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滅紀之戰發生於前693年,齊國攻滅紀國的一場戰爭。

齊滅紀之戰
日期前693年
地點
結果 戰後紀國分列為兩份。三年後,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紀季一支繼續作為齊國的附庸而殘存。
參戰方
齊國 紀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齊襄公 紀侯
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前693年,齊國軍隊驅走紀國的郱、鄑、郚三邑居民,佔有三邑土地[1]。前691年秋天,紀國分裂。紀侯之弟紀季以紀國的酅地投降齊國,成為齊國的附庸[2]。《左傳》稱同年魯莊公試圖和鄭君子嬰商量保全紀國,鄭君以國內不安定為由謝絕魯國[3]。前690年,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獨立的紀國就此滅亡。紀季一支繼續作為齊國的附庸殘存[4]。《公羊傳》和《穀梁傳》認為是齊國軍隊滅亡了紀國,而非紀侯主動選擇讓國出奔。

對齊襄公滅紀,春秋三傳有不同的評價。《公羊傳》認為孔子褒獎齊襄公為祖先復仇。九代之前的齊國君主齊哀公曾因為紀侯的譖言被周夷王烹殺。齊襄公在卜辭不吉的情況下,「以死敗為榮」,堅決復仇,復家國之恥。用「紀侯大去其國」諱言齊襄公的滅國之過。《穀梁傳》認為紀侯賢良,孔子不以小人滅君子之國,因此於此處不提齊襄公。《左傳》認為孔子不含褒貶,直書其事,僅僅是紀侯出奔,並無齊滅紀的軍事行動。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春秋 莊公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
  2. ^ 春秋 莊公三年》:秋,紀季以酅入於齊。
  3. ^ 春秋左氏傳 莊公三年》:冬,公次於滑,將會鄭伯,謀紀故也,鄭伯辭以難,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4. ^ 春秋左氏傳 莊公四年》: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