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合成第四十旅
合成第四十旅(英語:40th Combined Arms Brigade),又稱「決死勁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七集團軍下轄的一個山地合成旅,駐地西藏自治區林芝市。
合成第四十旅 | |
---|---|
存在時期 | 1937 - 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中國 |
效忠於 | 中國 中國共產黨 |
部門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種類 | 陸軍多兵種合成旅 |
功能 | 山地作戰 極地作戰 |
規模 | 約6000人 |
直屬 | 西部戰區陸軍 |
駐軍/總部 |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 |
別稱 | 「決死勁旅」 |
冠名自 |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 |
進行曲 | 《步兵第一一九團團歌》[註 1] |
參與戰役 | 抗日戰爭
抗法援越戰爭(後勤支援)
|
指揮官 | |
旅長 | 陸軍大校 |
政治委員 | 陸軍大校 |
著名指揮官 | 薄一波 劉豐 侯良輔 梁中玉 張又俠 |
歷史概述
編輯抗日戰爭
編輯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共山西省公開工委根據當時的形勢,由薄一波出面提出了以各訓練班、教導團為基礎建立山西新軍的方案。閻錫山同意先組建1個團。1937年7月29日,薄一波等召開軍政訓練班及民訓團全體學員大會,提出要組織抗日武裝,號召學員報名參加。當即有300多名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帶頭報名,緊接着1000餘名學員熱烈響應,同時在各個教導團內也掀起了參加決死隊的熱潮。後經研究決定,以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和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八團、第九團各300名學員,正式組建成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後改稱決死第1總隊)。1937年8月1日,在軍政訓練班駐地山西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大禮堂舉行成立大會,薄一波主持大會並講了話,闡述了決死隊是一支堅決抗戰的革命軍隊。閻錫山也到會祝賀並講話。決死隊初建時,兵力約1500人,隊員中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約各佔三分之一。總隊下屬3個大隊(營),每個大隊編4個中隊(連),這是一支按照正規部隊編組,但實際上是一個幹部教導團。實行具有特殊權力的政治委員制度,系統地建立了自上面下的政治工作機構,並配備了政治工作幹部,總隊設政委、政治部:大隊設政治指導員(相當於教導員)和政治幹事:各中隊設政治指導員、政治工作員,每中隊還成立了俱樂都和生活委員會,一度成立了士兵委員會。各級軍事幹部由原在訓練團工作的舊軍官擔任,各級政治幹部由犧盟會調配。
該旅最早編制可追溯至1937年11月中共黨員薄一波與時任山西省主席閻錫山聯合創立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又名「決一總」,國民政府稱決死隊為「山西新軍」),後改為第一縱隊,其中的主要幹部均為中共黨員[2]。1937年11月成立縱隊部,轄決死第一、第四總隊(改名為第二總隊)[2]。在1938年、1939年大發展時期,又陸續編入了游擊第一團、游擊第二團、游擊第三團、保安第五團、保安第六團、第二十四團:
- 第一總隊:軍政訓練班、民訓團的全部,國民兵軍官教導第八團、第九團各300餘名學員;軍事幹部來自閻錫山的舊晉軍,政工幹部來自八路軍[3]
- 第二總隊:原第四總隊,由國民兵軍官教導第五團改編而成;軍事幹部來自老西的舊晉軍,政工幹部來自八路軍[3]
- 第三總隊:由沁縣、沁源、武鄉、襄垣等縣人民自衛武裝升級改編[3];
- 游擊第一團:沁縣游擊武裝;
- 游擊第二團:長子游擊武裝;
- 游擊第三團:以「上黨犧盟游擊隊」為基礎組建;
- 保安第五團:以介休游擊第五支隊,榆武游擊第七支隊,第十五支隊等武裝力量與行署政衛營為基礎組建;
- 保安第六團:以晉東游擊隊為基礎組建;
- 第二十四團:以介休游擊第五支隊為基礎編成;
游擊第三團因為團長叛變,被整編為一個營併入游擊第二團,團部和編餘部隊後又擴充成一個新的支隊後編入決死第三縱隊[4];保安第六團直接改編成了八路軍太行軍區十旅二十八團;二十四團改為決一縱獨立團,後編入三十八團[4]。
此時決一縱擁有9個團,11000多人。1939年12月,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又稱「晉西事變」),進攻決死隊,意圖清洗掉其中的中共黨員[5]。但縱隊長薄一波早已做好防範,所以閻錫山的討伐並沒有獲得多大成效。最終在八路軍的聲援下,決一縱全體編入八路軍第129師,後編入太岳軍區[6]。
「十二月事變」 後,轄5個大團[7]:
- 二十五團:由第三總隊和游擊第一團合編;
- 三十八團:由第一總隊和游擊第二團合編;
- 四十二團:由決死第二縱隊游擊第十二團的一個營和六專署汾東辦事處政衛營,二〇九旅一個連,第三專署政衛營合編;
- 五十七團:由二一三旅五十七團、五十八團和保安第五團合編;
- 五十九團:由第二總隊和二一三旅五十九團合編;
- 政衛二一二旅歸決死第一縱隊建制,轄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三個小團。
- 「洪趙支隊」(團級)歸決一縱指揮。
1940年6月,北方局決定成立太岳軍區,轄三個軍分區,第一軍分區由三八六旅兼,第二、三軍分區由決一旅兼[8]。1941年1月,第一二九師為使第三八六旅能執行機動作戰任務,決定解除其所兼的太岳軍區任務,改由決死第一縱隊兼太岳軍區任務[9]。縱隊機關兼太岳軍區機關仍設在沁源縣閻寨村[9]。司令員兼政委薄一波、副司令員李聚奎、參謀長李成芳、政治部主任周仲英、政治部副主任劉有光。轄決死第一縱隊共有4個團,即第二十五、第三十八、第五十七、第五十九團。4個團分別駐在屯留、沁州、唐城和沁源等地。1941年4月打退了國軍進攻。1941年8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的命令,決死第一縱隊與第二一二旅、第三八六旅一同編入太岳縱隊,同時決死第一縱隊改稱決死第一旅[10]。陳賡任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李聚奎任副司令員,王新亭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畢占雲任參謀長。決死第一旅的領導人:李聚奎兼任旅長,周仲英任政治委員,李成芳任參謀長,劉有光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至10月日偽軍3萬人對太岳區大掃蕩。
