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
羅炳輝(1897年12月22日—1946年6月21日),原名羅德富,字宿星,曾用名羅南煌,雲南彝良人,祖籍湖南邵陽,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
羅炳輝 | |
---|---|
本名 | 羅德富 |
字號 | 宿星 |
出生 | 大清雲南省彝良縣 | 1897年12月22日
逝世 | 1946年6月21日 中國山東省趙鎛縣蘭陵 | (48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母校 | 抗日軍政大學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服役年份 | 1912年 - 1946年 |
部隊 | 滇軍 國民革命軍 中國工農紅軍 八路軍 新四軍 |
統率 | 紅十二軍 紅二十二軍 紅九軍團 新四軍第二師 |
參與戰爭 | 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配偶 | 李桂秀 楊厚珍 張明秀 |
親屬 | 兒子:羅代勛、羅新安 女兒:羅鎮濤、羅魯安 |
1915年入滇軍當兵,因作戰勇敢升至營長,參加護國戰爭、國民革命軍東征和北伐戰爭。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紅六軍第二縱隊長、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第二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在山東蘭陵病逝。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1897年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1]。其父做佃農與買賣為生,長期受地主剝削。羅炳輝11歲時與當地地主爭論而被記恨。次年,地主誣陷羅家,羅炳輝孤身到縣城告狀,終因地主金錢賄賂,僅被判平頭官司[2]。15歲時從軍,參加過護國戰爭,由於他吃苦耐勞,作戰勇敢,被提升為三等中士。1920年,成為唐繼堯親兵[3]:390。次年,滇軍顧品珍、葉荃反對唐繼堯,率軍逼近省城,並逼唐繼堯下野。唐繼堯流亡香港,羅任副官隨行,負責掌管財務。不久,羅因不滿唐的作為,棄唐而去,投入滇軍朱培德麾下[4]。
1923年,羅被任命為孫中山的警衛連長,後調任孝平兵工廠少校護廠隊長。同年4月,桂軍沈鴻英進攻廣州被擊退,吳佩孚令方本仁進攻英德縣城,羅炳輝奉命代理營長迎擊。隨後,援軍抵達,方軍大敗乞降;羅炳輝前往方部受降,但方軍突然變卦,即扣押羅炳輝,押送至贛州[3]:394。1924年8月,被楊如軒保釋,擔任楊部副營長兼連長。1925年8月,由於暗中支援流落滇軍前往廣東,羅炳輝再次被捕,後趁亂逃脫,返回廣東,被朱培德任命為少校副官,後改任徵兵主任、警衛營營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九師第二十五團第二營營長,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在圍攻南昌作戰中負傷[3]:397。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1928年11月,羅炳輝被誣陷聯絡中共,而被遣散出部隊,朱培德介紹他到廣州任職[3]:399-400。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此時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爭取工作;同年7月9日,在劉士奇、蔡申熙、趙醒吾主持下,以化名「羅南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5][3]:403。10月15日,率領靖衛大隊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2月,與彭德懷、黃公略在遂川會師。
1930年1月,羅炳輝被任命為紅六軍第二旅旅長;同年2月,率部擊潰國軍唐雲山旅[6]。隨後,率部轉戰於贛江、武夷山之間[3]:406。6月,紅軍在汀州整編,羅炳輝任紅十二軍副軍長、代理軍長;同年8月,率部進抵南昌附近的牛行車站,向南昌鳴槍[3]:407。隨後率部進攻長沙不克,回師江西。同年11月,第一次江西剿共戰爭開始,羅炳輝率部擔任誘敵任務,將國民革命軍張輝瓚師引入龍岡地區,隨後紅軍對該師進行圍殲。1931年4月,第二次江西剿共戰爭爆發,羅炳輝率部參戰,先後佔領廣昌、建寧等地。同年7月,蔣介石發起第三次江西剿共戰爭,將紅軍主力包圍於君埠;羅炳輝奉命率部大造聲勢,掩護紅軍主力突圍,並取得戰役勝利[7]。
1931年11月,羅炳輝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2年2月,任福建軍區司令員;同年10月,任紅二十二軍軍長。1933年2月,參加第四次江西剿共戰爭並取得勝利,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3]:411。同年6月,部隊整編,任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8]。1933年9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參加第五次剿共戰爭[9]。1934年7月,奉命掩護紅七軍團東出福建。
1934年10月,因為反圍剿作戰失敗,羅炳輝率部參加長征,參加湘江戰役。1935年1月起,參與四渡赤水作戰;3月27日,奉命率紅九軍團離開主力部隊進行佯動以牽制追兵,在成功達到戰略目的後,獨立在貴州、四川和雲南邊境地區活動52天,行程1000多公里,最後在四川西昌境內與紅軍主力部隊重新匯合[3]:413-415。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紅九軍團改稱紅三十二軍,羅任軍長,編入右路軍序列。同年9月,紅軍分裂,羅炳輝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在10月5日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卓木碉會議上,羅炳輝率先發言抨擊毛澤東,會後被張國燾封為「中央委員」[10][11]。1936年7月,紅三十二軍編入新成立的紅二方面軍序列,長徵到達陝北[12]。1937年1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1938年1月,羅炳輝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到武漢從事統戰工作,並協助負責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在中南地區的招生工作[3]:418。1938年9月,返回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會後調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陳毅互相配合,鞏固茅山根據地[3]:421。
