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生戰役越南語trận Khe SanhBattle of Khe Sanh),美軍代號為「蘇格蘭行動」(Operation Scotland)和「飛馬行動」(Operation Pegasus),是越南戰爭中爆發於越南共和國(南越)廣治省西北部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時間為1968年1月到4月間。在此戰役中,兩個整師約1萬7千人規模的越南人民軍部隊在重炮迫擊炮火箭炮支援下猛烈圍攻了由美國第3海軍陸戰遠征軍英語III 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一個整編團和一個臨時組編的團共約6千人和小部越南共和國陸軍駐守的溪生作戰基地英語Khe Sanh Combat Base

溪生戰役
Battle of Khe Sanh
越南戰爭的一部分

北越軍砲擊溪生附近的臨時飛機跑道
日期1968年1月21日 – 1968年4月8日
地點
16°39′19.6″N 106°43′42.9″E / 16.655444°N 106.728583°E / 16.655444; 106.728583 (Khe Sanh)
越南共和國廣治省向化縣溪生
結果

雙方皆宣稱勝利[1]

  • 溪生在4月6日由地面部隊解圍[2]
  • 在1968年7月,美軍摧毀了溪生錯綜複雜的陣地並且撤出戰場[3]
  • 在美軍撤退後北越軍獲得溪生的控制權[3][4]
  • 麥克納馬拉防線的結束[5]北越的通訊線進一步的延伸到越南[6]
參戰方
 美國
 越南共和國
老撾寮王國
 越南民主共和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大衛·勞恩茲(野戰指揮)
威廉·韋斯摩蘭(戰區指揮)
陳貴海越南語Trần Quý Hai(戰役指揮)
武元甲(戰區指揮)
兵力

總共約45,000人[7]
大約6,000名陸戰隊在溪生戰鬥基地[8]
飛馬行動:約20,000人(第1空騎師和陸戰隊單位)

弧光行動與尼加拉行動:美國空軍

總共約34,000人
溪生包圍戰:約17,200人(304和325師

第九號路線防禦:約16,900人(第320和324師)[9],未達成伏擊目的後,約6000人轉往溪生戰場。
傷亡與損失

在溪生:
美國 274名陸戰隊死亡
2,541人受傷(不包含越南共和國陸軍的遊騎兵、RF/PF、前鋒行動基地3–美國陸軍和老撾皇家陸軍的損失)[10][11]
第一次蘇格蘭行動(1967年11月1日-1968年3月31日)飛馬行動(1968年4月1-14日):
美國 703人陣亡
2,642人受傷
7人失蹤[12]
第二次蘇格蘭行動(1968年4月15日-7月):
美國 485人死亡,2.396人受傷[13]
美國空軍人員的傷亡:
美國 5 ~ 20死亡,受傷人數未知[14]
做最後撤離的越共行動(1968年6月19日-7月5日):
美國 11名陸戰隊死亡,受傷人數未知[15]

越南共和國 越南共和國軍的損失:229人死亡、436人受傷(不包括CIDG地方軍英語South Vietnamese Regional Force義軍英語South Vietnamese Popular Force以及駐越美軍研究觀察團的損失)
CIDG的損失:309人死亡、64人受傷、250被俘[16]

總計(1月21日至7月9日)

10,350多人傷亡
(2,016多人死亡、8,079人受傷、7人失蹤、250多人被俘)[10][17][18]

不明(統計有1,602具遺體,美國官方估計有10,000-15,000人陣亡[19][20][21],但駐越美軍司令部的機密報告估計只有5,550人陣亡[22]

越方數字:2,469陣亡(1968年1月20日到7月20日)[23]

溪生基地位於北緯17度南北越分界線以南約30公里的一處高地,距越南-老撾邊境19公里,距老撾境內胡志明小道的最大運輸站「車邦」約40公里。越南人民軍主要目的希望能佔領這個基地,以消除其對北越通往南越運輸線的威脅;次要目的在兩個師進攻溪山基地的同時,以另兩個師在溪山基地補給線9號公路設伏,試圖伏擊援軍,希望取得戰術勝利。因此溪山戰役成為北越人民軍繼1965年德浪河谷戰役以來最大的一次以正規軍與美軍正面交鋒。

美軍以「不成為又一個奠邊府」,通過公眾媒體向國內高調宣傳溪山戰役,並完全依靠大規模空中運輸補充戰鬥人員和補給堅守基地,以及提供優勢空中火力支援。同時,不急於從陸上增援溪山,而先以直升機機降部隊和地面部隊掃蕩溪山基地外圍的越軍;越軍伏擊部隊未能達到伏擊援軍目的,而與美軍機降部隊和地面部隊正面交戰,並分出約6千人支援對溪山的進攻。

