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安娜·竇萍
埃德娜·梅·竇萍(Edna Mae Durbin,1921年12月4日—2013年4月17日)[1] ,藝名狄安娜·竇萍(Deanna Durbin),是一位加拿大裔美國女演員、歌手,在1930、40年代的音樂電影中飾演女主,並以女高音演唱了不少歌曲。
Deanna Durbin | |
---|---|
出生 | Edna Mae Durbin 1921年12月4日 加拿大溫尼伯 |
逝世 | 2013年4月17日 法國巴黎 | (91歲)
職業 | 演員、歌手 |
活躍時期 | 1936–1948 |
配偶 | |
兒女 | 2 |
她是一名童星,1936年登台表演,隨後與環球影業簽訂了合同。她在《春閨三鳳》(1936)、《丹鳳還陽》(1937)和《美鳳奪鸞》(1941)等電影出名,扭轉了環球影業虧損的局面[2]。她於1938年獲奧斯卡青少年獎。
長大後,她不滿足於飾演鄰家女孩角色,試圖通過黑色電影《聖誕假期》(1944)和《脂粉偵探》(1945)等轉型。這些由第二任丈夫菲利克斯·傑克遜製作的電影並不那麼成功,1949年她宣佈息影並與丈夫離婚,之後與查爾斯·亨利·大衛結婚,並搬到巴黎郊區隱居,不再出現於公眾視野中。
早年
編輯埃德娜·梅·竇萍(Edna Mae Durbin)於1921年12月4日出生於溫尼伯,很快一家人從溫尼伯搬到了南加州,並於1923年成為美國公民[3]。她10歲時,父母認識到她有一定的天賦,並為她報了拉爾夫·托馬斯學院(Ralph Thomas Academy)的聲樂課。她很快成為學院裏的尖子生,在當地俱樂部和教堂演出[4]。
事業
編輯1935年初,美高梅計劃拍攝一部歌劇明星歐內斯汀·舒曼-海因克的傳記電影,負責選角的魯弗斯·勒梅爾(Rufus LeMaire)聽說了她的名聲,邀請她試鏡,並被她的歌聲折服。路易·B·梅耶也對她很滿意,與她簽訂了一份六個月的合同[4]。她因此得以與茱地·嘉蘭出演處女作、短片《每個周日》(Every Sunday,1936)。梅耶對兩人都很滿意,本想把兩人都簽下[2]。
在竇萍的合同剛過期時,環球影業監製喬·帕斯捷爾納克捷足先登,並給她取了藝名狄安娜,出演她自己的第一部長篇《春閨三鳳》(1936)。影片大火,竇萍也成了明星,之後又主演了《丹鳳還陽》(1937)和《美鳳奪鸞》(1941)等一系列音樂片,大部分由亨利·科斯特執導。[5]
除去表演外,竇萍依舊喜歡唱歌。1936年,她曾為《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配音試鏡,但被沃爾特·迪士尼嫌棄聲音「太老」而落選。同年,大都會歌劇院向她提供了一次試鏡機會,但被她拒絕,因為竇萍自認為還需要更多歌唱培訓。環球影城的聲樂教練安德烈斯·德·塞古羅拉也曾是大都會歌劇院歌手,看好竇萍的潛力。[6]
1936年,杜賓開始與埃迪·康托爾合作,每周製作廣播,直到1938年因環球影業的繁重工作被迫放棄。[6]
1941–1945:轉型嘗試
編輯1941年,她主演《美鳳奪鸞》,這是她與帕斯捷爾納克和亨利·科斯特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之後,帕斯捷爾納克從環球影業跳槽美高梅。竇萍的丈夫、導演沃恩·保羅沒有得到環球影業任用,而她對環球影業《獨自生活的人們》(They Lived Alone)的新角色安排也不滿意,並拒演,因此1941年10月16日到1942年2月初被環球影業雪藏[7][8]。1942年1月下旬,她和環球公司和解,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權,如選擇導演、劇本、歌曲等[9]。
《獨自生活的人們》修改後以《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1943)的名義上演。之後,她還拍攝了不少其他類型的電影,例如浪漫喜劇《春之序曲》(1943)和音樂劇《歌聲不斷》(1944),後者也是她唯一的一部特藝七彩電影[10]。
1944年,竇萍出演羅拔·西奧德馬克執導的黑色電影《聖誕假期》,後來西奧德馬克雖然讚揚了她的演技,但說「她想演一個新角色,但又怕不體面」[11]。這部電影褒貶不一,但竇萍自認為是她「唯一真正的好電影」[12]。
1946–1949:事業生涯末期
編輯1946年,杜賓我美國收入第二高的女性,僅次於比提·戴維斯[5],她的粉絲俱樂部曾被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粉絲俱樂部[13]。
1946年,環球與另外兩家公司合併,成立環球國際(Universal-International)。新公司開始停止拍攝音樂劇。竇萍在拍攝了《愛和瑪麗》(1948)等四部作品後選擇息影。1948年8月22日,環球國際提起訴訟,要求收回公司預付給她的工資[14]。竇萍同意再拍三部電影,但直到她合同過期也沒實現。息影后,她收到了20萬美元的離職補償金[15][16]。
退休生活
編輯她息影后搬到巴黎。帕斯捷爾納克曾試圖勸阻她,然而被她拒絕,說作為收入最高的明星,不能拍最差的東西[17]。1949年9月,她向第二任丈夫傑克遜提出離婚,11月正式離婚[18][19]。
1950年12月21日,竇萍與法國導演兼監製查爾斯·亨利·大衛結婚,後者曾執導過她的《脂粉偵探》。兩人生活在巴黎郊外的一個農場,生有一子一女。她拒絕了數次復出邀請,包括在百老匯舞台劇《窈窕淑女》中飾演伊麗莎·杜利特爾[20]。1951年,她受邀在倫敦西區戲劇《刁蠻公主》中演出,1953年又出演了美高梅的同名電影。
1983年,竇萍罕見地接受了採訪。據採訪人電影歷史學家大衛·希普曼,竇萍說她不喜歡荷里活製片廠體系,從未認同媒體給她塑造的形象。她以第三人稱談論「狄安娜·竇萍」,認為這是年輕的代價,不能代表真實的自己[21]。私下她始終使用自己的原名,荷里活出版物每年公佈的薪水數據也以「演員埃德娜·梅·竇萍」稱呼她。[22]
她十分在乎自己的私隱,一直拒絕在網站上公開個人資料。2013年4月30日,狄安娜·竇萍學會(Deanna Durbin Society)報道稱她「在過去幾天內」去世[5]。根據社會保障死亡索引(Social Security Death Index),她於2013年4月17日[1][23]在巴黎十九區去世[24]。
遺產
編輯她在荷里活星光大道上擁有一星。1938年2月7日,她在中國戲院前留下了她的手和腳印。
安妮·弗蘭克是她的粉絲,她在藏身處牆上貼了兩張她的照片,如今還保留在原地。溫斯頓·丘吉爾也是其粉絲,在戰時慶典上曾放映她的電影[25]。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說竇萍對他的音樂創作有極大影響,表示:「她幫助我發現了自己...我試圖盡力在我的音樂中重建、接近她的純潔」[2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Date of death of Edna David per Social Security Death Index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earch.ancestrylibrary.com; accessed April 11, 2018.
- ^ 2.0 2.1 Clarke, Gerald. Get Happy: The Life of Judy Garland .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1: 76. ISBN 978-0385335157.
- ^ U.S. Citizenship Restored To 221 Living Overseas. The New York Times. 15 July 1964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Among those regaining their citizenship was Deanna Durbin, the Canadian‐born actress, who has been living in Paris.
