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坡邦王國
龍坡邦王國(老撾語:ອານາຈັກຫລວງພຣະບາງ)是十八世紀瀾滄王國分裂後產生的小王國,位於老撾北部,其領土包括今天的龍坡邦、豐沙里、烏多姆賽等省。
龍坡邦王國 ອານາຈັກຫລວງພຣະບາງ | |||||||||
---|---|---|---|---|---|---|---|---|---|
1707年—1893年 | |||||||||
國旗 | |||||||||
地位 | 清朝藩屬(1730-1893) 法國保護國(1893) | ||||||||
首都 | 龍坡邦 | ||||||||
常用語言 | 老撾語 | ||||||||
宗教 | 上座部佛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歷史 | |||||||||
• 由瀾滄王國獨立 | 1707年 | ||||||||
• 合併為老撾保護國 | 1893年 | ||||||||
| |||||||||
今屬於 | 老撾 泰國 |
老撾歷史系列條目 | ||||||||||||
---|---|---|---|---|---|---|---|---|---|---|---|---|
早期歷史 | ||||||||||||
瀾滄 1354–1707 | ||||||||||||
萬象 1707–1828 |
龍坡邦 1707–1949 |
川壙 1707–1949 |
占巴塞 1713–1946 | |||||||||
暹羅、越南屬國 | ||||||||||||
老撾保護國 1893-1953 日軍佔領 1940-1945 老撾依薩拉 1945-1946 | ||||||||||||
老撾王國 1953-1975 老撾內戰 | ||||||||||||
巴特寮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1975至今 | ||||||||||||
1707年,瀾滄王國(當時中國稱之為南掌)分裂為萬象、占巴塞、龍坡邦三國。其中,龍坡邦靠近中國邊境,仍舊以「南掌」的名義向清朝朝貢,因此同瀾滄王國一樣,被清朝史料稱為南掌。
這個王國的國都位於龍坡邦(清代文書作隆勃剌邦),也因此而得名。
歷史
編輯1690年,瀾滄王國國王蘇里亞旺薩逝世,因無嗣,丞相甸·塔拉自立為王。但甸·塔拉不得人心,不久便被殺害。諸王子爭奪王位,瀾滄王國陷入內戰之中。1706年,蘇里亞旺薩之孫吉薩拉、英塔拉佔據龍坡邦,拒絕承認新任國王賽塔提拉二世的統治。賽塔提拉二世派弟弟攻打龍坡邦。吉薩拉不敵,龍坡邦被佔領,坡邦佛被從龍坡邦運到萬象。隨後,吉薩拉向暹羅大城王國求救。1707年,暹羅王素里延塔鐵菩提派兵入侵萬象,兵臨萬象城下。賽塔提拉二世被迫向暹羅求和,並承認吉薩拉的王位。自此瀾滄分裂為龍坡邦王國和萬象王國,吉薩拉為龍坡邦王,賽塔提拉二世為萬象王。1723年,暹羅為了削弱瀾滄的勢力,又煽動占巴塞從萬象王國中獨立建國。
在分裂後的老撾三個小王國中,龍坡邦王國是唯一一個向中國進貢的。雍正八年(1730年),龍坡邦王國以「南掌」之名向清朝朝貢。初定為五年一貢,乾隆初改為十年一貢。
龍坡邦王國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受到暹羅和緬甸的干涉。1713年,吉薩拉逝世,王位由翁坎繼承。吉薩拉的弟弟英塔拉不服,於1723年篡位。翁坎流亡清邁。1765年,緬甸侵略暹羅,大城王朝滅亡,龍坡邦王國臣服於緬甸。蘇林亞翁二世(Surinyavong II)在位期間,開始入侵萬象王國,但被駐紮清邁的緬甸將軍調停。1778年,暹羅派通鑾·扎克里進攻萬象王國。龍坡邦為求自保,向暹羅屈服,派兵追隨扎克里圍攻萬象。暹羅攻破萬象後,以為龍坡邦曾與緬甸勾結為名義,派兵進入龍坡邦,使其成為暹羅的屬國。
1791年,蘇林亞翁二世逝世,阿努魯塔(Anurutha)繼位。龍坡邦陷入王位鬥爭之中,使阿努魯塔於1792年一度被暹羅人逮捕,直至四年後才復位。死後,曼塔圖拉(Manthaturath)繼位。1827年,曼塔圖拉探知萬象國王昭阿努密謀反對暹羅起兵獨立,將此情報報告給了暹羅。暹羅出兵鎮壓,於翌年吞併萬象王國。1852年,龍坡邦王占塔·古曼(Chantha Kuman)因鎮壓香通寺民眾的叛亂受到暹羅的讚賞,暹羅將自萬象王國掠得的坡邦佛歸還給他。
此後的龍坡邦王國長期處於和平時期。直至19世紀中後期,因太平天國之亂失敗,許多太平軍殘餘勢力竄入印度支那半島北部,引發霍人戰爭。1872年、1874年、1875年龍坡邦王國、川壙王國以及萬象遭到這些所謂「霍人」的襲擊。1887年,龍坡邦受到黑旗軍的攻擊,國王溫坎一家被法國副領事奧古斯特·帕維成功救出,躲在西貢(今胡志明市)避難。
長期與「霍人」的戰爭使當地人對暹羅人的統治持不信任感,而對救出國王的法國人抱有好感。1893年法暹戰爭之後,龍坡邦王國脫離暹羅統治,與原萬象王國地域合併,成立老撾保護國。1905年,占巴塞王國併入老撾保護國。