激戰77天後,越南人民軍仍未能攻下溪山基地,雖成功阻截了美軍地面增援部隊達2個半月,卻未能達成伏擊援軍取得戰術勝利的目的,相反付出大量傷亡;越軍在美軍增援部隊打通地面交通線前主動退出戰鬥,改回以游擊戰小規模頻繁襲擊溪山基地補給線。至7月,美軍認為已達到不成為另一個奠邊府的目的;且自4月以來,為維持溪山基地補給線與越軍游擊部隊頻繁交火,傷亡不斷;最終不顧堅守溪山基地的海軍陸戰遠征軍官兵反對,也主動放棄了基地。美軍撤退中摧毀了基地,留下廢棄的高地被越南人民軍佔領。

媒體

編輯

電影

編輯

電子遊戲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Peter Brush, THE BATTLE OF KHE SANH, 1968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12-17.
  2. ^ 100 Battles, Decisive Battles that Shaped the World, Dougherty, Martin, J., Parragon, p.236
  3. ^ 3.0 3.1 http://www.historynet.com/the-withdrawal-from-khe-sanh.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Withdrawal from Khe Sanh
  4. ^ 存档副本. [2011-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6). 
  5. ^ The McNamara Line.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6. ^ Khe Sanh 1967-68: Marines battle for Vietnam's vital hilltop base, By Gordon Rottman - page 90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5-12.
  7. ^ LIFE Magazine - Feb 9th, 1968 - page 26.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8. ^ The Withdrawal from Khe Sanh "HistoryNet –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History Magazine Publisher. [200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5). 
  9. ^ Gordan L Rottman, Osprey Campaign 150: The Khe Sanh 1967–68, p. 51
  10. ^ 10.0 10.1 Gordan L Rottman, Osprey Campaign 150: The Khe Sanh 1967–68, p. 91-92
  11. ^ Khe Sanh 1967-68: Marines battle for Vietnam's vital hilltop base, By Gordon Rottman - page 91, page 9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5-12.
  12. ^ Khe Sanh 1967-68: Marines battle for Vietnam's vital hilltop base, By Gordon Rottman - page 91, page 9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5-12.
  13. ^ Recounting the Casualties at Khe Sanh ©2006 Peter Brush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31.
  14. ^ Recounting the Casualties at Khe Sanh ©2006 Peter Brush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31.
  15. ^ 1968: The Definitive Year
  16. ^ John A. Cash, John Albright & Allan W. Sandstrum (1985). Seven Firefights in Vietnam.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p.137
  17. ^ The low figure often cited for U.S. casualties (205 killed in action, 443 wounded, 2 missing)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U.S. Army or Air Force casualties or those incurred during Operation Pegasus. Prados and Stubbe, p. 454.
  18. ^ Not including ARVN Ranger, RF/PF, Forward Operation Base 3 – US Army, Royal Laotian Army and SOG commandos losses
  19. ^ Schulimson, p. 283.
  20. ^ Shore, p. 131.
  21. ^ Smedberg, Marco. Vietnamkrigen: 1880–1980. Historiska Media. 2008. ISBN 91-85507-88-1. 
  22. ^ 存档副本. [201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6). 
  23. ^ 存档副本. [201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6). 
  24. ^ 存档副本. [2013-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1). 

未發表的美國政府檔案

  • U.S. 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 Command History 1965, Annex N. Saigon, 1966.
  • U.S. 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 Command History 1966, Annex M. Saigon, 1967.

已發表的美國政府檔案

  • Military History Institute of Vietnam: Victory in Vietnam: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People's Army of Vietnam, 1954-1975. Trans. by Merle Pribbenow. Lawrence KS: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2002.
  • Nalty, Bernard C. Air Power and the Fight for Khe San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Air Force History, 1986. LCC DS557.8.K5 N34 1986
  • Schulimson, Jack, LtCol. Leonard Blasiol, Charles R. Smith, and Capt. David A. Dawson. U.S. Marines in Vietnam: 1968, the Defining Year. Washington, D.C.: History and Museums Division,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997. ISBN 0-16-049125-8
  • Shore, Capt. Moyars S., III. The Battle for Khe Sanh. Washington, D.C.: Historical Branch, U.S. Marine Corps, 1969. LCC DS557.A62 K58
  • Telfer, Maj. Gary L., LtCol. Lane Rogers, and V. Keith Fleming. U.S. Marines in Vietnam: 1967, Fighting the North Vietnamese. Washington, D.C.: History and Museums Division,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984. LCC DS558.4 .U55 1977
  • Van Staaveren, Jacob. Interdiction in Southern Laos, 1961-1968.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Air Force History, 1993. LCC DS558.8 .V36 199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