十年戰爭重創海德堡大學,教學幾經中斷。1622年,大學內舉世聞名的帕勒提那圖書館遭洗劫,珍貴書籍文獻被掠奪至羅馬獻給教宗。三十年戰爭後,大學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指揮法國軍隊摧毀海德堡而陷於停滯。
十八世紀
編輯18世紀時,海德堡大學的光芒一度黯淡,發生在校內的反宗教改革,使得海德堡大學喪失了先前具有的崇尚學術自由、大膽質疑、對舊體系批判和抗爭的新教精神。大學教職被耶穌會所把持,昔日舉世聞名的歐洲學術和文化中心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呆板、繁瑣、枯燥、抹殺一切新思想和獨立精神、不得閱讀教會羅列的禁書、片面追求華而不實的佈道儀式和巴洛克裝飾的教會專屬學校。
18世紀末耶穌會被教宗解散後,大學於1773年歸遣使會所有。財政上的困境、思想上的禁錮,外加18世紀末不斷的革命戰爭使海德堡大學名聲跌落谷底。1712年至1735年,選帝侯任命Johann Adam Breunig為建築師,於今日的大學廣場上興建一座行宮,選帝侯之後將行宮贈予海德堡大學,該建築今日被稱為老大學。
十九世紀
編輯1806年,海德堡併入巴登大公國,開始了大學歷史上新的一頁。海德堡大學重新改組後,其財務改由國家財政支持。為紀念巴登大公爵卡爾·弗里德里希的貢獻,其名字被加於海德堡大學校名之內,從此大學的全名為「魯普雷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或以拉丁文稱為Ruperto Carola。大學受到新人文主義的影響,同時許多教授和學者也是浪漫主義思潮的追隨者。哲學家黑格爾曾於海德堡大學執教兩年;施羅塞爾創立了政治史學上的海德堡學派;醫學家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馮·切利烏斯名聞遐邇,更令全歐的患者慕名而至。
海德堡的教授們屹立於自由主義的最前線,許多人還是1848年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議員。1848年革命後,路德維希·霍伊塞爾成為自由國家主義思潮在德意志西南部的代言人。海德堡大學的自然科學系在羅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及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閃耀着眩目光輝,19世紀也是海德堡大學以法學研究聞名於世的時代。1886年,海德堡大學慶祝500週年校慶。1900年起,大學開始接受女性學生入學。
二十世紀
編輯20世紀初期,西南德意志學派的代表性人物Wilhelm Windelband與Heinrich Rickert任教於海德堡大學。海德堡大學成為極開放的自由主義大學。不僅外國學生人數與日俱增,且體現20世紀初以來的所謂海德堡精神:即由馬克思·韋伯及其摯友、神學家恩斯特·特勒爾奇連同其他一批年輕學者所倡導的跨學科領域的對話精神。
德意志帝國-威瑪憲法共和時期
編輯德意志帝國-威瑪憲法共和時期的海德堡大學在大批知名學者如卡爾·雅斯佩斯、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馬克思·韋伯、阿爾弗雷德·韋伯等人的影響下成為了德國民主精神的橋頭堡。1930年,當時美國駐德國大使,同時也是海德堡大學校友,雅各布·古爾德·舒爾曼在美國發起捐獻,募集了500,000美元,於大學廣場興建一棟建築,該建築今日被稱為新大學。弗里德里希·共多夫獻詞,讚頌大學獻身於鮮活的時代精神,1936年,於新大學大門之上鑲嵌了著名的雅典娜女神像。
威瑪共和時期,國家社會主義興起,一些大學教授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萊納德開始傾向納粹黨,溫和主義者埃米爾·岡貝爾迫於壓力,離開了海德堡大學。海德堡在這一時期的學術成就主要為哲學與法學。魯道夫·馮·科雷爾與Victor von Weizsäcker也以全新觀點開創了醫學研究的新局面。馬克思·韋伯的弟弟阿爾弗雷德·韋伯並創建了社會科學研究所,庇護許多猶太學者,並成為德意志帝國-威瑪憲法共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納粹德國時期
編輯海德堡大學是第一所宣稱自己為"國家社會主義大學"之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納粹德國的建立導致大學因政治和種族原因驅逐了大批教師和學生,法學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與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亦辭去教職,許多學者流亡海外,海德堡大學教授流失人數比率高達四分之一,兩位醫學教授Richard Werner與Maximilian Neu更成為納粹血腥暴力的犧牲品。許多狂熱支持納粹的兄弟會參與了在大學廣場上發生的1933年德國焚書運動。
納粹時期,矗立於新大學大門之上,象徵智慧的雅典娜女神雕像被拆除,以象徵國家社會主義的德國之鷹取而代之;新大學建築之獻詞「獻身於鮮活的時代精神」亦換成了「獻身於德意志精神」,狂熱支持納粹的教授與學生對這一口號琅琅上口,1938年支持納粹的軍事史學家Paul Schmitthenner甚至被任命為校長。納粹德國時期寫下海德堡大學校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時期
編輯二戰結束時,大學已遭到極大的破壞,亟須注入新的理念與求知精神。在反對納粹的政治家Emil Henk奔走下,經與佔領德國的盟軍多次協商後,海德堡大學於1945年復校,成為德國戰後第一所復校的大學。在哲學家卡爾·雅斯佩斯的領導下,海德堡大學制定了新的章程,規定大學「應為真理、正義及人道主義精神奉獻」。復校後第一任校長為醫學教授Karl Heinrich Bauer。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後,大學校園大幅擴展,自然科學與部分醫學科系位於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社會科學科系則仍然保有位於老城的校園。這些改革改變了迄今為止的大學結構。由創校時的四大科系(神學、法學、哲學、醫學)發展,至1969年大學已擁有16個學院,學生人數持續增加,為海德堡這小城市注入青春活力。
學潮時期
