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訪問印度

1942年历史事件

1942年2月4日至2月21日,蔣中正訪問印度,是近代中國領導人首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出國訪問(實際上當時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應該還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有領導人訪問鄰邦大國印度。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訪問印度後發表正式申明支持印度政治獨立、民族自決,因而中國成為首個公開官方支持印度獨立的大國[1]。蔣中正在印度期間,和印度總督、印度國大黨領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精神領袖聖雄甘地都有接觸,特別是與甘地長談。蔣對印度的訪問,標誌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作為國際大國首次參與國際外交,對中印關係中英關係、甚至西藏問題都有深遠影響[2][3]

1942年2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受到東道主聖雄甘地在其住所歡迎

背景

編輯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立即在東南亞對英美全面進攻。[1]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日本加速在中國、南亞東南亞的攻勢,成全面進攻狀態。為加強中國戰場抗日武裝力量,牽制日軍,1941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建議成立中國戰區,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任最高統帥,指揮中國、越南緬甸泰國軍事。[1]

當時英國仍為殖民帝國,在南亞、東南亞擁有廣大殖民地。中國、英國作為二戰同盟國中的主要大國和盟友,有經濟、外交、軍事多層面、多領域廣泛緊密合作的迫切需要。[2]

為鞏固中英軍事同盟,英國表示要對中國貸款援助五千萬英鎊,同時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時,英屬印度總督維克托·霍普,第二代林利思戈侯爵邀請蔣介石訪印。[1]

1942年2月4日,蔣偕宋美齡,與王寵惠張道藩董顯光及前英大使卡爾(己離華駐蘇)由重慶飛往印度訪問,當晚抵臘戍[4]:6729。2月5日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由臘戍飛抵印度之加爾各答[4]:6729。2月8日,蔣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由加爾各答乘火車赴新德里,2月9日抵新德里[4]:6732-6733

訪問目的

編輯

一般認為,蔣介石訪印的目的有:一、協調遠東戰區防務,保障援華物資供應和交通暢通等問題;二、調解英國殖民當局與以甘地和尼赫魯為首要求印度民族獨立力量之間對峙,使英國能把印度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調動,全力抗日;同時,還可以藉此訪問提高中國處理亞洲事務中之國際地位。[1]藉此訪問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2]

訪問經過

編輯

蔣的訪問團包括國民政府官員共15人,包括王寵惠(時國防委員會秘書長)、商震張道藩周至柔。蔣的訪問團受到印度各方熱烈歡迎,印度各大報紙都有頭條報導。印度報紙也積極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人民在日寇侵略下的災難生活。

蔣訪問的名義出現小插曲,蔣其實可有雙重身份訪問印度,一為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司令,二為時中國國家元首。因為當時印度尚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故前者名義對印度而言相當於上級對下級,而後者為更平等關係。宋美齡建言蔣僅以國家元首名義友好訪問印度,得蔣和英駐印總督讚許。

2月4日,蔣偕宋美齡,與王寵惠、張道藩、董顯光及前英大使卡爾(已離華駐蘇)由重慶飛往印度訪問,當晚抵臘戍,2月5日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由臘戍飛抵印度之加爾各答[4]:6729。2月8日,蔣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由加爾各答乘火車赴新德里,2月9日抵新德里;2月10日蔣與印度總督林里資哥及印度軍總司令哈特萊就印度政治、軍事、如何團結印度民眾共同對抗侵略問題交換意見,旋又會見前印度國大黨主席尼赫魯談印度問題[5]:218-219

在會見英方之後,蔣視察了印度軍事要塞,特別是印度西北邊境的開伯爾山口要塞。蔣也會晤了印度獨立運動的代表人物包括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人、印度本土精神領袖甘地和印度國大黨黨魁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蔣也會見了真納,真納後來成為巴基斯坦國父、穆斯林聯盟主席。印度民間領袖如婦女界領袖奈都夫人等也得蔣會面[2]

