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萬羅·西薩·維艾拉
阿爾瓦羅·若阿金·德·梅洛·西塞·維埃拉(葡萄牙語:Álvaro Joaquim de Melo Siza Vieira,1933年6月25日—),通稱阿爾瓦羅·西塞(Álvaro Siza,葡萄牙語發音:[ˈaɫvɐɾu ˈsizɐ])、西塞·維埃拉(Siza Vieira,葡萄牙語發音:[ˈsizɐ ˈvjejɾɐ]),葡萄牙建築師。
阿爾瓦羅·西塞·維埃拉 Álvaro Siza Vieira | |
---|---|
出生 | 1933年6月25日 葡萄牙馬托西紐什 |
國籍 | 葡萄牙 |
知名於 | 建築藝術 |
生平
編輯1933年生於葡萄牙波爾圖區的馬托西紐什,其父朱利奧·西塞·維埃拉為工程師。他後來與瑪麗亞·安東尼婭·馬林諾·萊特結婚,並育有兩名兒子,其中一人名為阿爾瓦羅·萊特·西塞·維埃拉,亦成為建築師。
起初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雕塑家,這愛好對其日後的作品仍有影響;而他在一次往巴塞羅那的旅行參觀了安東尼·高迪的作品,這給予他成為建築師的決心。[1]他自1949年於波爾圖大學藝術學院(其後獨立為建築學院)修讀建築,1955年畢業。第一批作品為馬托西紐什的四間屋,在其畢業前的1954年完成。同年他在波爾圖成立其公司,與其師費南度·塔沃拉在1955-1598年間一起工作。
最早使其受關注的作品之一是他1959年開始設計、於1966年竣工的萊薩-達帕爾梅拉露天游泳池。它具有一個兒童嬉水池和成人游泳池,皆是在天然岩石上建造並引入海水。更衣室、小餐館設於街道水平以下,皆可清晰看見海景。[2]
康乃馨革命後不久,埃武拉市政府於1977年委託他於其周邊鄉郊地區設計公共住宅,作為當地移居支援服務,即當時的公共住宅政策的一部分。他於該年設計的馬拉古埃拉社會住宅區受哈佛設計研究院青睞,其後頒授他第一屆綠色城市設計獎。[3]
他許多重要作品皆建於波爾圖,包括其母校的建築學院大樓(1986-1993)。自1970年代中期他亦收到許多公共住宅、公共游泳池[4]和大學的項目委託。他與許多建築師的合作包括與魯道夫·芬斯特瓦德爾設計位於霍姆布洛伊希島博物館中的建築博物館(1995-2009);[5]與艾德瓦爾多·蘇托·德·莫拉合作的1998年、2000年世界博覽會的展館和2005年的蛇形藝廊展亭;與胡安·多明哥·山度士在2010年贏得比賽、並在2014年竣工的阿爾罕布拉宮入口及訪客中心等。[6]他亦是協調基亞多重整的團隊成員,該處為里斯本的一個重要文化區,於1988年受火災破壞。
他曾在2012指出其位於葡萄牙的公司因缺乏項目而面臨關閉。[7]他近期的工作包括首個在美國的項目──位於曼哈頓第56街的一棟37層高公寓大樓;[8]以及佛得角共和國前首府舊城的古蹟修復工作的協調等。
他在1966至1969年於波爾圖大學建築學院任教,1976年起亦擔任助理教授。此外亦包括在哈佛設計研究院、賓夕凡尼亞大學、安第斯大學及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3]
建築設計
編輯其重要作品包括萊薩-達帕爾梅拉露天游泳池、馬拉古埃拉社會住宅區、塞拉爾夫斯當代美術館、伊貝拉基金會展示館、新奧爾良大廈等。
他的設計被形容為「詩意的現代主義」。[9]他吸收了阿道夫·路斯、弗蘭克·勞萊·賴特、阿爾瓦爾·阿爾托等建築師的特點,但也很快發展出自己的建築語言:在國際性的現代主義中揉合葡萄牙的建築傳統,使其作品顯得更為精緻。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亦讚揚他在各種規模的作品中,皆對空間的關係以及形體的相稱有獨到的思考,指出正如其他早期現代主義者,其設計的形狀在光的塑造之下乍看簡單,實為他以高超的手法對設計上的問題的直接回應;以及讚揚他對葡萄牙傳統、對當地的背景和脈絡的重視。[10]如他本人指出:
“ | 建築師沒有發明任何東西,他們只是將現實轉變。[1] | ” |
榮譽
編輯他一生獲譽甚多,包括:
- 1988年:密斯·凡·德羅歐洲當代建築獎、[11]哈佛設計研究院的綠色城市設計獎、[12]阿爾瓦爾·阿爾托獎。
- 199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3]
- 1993年:葡萄牙建築學協會國家獎。
- 1998年: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布魯諾紀念獎、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 2001年:沃爾夫藝術獎。
- 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頒予金獅獎,讚賞其首個在巴西的項目──伊貝拉基金會展示館。[13]
- 200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獎。[14]
- 2011年:國際建築師協會金獎。[15]
- 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他是多間大學的榮譽博士,包括:華倫西亞理工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巴勒莫大學、梅南德斯·佩拉尤國際大學、科英布拉大學、拿坡里費德里克二世大學、帕維亞大學等。他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以及美國建築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歐洲文理科學院榮譽會員。
貢獻
編輯2014年7月他宣佈將捐獻大部分建築檔案至加拿大建築博物館,讓這些資料能被他人使用。[16]另外部分檔案則捐獻給位於里斯本的塞拉爾夫斯當代美術館,及位於波爾圖的卡路士特‧古爾本金安基金會。[17]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Rory Stott. Spotlight: Álvaro Siza. ArchDaily.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 ^ A Portuguese Wins Pritzker Award. New York Times. 1992-04-27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5).
- ^ 3.0 3.1 3.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Alvaro Siza Vieira. [201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2).
- ^ Patrick Lynch. Álvaro Siza: swimming pools with depth.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008-10-23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2).
- ^ Kieran Long. Pavilion by Álvaro Siza and Rudolf Finsterwalder, Insel Hombroich Foundation, Ruhr Valley, Germany.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2009-08-01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 ^ Karissa Rosenfield. Álvaro Siza + Juan Domingo Santos Design "New Gate of Alhambra". ArchDaily. 2014-03-11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2).
- ^ Raphael Minder. Celebrating a Year of Culture Amid Hard Times in Portugal.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12-11-09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Tim McKeough. Another Starchitect Arrives in New York. New York Times. 2019-08-30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0)..
- ^ Jonathan Glancey: A Gold Medal for Siza? About ti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uardian. 2008-10-08.
- ^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Alvaro Siza Vieira.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2).
- ^ 1988-2011 Editions / European Union Priz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30) (加泰羅尼亞語、西班牙語及英語).
- ^ Archived copy. [201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0).
-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8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2002.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 ^ Royal Gold Medal 2009. architecture.com.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201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 ^ 2011 UIA Gold Medal. UIA. 2011-04-18 [2011-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0).
- ^ Álvaro Siza's fonds.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CCA).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 ^ Qeuirós, Luís Miguel. Álvaro Siza doa 40 projectos a Serralves. Público (Portugal). 2015-07-09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