龍坡邦國王
編輯君主 | 英文名 | 在位 | 清代史料譯名 | 越南史料譯名 | 備註 |
---|---|---|---|---|---|
吉薩拉 | Kitsarat | 1707年–1713年 | 瀾滄國王蘇里亞旺薩之孫 | ||
翁坎 | Ong Kham | 1713年–1723年 | |||
因他孫 | Inthasom | 1723年–1749年 | 島孫[1] | 昭印[2] | 吉薩拉之弟 |
因塔蓬 | Inthaphom | 1749年 | 昭楓[2] | ||
索迪加·戈曼 | Sotika-Kuomane | 1749年–1768年[3] | 準第駕公滿[4] | 自1765年起是緬甸屬國[3] | |
蘇林亞翁二世 | Surinyavong II | 1768年–1791年 | 召翁[5] | 至1778年為止是緬甸屬國[6] | |
暹羅佔領(1791年–1792年)[6] | |||||
阿努魯塔 | Anurutha | 1792年1月3日 - 179?年 | 召蛇榮[7] | 𦵚乍[2] | 不被中國承認。 中國認定的王位合法繼承人是Ong Mankhu(召溫猛)[8][9][2] |
暹羅佔領(179?年–1794年6月2日)[6] | |||||
阿努魯塔 | Anurutha | 1794年6月2日-1819年12月31日 | 召蛇榮[7] | 𦵚乍[2] | 復位 |
曼塔圖拉 | Manthaturath | 1819年12月31日-1837年3月7日 | 召蟒塔度臘[7] | 蘆芒 | 阿努魯塔之子 |
溫膠 | Unkeo | 1837年–1838年 | 攝政 | ||
蘇卡森 | Sukha-Söm | 1838年-1850年9月23日 | 召喇嘛呢呀宮滿[10] | ||
占塔·古曼 | Chantha-Kuman | 1850年9月23日-1868年10月1日 | 召整塔提臘宮滿[11] | ||
溫坎 | Oun Kham | 1868年10月1日-1895年12月15日 | 1888年4月至1895年12月15日由扎卡林攝政 | ||
扎卡林 | Zakarine | 1895年12月15日-1904年3月25日 | |||
西薩旺·馮 | Sisavang Vong | 1904年4月28日-1946年8月27日 |
參考
編輯- ^ 《清實錄·高宗實錄》卷二百十六,乾隆九年五月庚辰
- ^ 2.0 2.1 2.2 2.3 2.4 《大南正編列傳初集·卷三十三》
- ^ 3.0 3.1 Thant Myint-U. 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Histories of Burm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6: 98–99. ISBN 978-0-374-16342-6, 0-374-16342-1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清實錄·高宗實錄》卷六百三十三,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己巳
- ^ 《清實錄·高宗實錄》卷一千一百四十一,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己巳
- ^ 6.0 6.1 6.2 Tarling, Nichola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 East Asia: From c. 1500 to c. 1800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38. ISBN 0-521-66370-9, 9780521663700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number=
被忽略 (幫助) - ^ 7.0 7.1 7.2 《清實錄·仁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九,嘉慶二十四年六月丁未
- ^ 《清實錄·仁宗實錄》卷二百十七,嘉慶十四年八月乙卯
- ^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三
- ^ 《清實錄·宣宗實錄》卷三百五十四,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己卯
- ^ 《清實錄·文宗實錄》卷一百,咸豐三年七月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