- ^ 4.0 4.1 Basinger, Jeanine. The Star Machine. New York: Knopf. 2007: 258–59. ISBN 978-1400041305.
- ^ 5.0 5.1 5.2 Harmetz, Aljean. Deanna Durbin, Plucky Movie Star of the Depression Era, Is Dead at 91.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 2013 [May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8).
- ^ 6.0 6.1 Interview with David Shipman, 1983.
- ^ DEANNA DURBIN GETS SUSPENSION AT STUDIO: Penalized by Universal After It Refuses Concessions to Her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17 Oct 1941: 27.
- ^ Suspension of Deanna Durbin Causes Hollywood Sensation. Sunday Times (Perth) (2280) (Western Australia). 19 October 1941: 5 [23 September 2019] –透過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 ^ Brady, Thomas F. "Some Hollywood Highlights",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8, 1942.
- ^ Bob Dorian, American Movie Classics; accessed March 28, 2014.
- ^ Encounter with Siodmak Taylor, Russell. Sight and Sound; London Vol. 28, Iss. 3, (Summer 1959): 180.
- ^ Everson, William K. The career of Deanna Durbin. Films in Review vol. 27 no. 9. 1976: 526.
- ^ Dagan, Carmel. Singer-Actress Deanna Durbin Dead at 91. Variety. April 30, 2013 [May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 ^ Deanna Durbin sues studio.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3, 1948.
- ^ 1634–1699: McCusker, J. J. How Much Is That in Real Money? A Historical Price Index for Use as a Deflator of Money Values in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Addenda et Corrigenda (PDF). 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 1997. 1700–1799: McCusker, J. J. How Much Is That in Real Money? A Historical Price Index for Use as a Deflator of Money Values in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PDF). 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 1992. 1800–pres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Consumer Price Index (estimate) 1800–. [2024-02-29].
- ^ Brady, Thomas F. Hollywood Digest.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9, 1949.
- ^ Freedland, Michael. Deanna Durbin obituary. The Guardian. May 1, 2013 [May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8).
- ^ Singer Deanna Durbin Files Divorce Action: Film Actress Asks Daughter's Custody; Charges Mental Cruelty and Desertion Hopper, Hedda. Los Angeles Times 27 Sep 1949: A1.
- ^ DIVORCE GRANTED TO DEANNA DURBIN: Singing Actress Says Director Husband, Felix Jackson, Left Her and Hollywood Los Angeles Times 28 Oct 1949: 2.
- ^ Carmel Dagan. Singer-Actress Deanna Durbin Dead at 91. Variety. 2013-05-01 [2019-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美國英語).
- ^ Private letter to film historian/critic William K. Everson in the late 1970s
- ^ "NOSTALGIA: Deanna Durbin"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6-05.,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webprime.de; accessed April 19, 2016.
- ^ DAVID, EDNA A. thru DAVID, EDWARD. sortedbyname.com. [October 1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1, 2019).
- ^ Insee (編). Extrait de l'acte de décès d'Edna May Durbin. MatchID.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6).
- ^ Mitchner, Stuart. Deanna Durbin's Star Shone Brightest in the World's Darkest Hour. Town Topics. May 8, 2013 [December 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6, 2013).
- ^ Darling, Lynn. The Song of Slava. The Washington Post. 1983 [October 2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