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針經
24方位指南針導航
編輯元、明、清用於導航的羅盤是二十四方位水羅盤。其羅盤將圓周二十四等分,並以十二地支、十天干除戊、己(屬土,位於中央)外餘下八個、及八卦的四個斜向方位逐一命名,為二十四針,使方向能夠準確地指示。
下表將明代航海羅盤用度數表示。
二十四針 | 八方位 | 角度 |
---|---|---|
子 | 正北 | 0 度 |
癸 | 15 度 | |
丑 | 30 度 | |
艮 | 東北 | 45 度 |
寅 | 60 度 | |
甲 | 75 度 | |
卯 | 正東 | 90 度 |
乙 | 105 度 | |
辰 | 120 度 | |
巽 | 東南 | 135 度 |
巳 | 150 度 | |
丙 | 165 度 | |
午 | 正南 | 180 度 |
丁 | 195 度 | |
未 | 210 度 | |
坤 | 西南 | 225 度 |
申 | 240 度 | |
庚 | 255 度 | |
酉 | 正西 | 270 度 |
辛 | 285 度 | |
戌 | 300 度 | |
乾 | 西北 | 315 度 |
亥 | 330 度 | |
壬 | 345 度 |
單針羅經
編輯單針羅經只用一個方位,並冠以「單」字,例如:單辰針(120 度),單酉針(正西 270 度)。有的航海圖用「丹」字代替「單」字,丹酉針同單酉針。例如《鄭和航海圖》中「太倉港口開船用丹乙針」就是說「太倉港口開船用指南針105度方向航行。」
雙針羅經
編輯關於雙針羅經用於航海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元代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1]。」
明代海道針經種絕大多數情況下用雙針羅經表示航行方位。當羅針擺動在兩個方位之間,用相鄰二方位表示其平均值,例如乙辰針為乙針(105度)和辰針(120度)的平均值,即112.5度)。明代掌管船上航行方向的火長藉此將24方位羅盤變成48方位羅盤,其方位度數差為7.5度。
雙針 | 角度 |
---|---|
癸子 | 7.5 度 |
癸丑 | 22.5 度 |
艮丑 | 37.5 度 |
艮寅 | 52.5 度 |
甲寅 | 67.5 度 |
甲卯 | 82.5 度 |
乙卯 | 97.5 度 |
乙辰 | 112.5 度 |
巽辰 | 127.5 度 |
巽巳 | 142.5 度 |
丙巳 | 157.5 度 |
丙午 | 172.5 度 |
丁午 | 187.5 度 |
丁未 | 202.5 度 |
坤未 | 217.5 度 |
坤申 | 232.5 度 |
庚申 | 247.5 度 |
庚酉 | 262.5 度 |
辛酉 | 277.5 度 |
辛戌 | 292.5 度 |
乾戌 | 307.5 度 |
乾亥 | 322.5 度 |
壬亥 | 337.5 度 |
壬子 | 352.5 度 |
對坐
編輯海道針經中另一種常見的術語是「對坐」,指地理標誌甲和地理標誌乙在羅盤上兩個相對180度方位。
時間和航速
編輯明代航海圖中的時間間隔用「更」來表示。一個恆星日有十更,一更為2.4 小時,用燃香測量時間間隔。
航速估計法:從船頭扔下一木片到海中,人往船尾走,如果木片與人同時到達船尾,船速就是標準速度,然後再根據水流訓逆修正。
《鄭和航海圖》中「太倉港口開船用丹乙針一更平吳淞江,用乙卯針一更到南匯嘴。」就是說「太倉港口開船用105度方向,一更(2.4小時)時間到吳淞江,再往97.5 度方向航行,一更時間到南匯嘴。」
水文測量
編輯海船航路上危險地帶的水深、海船停泊處的深淺對舟師也十分重要。
宋代舟師已經作水文測量。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寫道:「過七洲洋,舟中測水,約七十餘丈」,測水深時附帶檢驗海底的狀況是沙底還是泥底:「凡測水之時,必須視其底,知道是何等沙泥[2]。」
明代海道針經中的測水法和宋代一脈相承,測水深使用長几十丈的繩索,吊一鉛球從船邊放下水中測量。長度單位用托;「長如兩手分開為一托」[3],約合1.5 米。測量水深時必須從船左和船右取數。鉛球底部塗蠟,可供水底泥沙的取樣。
天文導航
編輯海道針經文獻
編輯明代《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東西洋考》等文獻都有大量針路記錄。
- 廣東往磨六甲:南亭門放洋,用坤未針 (217.5°)五更船取烏頭山。用單坤針(西南 225°)十三更取七洲洋。坤未 (217.5°)針 七更船平獨豬山。……乾亥 (322.5°)針五更船平昆宋嶼,單亥針(330°)五更船取前嶼,乾(315°)針五更取五嶼;沿山使取磨六甲。[7]
- 台灣往日本從大港出。東南風可用丁未 (202.5°)及單未 (210°)過茄老灣線。南到青水烏水乾,可牽舵及用壬(345°)及壬子(352.5°),轉變取澎湖東過。[8]。
- 七洲洋用坤未針,三更取銅鼓山。[9]
另外《鍼位》,全書已失,僅明黃省曾撰《西洋朝貢典錄》中有若干條摘錄。《渡海方程》明嘉靖十六年吳朴著,已失;明刊本《鹽邑志林》中有書評。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