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二屆縣市長選舉,與1954年中華民國臨時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54年5月2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但並沒有牽涉到仍由中華民國政府部份管轄的浙江省(大陳地區)、及福建省(金馬地區)。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臺北市市長選舉、嘉義縣縣長選舉分別由無黨籍人士高玉樹及李茂松勝出,其餘19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選舉方式
編輯隨着《臺灣省縣市長選舉罷免規程》的修正:
- 已無首屆選舉候選人須得票過半數的當選限制。
- 亦無全縣市過半數公民出席投票的當選限制。
- 候選人得票最多者即為當選。
- 票數相同時,再以抽籤定之。
合併選舉
編輯由於首屆選舉共分為8期辦理,造成各縣市長就職日期不一,任期亦於1953年11月陸續屆滿,為節省人力、物力及便利人民投票考量,經呈報中央核准,除苗栗縣及臺東縣外,臺灣省其餘19縣市長,皆延長至1954年6月1日任期屆滿。19位縣市長的選舉,亦與第2屆臺灣省臨時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
苗栗縣及臺東縣兩縣,由於上屆皆進行補選,造成縣長任期屆滿日期較遠,因而另行辦理改選,本屆選舉也因而分為2期辦理。然而,為使下屆縣市長選舉趨於一致,本屆選出之苗栗縣縣長及臺東縣縣長任期則縮短,與其餘19縣市長同於1957年6月2日任期屆滿。
選舉結果
編輯當選人名單
編輯各縣市之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名單(粗體者為尋求連任者):
期別 | 縣市別 | 當選人 | 黨籍 | 當選 |
---|---|---|---|---|
第一期 | 臺北縣 | 戴德發 | 中國國民黨 | |
臺北市 | 高玉樹 | 無黨籍 | ||
基隆市 | 謝貫一 | 中國國民黨 | ||
宜蘭縣 | 甘阿炎 | 中國國民黨 | ||
桃園縣 | 徐崇德 | 中國國民黨 | ||
新竹縣 | 朱盛淇 | 中國國民黨 | ||
臺中縣 | 陳水潭 | 中國國民黨 | ||
臺中市 | 林金標 | 中國國民黨 | ||
彰化縣 | 陳錫卿 | 中國國民黨 | ||
南投縣 | 李國楨 | 中國國民黨 | ||
雲林縣 | 吳景徽 | 中國國民黨 | ||
嘉義縣 | 李茂松 | 無黨籍 | ||
臺南縣 | 高文瑞 | 中國國民黨 | ||
臺南市 | 楊請 | 中國國民黨 | ||
高雄縣 | 陳新安 | 中國國民黨 | ||
高雄市 | 謝掙強 | 中國國民黨 | ||
屏東縣 | 林石城 | 中國國民黨 | ||
花蓮縣 | 林茂盛 | 中國國民黨 | ||
澎湖縣 | 李玉林 | 中國國民黨 | ||
第二期 | 苗栗縣 | 劉定國 | 中國國民黨 | |
臺東縣 | 吳金玉 | 中國國民黨 |
政黨席次變化
編輯政黨 | 上屆席次 | 本屆席次 | 兩屆差額 | |
---|---|---|---|---|
選舉結果 | 補選差額 | |||
中國國民黨 | 17 | ━ 0 | 19 | ▲ 2 |
中國民主社會黨 | 1 | ━ 0 | 0 | ▼ 1 |
無黨籍 | 3 | ━ 0 | 2 | ▼ 1 |
翻盤縣市
編輯縣市別 | 上屆當選人黨籍 | 本屆當選人黨籍 |
---|---|---|
臺中市 | 無黨籍 | 中國國民黨 |
臺南市 | 無黨籍 | 中國國民黨 |
嘉義縣 | 中國國民黨 | 無黨籍 |
花蓮縣 | 中國民主社會黨 | 中國國民黨 |
投票結果
編輯總得票率
編輯政黨 | 席次 | 得票率 |
---|---|---|
中國國民黨 | 19 | 68.85% |
無黨籍(黨外人士) | 2 | 31.15% |
第一期
編輯臺北縣
編輯臺北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戴德發 | 中國國民黨 | 231,035 | 100% | ||
選舉人數 | 312,589 | |||||
投票數 | 240,463 | |||||
有效票 | 231,035 | |||||
無效票 | 9,428 | |||||
領取未投票 | 344 | |||||
投票率 | 76.93% | |||||
資料來源:《續修臺北縣志·卷七·選舉志》 |
臺北市