編輯德國的學潮影響在海德堡來得頗晚。運動先是圍繞大學自治的議題。同時海德堡大學一直明確反對越戰。在許多會議上還討論了關於政治代表性的問題,例如學生會參與一般政治活動之權利與定位。部分教授及州政府、基督教民主聯盟黨的學生組織都大力反對這種權利,而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及大部分學生團體則支持這一權利。當代政治議題與學生權利在許多會議中反覆辯論,最終保守派學生團體喪失在學生議會的影響力,而是由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及一些左傾學生社團贏得學生議會的席次。1969年,巴登-符騰堡州教育部長Wilhelm Hahn下令,700名重裝警察衝入校園逮捕12名學運領袖,並封鎖教室,象徵着終結全德國學運。
九十年代以來
編輯學運風潮平息後,海德堡大學於科學研究方面不斷與其他研究中心及大學交流合作,在醫學、神經生命科學、物理學、數學、法學與經濟學等學科獲得良好的聲譽。
校區分佈
編輯自然科學及大部分醫學科系均座落在海德堡新區(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學院、法學院及大學行政管理單位則位於海德堡的老城區,經濟學與社會科學學院自2009年起遷至海德堡的貝格海姆(Bergheim)校區,物理學院則散佈於哲學家之路上數棟校舍。其它一些機構散落在海德堡的市區及周邊地區。
科系構成
編輯如今的魯普雷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擁有12個學院,是一所在人文、社會、法學、自然、醫學等科學領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學與研究機構。依據波隆那進程,現今大多數科系均有權頒授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 惟法律、醫學、牙醫與藥學四系學生依規定仍須通過國家考試,方視為取得學位。
人文科學
編輯社會科學
編輯自然科學
編輯- 數學及計算機科學院: [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物理學及天文學學院: [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化學及地理科學院: [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生物科學院: [9]
醫學
編輯- 醫學院海德堡校總部與大學附設醫院:[10]
- 醫學院曼海姆分部及其附設醫院:[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9121254/http://www.ma.uni-heidelberg.de/
法學
編輯學術研究與教學
編輯大學排名 | |
---|---|
全球排名 | |
ARWU世界排名[1] | 57 |
QS世界排名[2] | 64 |
泰晤士世界排名[3] | 42 |
USNWR全球排名[4] | 54 |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
編輯海德堡大學圖書館的歷史可回溯自1386年創校,分別由神學、法學、醫學、哲學等創校四學院圖書館及一座捐贈的圖書館組成,1388年時,第一任校長因根的馬西利烏斯並於聖靈教堂建立文獻檔案收藏室。16世紀時,選帝侯奧托·亨利將大學自創校以來持續累積的藏書與選帝侯圖書館合併為帕勒提那圖書館,並連同繼承自奧格斯堡的富格爾家族之圖書,開放給民眾閱讀,成為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1622年,三十年戰爭的戰火延燒至海德堡,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攻破海德堡城,將整座帕勒提那圖書館獻給教宗額我略十五世,大學的研究工作不得不中斷。
1804年,Salem修道院與Petershausen修道院圖書館為重建大學圖書館奠定基礎。1816年,羅馬教廷將帕勒提那圖書館內847部德文文獻歸還給海德堡,1888年,珍貴的中古世紀手抄海德堡歌本回到海德堡大學圖書館。
1901年至1905年大學委託建築師Josef Durm設計,於彼得教堂對面以紅色砂岩興建一座建築,作為大學總圖書館之主體。該建築以文藝復興風格為主,參雜新藝術運動風格。1978年,大學於Neuenheimer Feld校區設立大學總圖分部。除總圖書館外,另有62座各系所圖書館,皆隸屬於大學圖書館體系。大學圖書館之圖書、文獻除供各系所研究、教學外,另肩負收藏普法爾茲地區及巴登大公國歷史文獻之任務,並與德國科學基金會合作,收藏特種圖書如埃及研究資料、考古資料、中古世紀藝術史資料及南亞研究資料等。
大學圖書館總圖藏書超過300多萬冊、49萬份微縮投影片或擔子資料,及大約6,800部中世紀手抄本。各系所圖書館另有藏書超過300多萬冊,大學圖書館全部藏書超過600萬冊。每年逾40,000名學生、教授或研究人員使用圖書館,借閱次書超過150萬次,圖書館並訂閱94,500份電子期刊、雜誌,及建有3,100個資料庫以供查詢。
教學
編輯每一學年以四月一日與十月一日劃分為冬季學期與夏季學期,冬季學期課程通常自十月中至二月中,夏季學期課程則自四月中至六月中,除少數例外以外,學生可選擇於冬季學期或夏季學期入學。取得學士學位通常需時六個學期,取得碩士學位需四個學期,博士生取得博士學位一般需花費六個學期。大學部課程分為基礎課程與進階課程,基礎課程應至少修習四個學期,進階課程則為二個學期,且學生於課程期末時應通過考試。
申請入學
編輯依據申請人數,各科系分為有名額限制與無名額限制兩類。例如於2006年冬季班,有名額限制之科系共計提供約3,926個名額,錄取率約為16%,大學部申請入學競爭最激烈的科系為醫學、分子生物科學與法學,錄取率分別為3.6%、3.8%與9.1%。申請入學依據申請者之志願、該科系要求之入學條件與高中畢業成績高低篩選。外國學生入學大學部與碩士前應通過德文語言考試,通常碩士要求C1證書,博士入學資格則視各科系規定。
學雜費與補助
編輯為使各社會層級的學生皆有機會就讀大學,德國政府極力資助各高等教育機構。自2007年至2012年,海德堡大學曾收取學費每學期約1,200歐元,然而,自2012年起大學免收學費。大學之預算由德國政府、歐盟、各科學研究基金與各方捐贈支持,例如因獲選為德國菁英大學,海德堡大學因而額外獲得150百萬歐元之資金補助科學研究。從2017/18冬季學期開始,巴登-符騰堡州的所有大學對非歐盟國際學生收取1500歐/學期的學費。[5]
學術研究
編輯歷來海德堡大學之研究成果如光譜儀與本生燈之發明、化學元素銫與銣之發現、定義沸點、自煙草中析離尼古丁等,及當代精神病學、藥理學、精神遺傳學、環境物理學與現代社會學之發展亦與大學息息相關。將近800顆矮行星、北美洲星雲與哈勒彗星週期也記錄於天文學研究中心,此外,海德堡的學者亦發明生物塑化技術、並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造血幹細胞之移植,Harald zur Hausen教授發展出對抗某些癌症的疫苗接種技術,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除物理、化學與生命科學外,大學之人文與社會科學亦享有極佳的聲譽。德國科學基金會密切與大學各科系及研究中心合作。