1939年5月,羅陪同新四軍軍長葉挺處理高敬亭問題,此後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員。8月,率部進入津浦鐵路以東地區,開闢淮南抗日根據地[3]:422;同年9月到次年5月,曾指揮部隊三打來安[13]。1940年3月,羅炳輝擊退國軍韓德勤部對半塔集地區的進攻,此後組織開展反掃蕩作戰。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進行重組,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師副師長[3]:429,轉戰於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津浦鐵路兩側。1943年2月,任新四軍第二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與譚震林領導淮南新四軍反擊日軍掃蕩,並擴大根據地[14]。此時,羅炳輝還創立了「梅花樁戰術」,在與日軍作戰時頗有收穫[15]。他還注意強化官兵的戰術技術訓練,親自編寫了《指揮員實用手冊》《民兵戰術》等教材。1945年8月初,羅炳輝身患重病,仍在前線指揮作戰[3]:437;8月10日起,率部投入對日反攻,先後佔領定遠、嘉山、六合、盱眙、天長、來安等縣城。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戰勝利。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中日戰爭結束後,中共部隊戰略調整,新四軍主力進入山東。10月,羅炳輝奉命率領新四軍第二師主力北上進入山東,擔任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3]:438。11月,參與指揮津浦戰役,殲滅吳化文部5000餘人。1946年1月起,羅炳輝因病休養,同年4月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併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同年6月7日,指揮部隊攻佔棗莊。戰役結束後,羅炳輝病情轉重。6月21日,在返回臨沂時,病逝於蘭陵[3]:440。
身後
編輯羅炳輝逝世後安葬於臨沂。1947年,國軍83師一部佔領魯南時,曾掘開羅炳輝的墳墓,凌辱其遺體後丟棄於沂河沙灘[16]。事後當地兩位漁民收殮羅的遺體秘密掩埋他處,直至1948年10月臨沂被中共接管後,華東軍區派出的調查小組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找到遺體掩埋地,將其暫厝於青龍寺中,並於1949年4月將羅炳輝遺體正式移葬於臨沂革命烈士陵園。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羅炳輝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為紀念羅炳輝的功績,安徽天長市在1948年至1960年間曾被命名為「炳輝縣」[3]:440。在羅炳輝出生地雲南彝良建有「羅炳輝將軍紀念館」。197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電影主角羅霄的原型被認為是羅炳輝[17]。1997年,羅炳輝誕辰100周年之際,天長市政府創辦了炳輝中學。
著作
編輯- 《羅炳輝文集》,2006年,中共黨史出版社
- 《羅炳輝軍事文選》,2011年,軍事科學出版社
家庭
編輯羅炳輝原配李桂秀,1910年由父母包辦與羅炳輝成婚,有一子羅代勛。第二任妻子楊厚珍,1928年在贛州與羅炳輝結婚,參加了長征,1937年4月在陝北與羅炳輝離婚,1977年逝世,有一女羅鎮濤。第三任妻子張明秀,1937年9月經何長工介紹與羅炳輝結婚,2011年逝世,有一子羅新安、一女羅魯安[18]。
參考文獻
編輯- ^ 彝良縣政協. 彝良文史资料 第四辑. : 117.
- ^ 繆文渭. 一代名将罗炳辉的故事. 中華魂. 1996, (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審委員會;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第5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ISBN 7-5065-5281-7.
- ^ 朱少軍; 王曉陽. 征程军魂: 长征中的著名将领.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6: 139–140. ISBN 7-80199-374-8.
- ^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 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 第7辑 滇魂.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9: 149. ISBN 7-5367-0176-4.
- ^ 新征程军魂——从马夫到将军的罗炳辉. 新浪. 2006-09-26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葉永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4: 203. ISBN 978-7-220-09205-3.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93. ISBN 978-7-80237-381-5.
- ^ 王輔一. 罗炳辉将军传.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6: 358–359.
- ^ 王樹增. 长征.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526. ISBN 978-7-02-005798-6.
- ^ 馮勝平. “草地密电”: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共識網. 2014-05-04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 ^ 近代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3: 145.
- ^ 罗炳辉:三打来安城. 中安在線. 2011-06-27 [2015-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53. ISBN 978-7-80237-381-5.
- ^ 梅花战术显威力——罗炳辉. 和訊網. 2015-09-29 [2015-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 ^ 1947年6月25日,新華社華東前線二十三日電
- ^ 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 新華網. [2015-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2).
- ^ 陳辛仁. 罗炳辉将军.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