編輯國民黨在本屆市長選舉中,派出臺北市籍的中將王民寧。王民寧早年投身中國大陸,進入黃埔軍校。在重慶時代曾任蔣介石官邸的侍從武官。二二八事件後出任警務總長。黨外則出現上屆選舉中敗選的高玉樹。高玉樹自上屆市長落選後,獲得錄取赴美參加美國援外總署訓練,高玉樹自言在美期間經歷了1952年美國總統選舉,每天花不少時間分析美國各黨派報刊言論,認為候選人必須了解民情。1953年高氏返臺後,擔任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技術顧問。[1]:21
據與高玉樹同期赴美的楊基銓回憶,高氏在美國時就打算參選下屆市長選舉,並希望楊基銓協助他推行市政。[2]:232由於高玉樹與美國駐臺記者頗有往來,[3]:50美國報紙也報導了高玉樹競選的消息。國民黨政府調查局第一處第四科也得知高氏與臺北美國大使館有秘密接觸的消息,引發國民黨對高玉樹的關注。[3]:50-51
王民寧的背景一開始就有不利因素,例如王民寧二二八事件時出任警務總長,被不少市民視為如柯遠芬、彭孟緝般的人物,而王民寧也因離開台灣過久,與基層脫離,只能依賴國民黨動員競選。[3]:51此外王民寧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副官處處長時期。有次他的眼睛患結膜炎,到臺大附屬醫院眼科求診,不按排隊而要求先看。當時林姓醫師不予同意,見其穿軍裝以為他不會日文,遂當着日本人教授面前用日語罵他。當王民寧向院長杜聰明訴說林姓醫師無禮時,林醫師再罵說「我的チンポ(陰莖)比你較大了」。[4]結果林醫師被王民寧留置在警備總司令部好幾天。在本屆選舉時,王民寧這件事亦被舊事重提,影響選情。
面對王民寧官僚姿態,高玉樹則認為應採草根(grass root)路線,以民眾訴求為本,掌握民意陳述己見的方式競選。[1]:21高玉樹在拜會地方角頭領袖人物時,總是以「某某兄,如果沒有你的幫忙,我定當選不了」、「這一代地區就完全拜託你了」卑辭懇求,不僅對蔡金塗(阿城)、許海清(蚊仔)如此,連地位不及阿城的大龍峒「烏頭兩仔」亦如此,當高玉樹拜訪「烏頭兩仔」時,恰好遇上門前庭院泥濘不堪,高玉樹立刻將擦得光亮的皮鞋一腳踏進去。他知道「烏頭兩仔」事母至孝,一見客廳有位老太太就先「姆仔」長「姆仔」短噓寒問暖,然後才與兩仔談選舉事,拜託兩仔大龍峒地區;而王民寧看到兩仔門口地上泥濘,則連大門都不進去,只遞了名片說句「拜託拜託」。[3]:52形成對比。
當時王民寧陣營以請吃選舉飯試圖爭取支持。據住在雙園區堀江町的康寧祥回憶,當時每到中午一到,左鄰右舍就會到王民寧的競選總部報到,吃大魚大肉。飽餐一頓後再抱王民寧的選舉傳單出來,直接就送去高玉樹的競選總部的火爐裏,然後換高玉樹的傳單去發,也就是「吃王民寧的飯,投高玉樹的票」。[5]:29此事後來獲陳重光向他證實,陳重光是國民黨員,奉命幫王民寧競選,但私下又跟高玉樹很熟,兩邊的競選總部都會去跑。有次他在高玉樹的競選總部後頭發現一個焚化爐一直在燒,走近一看發現燒的都是王民寧的傳單。想不到國民黨員再多,特務再多,還是敵不過民心向背。[5]:29
由於王民寧的選情出現危急,引起當時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的蔣經國特別約見各情治首長商討挽救危局的辦法。[3]:53當時調查局局長季源溥特地指示專案小組負責人郭乾輝(台調處處長)召集臺北實驗區主任經家鵬,和駐站專案處理小組內外勤人員作會報。[3]:53而臺北市的員警則多出任務,勸告商戶住民少為高玉樹放鞭炮,以及遇到王民寧競選經過時,也要放鞭炮助聲勢。[3]:54國民黨特務並針對高玉樹放出謠言,說「高玉樹是美國中情局間諜」,意圖藉由「忠黨愛國」的選民對高玉樹產生厭惡。[3]:54-55不料此舉反而對王民寧幫倒忙,由於受過國民黨統治後,臺灣人開始希望美國能壓迫國民黨政府從事政治改革。如今聽說高玉樹是中情局情報員,反而對高玉樹存有希望與幻想,出現希望他能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的心態。[3]:55
本屆選舉高玉樹陣營以哀兵姿態向基層選民發動心理攻勢,加上王民寧助選團臨時調遣人馬去臺北縣,替競選省議員的王夫人宋瓊英助陣,以致力量分散,被高陣營直搗本營。[6]:885月2日開票當晚,廣播電臺一度仍未明確宣佈當選人,僅謂「高某得多票數,仍在統計中」[7]。直到美國國務院發電報祝賀高玉樹當選下,蔣介石才裁定選舉有效,確定了高玉樹的當選。
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高玉樹 | 無黨籍 | 110,415 | 53.08% | ||
2 | 王民寧 | 中國國民黨 | 97,613 | 46.92% | ||
選舉人數 | 326,801 | |||||
投票數 | 214,994 | |||||
有效票 | 208,028 | |||||
無效票 | 6,713 | |||||