國際交流
編輯海德堡大學為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與歐洲大學學會之創始會員,並參與七項歐洲學術交換計畫如伊拉斯謨計劃。大學與全球58所大學結為姊妹校,並與236所大學交流。
學生生活
編輯學生在大學裏享有多采多姿的體育活動,除球類、田徑項目與水上運動外,另有滑雪、馬術、西洋劍、體操等活動。此外,大學亦有戲劇、交響樂團、合唱團、傳媒、橋藝、棋藝...等學生社團。
海德堡市內有34個大學兄弟會,大多數成立於19世紀,於正式場合時,兄弟會成員會配戴綬帶與帽子,部分兄弟會規定成員需鬥劍。19世紀至20世紀初時,兄弟會在學生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今日學生已不盛行加入會社。
科學研究機構
編輯合作科學研究機構
編輯- 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核子物理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公法研究所
- 海德堡國際衝突研究所
- 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EMBL)
- 德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DKFZ)
- 海德堡科學院
名人錄
編輯法學
編輯- 吉歐·耶林內克
- 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 – 德國著名法學家
- 喬治·馮·西門子 – 德意志銀行創辦者
人文及社會科學
編輯- 黑格爾 – 哲學家,1816-1818執教於該校
- 卡爾·雅斯貝爾斯 – 哲學家,心理學家,1916年起執教於該校
- 伽達默爾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繼任者,1949年起執教於該校
- 迪特 亨利希 哲學家,1965年起執教於該校
- 馬克思·韋伯 – 社會學家
- 尤爾根·哈貝馬斯 – 社會學家,哲學家,1961-1964執教於海德堡大學
-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 德意志帝國-威瑪憲法共和首任總理
- 赫爾穆特·科爾 – 聯邦德國前總理
- 約瑟夫·戈培爾 – 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
- 約瑟夫·馮·艾興多夫 – 浪漫派詩人
自然科學
編輯- 菲利普·萊納德 – 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阿爾伯特·邁克生 – 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加布里埃爾·李普曼 – 19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威廉·維因 – 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海克·卡末林·昂內斯 – 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詹姆斯·法蘭克 – 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馬克斯·玻恩 – 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瓦爾特·博特 – 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魯道夫·穆斯堡爾 – 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約翰內斯·延森 – 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漢斯·德默爾特 – 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沃爾夫岡·克特勒 -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特奧多爾·亨施 - 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威廉·拉姆齊 – 19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阿道夫·馮·拜爾 – 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奧托·瓦拉赫 – 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 19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弗里茨·哈伯 – 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里夏德·庫恩 – 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卡爾·齊格勒 – 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格奧爾格·維蒂希 – 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醫學
編輯- 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 – 191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任教於該校
- 奧托·邁爾霍夫 – 192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任教於該校
- 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 – 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就讀於該校
- 漢斯·斯佩曼 – 193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就讀於該校
