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埤,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虎頭山麓、鹽水溪支流許縣溪流域的水庫,因山勢狀如猙獰虎頭而得名,據歷史記載為臺灣第一水庫,屬於農業灌溉用的小型水庫。[1]

虎頭埤
虎頭埤一景
虎頭埤一景
虎頭埤在臺灣的位置
虎頭埤
虎頭埤在臺灣的位置
國家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臺南市新化區礁坑裏
座標23°01′37″N 120°20′13″E / 23.02694°N 120.33694°E / 23.02694; 120.33694
現狀使用中
始建1846年
啟用1863年
所有者嘉南農田水利會
運營方嘉南農田水利會
水壩和溢洪道
水壩類型鋼筋混凝土低堰
橫跨鹽水溪
高度7米(23英尺)
長度470米(1,542英尺)
壩頂海拔39米(128英尺)
壩頂寬度5.5米(18英尺)
壩體積196,000 m3(6,900,000 cu ft)
溢洪道排洪閘門10座,溢洪孔12孔
溢洪道類型閘門控制溢流堰
溢洪量431 m3/s(15,200 cu ft/s)
水庫
形成虎頭埤水庫
總容量1,357,000 m3(47,900,000 cu ft)
有效容量841,000 m3(29,700,000 cu ft)
集水面積7.15 km2(77,000,000 sq ft)
表面積0.27 km2(2,900,000 sq ft)
正常水位37米(121英尺)

簡介

編輯

虎頭埤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由大目降街(今新化農民歐陽安所闢建,用以蓄水灌溉農田。同治二年(1863年)周懋琦撥款擴建,始稍具規模。

日治時期,當局曾經整修堤防、設立閘門,並美化湖畔。其時虎頭埤水域面積已擴展至約0.27km²,埤畔草木扶疏,埤水清洌可鑑,兩岸小徑交錯,埤中小島處處,又有虎月亭、吊橋點綴其間,景色清幽,為台灣知名風景區。1927年8月,獲台灣日日新報讀者票選為「台灣八景十二勝」當中的第九勝。1929年該地建新化社,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天照大神,1943年升格為新化神社,今仍有新化社石碑及神社台階及平台遺跡。

1954年,又以「虎埤泛月」獲得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為「南瀛八大景」之一。今日則成為台南都會區主要旅遊去處,並劃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管轄範圍。另外這裏通常也是每年元旦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國慶日升旗典禮則在台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

其他

編輯
  • 虎頭埤之「埤」意指「貯水池」,閩南語讀作「bi」。在國語中理論應讀「ㄆㄧˊ」,但當地居民亦多以其「碑」邊旁而讀「ㄅㄟ」,使得當地也可見「Hutoubei」之英譯。但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若讀此「ㄅㄟ」則通「碑」字,意指土地在上之石為「碑」,土石下窪之地為「埤」,故古人有土埤之高處立其石為碑,素有「碑埤」共生之義。

交通指引

編輯

搭乘大眾運輸

編輯
  • 台鐵:到達台南車站後,至公車北站搭乘綠幹線(往玉井)及綠17(往大灣新化)公車,然後在新化站轉乘綠13支線(往岡林左鎮)至虎頭埤口站牌下車。
  • 高鐵:到達高鐵台南站後,轉乘綠16路公車,至新化站後再轉搭綠13路至虎頭埤

相關條目

編輯
  1. ^ 台南發行虎頭埤專書 見證台灣第1座水庫歷史. 中央社. 2024-03-20 [202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