領取未投票 | 251 | |||||
投票率 | 65.79% | |||||
資料來源:《臺北市志·卷三·政制志選舉篇》,黃振超,1987年,頁252 |
據康寧祥的回憶,當時向美國國務院要求發電祝賀高玉樹當選為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William C. Chase)將軍。1970年康寧祥訪美時,在休士頓參加與臺北締結姐妹市周年紀念酒會時與蔡斯將軍聊天。蔡斯向康寧祥表示開票當晚,他一直在美國大使館注意開票情況,當時離大使館不遠的高玉樹競選總部已聚集幾千名支持者,然而票開到十點多票就不開了,「根據他們掌握的開票情況,高玉樹應該已經當選,但顯然有人不願意看見他當選」,於是他派人到北門對面的郵政總局打電報向國務院報告,要求國務院發賀電,最後確立高氏的當選。[5]:89日後康寧祥為此曾向高玉樹求證,獲得高玉樹證實,認為開票當晚因為有蔡斯的電報,才使蔣介石裁示「選舉有效」,得以當選。[5]:89
曾任駐美大使的顧維鈞曾回憶「委員長和黨的領袖非常吃驚和失望」[8]。日後高玉樹曾回憶,本屆選舉由於國民黨並未將他放看在眼裏,所以並未準備做票手段,使高玉樹意外當選。[1]:21然而此次選舉也使國民黨中央黨部張其昀及省市黨部主委引咎辭職。[9]:74
基隆市
編輯1954年基隆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謝貫一 | 中國國民黨 | 54,728 | 100% | ||
選舉人數 | 90,268 | |||||
投票數 | 61,910 | |||||
有效票 | 54,728 | |||||
無效票 | 7,183 | |||||
領取未投票 | 171 | |||||
投票率 | 68.58% | |||||
資料來源:《基隆市志·卷三·政治志選舉篇》,邱智信編纂,2001年,頁31 |
宜蘭縣
編輯1954年宜蘭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藍文炳 | ||||||
甘阿炎 | 中國國民黨 | |||||
林振炎 | ||||||
選舉人數 | 131,953 | |||||
投票數 | 111,675 | |||||
有效票 | 108,377 | |||||
無效票 | 3,298 | |||||
領取未投票 | 20 | |||||
投票率 | 84.63%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桃園縣
編輯1954年桃園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翁瑞鉅 | ||||||
徐崇德 | 中國國民黨 | |||||
選舉人數 | 172,865 | |||||
投票數 | 133,352 | |||||
有效票 | 130,352 | |||||
無效票 | 3,000 | |||||
領取未投票 | 39 | |||||
投票率 | 77.14%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新竹縣
編輯現任縣長朱盛淇獲國民黨提名競選連任,遇上被視為「西許派」支持的張青雲挑戰。[10]朱盛淇得到張式穀等人幫助,擊敗張青雲連任成功。
1954年新竹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張青雲 | 54,860 | 43.23% | ||||
朱盛淇 | 中國國民黨 | 72,040 | 56.77% | |||
選舉人數 | 173,617 | |||||
投票數 | 136,606 | |||||
有效票 | 126,900 | |||||
無效票 | 9,706 | |||||
領取未投票 | 53 | |||||
投票率 | 78.68% | |||||
資料來源:《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卷四·政事志》,周浩治等總編纂,2008年10月,頁543-544 、《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臺中縣
編輯臺中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陳水潭 | 中國國民黨 | 133,604 | 100% | ||
選舉人數 | 225,984 | |||||
投票數 | 154,835 | |||||
有效票 | 133,604 | |||||
無效票 | 21,231 | |||||
領取未投票 | 97 | |||||
投票率 | 68.52%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臺中市