- 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 – 195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塞韋羅·奧喬亞 – 195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安德列·利沃夫 – 196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喬治·沃爾德 – 196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 199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艾瑞克·威斯喬斯 – 199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彼得·曼斯菲爾德 – 200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海德堡從事研究
- 伯特·薩克曼 – 199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任教於該校
-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任教於該校
著名華人校友
編輯著名台灣校友
編輯- 翁岳生 - 前司法院大法官、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榮譽教授,法學博士。
- 陳英鈐 - 前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前所長及教授,法學博士。
- 陳敏 - 前司法院大法官,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法學博士。
- 施啟揚 - 前司法院院長,法學博士。
- 龍應台 - 作家,評論家,曾任教於該校漢學系。前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
- 尤清 - 前臺灣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臺北縣縣長,法學博士。
- 邱顯智 - 執業律師,中華民國第十屆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法學博士候選人,曾參與多起公益義務辯護案件,如洪仲丘事件、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事件、太陽花學運等。
- 王皇玉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律師高考及格,曾任公設辯護人。該校法學碩士、博士,專精刑事法、醫療法等領域研究,素有網紅皇玉之稱,專長治水。
- 陳耀祥
- 魏武煉 - 前中華民國職業外交官、駐德國代表,法學博士。
參考文獻
編輯-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 Top 500 universities - Shanghai Ranking - 2020.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topuniversities.com. 1 November 2018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highereducation.com. 1 November 2018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1).
- ^ U.S. News Education: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2020. usnews.com. 1 November 2018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 Studying in Baden-Württemberg. [2022-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4).
- ^ IWR: Home. typo.iwr.uni-heidelberg.de. [2022-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9).
- ^ Heidelberg, Uni. Cluster Asia and Europe - Uni Heidelberg: Home. www.asia-europe.uni-heidelberg.de. [2022-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31) (德語).
- ^ Centre for Asian and Transcultural Studies (CATS) -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www.cats.uni-heidelberg.de. [2022-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外部連結
編輯- 海德堡大學官方網站: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 Fotoalbum mit Aufnahmen von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 Coimbra Grou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海德堡大學的歷史:Geschichte der Uni Heidelbe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Karte: Einzugsgebiet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zu Beginn des 17. Jahrhunderts: Historische Karten (Haus der Bayerischen Geschichte)
- Interdisziplinäre Arbeitsgemeinschaft Tierethik an der Ruprecht-Karls-Univerisität Heidelbe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Universitätsklinikum Heidel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