與甘地

編輯
 
1942年2月10日,中國領袖蔣介石與宋美齡訪問印度,受到東道主聖雄甘地於他的住所前歡迎

蔣表示要與甘地會面,此建議令英國方面驚異。英方開始想阻止蔣與甘地見面,而蔣卻想造訪甘地的家,登門拜訪。這令英國殖民印度政府大為頭痛,英駐印總督林里斯哥勳爵特意寫親筆信給會英文的宋美齡,勸蔣不要去沃爾塔(甘地的老家),不然總督會陷入非常尷尬境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也非常震驚,因邱吉爾一貫反對印度獨立,這觸及了大英帝國的切身利益。邱吉爾特拍電報予蔣介石,規勸他「最好不要違背總督的意願」,並舉事「否則就可能使我們聯合全印度抗日的共同意願受損」。作為妥協,蔣決定在2月10日於加爾各答會見甘地[2]。2月11日蔣會見尼赫魯及現任印度國大黨主席阿柴德,聽取其陳述印度國民對太平洋戰爭之態度,並勸以宜用政治方法完成其志願;2月12日蔣在新德里會見尼泊爾王國王子巴哈度,伊奉其父卓達王之命前來致敬,並貢獻卓達王親獵之虎皮一張,又以印幣五萬盧比為救護中國戰時難胞之用,蔣欣然接受,又逢尼赫魯拜訪討論如何使英國給予印度國民以實權等問題;2月13日,蔣視察印度、阿富汗邊境之開伯爾山隘要塞,並出席阿富里提等族之歡迎會;2月14日,蔣赴拉合爾,即返新德里接閱甘地函,與印度政府商定兩國互派常駐代表;2月16日,蔣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由新德里赴加爾各答;2月17日再次會見尼赫魯並交談,指出印度革命黨利用今日世界大戰之機會參加民主戰線作戰對印度將會有利,同日會見印度回教同盟領袖真納,印度總督林里資哥定3月8日為「中國日」感戴蔣訪問印度並表示敬佩中國軍民[4]:6732-6740

甘地得知後,頗費周折,乘坐三等列車,自沃爾塔赴加爾各答與蔣會面,令蔣頗為感動。[2]

2月18日,蔣偕宋美齡在加爾各答白拉爾公園與甘地會晤,談話5小時,蔣「希望印度國民大會改變主張,作參戰的決定」,並謂「我相信印度參戰,對本身有益而無損,且與推倒英國在印度統治權之目的並行不悖,殊途而同歸。」[4]:6732-6740蔣告訴甘地,印度繼續支持盟國是非常緊要;甘地稱他同情中國,所以不會妨礙抵抗日本[5]:218-219。蔣一行在加爾各答受到熱情歡迎和盛情款待。席間,宋美齡充當英文翻譯。

甘地對蔣介石介紹了他爭取印度獨立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思想和策略。蔣介石對甘地爭取印度獨立的努力和願望表示理解、肯定和支持:

我(蔣介石)以中國革命黨員資格前來印度訪問,與印度革命友人會談,主要目的,就是在聯合反抗侵略勢力,以奠定中、印兩民族求得自由的基礎[1]

甘地表示,蔣的訪問:

不妨礙中、英之間的合作,並願接受委員長(蔣介石)的忠告,不打算特地製造糾紛[1]

會談期間,甘地同時如往常一樣,搬出紡紗機紡紗[1]

與尼赫魯

編輯
 
1942年2月10日,中國領袖蔣介石夫婦受到東道主聖雄甘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歡迎

1939年8月,尼赫魯曾率團訪問中國,蔣在重慶會見尼赫魯並表達了他對印度獨立的支持。

1942年2月,蔣訪問印度期間,尼赫魯當眾玩起了倒立[6]

告印度人民書

編輯

訪問印度最後一日,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告印度人民書》中、英文稿,明確表示支持印度政治獨立、民族自決: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已隨時代而有一甚大之轉變,各民族求得自由之方式,今昔實亦有所不同。現在,各反侵略國家無不要求印度國民在此新時代中盡其應盡之責任……世界大多數人士皆已同情印度之自由。此種寶貴難得之同情,應特加珍重而使之勿失也。[1]