編輯國民黨提名上屆市長選舉落敗的林金標捲土重來,在本次選戰中對上黨外陣營的醫師張深鑐。據何春木回憶,在他1952年落選後,當時有部分黨外人士屬意他出馬角逐市長,然而考慮到他當時年僅三十三歲、太過年輕。最後遂推舉張深鑐角逐市長,何氏登記為其第一號助選員。張深鑐在日治時期就從事反對運動、資歷充足,然而他本身因係醫師出身,口才不好,而且「頭殼低不下來」(對選民不夠禮貌、恭敬),遇到選民無法親切打招呼;而林金標因在上次市長選舉落敗,獲得不少同情票。加上他勤走基層。最終林金標以極大差距贏得選舉。[11]:160-161
195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張深鑐 | 無黨籍 | 25,204 | 33.07% | |||
林金標 | 中國國民黨 | 51,003 | 66.93% | |||
選舉人數 | 97,647 | |||||
投票數 | 78,259 | |||||
有效票 | 76,207 | |||||
無效票 | 2,052 | |||||
領取未投票 | 26 | |||||
投票率 | 80.14%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彰化縣
編輯現任縣長陳錫卿在首屆縣長選舉時獲得彰化市民眾的鼎力支持,陳錫卿在省轄市時期的彰化市長任內得到人和,更以動用各鄉鎮稅收建設彰化市作為對彰化市父老的聲明,而得以南投竹山偏僻處出身者一舉獲得過半選票、在第一次選舉就當選彰化縣長。然而陳錫卿上任後卻以彰化市稅收彌補各鄉鎮財政,反而使改制後的彰化市建設不如省轄市時期那樣順利,引起彰化市民不滿。[12]:242-243
本屆選舉在國民黨提名時,就有許多黨員到彰化黨部領表爭取黨內提名登記,後來在黨部派人疏通下,除陳錫卿外只剩二名參加提名登記:北斗的名醫林伯餘及臺中縣政府人事室主任、鹿港出身的楊定國。當時林伯餘在地方上頗有名望,且與二林區陳派首領陳大福交情甚篤,又與「紅派」連繫密切,聲勢浩大;楊定國雖出身鹿港,但在外縣市服務,與地方反而未有密切。陳錫卿為獲得提名,便以種種方法向上方黨部運動,請上方黨部對林氏施加壓力,林氏因為人忠厚、對黨極為忠誠,最後忍氣吞聲退出黨內提名。經黨員投票後,楊定國非陳錫卿對手,陳錫卿始獲得黨的提名。[12]:243-244
然而對於林伯餘被逼退出黨內提名的消息,卻引起彰化地方政界人士同情,也對提名陳錫卿相當不滿意。當時甫落選縣議員的王燈岸在拜訪政界名士中,與彰化出身、民政廳專員退休回彰的郭發見面時,認為彰化不應由陳某在無競選的情況下當選,遂主張促黨外陣營的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家石錫勳出來與陳氏角逐,遂相偕到臺中石氏寓所向其遊說。石錫勳原先以自己缺乏競選經費,不敢貿然從事,此時貨運董事長王炳奎和《詩文之友》社經理洪寶昆也敦促出馬,而此時在地方派系方面,「紅派」反陳情緒高昂;「白派」則意見參差不一,經一個月的遍訪,才知反陳錫卿的暗流已在縣下充分醞釀,終於石錫勳在受到各界人士接觸下,決定回鄉參加縣長選舉。[12]:247-248
在候選人登記結束前日,出現出身二水鄉、與陳錫卿曾在滿洲國任職的謝報參選縣長,並以與石錫勳同樣的宣傳「請本縣人選本縣人,請無黨的老百姓選無黨派的人士」做為競選口號。[12]:251-252隨着石錫勳的聲勢高漲,國民黨縣黨部出動黨籍縣議員、鄉鎮長坐在非法助選車上攻擊石錫勳「非彰化人是集集人、他因非法競選資格已被取消,即使投票給他當選也無效」,在投票前兩日出動非法助選車近五十輛,平均一鄉鎮兩輛。[12]:253投票當日更有偏僻地區投票所出現村長收集選民身分證、由村長一手包辦代理圈選的事件,亦有投票所人員對作票表示不滿,至石錫勳競選辦事處報告,然而在向監察小組檢舉後只獲監察小組口頭答應派員取締,其實沒有動作。作票最嚴重出現在新港(今伸港鄉)第五九投票所,出現陳錫卿擁護者新港鄉長柯扱親自到投票所指揮舞弊的事件。[12]:255-256引起監選委員吳蘅秋驅車前往新港第五九投票所檢舉,反遭彰化縣選監小組認為他干擾投票的事件,遭國民黨篆養的《中華日報》記載其干擾選舉。[13][12]:256-257最後投票公佈結果由陳錫卿連任成功,石錫勳在彰化市、和美鎮、秀水鄉、花壇鄉、溪湖鎮、大村鄉六個鄉鎮市領先;謝報則僅於家鄉二水鄉領先。值得一提的是,上屆縣長選舉在彰化市獲得24,801票的陳錫卿,本屆在彰化市僅獲得8,098票,慘低於同樣當過彰化市長的石錫勳15,682票。
彰化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石錫勳 | 無黨籍 | 88,903 | 39.17% | |||
謝報 | 無黨籍 | 21,245 | 9.36% | |||
