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
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英語:U.S.Army 1st Armored Division),綽號「老勇士」(Old Ironsides),隸屬於美國陸軍第3軍。
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 | |
---|---|
存在時期 | 1940年7月15日-1946年4月 1951年2月-現在 |
國家或地區 | 美國 |
部門 | 美國陸軍 |
種類 | 裝甲師 |
功能 | 擔任突破、縱深攻擊和追擊任務;還可作為軍的預備隊,利用其快速機動性和強大裝甲突擊力,對楔入防禦之敵實施反突擊。 |
規模 | 全師編制總人數約17000人。 |
駐軍/總部 | 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 |
別稱 | 老勇士 |
裝備 | 在滿編情況下,第1裝甲師有M1A1/A2主戰坦克348輛,M2步兵戰車216輛,M3騎兵戰車100輛,全履帶裝甲運兵車308輛,履帶式指揮所運載車167輛,AH-64武裝直升機36架,AH-1武裝直升機8架,UH-60A通用直升機24架,UH-1通用直升機6架,OH-58D偵察直升機44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3架,「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44部,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90毫米M67無後座力炮24門,107毫米迫擊炮66門,「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36部,改進型M167「火神」高炮24門,各型無線電台5281部,各種夜視設備4983部等。 |
參與戰役 | |
指揮官 | |
現任指揮官 | 西恩·伯奈比少將 |
標識 | |
一式佩章 | |
二式佩章 |
第1裝甲師適合擔任突破、縱深攻擊和追擊任務。進攻的縱深可達60千米以上,可一次殲滅敵一個裝甲或機步團。防禦戰役中,第1裝甲師可在軍的編成內防守正面30-60千米、縱深50-70千米的防禦地帶,抗擊一個集團軍的進攻。還可作為軍的預備隊,利用其快速機動性和強大裝甲突擊力,對楔入防禦之敵實施反突擊。
該師的重型裝備數量多,體積大,無法進行大規模空運,缺乏整體的快速戰略機動能力。該師的主戰坦克、戰鬥車輛在密集叢林、山區和水網地形上的作戰能力有限,不適宜城市化地形作戰。戰鬥時損耗巨大,後勤保障不足。第1裝甲師全速突擊時,每日消耗燃料60萬加侖,至少需用120車次運輸保障,需要另外得到空軍的運輸支援。
戰鬥序列
編輯在駐地移至德克薩斯州布里斯堡後,第1裝甲師就按照新的模塊化編制進行了重組。重組後,可以進行部署的最小機動單位由師變成了旅。該師下轄3個旅級戰鬥隊(BCT),1個戰鬥航空旅(CAB),1個師屬炮兵旅和1個支持旅。[1]
2015年春季後,第3旅級戰鬥隊在從阿富汗歸來後即退出現役,其下屬機動單位被分給剩餘的三個旅級戰鬥隊。第4旅級戰鬥隊則被改名為第3旅級戰鬥隊。[2]
第1裝甲師下轄以下單位:
- 師部和師部營
- 第1裝甲旅級戰鬥隊[3]
- 旅部和旅部連
- 第1騎兵(偵察)團 第6營
- 第37裝甲團 第2營
- 第70裝甲團 第4營
- 第36步兵團 第1營
- 第3野戰炮兵團 第2營
- 第16旅工兵營
- 第501旅支援營
- 第2裝甲旅級戰鬥隊[4][5]
- 旅部和旅部連
- 第1騎兵(偵察)團 第1營
- 第35裝甲團 第1營
- 第37裝甲團 第1營
- 第6步兵團 第1營
- 第27野戰炮兵團 第4營
- 第40旅工兵營
- 第47旅支援營
- 第3裝甲旅級戰鬥隊[6]
- 旅部和旅部連
- 第13騎兵(偵察)團 第2營
- 第67裝甲團 第1營
- 第77裝甲團 第1營
- 第6步兵團 第4營
- 第1野戰炮兵團 第4營[2]
- 第2旅工兵營(2015年6月,改編自BSTB)
- 第123旅支援營
- 第1裝甲師師屬炮兵(前第212火力旅)[7][8]
- 指揮部和指揮部連
- 第1裝甲師戰鬥航空旅「鐵鷹」
- 第1裝甲師支援旅[11]
- 旅部和旅部連
- 第15特種作戰營
- 第142戰鬥支援營
2018年9月,美國陸軍宣佈將於2019年春季開始將第1裝甲師的第1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改編成1個裝甲旅級戰鬥隊,使該師成為一支全裝甲部隊。
另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The Fires Battalions remain integral to the BCTs; division artillery (DIVARTY) is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and readiness for the artillery battalions. ("DIVARTY back in Army 『Iron Steel』 Brigade comes to Bliss, 212th FB bids farewell" Fort Bliss Bug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 2.0 2.1 Fort Bliss Bugle, 14 Aug 2014. fortblissbugle.com. [2014-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4-1 ABCT reflags to 3-1 B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date=2015-04-22
- ^ Special Unit Designations.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10-04-21 [201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6月9日).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UD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Fort Bliss Bugle. fortblissbugle.com. [2014-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2).
- ^ 4th Brigade Combat Team webpage. U.S. Army. [201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 ^ As 212th Fires Brigade re-flags, DIVARTYs begin a comeback. Army Times. [2014-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 ^ Division Artillery returns to the Army. DVIDS. [2014-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 ^ First Apache squadron to carry drones reflags as 'Heavy Ca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date=2015-03-28
- ^ 3rd Squadron, 6th Cavalry, in Iraq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date=2016-03-18
- ^ Sustainment Brigade Changes Name, Gets Ready to Deploy to Afghanistan. military.com. 2015-05-12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參考文獻
編輯- 陳冰. 世界野战军全传. 北京: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鳳凰出版社. 2011年1月: 15頁. ISBN 978-7-5506-0086-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