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結構
階層結構[1][2](英語:hierarchy)又稱等級制度[3]、序位體系[4],是將單位按照不同的份量或等級,區分為各層的一種層次安排方式,意味着任一層會被視為比另一層要來得「高」或「低」。階層結構隨不同語境或學科,另有許多二字詞異名或簡稱:階層[5]、階級、等級、層級、層次、分層。
這個詞,在外語最初是指受祭司統治(希臘語:ἱεραρχία, hierarkhia),但現在已推而廣之,用於描述具有下級和上級線性關係概念的系統,每一層只有一個直接的上一層。階層結構通常以樹狀結構的形式呈現,用於知識或內容系統化組織的分類學(taxonomy)是階層結構的一個範例[6]。
階層結構或階層是許多領域的重要概念,如建築學、哲學、設計、數學、資訊科學、組織理論、系統理論、系統生物學以及社會科學(尤其是政治學)。
社會科學
編輯在社會科學,等級制度或稱階級制度(hierarchy)是把所有人或團體分等級的(scalar)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各個等級擁有不平等的權利,上層等級權利大,下層等級權利小;而且往往下層等級人數眾多,受到人數較少的上層等級的統治和管轄。這就構成了階梯狀的社會結構,大多數的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等級規定了其所屬者的權利與義務的多寡,等級之間一般是壁壘森嚴,界限分明的。
幾千年來的人類社會一直在等級制度下發展,這主要體現在階級的產生和存在。階級是一種涉及全社會人員的等級制度,還有涉及部分人的等級制度,所以一個社會往往有若干並行交叉的等級制度。所有政權均是等級制度的產物。
等級制度還可以針對各個團體,比如說表現為朝貢體系。
起源
編輯原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沒有等級之分。等級制度萌芽在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產生之前,首先表現為社會分層,同時開始產生階級。[來源請求]比如很多原始部落選出有仲裁權的首領,他們比平常人有更多權利和義務。階級的形成標誌着等級制度正式形成。等級分化進一步發展,表現為古代國家出現的各種社會等級制度。也有學者認為,等級制度在出現了私有財產和世族貴族之後才形成。
社會分工的產生是等級制度產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此外血緣關係、財產分化、人身依附、征服戰爭、移民和宗教活動等等因素都加速了等級制度的深化。
範例
編輯批評
編輯儘管全球範圍內,等級制度大規模存在,還是有很多人批評等級制度和等級思想,認為這是不公的。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雖曾創作多部小說,無情地揭露了社會等級制度下的不公與黑暗,但他並不贊成大規模的社會革命,他曾表示:
“ | 除了緩慢的改良,沒有任何東西能改變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度。 | ” |
馬克思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致力於消滅等級制度。他們認為各種形式的等級制度是不可容忍的,違反了平等的精神,最終會隨社會發展而消失;在等級制度下,社會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主要按等級分配,構成剝削。無政府主義有一整套關於無等級制度的政治理論。
馬克思主義解決等級制度的方案是共產主義社會,無政府主義的解決方案是無政府制。
現代社會的等級制是有社會分工並由此產生的社會分層分化為條件的。資本的流動和擴大是等級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原因,因而要求社會在每一個方面、每一個地方都要建立等級制的撤出機制,就目前看來,共產主義包含的思想和資本的相互對沖會使社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義彥; 冷則剛, 高永光. 政治學: POLITICS.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 248. ISBN 9789571177793.
- ^ 張智星. MATLAB程式設計入門篇 四. 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016: 7-2. ISBN 9789863478775.
- ^ 施治生; 徐建新. 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 中囯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封面及內頁. ISBN 9787500437307.
- ^ 序位体系.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階層、層次.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阮明淑. 知識分類學 taxonomy.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202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