陳錫卿 | 中國國民黨 | 116,805 | 51.47% | |||
選舉人數 | 333,910 | |||||
投票數 | 234,805 | |||||
有效票 | 226,953 | |||||
無效票 | 7,852 | |||||
領取未投票 | 49 | |||||
投票率 | 70.32%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南投縣
編輯南投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李國楨 | 中國國民黨 | 113,516 | 100% | ||
選舉人數 | 148,701 | |||||
投票數 | 124,904 | |||||
有效票 | 113,516 | |||||
無效票 | 11,388 | |||||
領取未投票 | 24 | |||||
投票率 | 84.00%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雲林縣
編輯1954年雲林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吳景徽 | 中國國民黨 | 166,233 | 100% | ||
選舉人數 | 248,241 | |||||
投票數 | 186,582 | |||||
有效票 | 166,233 | |||||
無效票 | 20,349 | |||||
領取未投票 | 189 | |||||
投票率 | 75.16%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嘉義縣
編輯國民黨提名現任縣長林金生競選連任,卻敗給脫黨違紀參選的李茂松。
嘉義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林金生 | 中國國民黨 | % | ||||
李茂松 | % | |||||
選舉人數 | 260,427 | |||||
投票數 | 212,845 | |||||
有效票 | 206,282 | |||||
無效票 | 6,563 | |||||
領取未投票 | 12 | |||||
投票率 | 81.73%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臺南縣
編輯本屆選舉,現任縣長高文瑞爭取連任,遇上中國青年黨籍的黃千里與其競爭。黃千里出身曾文區六甲鄉,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早稻田大學。曾任《朝日新聞》社記者、滿洲國大同學院第二期生,1933年10月出任滿洲國文教部禮教司屬官,後任民生部理事官、總務廳參事官。[14]:180-201戰後曾任阜新市市長,回臺後任臺北市自來水廠廠長、1954年11月出任臺北市工務局局長。[14]:553黃千里本次選舉中喊出「結合新營、新化、新豐、善化等區的力量,以對抗『北門派』」。這樣的宣傳使選民的地域觀念加深。[15]:11最終高氏以129,668票擊敗黃氏的95,778票,連任成功。
臺南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黃千里 | 中國青年黨 | 95,778 | 42.48% | |||
高文瑞 | 中國國民黨 | 129,668 | 57.52% | |||
選舉人數 | 298,057 | |||||
投票數 | 231,509 | |||||
有效票 | 225,446 | |||||
無效票 | 6,063 | |||||
領取未投票 | 19 | |||||
投票率 | 77.67%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由數據變化上來看,雖然高文瑞連任成功,但是對於已任國民黨臺南縣黨部主委兩年又兩個月的胡龍寶來說,並不是出色的輔選成績。[15]:12
臺南市
編輯臺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葉廷珪 | 中國國民黨 | 30,191 | 36.68% | ||
2 | 楊請 | 中國國民黨 | 47,685 | 57.94% | ||
3 | 邱鴻祥 | 無黨籍 | 4,430 | 5.38% | ||
選舉人數 | 117,189 | |||||
投票數 | 84,144 | |||||
有效票 | 82,306 | |||||
無效票 | 1,838 | |||||
領取未投票 | 21 | |||||
投票率 | 71.8% | |||||
資料來源:《臺南市志·卷九·選舉志》,王振惠、游醒民主修,1979年,頁178-179 |
高雄縣
