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門齒獸屬學名Diprotodon),又名古草食有袋屬,是最大的有袋類。牠於160萬年前出現,並於4萬年前的更新世消失。雙門齒獸的化石澳洲很多地方都有發現,當中包括完整的骨骼頭顱骨,與及毛髮及腳印的輪廓。超過一頭雌獸的育幼袋中有發現幼獸。

雙門齒獸屬
化石時期:更新世, 1.6–0.046 Ma
絕滅(44000年前)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類 Marsupi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科: 雙門齒科 Diprotodontidae
屬: 雙門齒獸屬 Diprotodon
Owen, 1838
模式種
麗紋雙門齒獸
Diprotodon opatum
Owen, 1838

雙門齒獸棲息在森林、林地及草原,可能接近水源或河流,並吃樹葉、灌木及草。最大的標本有河馬般大小,約有3米長,肩高2米。[1]牠現存的近親是袋熊無尾熊。有指本耶普的傳說就是來自雙門齒獸,一些澳洲原住民更將雙門齒獸的骨頭看為本耶普的。[2]

滅絕成因

編輯

雙門齒獸與其他的澳洲大型動物群,都在5萬年前人類到達澳洲後的很短時間內消失。解釋的原因就有三個,分別是氣候轉變、獵殺及棲息地消失,彼此並不排他的,有可能是相互影響的。

氣候轉變

編輯
 
雙門齒獸
 
雙門齒獸的骨骼模型。

澳洲在4000萬年前與岡瓦那大陸分裂後,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乾旱化。雖然過程反覆,但整體降雨量卻明顯下降。最近的冰河時期並沒有令澳洲大陸結冰,但卻使氣候變得更冷及乾旱。有指降雨量的減少令雙門齒獸滅絕。

不過,另有指雙門齒獸曾經歷了多次類似的冰河時期,不見得最近的一次可以令牠們完全滅絕。而且,氣候轉變得最劇烈的時候是在雙門齒獸滅絕之後2萬5000年前,受影響地區亦非整個澳洲大陸,當中一些地區仍保存溫和及潮濕的氣候。

人類獵殺

編輯

由於雙門齒獸的滅絕,正值是人類到達澳洲的時候,有指牠們的消失是因人類獵殺所致,像新西蘭的大型動物群般。在雙門齒獸的化石中亦有發現被宰殺的痕跡。但是這是否直接成因,則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棲息地消失

編輯

根據最早的歐洲移民紀錄,澳洲原住民經常放火燒森林,開發密林地區,並燒燬廢物等,破壞了當地的生態而令雙門齒獸消失。

參考

編輯
  1. ^ AAP. Rare giant wombat jawbone found in Blue Mountain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7-07-27 [200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0). 
  2. ^ Karl P. N. Shuker. In search of prehistoric animals; Do giant extinct creatures still exist? 1st edition. Blanchford. 1995. ISBN 0-7137-2469-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