1942年1月,決死第一旅在沁源縣南石村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全旅黨代表近100人與會,薄一波作了《決死隊的過去和現在》的報告,系統全面總結了1936年以來的犧盟會與新軍歷史[11]。1942年,太岳軍區的軍分區重新劃分,決一旅兼第一軍分區。1943年五十七團調到太岳三分區。1943年11月,李聚奎赴延安學習。1944年五十九團南下開闢豫西為河南軍區第二支隊五十九團,後與河南軍區第一支隊合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抗戰期間,參與了1940年冀中反掃蕩、百團大戰、關家垴戰鬥、沁源圍困戰和豫北反攻等重要戰役戰鬥[12][13]。
解放戰爭初期,決一旅編為第四縱隊第十一旅,二十五團編成十一旅三十一團,三十八團編成十一旅三十二團外,一分區屯襄團編為十一旅三十三團,安澤團編為十三旅三十七團[14][13]。1943年調出的五十七團後編入了第四縱隊第十三旅為第三十八團[13],即後來的第13軍第38師第113團。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抗戰勝利後,決死第一旅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為第十一旅,第二十五團、第三十八團分別改編為第三十一團與第三十二團,此兩個團為陳賡麾下「四大主力團」之二。由陳賡率領挺進豫西,參與了先後參加隴海路戰役、破襲平漢路、洛陽戰役、宛東戰役、淮海戰役等戰役,在淮海戰役中阻擊並參與圍殲了黃維兵團。
1949年2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四十師,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編制。其下屬第三十一、三十二團更改番號為第一一八、一一九團。四十師一路從中原打到雲南,殲滅國軍和土匪100832名[15][16],並駐紮至2017年[1],建國後曾參與西南邊境的幾乎所有大小戰役[17]。四十師還參與了對越盟抗法戰爭的後勤運輸保衛工作直至1954年[18]。
勘界警衛作戰
編輯解放軍應緬甸聯邦軍隊之請,於1960年1月24日派遣進入緬甸境內圍剿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的據點,第四十師第一一八團奉命主攻孟瓦,殲敵100餘人並俘虜反共志願軍第三師副師長葉文強上校[19][20]。第二波攻勢中,一一八團連同邊防民兵部隊進攻反共救國軍南部前線指揮部、守備團、訓練縱隊,反共志願軍第二軍的部隊第三軍第三十五團訓練縱隊、軍官訓練團,再次取勝[21][20]。一一八團於2月9日回國。
對越作戰
編輯1979年,參與對越自衛反擊戰。1984年發起老山戰役,打響兩山輪戰的第一輪戰鬥,產生了一大批榮譽單位與個人[22]。
1984年4月28日,步兵第一一八團在炮火的掩護下,打響了拔點作戰第一槍,經過三次衝鋒,主峰勝利拿下[22]。與此同時28日至30日,步兵第一一九團在團長張又俠的指揮下衝鋒松毛嶺,以較小的代價最終奪下主峰。僅用幾日,解放軍就完成了拔點作戰,成功收回老山、者陰山、松毛嶺等重要陣地。一一九團攻下松毛嶺後,在四十師炮團不惜代價的火力支援下,在此後的數月中經歷了越軍60多次反撲,均被擊退,其中,5月9日擊退越軍一個加強營,擊斃80多人,6月11日擊退越軍一個加強團,擊斃200多人[22]。
越軍多次反撲失效後,蘇聯派出顧問指導越軍,顧問意見讓越軍用一個師兵力繼續在老山、松毛嶺、八里河東山方向發動進攻[22]。越軍一個多月的充足準備,越軍的準備規模已經超過一個軍的準備級別,但是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沒有獲勝,在一一九團和絕對優勢火力的堅決反擊下,越軍還沒衝鋒就已經被大炮炸死炸傷一多半。中方火炮僅在7月12日當天就打出了近3萬發炮彈[23]。著名的老山十五勇士的故事與李海欣高地防禦戰就是發生在此。119團8連事後被授予「老山十五勇士連」的榮譽稱號[24]。
1989年至1990年,成都軍區第二次承擔老山地區防禦任務,四十師第一一九團配屬至第十三集團軍參戰。
師拆旅
編輯2013年11月,摩步第四十師分出第一一八團、裝甲團等部成立機步第四十二旅,師直屬隊與步兵第一一九團、炮兵團等一同改編為摩托化步兵第四十旅。2017年改為山地合成旅。
知名成員
編輯-
劉豐 (1915 - 1993),第40師改編後首任師長,1955年授少將軍銜
沿革
編輯參考資料:[16]
部隊番號 | 使用時期 |
---|---|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 | 1937年12月-1939年11月 |
八路軍決死第一縱隊 | 1939年11月-1942年1月 |
八路軍決死第一旅 | 1942年1月-1945年10月 |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旅 | 1945年10月-1946年1月 |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一旅 | 1946年1月-1948年5月 |
中原野戰軍第十一旅 | 1948年5月-1949年2月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師 | 1949年2月-1960年1月 |
陸軍第四十師 | 1960年1月-1985年9月 |
摩托化步兵第四十師 | 1985年9月-2013年11月 |
摩托化步兵第四十旅 | 2013年11月-2017年2月 |
合成第四十旅 | 2017年2月至今 |
榮譽
編輯- 英雄營:原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一八團第一營,現為特戰第七十五旅某部[17]
- 白刃格鬥英雄連、老山英雄連、抗震救災英雄連:原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8連,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一八團八連,現為特戰第七十五旅某部[17]
- 鋼鐵六連:原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二〇團第六連,現為特戰第七十五旅某部[17]
- 老山穿插英雄連:原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一九團第四連,現為本旅步兵四連[17]
- 老山防禦英雄連:原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一九團第七連,現為本旅步兵七連[17]