編輯「白派」的陳新安獲黨外領袖余登發支持,形成一人參選的局面。
高雄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陳新安 | 中國國民黨 | 152,839 | 100% | ||
選舉人數 | 221,971 | |||||
投票數 | 156,741 | |||||
有效票 | 152,839 | |||||
無效票 | 3,902 | |||||
領取未投票 | 61 | |||||
投票率 | 70.61%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高雄市
編輯現任市長謝掙強在上屆市長選舉受到「澎湖派」支持當選市長。第一屆市議會時期,由於澎湖派掌握8席。謝掙強並未遭到市議會太多刁難。唯1952年10月,第二屆高雄市議員改選,澎湖派由8席減少至6席。「臺南派」出現志在市長的陳武璋角逐議長,謝掙強與「在地派」合作下,由在地派孫媽諒當選議長,陳武璋屈就副議長。謝掙強此舉成功扭轉連任路上不利因素,但也引起臺南派不滿。[16]:3791953年1月16日,第二屆市議會成立,對市府監督及批評不遺餘力。第一次大會中,以副議長陳武璋領軍的市府財政調查報告,就提出五項缺失。並意有所指表示,這些錯誤雖不在謝市長,但也應負監督不周的責任。此外「黨外」的李源棧當選第二屆市議員後,針對市府的弊案大力抨擊。在市府第三分局土地與中央市場前國有地交換案、市立女中興建案及圖書館興建案上,謝掙強都受到李源棧及議會砲轟。[16]:383
在黨政關係上,謝掙強在撤換「在地派」陳啓川屬意的主任秘書陳漢平後,引起在地派不滿。在地派一度找上陳啓川出馬國民黨黨內初選,但在謝掙強掌握市府系統的公教票及外省籍軍人(國民黨組成主要成員)支持下,儘管陳啓川在民間聲望頗高,仍在黨內初選敗下陣來。[16]:388
本屆選舉於3月17日成立選舉事務所,由市議會議長孫媽諒任委員兼主席。自4月3日至4月11日登記申請。登記參選者有楊金虎、李源棧及謝掙強三人,[17]:611-612在4月13日抽籤時楊金虎抽到第一號,李源棧第二號、謝掙強第三號,然而李源棧於4月30日撤銷登記,最後參加選舉時只剩楊金虎及謝掙強二人。
謝掙強在市長選舉中仍受到在澎湖派及外省派支持,加上出身臺南的楊金虎未獲臺南派支援,[16]:388最後謝掙強以二萬多票差距擊敗楊金虎成功連任。
高雄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楊金虎 | 中國民主社會黨 | 50,118 | 41.61% | |||
謝掙強 | 中國國民黨 | 70,325 | 58.39% | |||
選舉人數 | 149,493 | |||||
發票數 | 125,204 | |||||
有效票 | 120,443 | |||||
無效票 | 4,701 | |||||
領取未投票 | 60 | |||||
投票率 | 83.8% | |||||
資料來源:《重修高雄市志·卷二·民政志》,高雄市政府,1990年,頁162 |
票數統計結果,謝掙強在十個行政區有九個行政區皆領先楊金虎的票數。唯苓雅區楊金虎以4,460得票數領先謝掙強的4,237得票數。
屏東縣
編輯屏東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林石城 | 中國國民黨 | 114,520 | 100% | ||
選舉人數 | 233,512 | |||||
投票數 | 159,705 | |||||
有效票 | 114,520 | |||||
無效票 | 45,185 | |||||
領取未投票 | 44 | |||||
投票率 | 68.39%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花蓮縣
編輯澎湖縣
編輯現任縣長李玉林任滿後,打算再競選連任。由於其他縣市已提名本地人角逐縣長,然而澎湖卻還在提名外省籍軍人。因此當地出現了希望本地人角逐的聲音,並慫恿曾任澎湖要塞司令部軍醫處主任的許整景(梁許春菊之兄)角逐縣長。[18]:309許整景原本因已遷居高雄,加上因搬家而金錢缺乏及發展醫生業務而不願參選,然而在當地支持聲浪中,最後許整景在受到母親要求下答應登記。[18]:309
原先國民黨估計李玉林得票七成,許整景得票三成。但在許整景回馬公發表政見後,黨方認為情勢已轉變為李玉林三成、許整景七成。[18]:309軍方即開始阻擾許整景。在政見發表會後,人在台北的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就告訴許整景軍方要支持李玉林。隨後許整景回澎湖會見澎湖防衛司令劉安祺,向他表示如果軍方要支持李玉林,他就不用選了。劉安祺則說他表示中立。而隔天助選員帶臂章出門幫許整景助選時,就受到軍方宣稱「戒嚴」不准進入,許整景的宣傳車也遭阻擋。當許整景打電話問劉安祺是誰發的戒嚴令,他卻已經「因公」離澎。[18]:309當時許整景的故鄉白沙鄉,甚至出現當地駐軍每戶敲門警告他們若選區開出許某人的票,則不准漁船出入。[18]:309許整景見情勢已是「軍選」而非「民選」,因此已無心參選而回到高雄。最後確定了李玉林的勝選。