蔣亦要求英方:

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從速賦予印度國民以政治上之實權。[2]

《告印度人民書》得到印度獨立人士歡迎和高度評價。尼赫魯評價蔣對印度的訪問是:

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象徵中印兩個偉大民族的友好和未來的同志關係。[2]

後續

編輯

1942年2月21日,蔣結束對印度訪問啟程回國,返回中國昆明。1942年2月22日,蔣通過顧維鈞(時中國駐英國大使)將訪問成果和蔣自己的建議轉達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並頒佈國民政府舉辦「印度日」。蔣同時明確主張「承認印度和越南等國獨立」,也是當時主要大國首次官方公開申明支持越南獨立。

英國於3月派出掌印大臣克利浦斯前往與印度國大黨談判,雙方未能達成一致。4月12日克利浦斯返回英國,談判徹底決裂[7]

蔣得到英國方面消息後,表示了對英國方面的不滿:

英人寧讓倭寇侵印,而不許印人自由,以為於戰後我同盟國勝利時仍可無條件統治印度,是不願印度自由參戰以增加同盟各國之實力,此種自私之心,惡劣極矣。[1]

1942年7月25日,蔣特意致電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請他敦促英國讓步印度獨立。時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後,大為光火,曾一度揚言要撕毀已定立的中英盟約[2]。邱吉爾因不滿蔣支持印度獨立而策動印度、西藏糾紛,策動西藏獨立[8]。 1942年6月14日,甘地於塞瓦格拉姆寫信〈致蔣介石委員長〉:「親愛的委員長:加爾各答與閣下及尊夫人五個小時的親切交流,令我終生難忘。我素為您的自由抗爭所吸引,此次會晤以及我們就中國及其問題的交談讓我興趣更甚。……一直以來,你們偉大的國家是如此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和我的同胞對你們艱苦卓絕的抗戰深表同情。……您大可放心,作為印度新動議的發起人,我不會草率行事。不管我建議採取何種行動,都不會對中國造成傷害,不會加劇日本對印度和中國的侵略。」[9]:199-202。8月8日,印度國大黨通過甘地提出的不合作運動決議,甘地和尼赫魯後即時被英印當局收監。部分地區的民眾與英軍爆發衝突[2]

 
甘地遇刺後,蔣介石題「乃聖乃仁」以示紀念

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身亡後,蔣非常震驚悲痛,親題「乃聖乃仁」紀念甘地。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陳夢 (編). 蔣中正曾以"元首身份"访印度 与甘地谈6小时. 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2-10-17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中文(簡體)).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張家琳 (編). 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 《環球時報》. 東方旅遊.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 (中文(簡體)). 
  3. ^ 1942年蔣介石訪問印度內幕. 華夏經緯網. 2004-04-02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中文(繁體)). 
  4. ^ 4.0 4.1 4.2 4.3 4.4 4.5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5. ^ 5.0 5.1 陶涵英語Jay Taylor.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台北: 時報文化. 2010. 
  6. ^ 1942蒋介石秘密访问印度:尼赫鲁当众玩倒立. 網易歷史. 2009-08-11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中文(簡體)). 
  7. ^ 段瑞聰:蔣介石1942年印度之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 2015-10-21
  8. ^ 來源:快樂老人網. 丘吉尔不满蒋介石支持印度独立 决定策动西藏独立. 鳳凰網歷史. 2013-06-15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簡體)). 
  9. ^ 甘地著,宋曉堃、尚勸余譯. 什里曼·納拉揚 , 編. 《甘地書信選集》.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 

來源

編輯
  • 《1942年蔣介石訪印述評》
  •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二)》
蔣中正外交與國外經歷
留學日本 | 流亡日本 | 考察蘇聯 | 視察緬甸 | 訪問印度 | 訪問埃及 | 訪問菲律賓 | 訪問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