- 老山十五勇士連:原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步兵第四十師第一一九團第八連,現為本旅步兵八連[17]
《步兵第一一九團團歌》[25]
作詞:王正鑒、余喜松
作曲:向美慶
是好漢 嘿 咱們向前闖
一一九團鬥志昂
決死抗日緊跟黨啊
滿腔熱血灑太行
百團大戰顯神威呀
淮海千里擺戰場
英雄的部隊 英雄的兵
一一九團打勝仗
參見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合成第五十二旅 (「山地勁旅」,同為山地合成旅)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合成第五十五旅 (「雪域雄師」,下屬一部同樣改編自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下屬部隊)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合成第一七九旅 (「光榮的臨汾旅」,同樣改編自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下屬部隊)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謝亮. 泛黄手稿揭开抗战历史,“决死劲旅”今成“山地猛虎”. 新華社. 2020-07-26 [2021-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2.0 2.1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24頁.
- ^ 3.0 3.1 3.2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26頁.
- ^ 4.0 4.1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88頁.
- ^ 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4,第61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73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91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704頁.
- ^ 9.0 9.1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705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709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643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
- ^ 13.0 13.1 13.2 馬合坤 1986,第203頁.
-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1993,第1200頁.
- ^ 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編輯委員會 1990,第47頁.
- ^ 16.0 16.1 《中國人民解放軍各步兵師沿革•步兵第40師》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简史. 網易. 2007-03-27 [2009-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9).
- ^ 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編輯委員會 1990,第389頁.
- ^ 黃友嵐 1992,第242頁.
- ^ 20.0 20.1 Gibson 2011,第178-179頁.
- ^ 黃友嵐 1992,第244頁.
- ^ 22.0 22.1 22.2 22.3 陳俊宇. 《老山战役研究》. 中國知網. 2016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 ^ 李毅看世界. 老山战役37周年 实战练兵场:各大军区轮战越南. 騰訊. 2021-04-28 [2021-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昆明軍區政治部. 十五勇士昭南疆 “七·一二”大捷军威赫赫. 《國防戰士》報紙. 1984-09-08.
- ^ 《步兵第一一九团团歌》. 嗶哩嗶哩.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相關閱讀
編輯- 黃友嵐,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 第一版, 北京市: 檔案出版社, 1992, ISBN 7-80019-338-1
- 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 太原市: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 Gibson, Richard Michael, 英文: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中文:《秘密軍隊:蔣介石與金三角的毒梟》], John Wiley & Sons, 2011 [2022-07-24], ISBN 978-0-470-8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英語)
- 馬合坤,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抗日战争史》, 北京市: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6
- 山西新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 第一卷, 北京市: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3, ISBN 9787800236310
- 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編輯委員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 第一卷, 北京市: 解放軍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06512978
- 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2001年修订版》, 北京市: 解放軍出版社, 2002, ISBN 7-5065-0029-9