澎湖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李玉林 | 中國國民黨 | 23,164 | 72.27% | ||
2 | 許整景 | 無黨籍 | 8,889 | 27.73% | ||
選舉人數 | 39,222 | |||||
投票數 | 32,687 | |||||
有效票 | 32,053 | |||||
無效票 | 634 | |||||
領取未投票 | - | |||||
投票率 | 83.34%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第二期
編輯苗栗縣
編輯苗栗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劉石郎 | ||||||
劉定國 | 中國國民黨 | |||||
羅春桂 | ||||||
選舉人數 | 167,690 | |||||
投票數 | 106,249 | |||||
有效票 | 103,624 | |||||
無效票 | 2,625 | |||||
領取未投票 | 17 | |||||
投票率 | 63.37%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4 |
臺東縣
編輯本屆國民黨提名現任縣長、曾任國民黨臺東縣黨部書記、縣議會議長的吳金玉角逐縣長,獲得客家籍人士支持。在僅有一人參選下當選。
臺東縣縣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吳金玉 | 中國國民黨 | 55,712 | 100% | ||
選舉人數 | 67,518 | |||||
投票數 | 60,960 | |||||
有效票 | 55,712 | |||||
無效票 | 5,248 | |||||
領取未投票 | 67 | |||||
投票率 | 90.29% | |||||
資料來源:《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頁415 |
本屆補選
編輯臺中縣
編輯臺中縣第二屆縣長陳水潭於1956年2月14日逝世於任內,臺中縣縣長一職因而在1956年舉行補選。當時豐原鎮的青年黨籍醫生議員王地在得知道陳水潭因病過世後欲領表登記參選,準備與大甲名醫郭秋漢及國民黨推派的廖五湖等一同競選縣長。[19]然而在3月16日,王地卻接獲臨時徵召令,被台中團管區要求必須在4月2日下午二時前報到,入伍擔任軍醫。即若徵召屬實,他將失去參選資格。3月20日臺灣省縣市選舉監察委員會更表示,王地因屬預備軍官,且已接到徵集令,應視同現役軍人,依規定將喪失被選舉權。[20]
由於事出突然,加上正逢選舉期間,此舉引發地方上議論紛紛,臺中團管區還特別召開記者會表示,王的資格是由縣府兵役科、衛生院與縣議會準評的結果,該項召集完全依據國家法令辦理,絕無違背法令,更不敢有政治意味,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了解國家兵役法規制度,仍維持要他入伍的立場。[21]王地於4月2日前往台中三軍醫院報到,當天報紙還記載,官方為了表揚王地的「深明大義」,地方上還有一個遊行歡送會,所到之處鎮民無不夾道歡呼,大放鞭炮以示歡送。而他則在當了半年的軍醫後才回歸社會。[22]
對此王地在服役時向高等法院民事庭控告台中縣選舉事務所,針對選務所在其僅接到召集令而尚未入營前停止他的選舉權提出控訴,並請求依法宣判補選縣長之選舉無效。[23]最終只有廖五湖一人完成登記並具備候選人資格,最後當然順利當選縣長。王地的例子被視為是國民黨從1954年歷經尷尬承認高玉樹當選後,改從提名制度來下手,直接使王地喪失被選舉的資格,避免二度面臨美國向國民黨官方「祝賀」的突發情況。[24]
當選人名單
編輯期別 | 縣市別 | 當選人 | 黨籍 | 當選 |
---|---|---|---|---|
補選 | 臺中縣 | 廖五湖 | 中國國民黨 |
政黨席次變化
編輯政黨 | 本屆席次 | |
---|---|---|
選舉結果 | 補選差額 | |
中國國民黨 | 19 | ━ 0 |
無黨籍 | 2 | ━ 0 |
參考來源
編輯註釋
編輯- ^ 1.0 1.1 1.2 黃富三. 《台北市歷屆市長議長口述歷史》. 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 2001年12月.
- ^ 楊基銓. 《楊基銓回憶錄》. 前衛出版社. 1996年3月. ISBN 957-801-081-8.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李世傑. 《特務打選戰》. 敦理出版社. 1989年10月.
- ^ 杜聰明,《回憶錄》(下),頁187。臺北:龍文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 ^ 5.0 5.1 5.2 5.3 康寧祥. 《台灣,打拼 康寧祥回憶錄》. 允晨出版. 2014年1月.
- ^ 臺灣時報社. 《政海浮沉錄》. 臺灣時報社. 1977年9月.
- ^ 〈行憲感恩憶往〉,高玉樹,《憲政思潮》季刊第七十六期,頁159,1986年10月
- ^ 《顧維鈞回憶錄》(1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北京,中華書局,頁238
- ^ 林忠勝. 《高玉樹回憶錄》. 前衛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9578015395.
- ^ 黨外陣營的律師黃繼圖(黃旺成之子)曾在1955年3月1日的日記稱「西許派」的新竹縣議長陳添登「第二屆縣長忘恩負義支持張青雲,險將朱盛淇打倒」。見曾士榮,《近代心智與日常台灣:法律人黃繼圖日記中的私與公(1912-1995)》。臺北:稻鄉出版社。
- ^ 林良哲著. 《何春木回憶錄》 初版一刷. 臺北: 前衛出版社. 2004年9月. ISBN 957-801-450-3.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王燈岸著,王鏡玲編註. 《磺溪壹老人》. 玉山社. 2018年11月. ISBN 978-986-294-214-7.
- ^ 《中華日報》五版,民國四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 ^ 14.0 14.1 許雪姬.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 初版. 新北市: 左岸文化. 2023年1月. ISBN 978-626-96246-5-2.
- ^ 15.0 15.1 陳延輝、蕭晉源. 台南縣派系興起與政黨政治的確立 初版. 臺北市: 秀威資訊科技. 2005年1月. ISBN 978-986-7263-26-1.
- ^ 16.0 16.1 16.2 16.3 王御風. 《近代台灣地方議會與領導階層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6月.
- ^ 林玲玲編. 《高雄市選舉史》. 高雄市文獻會. 1994年3月. ISBN 957-00-3395-9.
- ^ 18.0 18.1 18.2 18.3 18.4 《口述歷史第三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2年2月.
- ^ 〈中市明選區長 中區競選激烈 中縣長候選登記明截止 郭秋漢廖五湖領申請表〉,《聯合報》五版,1956年3月10日。
- ^ 〈中縣縣長候選人 王地應召軍醫是實 已被停止被選權〉,《聯合報》五版,1956年3月21日。
- ^ 〈王地應召服役 係依法令辦理〉,《聯合報》五版,1956年3月10日。
- ^ 〈王地從軍樂 勝過當縣長〉,《聯合報》五版,1956年4月2日。
- ^ 〈中補選縣長訟案高院明開審 王地決出庭選務所派主辦人應審〉,《聯合報》三版,1956年4月20日。
- ^ 李鎧揚,臺灣史學訊:從兩個例子談威權體制下國民黨對臺灣地方選舉的控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史原論壇
書目
編輯- 《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下篇)》,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第一冊-文職表篇>,劉寧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